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2、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
3、表象: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填空:(每空格1分,共15分)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艾宾浩斯、先快后慢
3、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4、指向、集中
5、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声音(语言)表情 6、采取(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7、知识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 B 2 D 3 D 4 A 5 A 6 D 7 A 8 C 9 C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B C A 四、判断说明:(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加以扼要说明;每小题3分,共12分)
1. 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 )
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2. 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 )
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 3. 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不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 )
答:错。机械识记虽然效率低,容易遗忘,但也是识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识记形式。因为在实际学习中有些材料不能都被理解了之后再去记忆,甚至有些材料本身就不具有什么意义。 4. 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 )
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况与新问题,又未曾有过完成这类问题的经验的任务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叫做问题解决。(3分)
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等。(2分) 2. 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
答:在制作教具时,应充分利用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感觉对比规律(3分);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知觉的整体性等规律(2分)。 3.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二类,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要具有:刺激物的强度大、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显著、刺激物有活动与变化,以及刺激物有新异性(3分)。二是人的主观状态表现为:事物与个体的需要有关,有直接兴趣,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好。(2分) 4. 什么是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
答: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3分)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等。(2分) 5.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怎样?
答:情绪与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区别: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叫情感;情绪可以是由于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的,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2分);情绪的情境性明显,很不稳定,情感则稳定性强;情绪比较简单,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2分)
联系: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特征。(1分)
六、论述题(21分)
1.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11分)
答案要点:(1)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首先要了解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如刺激物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其次要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如要防止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的干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4分)
(2)注重有意注意形成的条件。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激发间接兴趣和培养学生抗干扰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锻炼自己的有意注意。(4分)
(3)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3分)
(注意:学生在论述时要围绕上述要点展开论述,并论述得好才能得满分。只写出要点可按0.6的系数给分)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案要点: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经历和记录(2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生物遗传因素。它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会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和难易;它对气质影响大,对性格影响小。(2分)
2、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甚至人的兄弟姐妹中的顺序等都对人格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2分)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校园环境与文化、同伴等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感染和熏陶作用。(2分)
4、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个体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开展自我教育对培养良好人格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分)
(注意:学生在论述时要围绕上述要点展开论述,并论述得好才能得满分。只写出要点可按0.6的系数给分)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