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验2 简单正弦电路研究(EDA)-2

实验2 简单正弦电路研究(EDA)-2

来源:爱go旅游网
实验二 简单正弦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单一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2. 研究RC、RL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基本关系; 3.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要求

1. 阅读附录中有关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说明; 2. 阅读各项实验内容,理解有关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3. 设图2-1所示电路中,R1k,C20nF,L100mH,f3kHz,U5V,试计算

UC,UR,I及电路的阻抗角的数值,并画出相量图。

三、原理与说明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是指元件阻抗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在正弦电路中,感抗与频率成正比,容抗与频率成反比。为了减少接线和调节次数,本实验依次将L、C 、R 3个元件串联起来,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调节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频率,同时完成电感电压、电容电压的测量及感抗、容抗的计算。

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频 频uLC频 u 频R频 c频频R 频四、实验仪器设备

1. 计算机;

1台

2. 仿真软件;

频 频uu

图2-1 实验测量电路

1套

五、实验任务

1.测定XL、Xc~f关系曲线

测量电路如图2-1所示,其中R=1kΩ,L=100mH,C= 20nF。

按表2.1要求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始终保持UR=1V(改变频率时应保持UR不变,即I不变),测出相应的UL、Uc,计算得出XL、Xc值。

注意:每改变1次频率,首先测出UR=1V后,再分别测UL和UC的值。

表2-1 XL、Xc~f关系曲线测定

测量结果 f (kHz) UL(V) UC(V) UR(V) 1 2 3 4 5 1V 6 7 8 9 10 计算结果 XL(kΩ) XC(kΩ)

2.RC串联电路研究

(1)按图2-2接线,其中R=1kΩ,C=0.5F,示波器Y1显示u的波形,Y2显示uR的波形。

示波器Y1信号输出频率输出Y2C+ u -R+ uc-+ uR-(2)调节函数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频率和幅度,使f=600Hz,U=2V,分别测量和记录

U,UR,ui(用示波器测量),并与预习内容比较。

改变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定性观察的相位差及波形幅度的变化情况。

+ - 图2-2 RC串联电路

3.RL串联电路研究

将图2-2中的电容C换成100mH的电感,调节函数发生器,使f=10KHz,U=2V,重复实验2的过程。

六、实验步骤

1.

设置Multisim10的界面

在绘制电路图和仿真之前,有必要对软件的基本界面进行设置,可方便调用元件、绘制电路。下面给出常用的参数设置方法。 

设置Global Preferences项参数

在菜单栏中选择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项, 将弹出如图2-3所示对话框。

图2-3

默认的电路保存路径是: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My Documents\\National Instruments\\Circuit Design Suite 10.0\\ ,如需更改,可自己设置路径。

在Preferences/parts(见图2-4)中,设置元件的放置方式为连续放置(Continuous placement)模式;元件符号标准(Symbol standard)有美国标准(ANSI)和欧洲标准(DIN)两种。我国的元件符号与DIN模式相同,故将其设置为DIN。

图2-4

设置电子图纸属性(sheet Properties)

在主菜单栏中选择Option/sheet Properties, 将出现如图2-5所示电子平台参数对话框。

图2-5

在circuit页(见图2-5),可设置电子图纸显示的元件信息,一般默认的可显示Label、

RefDes、Values、Initial Conditions,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显示的信息; 默认的显示所有的节点名称;

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电子图纸的背景颜色;

在Workspace页,可设置是否显示栅格、图纸边框、边界,以方便绘图;设置电子图纸的大小;

在Wirong页,可设置线的宽度及总线布线形式; 在Font页,可设置设置字体及字体大小 ;

设置完成后保存。

2. 创建仿真电路

第一个实验任务是测量RLC串联电路中XL、Xc~f关系曲线。按照图2-6所示电路测试。

XMM1XFG2AgilentXMM21L118mHC122nF3XMM32R11kΩ0

图2-6

(1)调入电感、电容和电阻元件

电感、电容和电阻位于基本元件库中。调用方法为:点击用户界面中元件库的基本原件库(Basic)按钮

,将出现如图2-7所示的Select a Component对话框。在family栏下显

示窗口中选择电感(INDUCTOR),则在元件栏中可看到不同的电感值值,选中任意的值,滚动鼠标右键,选择18mH,然后双击鼠标左键或者选择OK,这时鼠标符号就变成了电感的符号,随鼠标移动。将鼠标移至合适位置,然后点左键,电感元件就调入到了电子图纸上。

图2-7

同样的操作方法,在family栏下显示窗口中选择电阻(RESISITOR),可调入电阻和电容元件。

不需要调入元件时按下最右侧的Close按钮,就退出添加元件(Select a Component)界面。

如需修改元件的参数,可直接元件。如修改电阻的参数,双击电阻图标,或者先选中电阻符号,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如图2-8所示的菜单中选择 properties,将出现如图2-9所示的对话框。在对话框的Value页中可修改电阻的参数值及其精度。

图2-8

图2-8

图2-9

另外注意,电路中必须要有地,才能使用测试仪器。在Source元件库中选择power_Source类型,然后在右边的元件栏中选择GROUND就可调入接地符号,如图2-10所示。

图2-10

(2)调整元件的位置

调入所需的元件后,合理调整元件的位置。 如需移动元件位置,可将鼠标放在元件符号上,按下左键直接拖动;如需旋转元件,可先用鼠标选中元件符号,然后按下鼠标右键,将出现如图所示的菜单,选择旋转的方式: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沿水平线翻转和沿垂线翻转。

图2-10

(3)调入信号源和万用表

本实验所需的正弦信号由函数发生器提供。在测试仪器仪表栏中选择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图标,则鼠标符号变为函数发生器的图标,移动鼠标至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就调入了函数发生器。

也可选择安捷伦函数发生器(Agilent Function Generator),它的界面更接近于实际的仪器。本实验使用安捷伦函数发生器更加方便一些。

用同样的方法再调入万用表(Multimeter)。 (4)连线

用鼠标选择连线的起点,这时鼠标符号变为一个带十字的原点,移动鼠标,自动会产生一根连线,鼠标移至连线的终点,一条线就连接好了。

若想删除连线,用鼠标选中待移除的连线,按“Delete”键;或者选中待移除的连线后,单击鼠标右键,从出现的菜单里选择“Delete”项。

如若看不清楚仪器的接线端子,可双击仪器图标,将出现仪器的面板,面板的端子标识的很清楚。安捷伦函数发生器的下面一个端子是输出端子。函数发生器的地就是系统的地,不需要再接了。

按照图2-6所示电路连线。 (5)仿真

1.双击三个万用表,分别在三个万用表的面板上按下电压按钮、交流按钮,即测量的是交流电压信号;

2.双击函数发生器的图标,出现安捷伦函数发生器的面板,按下面板上电源开关→ 按下正弦波按钮→按下频率按钮,调节右上方的旋钮,使得频率为2kHz→按下幅度按钮,调节右上方的旋钮,直至UR为1V;

3.记录UL、UC值;

4.按照表2-1调节频率及输出幅度,使得UR为1V,记录相应的UL、UC值。

图2-11

第二个实验任务是测量RC串联电路研究。按照如下电路建立电路。

XMM3XFG2AgilentXSC11C1470nF3R11kΩ0A+_+B_Ext Trig+_XMM1XMM2

图2-12

注意:这里要用双通道的示波器观测两个信号,为了在示波器上区分两个信号来,可以

将不同通道的连线设置为不同的颜色。这里将连线分别设置为红色和蓝色,则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也分别是红色和蓝色的。

设置连线颜色的方法:用鼠标左键单击选中连线,然后但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里选择segment color,然后可选择颜色。

图2-13

按下函数发生器的电源开关和仿真开关,设置函数发生器波形为正弦信号,频率为600Hz,调节输出幅度,值得输出电压u的有效值为2V,分别测量 UC、UR值,并通过示波器来测量输出电压u和电路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φui,并将结果填入表2-2中。

图2-14

为了观测波形更加清晰,可调节X轴和Y轴的比例尺,使得波形尽可能大地显示出来。φui=Δt/(T/2)*180°。 

第三个实验任务是RL串联电路研究。按照图2-15建立电路。

XMM3XFG2AgilentXSC1Ext Trig+1XMM1L118mH3R11k¦¸0+_A_+B_XMM2

图2-15

仿真时需要设置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0kHz,值得函数发生器输出电压u的有效值仍为2V,分别测量 UL、UR及φui,并将结果填入表2-3中。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利用实验数据,画出

XL~f,XC~f曲线,说明各自特点;

2. 用实验数据证明RC和RL串联电路的电压三角形关系;

3. 用实验数据验证实验任务一中电容C是否为20nF,电感是否为18mH; 4. 对RC串联电路,试分析

ui及UC波形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