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4期 总第289期 ,鳃土碜 THE SILK ROAD 艺术研究 试论风景油画写生创作取景与内涵表现 安赘 (甘肃阳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一幅风景油画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构图、色彩、表现技巧等因素的高度和谐与完善。作品内涵的表现是指这些画 面构成因素的具体而充分的发挥,以及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再现。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有别于摄影,它在忠实于自然景象的 同时,在作品中渗入画家自己的感受,将感兴趣的景色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本文是对风景油画写生创作取景与内涵表 现的具体感受和思考。 [关键词]风景油画写生;创作取景;内涵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4—0054—02 一切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来自现实生活在人们头 背景、学识修养、个人气质、绘画经验和创新意识。对一幅 风景油画写生创作过程中的绘画标准是不固定的, 脑中的反映,作为风景油画写生,也不例外。风景油画写 画所表达的内涵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生是一项绘画技巧难度较高的艺术实践活动,也是一个 较复杂的艺术思维过程。风景油画写生是面对真实景物, 会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季节、景物的不同而存在较 从物象轮廓、色彩以至明暗等方面进行构思,尤其要注意 大差异。也就是说,在进行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时,必须要 光影的表现,景物的远近大小必须完全按照透视学原理 有清晰的创作理念——走进自然,却要打破常规,也就是 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景油画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 我们经常所说的要具有创新意识。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 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构成和谐而具 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 有美感,使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删繁就简”、“查 面或侧面,并以之为标准,然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 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是否对比显明、协调 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证明,他的方法在那个 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乎作品的成败、优劣。 时代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新,正是这种创新使得他流芳 擅长黄土高原风情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崔国强说:“每 百世。社会发展到今天,肖像画的构图并不局限于正面、 一个笔触、一个色块、几根线条,都应具备其独特的审美 侧面、3/4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种画派都 风景油画写生的取景构图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 意识,画家要有打破常规的心智和勇气。在普通人眼里, 价值,自然客观的物象变化,构成了无数变化的美的形 有了自己的构图标准。 式,只要善于发现、提炼和创新,我们的作品才会有持久 的生命力。” 在风景油画写生过程中,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 完美的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都画得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幅画,以及怎样进行画面 画面很完整,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安排,面对丰富的场景,如何使写生的画面形象、生动、有 如果具有独特的视角,并通过绘画技巧充分地表现自己 趣,色彩丰实而统一,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首要问题。 的思想,那么“普通人眼里完美的构图取景”会让你感到 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有别于摄影,它忠实于自然景象 乏味和单调,因为看得太多了,1000张画却只有一种感 的同时,在作品中渗入画家的感受,将感兴趣的景色通过 觉,像不断复制、粘贴的毫无生机的相同的脸,不能引起 绘画语言表现出来,也许是厚重的堆砌,也许是轻薄的铺 你的任何冲动。所以说,构图取景时要避免这样一种现 设,也许是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风景就跃然画布之上。 象:没有取舍地将房子、树木、人物、桥等因素一一罗列, 观者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创作心态、不同的自然景观以及 这样的作品没有特色,缺乏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天地间,大至日月星云、山川湖海,小到花鸟虫蚁、 不同的理解角度,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除了具有 一双不断发现美的眼睛,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提取到最原 野草露珠,都可以作为创作对象,关键在于作者是否善于 本的美的构成外,还要达到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才能成就 发现、善于观察。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素勃尔是一位充满激 一幅作品。写生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画家个人的成长 情的画家。他说:“在自然中你不可能找到两棵相同的树, 54 乒 茂 ≯囊静 在每一棵树上你也不可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从中我 然经过的小人儿是谁,也不知道巨大的梧桐树后隐藏着 们可以看出,绘画大师是多么认真地观察和研究自然。 什么秘密,我们探究这幅画的兴趣,除了源于梵高对每一 印象派画家对外光的观察和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块颜料、每一笔线条中赋予了强烈的张力和恒久的色彩 使美术史载入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印象派画家走出画 外,还有他隐藏在画布下面,内心里最终也无法实现的济 室,到户外去工作,在景物和人物面前作画。在户外作画 世理想,这正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 对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画家不得不重视色彩的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一批很优秀的油 他们取得的成就是师法自然、向前辈大师学习的结 作用。相比之下,图形沦为一张草图,或者是寥寥几笔勾 画家,画而已,而最重要的工作则集中在画家的观察能力和随 果,诸如白羽平、朝戈、闫振铎、张冬峰、郑艺、郭维新、崔 后调出适宜色调的能力。如西斯莱的《塞纳河小景》,把很 国强、王辉等,他们在风景油画创作中,不断地尝试着变 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加之于光感处理,使得画面 换角度,对大自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和剖析,推 前俯后仰,或高或低,或集中或分散,针对性地对 微妙和谐。再如奠奈的《阿根德尔桥》,画中的桥只是画了 远拉近,来决定自己的取舍和选择,以充分表 桥头的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 物象作出审美判断,并不限定 河水及帆船的描绘,帆船又有一部分在画面之外,给人以 现自己对于物象的个性体验。他们的风景油画,强烈的空间和视觉变化。这幅画的取景与构图印证了写 于特定时空下结构和空间的常态表象,或将景物重心置 于画面底部,以突出物象的辽阔幽远;或将场景集结于画 突出主观感受。欣赏他们的作品,对我们进行风景油画写 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写意性的审美情趣纳 生创作必须具备“走进自然,打破常规”的创作理念。 人主观意识的东西,即忠实于自我主观感受,充分表达自 前文已经提到:写生创作除了技巧,还渗透了画家个 面中央,以显现出客体的质感和分量;或用个性的色彩, 会有很大的帮助。 己的真情实感,这些因素沉淀在一幅作品中,深刻体现作 生的创作取景与内涵表现,品的内涵和灵魂。如梵高的《梵高的卧室》,以生活中看似 简单平凡的小角度为对象,把床、地板、墙等关系表现得 入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艺术创作中,以增加其深刻内涵 淋漓尽致,通过色彩的变化,描绘了一幅画家温暖而孤寂 的表现,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高度的探索课题。当 的家,从中可以看到画家柔情似水的一面,给人留下独特 然,其探索历程并不自今Et始,而是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 而深刻的印象。 实践积累和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这种探索还远远没有 终结,前面的路还很长。近年来,有关风景油画取景与内 石鲁曾经说过:“风景中有人,这人就是画家他自 己。”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梵高的另外一幅作品 涵的学术探讨引起了艺术家们的极大关注,并正在将这 《梧桐树群》。关于《梧桐树群》,梵高在1889年12月给他 一探讨引向深入。这一美学命题的的提出,不仅为中国风 弟弟的信中写道:“我最近的一次写生是关于村庄的风 景油画的本土化制定了一个审美标准,而且还为中国风 景,在那里,修路工人和村民每天都在巨大的梧桐树下辛 景油画的美学品格竖起了一个标竿。在油画这一外来绘 苦地工作着。”他试图用画笔捕捉渐黄的叶子,却因为贫 画形式中建立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血脉关系的文化精 困没有合适的油画布,只能在一小块印有菱形图案的亚 神,并且实现与写意性相关的意象美学语言体系的建构, 麻布上作画。至今,透过画面的某些部位,这些图案依稀 是摆在油画家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和使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风景油画写生创作 可见。但这并不影响画家的创作激情,其笔法自然流露, 伴之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使画面充满了紧张的活 取景与内涵表现这一命题探索中取得长足发展,艺术家 力。在取景构图上,梵高是这样处理的:油画上面树冠组 们必须付出长期甚至毕生的勤劳,既能“人乎其内”地保 成了一个黄色的华盖,投下一片明亮的影子——梵高将 持饱满旺盛的创作状态,又能“出乎其外”地适时退下来 这种黄色和永恒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知道画面中那些偶 沉静思考,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2]徐一轩.山水画写生技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3]邓安克绘.邓安克・油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荣生.法国近代风景画[J]_夕 国文学,2003,(3). [5]郭凯.心中的风景——《皖南风景》系列创作随想[J].美术观 察,2003,(1). 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的风景画[J].美术观察,2003,(1o). [8]张新权.解读风景绘画[J].美术观察,2004,(12). [9]王颖.印象派与中国绘画[J].美术观察,2004,(12). [10]古棕.那些感人的风景[J].美术观察,2006,(7). [1 1]李文军.借形达意借物抒情——关于风景画写生与创作的 关系[J].美术观察,2006,(12). [6]张新权思索与实践——油画风景创作谈[J]-美术观察,2003,(3). [7]赵思有.中国油画风景对传统山水画的借鉴——兼谈赵无极、 [12]赵九杰.生活・灵感・状态——浅谈油画风景创作[J].美术研 究。2000,(2). {莲 l 鬏麓《≥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