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佳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0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ERS以男性多见(85%)。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
导联最为明显,大多伴J波,
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
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结论ERS是以J波和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变化;运动试验;鉴别诊断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Hospital,Lechang 51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 of the characteristic
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图综合征,但易与
elevation and
rmance,
but easy with a similar ECG confused with organic heart disease.ResultsERS is a bi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ECG, the majority of asymptomatic,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chest pain, chest tightness, heart palpitations based, while the ECG showed ST
[1]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now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few years 80 cases of ERS analyzed.
【Key words】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CG changes; Exercise test;Differential diagnosis 作者单位:512200广东省乐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ERS是一种生理变异的心电图表现,多数无症状,部分表现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而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高耸,酷似超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图形,临床上常易误诊[1]。为探讨其鉴别诊断,现将我院这几年收治的80例ERS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确
诊为ERS者80例,其中男68例,女12例 (其中男性占85%)。年龄16~60岁。有高血压10例;以心前区疼痛、胸闷不适症状就诊者20例,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等,其中心电图首次诊断疑似心肌梗死4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全部病例分别经临床病史、心肌标记物、心电图追踪、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血电解质等检查排除病理性
改变。
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130 k型心电图描记仪常规记录平卧位十二导联心电图,60例首
的改
次心电图可疑病例做运动试验,描记患者运动后即刻心电图,比较运动试验前后
变。典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为[2]:①出现J波: J波位于QRS波群终点与ST段起点的交界处,J波在V2~V5或Ⅱ、III、aVF 导联上最为明显。有时V1、V2导联呈波形,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改变,V4~V6导联S波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J点抬高;②ST段斜型抬高: ST段自J点处抬高
~
,最高可达
,凹面向上酷似急性心
肌梗死图形特征。通常V2~V5、Ⅱ、III、aVF 导联ST段抬高更为明显。③T波高耸: 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高耸,两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线,④基本心律:多为窦性心动过缓,正常窦性心律,少数为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⑤上述心电图改变可持续多年不变,运动、过度换气及心率加快后,ST段暂回至基线。 2结果
80例ERS患者常规心电图均显示为窦性心律,可见J点及J点后ST段凹面向上抬高,幅度
~
,主要表现在V2~V5导联,Ⅱ、Ⅲ、aVF导联也可见,同时伴有高大直立
的T波。无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运动试验后即刻描记心电图,60例ST段在运动中、运动后均先后恢复至等电位线,阳性率达100%。运动试验后数分钟后,ST段开始回落,运动停止,平卧20 min后,
全部恢复至运动前心电图特征。60例运动中均未出现胸痛、胸闷
等情况。运动试验及过度呼吸前后均未见有T波倒置情况。 3讨论
ERS自1936年由Shipley等首次报道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对本征认识不断加深,文献报道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约
~
[3],多见于青年男性。其发病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部分心室肌过早复极有关;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4]。③离子流的区域性差异。④与旁路的电活动有关。⑤其他因素:自主神经张力改变、过度运动等。
ERS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属正常变异[5]。极少数因胸闷,胸疼不适而就诊易误诊为冠心病,文献报道ERS误诊为心脏急症可高达50%~59%[6]。临床诊断ERS主要靠体表心电图,但注意应与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以下几种器质性心脏病相鉴别:①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①心电图改变与冠脉供血区域有关联;②ST段抬高导联的相对应导联会表现出镜像样改变。③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会出现短期内动态演变。④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心前区疼痛症状典型,一般认为24 h无心电图变化时,则应考虑ERS。②变异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特点①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严重者与QRS波群融合形成单相曲线,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心绞痛缓解后,ST段可迅速回降至基线;②T波增高变尖,发作缓解后原ST段抬高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③R波增高、变宽,S波变浅甚至消失。④U波倒置。⑤伴各种心律失常。而ERS患者短时间内无变化。③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①ST段抬高,见于除aVR导联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中,呈弓背向下型,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出现T波低平及倒置,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逐渐恢复正常。③心包积液时有QRS低电压,大量渗液时可电交替。④除aVR(偶尔V1)导联外,其他所有的导联PR段均呈下移,aVR(偶尔V1)导联PR段可呈抬高。⑤伴有窦性心动过速,听诊可闻心包摩擦音与ERS不同。④Brugada综合征:①ST段抬高仅局限于右胸导联,以V1∽V3导联明显,ST段抬高不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后即向下倾斜伴T波倒置;②ST段抬高多表现在心率减慢时。③不同程度右束支阻滞,特征性心电图具有间歇性、多变性、隐匿性。⑤高钾血症:其患者的心电图特征①P波振幅减小或消失;②T波高尖成“帐篷状。③QRS时间增宽。④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导致血钾紊乱的病因或诱因,查血清钾
。⑥急性无Q
波心肌梗死演变过程:在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演变过程中可出现ST段的抬高伴T波倒置阶段,可能被误认为伴有T波倒置的ERS。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在急性期一般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改变,动态观察心电图可发现具有心肌梗死特点的演变规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冠脉病变。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如ERS心电图的表现为T波倒置,容易误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通过运动试验,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时,支持ERS的诊断。 本组病例均出现运动中ST段回落,休息后ST段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且运动中所有病例均无新出现的胸闷、胸痛症状;原有症状在运动后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提示ERS者可以通过运动试验时ST段的动态变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Haissaguerre等[7、8]发现:当早复极综合征并发急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电风暴时,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预防慢性期心室颤动最有效的药物是奎尼丁。心电图诊断ERS不容忽视,具有简便、安全、易行、价廉等优点, 与运动试验相结合,可弥补单项检查的局限性。两者结合临床病史、各项检查结果和动态追踪观察心电图变化,可以及时准确做出诊断、鉴别诊断,给临床提供正确的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英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
[2]卢喜烈,著. 301临床心电图学.第2版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心电学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8.
[4]吴玉敏,王丽静.早期复极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中国病案,2009,1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罗华,张兆辉,王征4(6): [7]
:
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