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 第2期 2014年 中 国水运 No.2 2014 2月 Oh i na Warer T ransport 大型救助船海上人命救助方法及注意事项小议 何荣辉 (南海救助局,广东广J,I、I 510235) 摘要:随着航海业的飞速发展,船舶数量与日俱增,海损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增多,危及水上人命、财产安 全,各国的专业救助船舶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文中结合大型专业救助船舶水上救助服务工作实际,探讨了大型救 助船在救助准备工作、救助方式方法以及救助工作的注意事项,为更好地开展救助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型救助船;人命救助;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船舶在海上航行,受船员素质、船舶状况及恶劣水文气 象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能遭遇海上事故,需要外界提供人命 救助服务。救助遇险船舶,是各国海上安全主管机关及过往 船舶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保证遇险船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助, 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我国就建立有较完备的救助体 系,其中,不泛大型救助船舶的参与。 目前最为典型的为2006年交通运输部研发的8,O00kw 大型救助船舶,该类船舶船长98m,船宽l5.2m,型深7.2m, 满载吃水6.2m,排水量为5,O00t。此类船型具备搜寻、救 助和海上拖带三大用途,船舶配备有两个首侧推器,一个尾 侧推器,机舱可由驾驶台遥控操作,操纵灵活。虽然如此, 该类船舶在接到救助指令出发到抵达救助作业现场的过程 中,还需认真做好就助前的准备工作;救助过程中,救助船 舶的驾引人员需要正确细心地操纵船舶,并切实落实救助工 作中的各注意事项。 一、救助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通过一切可靠途径(如局救助指挥值班室、难船、 交管中心、难船附近船舶等)获得遇险船及现场有关信息。 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①船名、国籍、船东、船舶呼号、船型、船舶主尺度、 装载、人数以及现行联系方式等; ②主辅机、舵及锚等设备现状(如主机失灵与否、推进 器布置、舵机失灵与否、舵角位置等); ③导缆孔到缆桩距离、前甲板是否有高强度带缆桩等详 情; ④遇险船油、水状况,遇难原因及危险程度; ⑤出险水域的气象、海况(风向、风速、流向、流速、 浪高等),以及遇险船动态(如船位、船艏向、漂移方向及速 度等)。 (2)评估遇险水域海况,初步制定施救方案,并及时向 主管机关救助指挥值班室汇报。 (3)布置救助船船员按岗位职责做好海上人命救助工作 前各自的准备工作,落实安全第一的救助人员工作原则,在 此基础上,指派专人负责摄影和摄像,做好取证工作。 二、大型救助船人命救助主要操作方式 收稿El期:2014-0l一10 作者简介:何荣辉,南海救助局。 文章编号:1006—7973(2014)02—0028—02 (1)拖带 在恶劣的气象海况条件下,大型救助拖轮拖带遇险船舶 脱离危险,通过保全遇险船舶来挽救海上人命,是减少海上 财产损失和减轻海难对海洋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 (2)旁靠 在海况较平静时,救助船艇可旁靠遇险船,这是最理想 救助人命的方式。 (3)触靠 如果当时水文气象环境不适于系靠遇险船,可以利用海 浪相对平静的问隙,以首侧或尾侧适当部位以一定夹角较短 时间内接近至遇险船离船点,触靠遇险船,快速接救遇险人 员。 (4)捞网 捞网适宜于大型救助船救助落水人员时使用,它的优点 是重量轻、柔软,大风浪中也不易伤害水中的待救人员。 (5)下水营救 营救丧失知觉或受伤的水中待救人员,一般需要有人员 下水协助救助工作的展开。 (6)灵便型救生快艇和快速救助艇 灵便型救生快艇或快速救助艇形体小,操纵灵活;其干 舷低,易于将水中人救起;其艇体或护舷有较好的弹性,相 对不易伤害水中待救人员。但是,风浪中收放救助艇的实际 操作难度较大。 三、海上人命救助注意事项 1.个别人命救助 (1)大型救助船舶受外界条件限制(如水深、旋回水域 等),无法靠近救助点实施救助时,可以施放救助艇进行救助。 在实施救助时,船长要慎重评估作业风险,制定出安全可靠 的救助方案 (2)在大风浪中,可以利用救助船较大的上层建筑,为 落水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下风遮蔽区域,以利进一步使用救生 网救助: ①当救助船航行至落水者上风约50m处时,调整船舶航 向,使船艏向与风向的夹角控制在30。附近(角度过大会导 致救助船的横摇幅度很大,不利于船舶操纵和救助工作的实 第2期 施)。 何荣辉:大型救助船海上人命救助方法及注意事项小议 29 板,并将其下端在后甲板用绳索牵紧,快速转移遇险旅客和 船员。 如果是失火的遇险船,则救助船由遇险船上风处以尾部 接近为宜。对于无滑梯或滑道的遇险船,可以采用设置斜拉 滑索的方式,用救生裤或安全带来滑降人员。 ②大风浪时,可以用救生筏险救助船转移遇险人员。具 体可如下操作: ②救助船转为单手柄操纵,向落水者靠近,由于救助船 向下风处移动,要注意救助船的横移速度,不宜过快,在距 落水者约10m时停此操纵,让救助船保向慢速向落水者漂 移、靠近。 ③等救助船与落水人员距离适宜时,甲板救助人员下到 救生网协助落水者爬上救助船。 (3)船长在救助操船时,要充分考虑螺旋桨及侧推器排 出流对救助人员及海上遇难人员的影响,同时控制好救助船 船速,使其安全靠近落水人员,才能更有效确保救助人员成 功施救。 2.群体人命救助 首先,在救助船后甲板接拖作业区释放好救助筏,并在 救助筏下面涂抹食用油增加润滑度,用高强度引缆两头系好 ~引缆较长的一端留在救助船上另一端则要交到难船上; 其次,救助船以船尾接近遇险船的方式,通过撇缆将引 缆交到遇险船,由遇险船船员将其拴牢在遇险船上,遇险人 员利用软梯登筏; 如果能将遇险船拖带至安全水域,这是最简单、最直接 的方法。如果不能拖带,需要转移遇险人员,可采用靠船和 不靠船两种救助操纵方式。 (1)靠船救助 海况允许(如浪高2m以内),或救助船船长经评估认定, 遇险人员全部登筏后,将拴在遇险船上的一端解开或割 断;此时,救助船以微速进车并小角度改向,为救助筏上人 员登救助船提供一个下风舷,确保遇难人员安全登上救助船。 以上救助过程的实施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高强度缆绳 要做好防磨损工作;二是救助筏回收时应注意救助船排出流 的影响;三是救助筏回收位置必须是救助船的救助区。 四、结语 可采取靠船方式救助。若情况紧急,海况不适宜靠船救助时, 可采用旁靠方式。“南海救168”曾在2000年对客滚船A 轮进行救助,其转移旅客时就采用“旁靠”的方式。 救助当时海况较复杂,东北风7 ̄8级,涌浪高度约为 2m。客滚船A轮在下川岛附近水域锚泊时,船上车库起火。 “南海救168”采用“旁靠”的方式靠上客滚船A轮后,利 用侧推器、车、舵等操纵设备的共同作用,轻轻挤住遇险船, 大型救助船实施海上人命救助时,救助船船长要正确评 估风险,以人的安全为第一要素,动员全船做好每一个细节, 确保救助船、救助人和被救助人的共同安全。 参考文献 确保救助船和遇险船两船紧靠一起,30min内安全转移了 165名旅客,效果很好。 (2)不靠船方式 【1】黄跃峰.海上人命救助困难度评价[D1.大连:大连海事大 学,2010,6. 海况、气象条件较差,施救时可采用丁字型接近转移难 船上的人员,或采用救助筏转移人员。 ①海浪较大(波高超过2.5m)时,救助船以尾部在遇 [2】刘培波,李海宁.探析海上人命救助中的人文内涵 『A1.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2009. [3]林全坤,浅谈大风浪中的救助lAJ.救捞专业委员会2006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4】周寅宝.谈海上救助U1.航海技术,2006(1). 险船下风处接近;救助船距遇险船纵向距离约为5m时,由 救助船出高强度缆,以八字型方式在遇险船较低的缆桩上带 缆,同时救助船以微速进车,使缆绳稍微受力,保证两船的 相对位置;此时遇险船将气胀式滑梯或滑道放至救助船后甲 [5】张贵平.大风浪条件下救助失控船舶技术研究[DJ.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12,8. (上接第27页) 3.应急管理与应急设备配置 考,但还需要在大桥建成后的实际营运过程中的实践数据来 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陈国虞.桥墩防撞问题研究的进展It].2005年全国桥梁学 术会议论文集,2005:1132—1139. 在营运期间,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应考虑到船舶在桥区可 能的突发性安全事故,需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 应急演练。同时,需考虑到恶劣天气海况下应急的需要,配 备满足要求的应急设备设施。 六、结束语 【2】戴彤宇,聂武,刘伟力.长江干线船撞桥事故分析【J】.中国 航海,2002(4):44—47. 文章采用AASHTO船撞桥概率模型对泉州湾跨海大桥 【3]龚婷.船撞桥事故概率研究【[)】_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 的船撞桥概率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缓解措施,可在一定程 度上对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提供参 【4]泉州湾跨海大桥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