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济南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坏疽、甲亢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全天 生活实例
病例1 刘大妈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平常一直正规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良好。前不久,她参加了一次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健康讲座,会上,讲者先是大谈降糖药物对肝肾的种种副作用,接着又讲他们的保健品如何安全有效。刘大妈被说得彻底动了心,会后买了不少保健品,回家干脆把降糖药全停了,改吃保健品。没过多长时间,久违的“三多一少”症状再次出现在刘大妈身上,化验结果显示血糖显著升高。医生了解了原因后,让她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刘大妈的血糖这才稳定下来。
病例2 前不久的体检中,王师傅的血糖高、肾功指标异常、尿蛋白(+++),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医生建议他用胰岛素治疗,王师傅觉得太麻烦,就跑到药店买来降糖药自行服用。一段时间后,王师傅出现乏力、恶心、神志不清
等症状,被诊断为“乳酸酸中毒”,幸亏抢救及时,否则性命难保。
迄今为止,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这就意味着,一旦患病,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因此,“药物安全性如何”自然就成了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客观地讲,但凡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绝对安全的药物(包括中药在内)是不存在的。在对待药物副作用这个问题上,患者既不能因噎废食(如例1),也不能随意滥用(如例2),而是要权衡利弊,谨慎选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降糖药物究竟有哪些副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副作用。 降糖药副作用,低血糖最常见
磺脲类 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美吡达、格列美脲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格列奈类 包括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等。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低而且程度轻,其他副作用罕见。
双胍类 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主要副作用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应,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乳酸酸中毒”及“营养不良性贫血”。“乳酸酸中毒”虽然罕见但后果十分严重,其症状为乏力、呼吸深快、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多见于服用苯乙双胍且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二甲双胍则极少引起乳酸酸中毒。 a-糖苷酶抑制剂 包括拜唐苹、倍欣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痛、腹泻。 胰岛素增敏剂 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少数人服用后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颜面及下肢浮肿,加重心衰。此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
二肽基肽酶-4(DPP-IV)抑制剂 如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等。此类药物比较安全,单独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缺点是价格较高,尚未进入医保范围。 在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各种副作用中,最常见的当属低血糖,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其他副作用比较少见。轻度低血糖会出现心慌、出汗、有饥饿感等症状,而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Tips:降糖药不会直接损害肝肾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长期用药究竟会不会损害肝肾”。一般地说,降糖药物本身不会对肝肾造成直接损害。那么,为何有些降糖药物说明书上特别注明“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这是因为,这些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如果患者原本存在肝、肾疾患,用药后势必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还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清除,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6项注意,减少和避免药物副作用
合理进食,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药物 为了避免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患者除了不过度节食、定时定量进餐、适时加餐以外,还应注意尽量不要选择强力、长效口服降糖药(如优降糖)。在各类降糖药中,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指磺脲类)才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其余各类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很少引起低血糖,对于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以及血糖不稳定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物。
注意服药时间 双胍类药物最好在餐时或餐后服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胃肠道反应。另外,二甲双胍肠溶片比普通片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轻。
肾病患者需选用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已经出现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糖适平、诺和龙),这样就不会加重肾脏负担。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肝病患者应严密监测肝功能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越来越高,应及时停药,改用胰岛素,必要时可给予保肝治疗。
尽量联合用药 一般地说,药物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
相关,药物剂量越大,其副作用也相应越大。而采取联合用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循序渐进用药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最初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等药物时,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而被迫停药。一般地说,胃肠道对药物的适应和耐受需要一个过程,倘若一上来就足量给药,患者往往难以耐受。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经过1~2周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3项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了解各脏器功能 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应进行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在内的各种必要检查,以了解患者各脏器的功能状况,指导临床科学用药。
按医嘱用药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行选用药物或者为了追求快速显效而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此外,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那些宣称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且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所谓“纯中药制剂”,统统都是骗人的。 Tips:降糖药物的常见禁忌证
慢性缺氧、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重度贫血的患者,以及造影检查前后:忌用“双胍类药物”;
心衰浮肿、活动性肝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忌用“胰岛素增敏剂”;
慢性肠炎、腹泻、腹部手术恢复期以及疝气患者:忌用“a-糖苷酶抑制剂”;
妊娠期妇女:除双胍类药物以外,其他各类药物原则上均禁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