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研究

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7卷第12期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Vol. 37No.l2

Dec. 2016

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研究

杨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国 家、高校和管理人员自身三个层面就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展开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大众化;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中图分类号:!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596(2016)12-025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管理体制也由政府集 权管理转变为高校自主管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 凸显。在此背景下,建立一支专业、高效、创新的职业化管理 队伍,就成为高校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高校管理人员职 业化的理念便由此应运而生。

一、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内涵

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管 理人员的沟通、交流、领导、协作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对自己 的有效管理等。

二、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必要性

(一)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官本”思想影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色彩浓郁,即实行与 行政机关相应的行政级别,从而形成了高校行政权力主导 的管理模式,高校独立性较差。在大学,术性务应是主 导性事务,行政性事务则居于从属地位,行政管理的根本目 的是为术

服务,采用行政管理模式管理术性务,

显然是越俎代庖。2000年教育部、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 《关于深化高等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 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教育职员 实行聘任制”。教育部开始在武汉大学、厦门大、东北师范 大学等五校开展高校职员制度试点工作。高校管理人员职 业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二)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是高校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 平的高低。高校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 是师资水平所决定的,也与高校管理队伍有直接关。随着

,规模日益扩大,高校的

高的要

、 较 职业意 与

“职业化”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制度化。“高校 管理人员职业化”即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行为逐 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准确扮演好工 作角色,把岗位职责专业 化,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

,“高校

高校管理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职业,高校管

理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管理专家。具体 化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

管理人员职业化”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

(一) 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素养是指员工在从事职业的时候,

职业 的态度, 度等。

(二) 、职业化

、职业化 作。 职业化行为规范是人的行为是一再重复。此,

范、 标 ,

的工作行为

是一的 。

、人

、个人

等,具。 作为一的

的态

、职业意 和职业 态 工作的真的态度,

高校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对待人的真

高校 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化思 高等教育的大化,

管理工作

,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

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以促进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亚里 举动,而是习惯。”以职业化行为规范来为高校管理人员立

(三) 职业化技能。职业化技能是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技能包括执业资质和职业通 用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执业资质包含:(1)学历认证, 这是最基础的执业资质,是 证,

行业的行证。(2)

格认证,即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只

职业化管理人员的门槛。职业通用管理能力是

求。 所 建立一支 过职业化 中立于

的管理队伍,才能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与实力,使其在竞争

,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是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具有 不同的知识背景,大多不是管理专业出身,也没接受过教 育管理的专业

,某种程度上无法胜任高校管理工作。另

,这些都不过高校管

外,一直以来,高校在的“双肩挑”现象,高校管理岗位用 人机制僵化,职务设置随意,人员流动程 利于高校管理人员的发展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收稿日期#2016-10-07

基金项目&20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外语能力、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究 ”(1)YBB0)5)

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的实证研

-256-

理人员的职业化改革,可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人员职业化的宏观层面上来看,“双肩挑”现象不能长期化, 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三、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措施与途径

(一) 国家为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要实现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国家要 为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使 高校管理人员能行使应有的权利,能够维护其权益不受侵 犯,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呼 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教育职员管理 条例》、《高校管理人员职业 '、《高校管理人员

职业化 '等,以促进高校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其次,要

高校管理人员的市场竞争机制。国家要实

行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全高校管理人员人 才流动机制,建立开放的人才市场,实现双向选择,公开竞 聘,竞争

。健全的市场竞争机,有利于高校管理队伍

素质的提升。

,应

高校

“高等教育管理”等

相关专业。要想让高校管理人员上岗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拥有所需的各类知识和素质,就必须有提供这类人才的

道。在高校增设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开展职业化的高校管理 培训,就可以为高校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化管理人才,既可 解决高校职业化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又为高校毕业生就 业开

地, 可 一

(二)

高校为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提供环境保障。第一全高校管理人员的激励考核机制。职业化的高校管理人员 能否为学校发展竭尽全力,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很大

高校

机 的 理

。 首先,高校

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物质

激励与精神激励相 ,正面激励与负面惩罚相结合,使高校管理人员能够持续地保持工作热情,为大学的发展挥更 大作用。其

,高校应

科学严谨的

,针对不同

岗位性质定操作性强的 式,

的果作为职务

晋升、工资提升等的依据,借以调动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

极性,营造积极进取、奋 的工作氛围。第二,完善高校

管理人员的培训机。高校应当将管理人员的

长期化、

规范化,

目的要明确,

容要有针对性,

形式

要多样化。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是个薄弱环节,我 们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 人员职业培训机制。如可创造机会让高校管理人员到国内 外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请知 名教育学专家或管理经验丰富的高校管理人员讲课,丰富管 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鼓励管理人员通过自学、在职攻读等 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第三,妥善解决高校“双肩 挑”问题,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理配置。高校普遍 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现象,很多重要岗位都是由一些学 术造诣高的专业教师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双肩挑”。“双肩挑”人员在高校管理 着独特的功能,有其

的必性。

模式也

着诸

,譬

如,“双肩挑”人员基本是兼职化管理,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有难免顾此失彼。再者,“双肩挑”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 被管理者,这就意味着在一些涉及教师利益的领域,如评奖 评优、职

定等,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高校管理

高校要把握好“职业化”和“双肩挑”之间的度。在教务处、科 研处等学术性比较强的部门,从有利于学术管理的角度,可 以适当吸收部门最高领导为“双肩挑”人员。同时,高校应 出台相关规定,对“双肩挑”人员进行适当约束,以防止其滥 用职权,影响高校的和谐。

(三)高校管理人员自身应转变观念,提升职业素养。首 先,高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要摈弃 “官本位”思想,转变高校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从思想上 确立职业化的

。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是会发展的

必然趋势,只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一点,才能做好自身的管理

工作,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去努力。 的体制下,管理人员同 要强调 职 , 强调 职业 , 强调从业能 , 强调

优胜劣汰,要形成专业的职业气质和素养。其次,高校管理

人员要

学习,提高个人修养。高校管理工作

,对

从业者的要求相对较高;高校管理所面对的环境是高校,这 是一个知识汇聚之地;高校管理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 知识在不断更新,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涌现,不学习将 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必 学习

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努力实现职业

化。高校管理人员可以从以

:一是积极参加各察, 学

, 开阔

; 是通过 学等

式学习管理

的相关知识,提高

素质;三是工作

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沟通,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工作经验;四 是参与教育管理

的课研究,并注重以理论知

导实践工作。第三,高校管理人员要坚持服务为本,不断开 拓创,提升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在高校,管理

一是

“行政权力”的代表,管理者们重管理,轻务,部分管理部 门“脸难看,事难办”,久为高校师生所诟病。以人为本是教 学科研

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期望与要求,坚持服务为本

应成为高校管理人员自身的目标追求。作为高校管理者,应 自觉提升服务意识,做好对内、对外的双层管理,对内教学 资源、科研资源的分配要体现务师生、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的总要,对则要主动接受教育管的

监督。

总之,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具备全局观念、超前意识,不 断开拓创新,引进新理念、新方法,大胆改革创新,更新管理 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化和民主 化, 从而推动高校 学 的 展 。

参考文献:

〔I\"张效东.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0,(02).

〔2〕王处辉.思想者言—

中国大学教育问题[M

].北京:知识

产权出版社

,2012.

〔,〕臧莉娟.关于我国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几点思考[J].继

续教育研究.2009.(12) $131-132.

〔4〕臧莉娟,赵敏.论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及其推进策略[J].南

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10) $73-76.

〔5〕黄燕玲.刍议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13,(02):10-13.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257-

,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