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9卷第7期 2011年7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Vo1.39 No.7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u1.2Ol1 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付 尧 马 炜 王新杰 孙玉军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郫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为了提高林木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基于长白落叶松标准地调查和标;隹木生物量,逐步筛选胸径、树高 等林木特征因子,构建了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根系、树枝、树叶生物量的独立估测模型。根据林木生物量相容 性理论,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利用单株木生物量中各组分之间的代数关系,通过联立独立模型求解得到单株 木相容性模型。同时将样本分为4组,利用5个相对误差指标(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兄 ,平均相对误差 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预估精度P)来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长白落叶松单株木相容性生物量模 型结构简单、参数稳定、预估精度较高,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实现模型估计值之 间的相容性,提高了林木生物量估测精度。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相容性;联合估计;模型检验 分类号Q947.1:S718.5 Establishment of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 for Larix olgensis in Xiaoxing’an Mountains/Fu Yao,Ma Wei,Wang Xiniie,Sun Yujun(Key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n,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Ministyr of Education, Belling 100083,P.R.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y Unirversity.一201l,39(7).一42~45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compatible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s for different conlponents of olgensis. aiming to find a suitable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 for L.olgensis.aIld imprm e the estinmtion precision of forest biomass. Tre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ree height,etc,were gradually screened out for the establish. ment of biomass evaluation models for total tree,aboveground part,stem,root,crown,branch and foliage of己.olgel ̄d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ample tree biomass.According to the compatibility theory of forest biomass, the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s were deduced by simultaneous independent models in terms of the algebraic relation be. tween the components of single tree biomass using stem bionmss as the controlled variable.Meanwhile,all samples of the mean tre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and five relative error indexes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models for the four diferent groups.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 orf a single tree of£.o ̄emis has a simple struc. ture。stable parameters and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It is obvious that the model could completely and objectively relfect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of biomasses among various components, Keywords Lafix 0 ens ;Biomass nlodels;Compatibility;Joint estinmtion;Model checking 林木生物量的测定非常困难,传统的全收获方法成本较 高且会对林木造成一定破坏。目前利用相关模型通过林木易 测因子来估计生物量已成为比较流行的方法,一旦模型建立, 就可以利用常规调查资料来估计林木生物量,高效且较为准 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独立估测模型得 1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伊春市东折棱河林场(128。 55 ~129。15 E,46。31 一46。49 N),海拔260—410 m,属低山 丘陵区域,平均坡度7。。森林土壤为暗棕壤,土层厚度30— 60 cm,石砾稀少。该区处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 岭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0.36 左右,年积温2 050 ,年降 到的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J。例如,单株林木存在由 独立预测模型得到的总量、树干、树冠估计值与其对应的各分 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且误差有随着直径、树高和分 量方程个数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由此,建立有效的单 木生物量模型,实现分量与总量模型估计值之间的相容性,进 而提高林木生物量估测精度,已日渐成为林木生物量估计领 域的研究热点[6 3。本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长自落叶 松(Larix olgensis)生物量数据为研究基础,构建分量的独立最 适估测模型,再利用单株林木总生物量与分量的代数关系,依 托联合估计系统,建立长白落叶松单株木的相容性生物量估 测模型。 1)“948”国家林业局引进项目(2008—4—48)、林业公益性行业科 研专项经费(200904003—1)。 第一作者简介:付尧,女,1985年8月生,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 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 究生。 水量618rain,相对湿度68%,年无霜期100 d,年日照时数2 453 h,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性季风气候。所调查的长白落叶讼人 工林林分郁闭度均在0.6以上,林分年龄分布为l6—43 a。 林分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树种有长白落叶松、春愉(Ulmusda. vidiana v&r.japonica)、水曲柳(Fraxinua mandshurica)、白桦 (Betulaplatyphylla)等,长白落叶松蓄积占90%以上。林下灌 木平均盖度为8%左右,有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a schrenkii)、 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刺 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t ̄)、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lofra)等。 草本平均盖度为53%左右,有白花碎米荠(Car&zmine leucan, t )、蚊子草(Filipendula p(dmata)、苔草(Carex tristachya)、蕨 (Pteridium aguilinum)、水金凤(Impatiens noli—tangere)等。 2研究方法 2.1数据采集 结合立木径级与年龄分布规律,按典型取样原则设置42 通信作者:王新杰,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刷教授。E—mail:xinjiew@b .edu.Clq。 收稿13期:2010年l2月25日。 责任编辑:张建华。 第7期 付尧等: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43 个标准地,每木调查胸径、树高、冠幅等主要特征因子(表1)。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在样地外砍伐1株平均木,“分层切割” 测定林木地上生物量 J:称取每1 m区分段树干、枝叶鲜质 量,并取圆盘、树皮样品;对活树枝进行基径、长度量测后,选 取3~4个标准枝,分离枝、叶,再称质量并取样。根据长白落 叶松的浅根性,对地下部分采用“分层挖掘法” ,称取根桩、 联合估计,得到各器官或组分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构 成如下I1]l_9] :l 第一级 总量:W。= 根系: 第二级 ( ); (1) (2) (3) ( )。 ( ); 根系鲜质量。将各器官样品带回,在105℃下烘干,称取样品 干物质质量。通过计算各器官的含水率,得到相应干质量。 最后,将木材和皮的干质量相加,得到树干干质量;枝和叶的 干质量相加,得到树冠的总干质量;树干和树冠的干质量相 加,得到全树地上部分的总干质量;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质量 相加,得到整株林木的总干质量。 表1 长白落叶松样木特征因子分布 地上: = 树冠: 第三级 ( )。 ( ); (4) (5) 树枝: 树叶: = ( )。 (6) 式中: 为树干独立模型估计值; 为按(3)式得到的根系 生物量估计值; 为按(4)式得到的树冠生物量估计值。 由模型 一 构成可以看出,只有树干生物量 是事 先单独确定的模型,其它6个模型的参数都按成对模型的联 42 16—46 IO.0~26.6 l1.7~3 7.3 1O.6~25.9 0.9~4.6 4.2~12.6 合估计得到。 2.2模型构建 般生物量模型变量多、模型结构复杂,构建过程较为困 一2.3模型精度检验 为真实反映单株生物量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采 用以下5个相对误差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 ]t[ ] : 难,模型误差也主要来自因子和数学形式的选择 ” 。 本文选取合适的林木特征因子或多因子组合的形式为自变 参数变动系数:G=IS/cl%; 总相对误差:R = 、.1 (儿一 )/ 1.1 YlxlO0%; 量,树干、树枝、根系等各器官或组分生物量为因变量,力求得 到最优模型。对此,首先通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来选取主导因子,削弱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避免漏选和 重复;然后应用线性 =ax+b、多项式 =a +bx+c和幂函数 =似 (W为各器官或组分生物量, 为林木单个或组合因 子,。、6、c为待定系数)类型分别拟合各器官或组分独立模 型 ,并从中筛选。最后,建立基于各器官或组分的联立方 程组来联合估计林木生物量。 由于各器官或组分之间干质量的估计都是独立进行的, 因而会造成它们之间不相容,即树干、根系、枝、叶4部分干质 量和不等于整株林木总的干质量,地上部分和根系干质量之 和不等于单株木干质量,枝和叶的干质量之和不等于树冠干 质量,甚至有的估计结果相差很远。为此,本文根据林木生物 平均相对误差:E=÷ (l’r1 V—V  )x100%; V l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  lI xl00%; 预估精度:P=(1一 ^/∑(yl一多 ) / 100%。 而)x 式中:儿为实测值;_; J为估测值;Ⅳ为样本数;t 为置信水平 时的£分布的分位数值;T为回归模型中参数个数; 为平均 估测值,由 )求出。其中:变动系数反映了模型的稳健性, 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用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系统偏 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是检验模型与样本点的拟合程度的 重要指标,而预估精度是检验模型用来评价预测的效果。本 研究利用以上指标对模型进行总体检验,再根据胸径大小分 成3组(胸径<16 cm,16 cm胸径<20 cm,2O om胸径)进行分 组检验。 量的相容性理论,采用模型联合估计方法,解决林木生物量模 型的相容性问题。以单株木中起主导作用的树干生物量为基 础,直接控制各器官或组分的生物量之和,使其等于单株木生 物量的总量,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级将单株木生物量总量 表示为地上部分 和根系 生物量之和的形式,直接 使用地上部分独立估计模型对林木总量与根系生物量模型进 3结果与分析 3.1建立独立估测模型 行联合估计;第二级以地上部分估计值为基础,确定树干的模 型参数,将树冠生物量 设计为地上部分生物量减树干生 物量 ,对树冠进行联合估计;第三级以树冠估计值为基础, 确定树枝的模型参数,用树冠生物量减树枝生物量 来确 定树叶生物量 及其模型参数。将所有模型或估计值进行 本研究共采集42株长白落叶松样木,其单株木和各器官 或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范围见表2。 表2长白落叶松样木各器官或组分生物量分布范围 kg 经初步分析调查数据,在全面考虑有用信息后,去除林分 密度、郁闭度、胸高断面积等与对应因变量相关性低或可能造 成冗余的因子…,通过逐步筛选进一步得到与因变量相关性 较高的自变量 ]。由表3可知,所有筛选得到的自变量与因 变量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因子对不同器官的相关性表现 不同。例如D 日更直接影响着树干、地上部分、整株生物量, 因为D和日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表达了林木的外形;而C (Cu,+ c )影响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的作用比胸径、地径等更为显 著,说明树冠的积累更直接作用于树冠生长,其次才反映在树 干、根系的变化。总体而言,各器官、部分生物量及单株总生 44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第39卷 分析相关性结果,经处理得到各类生物量的模型(表4)。 所有待选回归方程均方差( )、误差项离差平方和(5 )、剩 余标准差(Js)均在正常范围,在0.O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 关。综合各项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比较构建的模型。从模 型相关系数大小看,树干最大,根系次之,树枝较低,而树叶最 的求解,得到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以及相关参数估计情况(表 5)。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器官或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 构简单明了,直观地表达了总量与各器官或组分之间的结构 和数量关系。其中,以树干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根系、地上 部分以及整株模型相关系数也较大;树冠模型的相关系数较 小,但仍高于树枝和树叶模型,树叶模型相关系数最低。可 小。树枝、树叶模型精度较低,可能是采集过程中的误差造成 的。特别是树叶,作为光合作用器官对于光照条件敏感,异质 性较大。整株、地上以及树冠相关系数均较高,一定程度上保 证了总体估计的精度。在树干生物量估测模型中,线性、二次 多项式优于幂函数,线性相关系数高,相对误差小。地上、树 冠、根系以及整株生物量估测模型中,二次多项式优于线性, 幂函数较次。树叶生物量估测模型中,二次多项式同样较优, 且相关系数相对较高。而树枝生物量估测模型中,幂函数模 型优于线性、二次多项式。 表4长白落叶松各部分生物■估测模型筛选 见,树干的预估模型精度及参数变异系数均优于整株林木,说 明采用的推衍方法不但保证了树干较高的预估精度,还提高 了整株林木总量及树冠的预估精度。 表5 长白落叶松各器官或组分联合估计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 各器官或组分 模型 Cl c2 Cl/%C2/% S R 整株 W1=w2+c1(D ) 2(『J ). ̄0.043—26.160 2.06 3.44 11.948 0.988 讨干 W4-c2(∥ ) 树冠 =cl( f『) +c2( Ⅳ) 186.728 0.893 1.23 5.15 5.905 0.996 0.665 0.931 一18.2.39 64.032 13.51 4.03 3.948 0.969 耐枝 树叶 根系 :【c (C +cf)] 1 =w5一[C (c +cf)_ 1 =cl( ) +c2( ) -.0.001 0.263 7.69 1297 1.841 0.874 一1.G89 36.767 22.96 4.79 1.958 0.994 地上 w2=W4+c1(脚) 托2(o2H)263.723—25.349 3.82 29,03 11.344 0.991 利用2.3中提出的5个相对误差指标对表5模型拟合结 果进行总体和分组两方面的检验,以全面反映模型的优劣。 分组的方法是,首先将42株样木作为总体检验组,再按照胸 径D从小到大排序,分成样本数分别为l0、20、12的3组,共 计4组,每组的检验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各器官或组分模型对样本生物量估计 的总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预估精度基本在90%以上,总 体精度较高。整株、地上、树干的预估精度为95%以上,树 冠、根系、树枝、树叶的预估精度也保持在90%以上。除了树 冠及树叶,其余各器官或组分的总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 分组检验结果也表明,虽然各器官或组分模型的估计误差略 有增大,预估精度略有下降,但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整株、 地上部分及树干的总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预估精度在 95%以上。根系的总相对误差多数在±5%以内,最高为6.1397%。 树冠部分,枝、叶本身生物量少,或受树冠形体和疏密度以及 树木长势的影响大而变动较大 ,分段估计的总相对误差绝 大多数在±10%以内,预估精度范围分别为:树冠90.047% 97.876%,树枝82.804%一96.088%,树叶79.852%一97.958% 3.2构建单株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基于由公式(1)一(6)组成的相容性生物量联立方程组,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再进行组合模型 由于模型推导过程造成误差向下传递、累积,因此,树叶模型 受整株及其它5个分量模型的估计精度影响很大,树叶模型 的各项指标均最低。同时,在3个组别中,各模型对第二组, 即中径级林木的拟合程度最高,大径级林木一般,而小径级林 第7期 付尧等: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45 木较差。这也说明样本数量及质量的差别对参数估计值及样 与已往报道相比 ’ ,本研究在单株木估测模型基础上提 本估计值产生较大影响Ⅲ 。 取自变量、选择独立模型类型,进一步联立独立模型来构建相 表6长白落叶松各器官或组分生物量估测模型总体及分组检验结果 容性生物量模型,得到的模型结构简单、参数稳定,能全面客观 地反映树木各部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检验结果证明,相 容性模型精度高于构成它的单一模型,整株、地上、树干的预估 精度达到95%以上,对占据林分主导地位的中径级林木的拟 合程度最高。在小兴安岭地区模拟生物量的长白落叶松的生 长变化规律和生产经营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唐守正,张会儒,胥辉.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 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专刊1):l9—28. [2] Wang Shaoqiang,Zhou Chenghu,Liu Jiyuan,et a1.Carbon storage in northeast China as estimated from vegetation and soil inventories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2(116):S157一S165. [3]Alamgir M,AI—Amin M.Allometric models to estimate biomass or- ganic carbon stock in forest vegetation[J].Journla of Forestry Re— search,2008,19(2):101—1o6. [4]邢艳秋,王立海.基于森林调查数据的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 量相容性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8. [5]Founfier R A,Luther J E,Guindon L,et a1.Mapping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at the stand level from inventory information:test cases inNewfound andQuebec[J].Canadian Journal ofForestResearch, 2003,33(10):1846—1863. [6]程堂仁,冯菁,马钦彦,等.小陇山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相容性 线性模型[J].生态学杂志,2008,27(3):317—322. [7] 孙玉军,张俊,韩爱惠,等.兴安落叶松( gmelini)幼中龄林 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J].生态学报,2007,27(5):1756—1762. [8] 秦武明,何斌,余浩光,等.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生 物生产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22—24. [9]胥辉,张会儒.林木生物量模型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社,2002. [10] Segura M,Kanninen M.Allometife Models for Tree Volume and Totla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 Tropical Humid Forest in Costa Rica[J].Biotropica,2005,37(1):2-8. [11] 张世利,刘健,余坤勇.基于SPSS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 型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O8,37(5):496— 500. 4结论 张会儒,唐守正,王奉瑜.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 其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1):53—59. 长白落叶松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和根系生物量的估测 Pitt D G。Bell F W.Effects of stnad tending on the estimation of 模型中,以∥日为变量效果较优。以C (C +c )为变量的树 aboveground biomass ofplnated iuvenile white spruce『J】.Canadi— 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4,34(3):649—658. 冠、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好。二次多项式估测单 Nogueira E M。Fearnside P M.Nelson B W.et a1.Estimates of 株、地上部分、根系和树叶生物量效果最好,线性估测树干生 forest biomass in the Brazilina Amazon:New allometrie equations 物量效果好,幂函数估测树冠、树枝生物量效果好。总体上, and adjustments to biomass from wood.volume inventorle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6(11):1853—1867. 单株、地上部分、树干生物量估测模型效果优于根系、树冠、树 冯仲科,郭清文,张彦林.单木生物量平差随机模型的比较与 枝和树叶,其中树干模型最好,树叶模型较差。 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增刊2):9—13. (上接29页)长白落叶松种子园26年生45个无性系中材积 源。水曲柳子代测定林15年生21个家系中89071的材积位 生长量排在第3名的459号无性系保存率为100%,排在第1 列第5,超过家系平均值13.O%,超过对照25.8%,保存率 位,超过无性系均值50.0%,材积超过无性系均值70.6%,入 83.3%,位列第6,超过家系平均保存率的13.7%,人选为优 选为优异种质资源。沙松种子园22年生32个无性系中材积 异种质资源。 排在第1位的是43号无性系,超过平均值的51.5%,保存率 】o0%,也排在第1位,超过平均值的7.4%,人选为优异种质 参考文献 资源。水曲柳种子园25年生48个无性系中,无性系81056 [I] 许兰霞.我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现状与对策.[J]林业经 济,2006(9):22—24. 的材积超过平均值的124.3%,保存率为1130%,超过平均值的 [2]王印肖,徐秀琴,魏建秋.河北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对策 15.5%,二项均位列第一,人选为优异种质资源。 [J].河北林业,,2008(5):23—26. 紫椴子代测定林18年生18个家系中085的材积位列第 [3]游松涛,钟丽,游环宇.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J].江 西林业科技,2006(5):48—5O. 1,超过家系平均值29.3%,超过对照38.8%,保存率为87.5%, [4] 段绪志,丁立娜,王赭.辽宁省林木良种现状及其发展的建议 位列第1,超过家系平均保存率的35.0%,人选为优异种质资 [J].农业经济,2006(6):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