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1.201i,17(04) 121 佳木斯冬小麦生长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 张 晔 (佳木斯市气象卫星地面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 要:气象卫星技术投入农业使用后,人们开始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全面的了 解和掌控,并及时运用监测到的信息和获取的卫星图像来估算农作物产量和种植面积等。以佳木斯冬小麦生长为 例,运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获取的气象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为当地冬小麦长势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气象卫星;遥感监测 中图分类号s51 2.1 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7—77 31(2011)04—1 2卜002 2002年,我国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农业遥感估产运 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区域内盛产大 行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 豆、小麦、水稻、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 农业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和体系,此系统设计合理,技术 一,其中冬小麦是近几年引进培育的优质越冬小麦品种,其 路线可行,时效性和实用性强,普及度和精确率较高,符合 产量和质量等各项指标优于春小麦,已在境内广泛种植。 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2007年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 2资料与方法 工程“风云三号(FY一3)气象卫星应用系统一期工程的建 2.1气象卫星资料 成,提高了气象部门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水平和遥感监测能 佳木斯冬小麦播种出苗后,选择符合条件的冬小麦种 力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其接收的气象卫星资料,对于我市 植区域进行卫星监测,应用已开发软件对获得的卫星资料 进行林火监测、水体(洪涝)监测、干旱监测、环境监测、农 中相关数据完成处理及加工,形成等位网格点资料。由于 作物长势等监测估产等也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以佳木斯 冬小麦植被指数受土壤背景影响很小,当植被覆盖度> 冬小麦为例,分析运用气象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其 15%<80%时。土壤背景与冬小麦生长覆盖度增大几乎没 生长过程进行的遥感监测。 有关系,但植被指数变化易受小麦长势和覆盖度的影响, 1佳木斯市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采用植被指数作为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标准,运用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 AVH1/R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光谱信息经简单线性组合 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南为低山丘陵,北为冲积平 后构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 原,土壤肥沃,属寒温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左 2.1.1地理信息识别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后由热红外通道 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10mm,无霜期130d。佳木斯良好的自 形成的彩色图像上,(下转1 41页) 作者简介:张哗(1985一),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1-01—24 (上接118页)因此,适宜大面积种植春谷。一般在5月上中 3.2冰雹 旬播种,春谷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当地雨季开始,有利于 冰雹也是石楼县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冰雹兼大风、暴 幼穗分化;抽穗期与夏季降水高峰期相吻合,可以避开“卡 雨强对流天气严重时,可以使谷田出现大面积倒伏,甚至 脖旱”;灌浆期雨季高峰已过,日照条件充分,昼夜温差增 刮折、砸折植株、谷穗,降低谷子产量和品质。 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饱满,减少瘪粒,从而获 4防御措施 得高产;成熟收获期赶在石楼县出现霜冻降温之前结束。 石楼县气象部门要配合当地农业做好气象服务以及灾 3影晌石楼县谷子产量的不利气候因子 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在有利的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消 3.1旱涝灾害 雹等作业;当作物受灾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如培土、中 石楼县为山地性高原地区,旱涝频繁,往往先旱后涝,旱 耕、浇水、施肥等,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选择优良抗 涝交错,平均1.3年受旱1次。洪涝年景也逐渐增多。干旱少雨 逆性强的谷种,科学种植;并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当地农业 年份多发幼虫危害,2010年6月石楼县持续干旱,约6 666hm 小气候环境减少雹灾和水土流失,促进本县绿色谷子产业 谷子将近有一半谷田发生粟叶甲。其危害对谷苗的正常生 持续扩大发展。 长构成严重威胁;而洪涝灾害则会造成谷苗的烂根、死苗。 (徐爱民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