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159 红树林、海滩
一、单选题
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1.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①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②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③抵挡波浪,防御海啸 ④调节水温,降低盐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 ②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③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 ④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B 红树林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可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
2.C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故红树林生长所需能量是来自太阳能。而生物生长的肥力主要来自土壤。
下图示意孙德尔本斯(主要位于孟加拉国)原生红树林分布图,近年来当地的红树林大量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红树林主要 A.沿河流方向分布 C.沿潮间地带分布 4.红树林 A.根系细小 C.气孔细窄
B.耐旱性强 D.渗透压强 B.沿地势起伏分布 D.沿民居附近分布
5.近年来当地的红树林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 C.过度砍伐
B.修建水坝 D.风暴增加
3.C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红树林主要位于海陆之间,孟加拉国地势低平,起伏小,海陆之间多为潮间带,故当地红树林主要沿潮间地带分布,C正确。和河流走向不一致,红树林分布地并没有民居分布。故选C。
4.D 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耐旱性差。故选D。
5.C 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地带,海面上升和修建水坝对其影响小,红树木抗风暴能力强,风暴增加不会影响经树林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过度砍伐造成的,选C。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据此回答下题。
6.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这说明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 A.减小风浪,保护堤岸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6.A 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这说明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减小风浪,保护堤岸,A对。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干旱区森林的功能,B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护坡林的功能,C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D错。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各省区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
引自:国家林业局.2001.
中国红树林调查报告
7.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A.广东减少比例最大 B.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海南减少比例最小 D.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8.下列属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①保护海岸 ②调蓄洪水 ③提供水源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D 减少比例是减少的数量和原有数量的比值,据此可计算出湿地减少比例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海南和福建,A、C错误;减少面积最大的是广东,B错误;福建减少比例最小,说明保护相对较好,D正确。
8.D 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红树林一般位于滨海地带,不具有调蓄洪水、提供水源的功能。
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影响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降水 10.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 A.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B.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加剧海岸侵蚀 D.吸引鱼群聚焦
9.B 结合图示,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而南部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红树林分布少,所以影响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故选B。
10.C 沿海森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等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破坏会加剧海岸侵蚀,故选C。
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1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A.固岸护堤 C.防风消浪
B.调蓄洪水 D.净化海水
11.D 由题干可知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因而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海区沿岸;由图可知该地区纬度位置低,距海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应该能够满足红树林的生长条件;但是南回归线附近非洲大陆西岸地区有本格拉寒流,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不适合红树林的生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
12.B 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因而植被密度较大,高度较高,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它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可以固岸护堤,不可能蓄洪抗旱;蓄洪抗旱属于陆地上湖泊、水库对河流的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的海湾地区,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红树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A.大连 B.青岛 C.上海 D.深圳
14.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用材林 B.维护全球碳氧平衡
C.防风消浪,保护海滩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3.D 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的海湾地区,大连、青岛纬度高看不到红树林,上海和深圳比,深圳纬度最低,因此最有可能欣赏到红树林景观。故选D。
14.C 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分布在沿海的海湾地区,因此主要的功能是防风浪、 保护海滩的。故选C。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图);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有位诗人曾这样热情洋溢地赞美它们:“红树林——根的迷宫,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红树林在中国分布的最北地带是浙江省中南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据报道,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体现了红树林是 A.根的迷宫 B.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 C.天然的污水净化 D.海洋生物的伊甸园 16.近年来红树林在我国的分布有北迁的趋势,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填海造陆面积扩大 C.全球降水量增加 D.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15.C 赤潮是海水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体现了红树林是天然的污水净化器,C对。根的迷宫与没有污染无关,A错。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指削弱海浪侵蚀防护作用,B错。海洋生物的伊甸园是维护生物多样性,D错。
16.A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近年来红树林在
我国的分布有北迁的趋势,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扩大,A对。人类填海造陆面积扩大、全球降水量增加、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是温度适宜的原因,B、C、D错。
北海红树林被评为2013年中国十大最美湿地,颁奖词称:“北海红树林防风御浪,守护家园。4500公顷的红树林,是北海600公里海岸线上的风景,也是珍珠之城的守护神。因为你们的存在,招潮蟹来这里安家,中华白海豚在这里起舞,水鸟、昆虫、底栖动物在这里找到了默契。有人讲,红树林是北部湾上的绿色银行,我们说,北海人禁渔禁猎,种植红树行动,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回答下列各题。
17.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在 A.热带沿海
B.温带沿海
C.寒带沿海 D.内陆湖泊沿岸
18.材料中红树林为“珍珠之城的守护神”及招潮蟹、中华白海豚、水鸟、昆虫、底栖动物等,是说明湿地具有的作用是
A.降解污染,“地球之肾”和提供丰富的产品 B.调蓄洪水,发展旅游
C.减少风浪、自然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 D.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科研价值
17.A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的密生灌丛木本植物群落,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区。
18.C 材料中红树林为“珍珠之城的守护神”及招潮蟹、中华白海豚、水鸟、昆虫、底栖动物等,是说明湿地具有的作用是减少风浪、自然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读某大洲红树林分布和该大洲某岛等高线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该大洲红树林东西两岸纬度分布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 C.大气环流
B.地形 D.洋流
19.D 该大洲为南美洲,东岸为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西岸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所以导致东海岸的红树林生长纬度更高一些。D正确。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滩涂上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0.C 欧洲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因此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21.A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时值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
1973—2013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变化图
22.下列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推测正确的是 A.斑块形态总体趋于规则 B.景观趋于破碎化
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 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 23.下列因素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生物入侵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 D.台风活动
22.B 根据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图及面积变化图分析可知,斑块形态总体趋于破碎化,最大斑块面积先少后增再小, 景观总面积先减少后增加,选B。
23.D 红树林根基深,可以抵御台风侵袭,所以,台风对于红树林的影响最小。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24.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最冷月水温不小于20℃的泥质海滩,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该区域红树林海岸在南、北半球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光照
C.洋流
D.河流
24.C 非洲赤道以南的西海岸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低,红树林分布的温度范围较低。 图为我国沿海某城市红树林海岸景观图和中国大陆海岸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该类型海岸最有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6.如果该海岸地带的红树林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B.森林资源减少 C.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D.海洋侵蚀加剧
25.D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丁地位于热带,最有可能,D正确。
26.D 红树林消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该海岸地带的红树林消失对全球影响有限,C错误;丁沿海地带是风、沙、水、潮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尤其是台风危害比较严重,红树林是抵御风浪对海岸侵袭和对沿海滩涂侵蚀的一道天然屏障,D正确。
读海南岛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27.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岸的植被类型,能有效减少海浪及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对海岸的侵害。海南岛建设红树林防护带的重点应当在图中的
A.①地区 C.③地区
B.②地区 D.④地区
27.B 依据已学知识,影响海南岛的台风主要是来自东南部太平洋上,对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地区威胁最大,因此红树林防护带的重点应当在图中的②地区,B对。
下图为新西兰南岛东岸莫埃拉基海滩上的圆石。数千万年前,动物残骸沉入海底形成内核,而后矿物结晶长期附着逐渐形成圆石,形成之初便静静地躺在海底柔软的泥沙层中。海滩上的圆石表层有裂纹并多从中心开裂,可清晰看到里面的纹理,如同大树的年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与莫埃拉基海滩圆石的初期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A.物理沉积 B.化学沉积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28.B 由材料“”数千万年前,动物残骸沉入海底形成内核,而后矿物结晶长期附着逐渐形成圆石”可知圆石的初期形成主要是化学沉积,故B正确。
29.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 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 扇。读图可知,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台风
29.D关于“冲越扇”的定义并结合图形可知,形成“冲越扇”的必要条件是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巨大海浪。台风带来的狂风会引起巨大海浪,故D正确。潮汐涨落、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属正常现象,而且不是每一次都会带来大风巨浪,故排除A、B、C。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如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C.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B.堤坝北侧泥沙堆积 D.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30.D 在河口修建堤坝,使河水快速流向深海,减少了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的几率,海岸因缺少泥沙沉积而退缩,D正确。修堤坝收窄河口,海水倒灌减少,A错。在南半球河流南侧泥沙沉积,B错。河口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河流带来营养盐类,修堤坝改变不了这一状况,对渔业影响不大,C错。
下图为某局部区域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观,红色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A.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B.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31.B 图示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地带少河流,A错;受副高压和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燥,沿岸沙漠广布,受离岸 风影响,形成“倒沙入海”的奇观,B正确; “倒沙入海”是自然现象,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无关,C、D错。选B正确。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里布海滩是洛杉矶最负盛名的海滩之一,它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和清新的阳光,此外还是世界著名的电影拍摄地点,很多好莱坞明星和演艺界人士也居住于马里布(洛杉矶最富裕的几个城市之一),增加了海滩知名度。在马里布拍电影起于20世邻50年代,已经有近70年历史,政府也十分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下图为马里布海滩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马里布海滩岩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原因。 (2)说出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的原因。
(3)分析马里布海滩成为世界著名电影拍摄地点的优势条件。
(4)马里布海滩是沙质海滩,当地没有大的河流。 阐述该海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1)处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面向海洋,受海浪侵蚀作用。
(2)晴天多,光照条件好;靠近海洋,常年微风吹拂,利于污染物扩散;城市富裕,环保投入大;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污染企业少。
(3)阳光清新,拍摄效果好;环境优美,便于取景;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影视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协作条件好。
(4)海水运动将其他地方的沙子搬运到该地(波浪在向陆运动的过程中,把沙子搬运到陆地);波浪
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低平的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解析】(1)马里布海滩岩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原因是:处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岩石破碎,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位于太平洋东岸,冬季受西风影响,海浪侵蚀作用强。
(2)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的原因有:马里布海滩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光照条件好;位于太平洋东岸,常年微风吹拂,利于污染物扩散;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环保投入大;影视产业等第三产业发达,污染少。
(3)成为世界著名电影拍摄地点的优势条件可从下列几点分析:据上题可知,马里布海滩阳光清新,拍摄效果好;拥有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岩石环境优美,便于取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基础设施完善;马里布拍电影起于20世邻50年代,已经有近70年历史,影视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协作条件好。
(4)海滩的形成过程应从泥沙来源、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方面作答。因当地没有大河,因此泥沙应来自海底。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海水运动海底泥沙带至岸边该地,当海水运动速度减慢后,搬运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海滩。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北部及东部地区有少数低山分布,中部的N水库是该洲最大的人工湖泊。该国国土面积的85%为牧场,被誉为“遍地牛羊的国家”。
材料二 南部的埃斯特角风景独特,东侧海滩每日波涛汹涌,称为“狂暴海滩”,而半岛西侧,海面常年风平浪静,以“温顺海滩”著称。
简析埃斯特角东西海滩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答案】东侧:紧邻大西洋,受东南风和海潮影响较大;西侧:海岸和低山阻挡,成为避风港湾,河流入海水量较大,减弱海潮的影响。
【解析】东侧风大因为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浪大的原因除了风以外还与海湾形状有关;西侧风小的原因是位于山脉背风地貌,浪小的原因除了风,还与入海径流抵消海潮和海浪有关。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盘锦是驰名中外的湿地之都,拥有世界第一大芦苇荡、天下奇观红海滩。红海滩是翅碱蓬大面积密集生长于近海滩涂而形成的。在极为苛刻的水、土、盐平衡的条件下,翅碱蓬变为红色,颇似红地毯。环渤海地区,红海滩除在天津沿海有零星分布外,仅见于盘锦地区。影响翅碱蓬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盐分,最适合其生长的水分盐度在15‰左右,低于或高于该浓度,翅碱蓬都会出现退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红海滩出现退化。
材料二 盘锦市的油气储量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10%,是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所在地。境内连片的水田、滩涂等资源,使盘锦市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大米和水产品基地。下图为盘锦市简图。
简要分析环渤海地区的红海滩仅见于天津和盘锦的原因,并分析红海滩退化的原因。
【答案】河流从上游挟带的大量有机物在入海口处沉积,含有有机物的滩涂适于盐生植物翅碱蓬的生长。退化的原因油田的开发;沿海道路的修建;沿海滩涂的开垦;辽河水污染加剧,使河口盐度发生变化。
【解析】红海滩生长条件苛刻,对盐度的要求极高。天津和盘锦因为有河流从上游挟带的大量有机物在入海口处沉积,含有有机物的滩涂适于盐生植物翅碱蓬的生长。
退化必然是河口盐度发生了变化,由于油田的开发;沿海道路的修建;沿海滩涂的开垦;辽河水污染加剧,使河口盐度发生变化。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永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o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考虑的拍摄条件。 【答案】(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拍摄时机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或晴朗的白天(不可单独晴朗/白天);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
【解析】(1)根据材料,摩拉基圆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龟甲状花纹源于外力的风化、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摩拉基圆石奇景的圆石暴露于水面之上易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随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圆石,该奇景消失。
(4)要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拍摄时机应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日子
或晴朗的白天,以便于清晰;要选择在退潮的时段,以便于获取圆石的全貌;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以获取圆石上的一些细节。
3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莱国土面积5765平方千米,领土包括文莱本土、淡布隆地区和周边的岛屿。该国海岸线长约161千米,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历史上,文莱经济虽有转型,但长期是一个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受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影响大。近年来,文莱政府逐步加大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部署的力度。下面左图为文莱沿海滩涂植被生长示意图,右图为文莱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中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是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海滩地面。说明该地区植物形成上述形态特征的原因。
【答案】沿海地区风浪大,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气生根露出海滩地面,在退潮时或被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
【解析】从题目信息可知,图中植物生长于海滩,有此情境,自然想到风浪与支持根的关系,有此情境,自然想到植物根系经常会被海水淹没,气生根是为了保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漫漫蒿草盛,绵绵不见边……潮涨蓝是海,潮落红接天。”红色的碱蓬草在渤海湾东北部的盘锦市红海滩大量生长,形成一条“红色海岸线”。碱蓬草抗逆性强、耐盐、耐湿、耐瘠薄,是唯一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一种草。
材料二;盘锦市是一座因油而兴的石油、化工城市,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三:图1为辽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图2为下辽河平原海岸线的历史变迁示意图。
简述盘锦市红海滩的生态价值。
【答案】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减弱海浪的侵蚀作用,防止海岸线后退;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盘锦市红海滩的生态价值应从湿地生态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石油、化工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水较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而红海滩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红海滩湿地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海岸生物多样性;红海滩削弱海浪势力,减弱海浪的侵蚀作用,保护海岸线稳定。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 。光村镇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1)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生活条件苛刻。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和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段,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福建是我国海岸线最曲折的省区之一,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丰富。下图为福建省及三沙湾区域示意图。
简析三沙湾沿海滩涂丰富的主要成因。
【答案】海水较浅;河流含沙量丰富;入海河水受海水顶托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较多:岛礁较多,海流速度较慢;风浪较小,侵蚀作用弱。
【解析】滩涂属于湿地,本题考查滩涂成因,从沙源、沉积两个角度分析。从图中给出信息,河流多,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口附近,一方面海水有顶托作用,使得河流流速减慢,另一方面入海口岛屿多海水浅,海水流动慢,大量泥沙沉积成滩。
4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筒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图乙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材料二 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答案】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多位于河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判断,该国纬度低,终年高温。图中可以看到,该国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沿海多河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所以红树林分布广。
41.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的淤泥质海湾地区,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内部的众多生物和红树林一起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红树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红树林的生长习性。 (2)简述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3)简析红树林与其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1)喜高温;须土层深厚;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承受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 (2)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护物种多样性。
(3)茂密的红树林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部分食物;其他生物的粪便以及分解物为红树林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有机质;红树林和里面栖息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解析】(1)据材料“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可知红树林喜高温;从“淤泥质海湾地区,”可知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得含盐土壤,说明须土层深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说明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承受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和抗风固土能力。
(2)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作用。
(3)红树林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可参照森林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其他生物的粪便以及分解物为红树林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有机质;红树林和里面栖息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右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
(2)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有效适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抵御海浪侵袭,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同时,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
(3)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4)建立红树林白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解析】(1)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图示位于广西北部湾沿岸,因此该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河流出口,泥沙
沉积形成深厚得含盐土壤,生长大量的红树林。
(2)沿海多风,为了扎根立足,红树林的发达的根系扎入深厚松软得泥滩上起到了较好的抗风作用,抵御海浪侵袭。沿海海潮涨落,发达的根系大部分裸露出地表,被水淹没时可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帮助植物进行气体交换。
(3)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作用。
(4)一般保护措施可以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入手来寻找措施,一般包括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生物措施:加强管理,建立红树林白然保护区,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技术措施:加强科研力量,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指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最适合生长温度是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20℃,当最冷月与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时任何红树植物均不能生存。
沉积物是红树林立足的基础。红树林适合生长在pH值低、高水位、细质的冲积土上,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积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红树林的生长环境。
(2)与西岸相比,澳大利亚东海岸红树林物种丰富,分析其原因。
(3)结合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归纳红树林的环境效益。
(4)近年来,全球许多地方红树林破坏严重,导致环境问题严重,指出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答案】(1)气候:湿热,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土壤:河流出口处的冲积土或潮间带,涨潮时接受泥沙堆积的沙壤土,土质疏松。
(2)原因: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大,众多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利于红树林的生长。
(3)防风消浪,减少风浪侵蚀,固岸护堤;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降解污染物,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等。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开发,如观光、生态旅游等;人工补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与更新等。
【解析】(1)根据材料,红树林生长在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沿海区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土壤是河流堆积的冲积土或潮间带涨潮时泥沙堆积的沙壤土,土质疏松 。
(2)结合上题分析,澳大利亚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部是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大。气候湿热。众多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土壤利于红树林的生长 。
(3)红树林分布在热带沿海,是海防林。主要作用是防风消浪,减少风浪侵蚀,固岸护堤。红树林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昀多样性。红树林湿地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海水的功能。能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等。
(4) 保护红树林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停靠法律,对红树林加强管理与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如观光、生态旅游等,即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人工补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与更新等。
4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水产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大面积减少。
分析我国红树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物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防风消浪作用减弱或消失;陆地来沙淤积减弱;近岸海域含沙量增加;浅滩滩涂破坏;海岸线后退;水质恶化;空气污染加重;海岸防浪堤易被冲跨。
【解析】
红树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以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从植被破坏对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包括红树林破坏对生物、海岸、大气等方面的影响。从对于生物资源的影响看,红树林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大气影响来看,红树林破坏防风浪作用减弱,空气污染加重。对海岸带的影响来看,海岸线受海浪侵蚀作用加剧,会导致海岸线后退。
45.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与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枝体茂密高大有韧性。红树林广泛存在的海域,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海岸(海堤)保存完好。
说明红树林的生态作用,并指出红树林生存面临哪些人类活动的威胁。
【答案】生态作用:防风消浪、固岸护堤(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
击);促淤保滩(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净化海水和空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威胁: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生活和工业排污等。
【解析】说明红树林的生态作用,主要结合材料进行考虑。由材料可知,“红树林广泛存在的海域,海岸(海堤)保存完好”说明可以防风消浪、保护海岸的作用。“红树林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枝体茂密高大有韧性。”可以保护海滩,同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存面临哪些人类活动的威胁主要从人类在红树林分布区域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与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而海湾与河口是人类活动集中且密集的区域,不合理的港口建设,填海造陆及生产生活排放污水及海洋养殖等活动都会对红树林产生危害。
4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
材料二:海南岛海岸类型多样。自然岸线包括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口、文昌和儋州等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人工岸线以养殖围堤和建设围堤为主。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随着人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可能导致岸线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减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材料三:下图 为海南岛儋州红树林及海岸线资料图。
(1)推测儋州湾沿岸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2)分析近三十年儋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及原因。
(3)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发现状,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地处河流出海口,地势平坦,海岸平缓,易形成泥质沙滩;儋州湾深入内陆,避风,风浪小。
(2)特征:海岸线向海推进。自然原因:泥沙淤积引起海岸前进,海水侵蚀引起海岸后退;人为原因: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海运发展,建设围堤,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长。
(3)保护海岸植被,重点保护红树林;规范红树林区养殖捕捞业、旅游业的发展;控制污染;大力营造人工红树林,退耕、退养使其恢复原有面貌;政府对海岸侵蚀现象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公众海岸线的保护意识;严禁在侵蚀发生区采沙和破坏岸坡。
【解析】(1)首先,儋州湾地处海南岛,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材料点明“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该地有北门江等河流注入,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同时,河流携带泥沙在该海湾沉积,易形成泥质沙滩;最后,儋州湾深入内陆,且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避风,风浪小。
(2)通过图中1980年-2010年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儋州段海岸线逐渐向西南侧推移,即海岸线向海推进。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若河流沉积速度大于海水侵蚀速度,则海岸线向海洋一侧移动。人为原因可通过材料分析得出。儋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随着人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因此人为原因主要是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以及随着海运发展和围堤建设,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长。
(3)根据材料可知,现在该地海岸线的现状是: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多,海岸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结合材料,治理措施可从以下角度回答:首先,红树林作为“海底森林”和“海岸卫士”,对减轻海水侵蚀海岸作用较大,应当重点保护;其次,该地海岸线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如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等,这些人类活动一方面会导致海岸线附近的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另一方面,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海岸附近污染加剧,同时,海口、文昌和儋州等城市旅游业较为发达,旅游活动也会导致海岸附近污染加剧,因此需要规范养殖捕捞业、旅游业的发展;控制污染;再次,
对于原有红树林以及破坏的地区,应该逐渐实行退耕、退养,并且严禁在侵蚀发生区采沙和破坏岸坡,大力营造人工红树林,从而促使恢复原有面貌;最后,政府应该注意自然海岸线保护,加大宣传,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海岸线的保护意识。
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湿地修复工程,“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海草、盐藻等为辅;“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海草、湿生草甸等为辅,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在温州市洞头霓屿南岸滩涂地区,离红树林湿地公园不远的滩涂上,上百株野生的柽柳长势同样喜人。
材料二 “沿海水陆交接地带”一般指为滨海水线500m以内、向陆地延伸1-10km的狭长地域。其生态系统包括滨海堤岸林植被生态系统滨海三角洲及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近海水域水生生态系统等,属于生态脆弱区之一。
材料三 中国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温州洞头位置图以及洞头人工种植红树林景观图。
(1)分析温州市沿海地区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2)简析温州市洞头霓屿出现柽柳的原因。 (3)说明“沿海水陆交接地带”生态的脆弱性。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沿海水陆交接地带”的发展方向。
【答案】(1)削减风力,抵抗海浪侵袭;利于泥沙淤积,保护海滩;净化海水、空气;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沿海地区的盐碱化。
(2)温州洞头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具有南北过渡性,有适宜北方怪柳生长的条件。
(3)台风、暴雨、潮汐等自然灾害频发;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植被单一,覆盖率低;靠近人口密集区,滩涂湿地易被开发和污染,且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4)合理营建沿海防护林,缓减台风、潮汐对堤岸及近海海域的破坏;合理调整湿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湿;利用滨海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完善法律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滩涂湿地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
【解析】(1)红树林多位于河口或沿海地区。温州市沿海地区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抗风、挡浪、护滩;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沿海地区的盐碱化等方面。
(2)柽柳为北方植被,温州市洞头霓屿出现柽柳说明该地具有柽柳生长条件。结合材料及图示可知,温州洞头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既不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也不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具有南北过渡性,其间,有些区域就有了适宜北方怪柳生长的条件。
(3)“沿海水陆交接地带”本身处于海陆结合部,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的脆弱性体现在多发台风、暴雨、潮汐等自然灾害,土壤较贫瘠且受海洋影响,盐碱化程度高;植被多为滨海湿地植被,植被较为单一,且覆盖率低,植被在自然环境调控方面作用不大;“沿海水陆交接地带”属于沿海地区,距人口密集区较近,受人类影响大,易被开发和污染,“沿海水陆交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还表现为该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后很难恢复。
(4)“沿海水陆交接地带”的发展方向应立足于该地植被少、自然灾害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合理营建海防林;开发时要依据当地为湿地的实际,调整用地结构,积极且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废弃物排放,包含该地不受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田洋位于汕头市内港,榕江下游,曾是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露出。上世纪60 年代初,围垦造田面积达2万多亩,用以种植水稻。1969年7月28日(农历6月15),风速53 米/秒(12级台风的风速为 32.7~36.9 米/秒)的超强台风“维奥娜”在汕头附近登陆,摧毁了围垦大堤,牛田洋瞬间成了一片水乡泽国。1992年牛田洋垦区退田还渔,改造成海产养殖基地,在垦区内围挖成种植池和养殖池,种植池中种植红树林,通过大堤水闸与堤外海水交换;养殖池中养殖鱼虾蟹等多种海产,通过排灌渠与种植池相通。
2018 年,跨越 11 公里、全省最长的牛田洋大堤外围滩涂红树林景观带种植项目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在种植此片红树林时,采用打桩、填土、围网、盆栽,且在每棵树中插入一根竹竿等方法种植,保证了在深水区的成活率。左图为牛田洋位置图,右图为垦区池塘示意图。
从提高成活率所采取的措施,推测该地红树林种植所面临的困难。
【答案】牛田洋大堤外围滩涂的风浪大;水位变化大;泥质海滩,幼苗易倒伏(难以固定树苗);上游河流的漂浮物易损毁苗木。
【解析】结合图文资料可知,种植方法大多是固定类方法,说明该地风浪、土壤、外力等影响植物成活。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为季风气候,水位变化大;采用打桩、填土、围网、盆栽,且在每棵树中插入一根竹竿等方法种植,说明牛田洋大堤外围滩涂的风浪大;该地为泥质海滩,幼苗易倒伏(难以固定树苗);上游河流的漂浮物易损毁苗木。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
材料二:涠洲岛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火成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海水盐度较低。在岛屿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C”型的岩崖,水底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珍珠。岛上最大的城镇涠洲镇分布在附近。
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
【答案】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 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地势相对低,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解析】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和北部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岛的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5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如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材料二: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
【答案】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红树林适宜生长范围向陆地延伸。
【解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会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这样更易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这样的环境会变得非常适合红树林繁殖,从而红树林适宜生长范围向陆地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