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 1月第19卷第l1期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Nov.2010.Vo1.19.No.11 1583 ・论著・ 红外线治疗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 ̄LSY,床效果的影响 黄泽春,晏丹,谭章梅,梁志为,张安利,李帅华,王红梅,彭丽,李霞霞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小乳就医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 注射隆乳,随机分组,每组34例,治疗组就医者术后24h开始给予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用5~7天;对照组不 予照射。记录两组就医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乳房形态学变化、医患双方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就医 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变化差值、满意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明显并发症,经2次 脂肪注射移植后乳房形态良好;对照组就医者术后疼痛较明显,有3例5侧乳房出现局部红肿,1例脂肪液化,2例纤维结节。 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配合红外线治疗,疼痛轻,并发症少,乳房增大效果好些,就医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乳房;红外线治疗;乳房增大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 5(201 0)11—1 583一O3 Influence of infrared therapy on clinical effects of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HUANG Ze—chuntYAN Dant TAN Zhang—mei LIANG Zhi—wei ZHANG An—li|LI Shuai—hua WANG Hong—mei PENG Li,Ll Xia—xia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Cosmetic Surgery,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Chenzhou,Chenzhou 423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infrared therapy on clinical effects of autologous fat inject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Methods Autologous fat injection were performed on 68 patients with smal lbreast,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frared irradiation begin at 24 hours after infection.2 times a day,30 min for each time,for 5 ̄7 days.while no irradiation was given in control group.Changes of breast volume,satisfaction degree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chest circumference and compl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Results The changes of breast volum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t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O.05),The breast shape was better after fat injection transplantation 2 times, no obvious complication were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feel obvious postoperative pain,5 side breast in 3 cases with local red swelling,fat necrosis in 1 case and fibrous nodules in 2 cases Conclusions Infrared irradiation therapy after autologous fat granule inject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demonstrated a better augmentation effect,light postoperative pain,less complications and higher satisfaction rate,Therefore it wa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breast;infrared therapy;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创 伤小,受到广大求美者亲睐。但因其成活率较低,较易出现脂 肪液化、纤维结节等并发症,曾经限制其临床应用。随着技术 的发展,脂肪移植再次受到重视。如何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 率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影响 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的因素有:供受区的选择、获取脂肪的 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0 ̄41岁, 平均30.8岁。单纯哺乳后乳腺萎缩性小乳症5O例,先天性 乳房发育不良l8例。就医者随机分组,每组34例,两组就医 者在性别、年龄、小乳症原因、程度及病程等个体因素方面均 具可比性。在脂肪供区选择、手术操作程序、每例次注射脂肪 量等治疗方面也具可比性。 方式、脂肪的处理方法、药物的影响、注射方式、层次及注射 量、是否按摩、是否加压包扎等,相关文献报道较多;而就术 后护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不多。我科近5年来,对自体脂肪 颗粒注射移植隆乳就医者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取得了一定 1.2治疗方法:选腹、臀、大腿、腰、上臂后外侧为供脂区。采 584 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 1月第l9卷第1 1期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Nov.2010.Vo1.19.N 注:・组,t=6,P<0。01;+・组,t=8.75,P<0.O1; ・・组,t=7.6 7,P<0.叭: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红外线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用注射器法脂肪抽吸术。肿胀麻醉满意后,用20ml一次性注 射器接直径2.5mm钝性吸头吸取脂肪,然后以生理盐水反复 表2两组满意度评价 冲洗纯化至颗粒脂肪呈均一的鲜黄色,按左右乳房所需量多 少分开两组备用。选择乳房下皱襞中点为注射进针点,以直 径2mm钝头移植针自进针点刺入,将脂肪颗粒分别注射于胸 大肌下间隙、乳腺后间隙和皮下组织内,其中主要是乳房内 j=和外上象限的乳腺后间隙。注射时使颗粒脂肪成点状或线 状,形成多隧道多层次的注射。注射量每次每侧为804130ml 不等。沣射好后即行手法按摩,避免脂肪注射成团。术区以弹 力绷带适 加 包扎24h。24h后拆除敷料,治疗组开始给予 红外线照刺‘,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用5~7天;对照组不 照射。3个J】后,可进行重复脂肪注射。 2结果 注:z一2.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外线治疗组满意率优 于对照组 进行分析。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变化差值的评价采用t检验,两组 满意度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l~2。 2.5两组并发症:治疗组就医者术后疼痛轻,无1例出现红 肿、脂肪液化、感染、纤维结节;对照组就医者术后疼痛较明 显,有3例5 N?L房}}{现局部红肿,1例脂肪液化,2例纤维 结节。 2.6典型病例治疗情况见图l~4。 2.1效果评价:包括就 青 观症状改善、满意度评价、 师 的形态学评价、手术前后照”对比、于术前后乳房体秋变化 值及于术_j}发症情况。两组 术前病例选择、术中脂肪获 取卜了移植、术后护理 用药等方而均其可比性;均在注射脂 肪移植第2次后6个月进行评价。 3讨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创 2.2满意度评价 :就陕者与陕师对乳房外观的评价。①满 意:就医者与医师对乳房外观的改善均满意;②基本满意:就 医者与医师对乳房外观的改善均较满意:③不满意:就医着 或医师只要有一方对乳房外观的改善不满意。 伤小,受到广人求美者青睐。适应于先天性小乳症、双侧乳房 不对称、哺乳后乳腺萎缩松弛及对假体隆乳有恐惧感的就医 行。因脂肪移植后吸收率 30% ̄60%C ,还存在脂肪液化、纤 维囊性化、纤维结节、钙化、感染等并发症的团扰。 。】,其临床应 用曾一度受到争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脂肪移 植再次受到l蕈视。如何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成为众多学者 2.3乳房体积估算:用橡皮泥对乳房进行塑形后,放入盛仃 500ml水的容器中行排水量测定,溢出的水量减去橡皮泥本 身所占的体积就是所i ̄q?L房的体积。 2.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输入微机,应用SPSS13.0软什 研究的热门话题 。移植脂肪的存活 移植数量、受区接触 【斫积、移植脂肪血液循环重建、脂肪颗粒的完整忡及有无感 图1 小乳症术前正位 图2,l,rcL症术前斜侧位 图3脂肪移植第2次术后6月正 图4脂肪移植第2次术后6月 位(红外线治疗组) 斜侧位(红外线治疗组) 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1月第19卷第11期Chinese Joumal of Aesthetic Medicine.Nov.2010.Vo1.19.No.11 1585 染、血肿密切相关。因此,手术中我们控制每次每侧乳房脂肪 注射量不超过130ml,放射状、多层次、多隧道均匀注射,术后 适当按摩,可使脂肪均匀分布,增加脂肪与受区接受面积,提 供可能多的营养,减少脂肪坏死和吸收。采用肿胀麻醉时尽 量以手工注射肿胀麻醉液,注射速度不要过快,肿胀压力不 要过高,最大限度的减轻对脂肪细胞的机械损伤;低负压抽 吸脂肪及反复分层净化可得到更纯净、无损伤的脂肪颗粒; 术后妥善包扎,可预防血肿发生 。在血运丰富的受区移植 脂肪可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有学者研究表明删,乳房上半 象限的血管分布较下半象限要密集。因此,我们注射脂肪时 更多的是注射到乳房上半象限的乳腺后间隙。 以往对术前就医者筛查、术中操作细节的研究较多,术 后护理方面报道较少。近几年来,受红外线治疗利于烧伤创 面愈合的影响,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就医者术后采 用红外线照射,发现其并发症少,乳房增大效果好些,尤其是 注射80 ̄90ml/次・侧,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变化差值更大,是 否说明单位体积内移植脂肪量少些,脂肪成活率更高?下面, 对发生的可能机制予以浅析。 远红外线是波长为0.75~1000 ̄m的电磁波。当物体吸 收远红外线辐射,物体内温度升高(增温效应),随之发生一 系列的化学、物理等改变,我们称之为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辐 射后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继发效应会引起生物体内毛细血 管扩张、组织血流量增加及代谢增强等变化。人体是生物体,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 有强烈的穿透力。除温度效应外,还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 引起人体细胞活化。从而产生下列作用:①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引起血管扩张:②解痉止痛:降低末 梢神经兴奋性,解除肌痉挛而止痛:③间接消炎作用:提高吞 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炎症渗山物的吸收,有利于炎症的 控制和消散;④增加体细胞能量的生成:细胞内线粒体吸收 红外线的光能而被激发,为体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⑤提 高神经体液系统调节强度:生物大分子氢键受红外线激发处 于功能状态,加大刺激阈值,提高刺激神经体液系统调节的 强度 ]。 对于脂肪移植后的转归有许多争议,提出过一些理论。 宿主替代理论认为,移植后的脂肪细胞不能存活,最终会被 组织细胞全部替代。细胞存活理论认为,移植后的脂肪细胞 可以部分存活。还有学者认为,移植后的脂肪细胞变性失活 并被纤维组织包裹,但是可以长期不被吸收,而是维持一定 的三维结构。目前细胞存活理论得到大多学者的认同。实验 研究认为细胞移植后前2~3天主要依赖周围的组织液存 活,第3~4天逐渐建立血运,以后白细胞、纤维母细胞、毛细 血管芽等渐向脂肪组织内长入,10天左右血运重建达高峰; 2~3个月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至6个月时移植物 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的脂肪细胞基本相同“ 。我们在手术24h 后行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组织液 的生成与吸收,给移植脂肪提供充足的营养,利于毛细血管 的生成,也有助于炎性物质的消散,从而减少纤维变性,减少 纤维瘢痕组织生成,避免纤维结节和囊肿的发生。从实验研 究总结出的移植脂肪成活情况来看,大多学者认为移植脂肪 组织术后l0天内血运重建较差,我们在术后2~9天应用红 外线灯烤,正好在缺血缺氧的脂肪细胞最需要帮助时给予了 “雪中送炭”。不仅可以增加移植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更有利 于移植脂肪血运的建立。 目前,对脂肪注射移植的疗效评价缺乏很客观的依据, 陈瑜等_】 采用葡萄糖转移法测定脂肪活性,认为能准确反应 脂肪颗粒的活性状态。但时至今日,自体脂肪移植后成活率 到底有多少,还是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有待广大 学者进一步研究。我们的临床研究可以为美容临床工作者提 供一种思路,红外线的临床应用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绪生,刘毅,宋玫.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临床应[J】用.中国美容整 形外科杂志,2010,2l(2):88—90. 【2】鲁开化.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 社,2005:273—275. [3]陈阳,宋良萍.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J】.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5):71—73. [4】王克明,栾杰,穆兰花,等.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 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3(6):353—355. 【5]朱丹彪,秦鸿志,龙听.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 [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02. [613 ̄t]乃军.吸脂与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隆乳术[J].中国美容医 学,2008,17(1 1):1688.1689. 【7】王琦,赵华,刘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186例分析[J].四川 医学,2009,30(2):203—204. . [8]孙家明,乔群,赵茹,等.乳房神经血管解剖学研究及在乳房缩小成 形术中的意义[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4):277-279. [[9]温俊,郑春兰,李顺英.红外线在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 2004,28(5):237—241. 【lO]邹其俊.远红外线生物效应谈[J].微循环学杂志,1997,7(4):39—41. 【1l】裴世荣,郝平,周洁松,等.康复新液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 足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2):1738-1741. [12]戚可名,王阳.临床脂肪抽吸技术:形体雕塑艺术[M】.郑州:郑州 大学出版社,2003:268.270. 【l3]陈瑜,李青峰,谢芸,等.自体移植脂肪颗粒活性的检测方法[J].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2):165.167. [收稿日期12010—08—22 [修回日期]2010—10—29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