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探索 郝玉章 风笑天 【摘要】本文探讨了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在培养理工科太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方 面的意义、作甩和效果,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 理工科太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 求,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 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在文化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 色。从97级开始,“社会调查方法”成为全校的必修课 本文拟总结三年来在理工科大学生 中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的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 一、开设社会调查课程的意义 “社会调查方法”课是基于以下考虑而开设的: 1.社会调查可以为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架起了一座接近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其客观规律的桥 梁,因此在很多学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及其相关的社会实践活 动,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国情、开阔视野。 2.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懂技术,还必须会管理、善于与人淘通,能够完整地从事某项工程 活动。而一项工程常常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理工科技术人员除 了对本专业的设计、制造有所了解外,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行情、质量判断、使用状况也 应有所了解,而社会需求与市场行情等信息,都需要进行社会调查才能获得。 3.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1996年,学校有关部门曾组织专门人员对我校l986~l995届的本科毕业生状况进行 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而社会调 查课程的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二、社会调查课程的具体实施 在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对全校学生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必 须精心组织和实施。我们在师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郝玉章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收稿日期}2001年l0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探索 面向理工科学生的“社会调查方法”课,全部由社会学系的教师负责。任课教师通过“自 愿、公开、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尽量让那些学术水平高、能力强、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承 担教学任务。另外,学校还准备在社会学系实行主讲教授、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岗位聘任 制,切实保证这门课的质量。 整个课程分为课堂讲授(1 6学时)和社会调查实践两部分,安排在二年级的下学期。 使用的教材是本文第二作者撰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为了提 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社会学系还组织专门教师编写了CAI教学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 学内容的编排上,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对所使用的教材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教学内容从社会调查的定义和作用、社会调查的类型和方法、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实 施到撰写调查报告,涵盖社会调查的各个方面。在每一章节的讲授中,尽量结合实例进行介 绍和分析。 在社会调查的实践部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利用暑假,单人或多人组成社会实践小分 队,就某个选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日记和调查报告。题目可以是自选的,也可以 是学校、各院系或任课老师的指导性选题。学校每年资助一批社会实践的重点项目,比如 2001年就有西部小城镇教育状况研究、青岛船舶制造业的现代化改造情况调查、外出民工 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关于农村贫困家庭的调查等1O个重点项目。对这些项目,学校 不仅提供经费支援,而且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对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设计、调查实施、资料 分析、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 社会调查知识去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调查报告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果,以60 的比例计人课程总成绩。 三、开设社会调查课程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情况,我们从97、98级的理工科学生中随机 抽取了564人进行调查,发现有51.2 的学生认为理工科学生有必要学习这门课,有 77.8 的学生对这门课有一定的兴趣,其中lO.1 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绝大部分学生都认 可这门课的实践环节,有7,1.5 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的收获比较大,尤其是对社会的认识 和了解以及社交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通过实践环节实现的。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学习“社会调查方 法 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比较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认 为理工科学生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学这种文科课程意义不大。不过就总体而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调查为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学生利用寒署假、节假日,深人 工厂、企业、村庄、学校、居民小区,就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去进行采访、观察,广泛地收集信息, 仔细地进行调研,学到了很多他们在学校里、在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东西。交通学院船舶与 海洋工程系98级l2名学生去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厦门造船厂等福建省船舶行业的重 点企业开展企业环境的课题调研,他们采取参观、座谈、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 的生产经营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探讨。土木工程 与力学学院的l 3名学生到安徽省太湖县牛镇,就农村贫困家庭的状况及原因调查了32户 特困家庭。通过这种调查,学生加深了对我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了解,也激发了社会责任感,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校后,发动全院学生设立了“一角钱工程”,每人每天省下一角钱,按月寄给太湖县龙湾村的 张氏--R,妹,让他们继续学业,并在全校进行募捐,资助那里的贫困家庭。这一行动在学生中 间以及太湖农村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使理工科大学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知识,为今后的科 学研究、企业管理、有效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有不少社会调查报告不仅结构规范、结论 真实,而且所反映的内容现实性强,其中像对农村民工的调查等一些调查报告已经在有关报 纸上公开发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另外,社会调查实践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 结协作精神。较太规模的社会调查中的成员分工、时间安排、经费管理等等,都是对学生组织 能力、协调能力的锻炼和考验。 社会调查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理工科的学生不长于与人打交道,而社 会调查的实践环节则逼着学生去补上这一课。社会调查在联系调查地点、寻找调查对象、发 放问卷、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要与人交往、要得到调查对象的支持和台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四、若干建议 针对“社会调查方法 课的不足和我们的预期,提出以下建议: l_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 。 社会学系的教师平时多与文科有关的知识打交道,而如何结合理工科学生实际,调动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包括尽量纠正理工科学生对文科课程的片面看法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认 真思考。 2.可以考虑将这门课改为选修课。 学生如果对某门课没有兴趣,学校一味强迫学恐怕不会有好效果。相反,如果让学生选 修,来所课的人就会有一定兴趣,从而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提烘了前提条件。而好的教学效 果无疑又会在学生中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实践环节的指导和监督。 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履行好自 己的职责,尤其是选题、问卷设计等关键环节,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否则可能是事倍功 半甚至劳而无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引注: (D用进、冯向东:《充实内涵育研究}1998年第3期。 提高质量——从毕业生调查看毕中理工大学10年本科教学改革》.《高等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