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团体性心理活动,提高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促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班级的形成,优化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心理委员的选拔与推荐:
每班设心理委员一名,具体要求如下: 1.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3.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奉献意识; 4.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乐于助人; 5.可以由原班委兼职,也可从学生中选拔;
6.学生自愿报名或推荐以及辅导员评定等方式最终确定人选。 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考核与表彰: 1.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享受班干部待遇;
2.每学期学生工作处将奖励表彰一批工作业绩突出的心理委员和班集体; 3.对各班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量化考核纳入班级考核。 (二)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招募有志同学
选拔心理委员,每班一名。填写有关表格、院系信息汇总; 2. 考察选拔,选择适合同学 3.组建队伍,建立正式组织
填写“心理委员申报表”,确定各级学生负责人及组织构建,安排布置“班级心理委员系列培训暨聘任”等相关准备工作。 4.培训指导,成为有为同学
开设“班级心理委员系列培训”:心理咨询员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上岗制度。编发有关工作手册。
5.适时激励,成为有趣之人。
6.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立。培养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团队。培养方式: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辅导、社会公益活动等。
7.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科技创新活动,为解决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划策。
(三)心理委员的职责
1.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
2.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3.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
5.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6.参加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四)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每一个心理委员都要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心理咨询员”合格证书。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定期报告。每周撰写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每两周召开一次院系会议,交流探讨;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报告;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等。
4.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5.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类活动。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委员的招聘、选拔、培训、考核、聘用和督导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