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龙头骨干带动,实现产业互动提升
摘 要:中小企业是浙江工业经济的活力和主体,完善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改变浙江工业“低、小、散、弱”的发展状况,优化浙江省工业领域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布局优化、培育跨国企业集团、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浙江工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互动提升 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龙头骨干企业)是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中小企业是浙江工业经济的活力和主体。完善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改变浙江工业“低、小、散、弱”的发展状况,优化我省工业领域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布局优化、培育跨国企业集团、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龙头骨干企业在发展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空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朝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起
到了良好的引领、集聚、示范和先行作用。
(一)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带动中小企业规模化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带动当地中小企业朝规模化方向发展。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分别为43536.7亿元、8816.6亿元、246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6.4%、82.5%和82.0%。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测算,2010年,为全省146家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配套及关联生产的中小企业达到13.8万余家,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1.2万余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数的1/6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约750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5。
(二)龙头骨干企业集聚作用明显,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一批持续创新能力强、规模经营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和带动区域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有效地推动了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发展速度较快、特色明显的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从发展规模上看,2010年,全省15个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共实现销售收入9076.4亿元、出口交货值1740.7亿元、利润534.7亿元,分别占全省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全部销售收入的49.1%、全部出口交货值的45.5%、全部利润的
51.1%。从带动效应上看,146家龙头骨干企业中有71家位于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其中有50家位于15个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中,共实现销售收入4655.98亿元、出口交货值732.71亿元、利润347.76亿元,分别占15个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全部销售收入的53.8%、全部出口交货值的46.2%、全部利润的67.8%,约带动配套及生产关联的中小企业4.8万余家。
(三)龙头骨干企业示范作用明显,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龙头骨干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掌握整个分工协作体系的运作,在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给配套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加速了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有助于建立形成一种合作供应的分工协作关系,对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够起到直接而显著的带动作用。如乐清市工业电气产业的快速壮大,得益于80年代的“商品市场集散优势”、90年代的“制造集聚优势”和21世纪以来的“龙头企业主导的集群优势”,不仅拥有一批以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和天正等为首的全国性龙头骨干企业,而且形成6000家左右的专业配套生产企业。据调研,86.7%的样本企业拥有专门的、长期合作配套企业,90%左右的配套企业是本地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以关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为主,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加快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了日益成熟的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有效带动中小企业在产品结构上加快从中低压领域向高压、特高压、智能电器和新能源等专业领域拓展,在生
产能力上加快从低端加工向高端专业制造升级。
(四)龙头骨干企业先行作用明显,带动中小企业高端化发展 龙头骨干企业在加速自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同时,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资本优势、品牌优势,不仅带动中小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规模效益,而且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如杭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娃哈哈集团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带动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在空分设备、电扶梯、汽车零部件、食品等领域加快向高端产品领域发展;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投资新能源装备、环保技术及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向高端产业领域延伸。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部分块状经济中龙头骨干企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目前全省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312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块状经济62个,销售收入占块状经济总量的32%。大量块状经济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块状经济内大量中小企业同质同类恶性竞争严重,导致一些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极高,但在销售和定价
方面没有相应的话语权。
(二)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较为薄弱。大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则相对较为薄弱。据调查,杭州市832家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大型企业中从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比例分别为62.5%、66.7%和62.5%;中型企业分别为39.6%、37.2%和59.6%;小型企业分别为41.9%、37.3%和46.8%。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环境有待改善。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超过12%相当正常,在未来利率和准备金率仍可能多次上调的预期下,中小企业资金链较为紧张,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预计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三)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开放合作意识淡薄,对配套协作企业的要求更多是基于成本考虑,而业务协作和创新指导较少,配套企业创新投入和管理能力提升较为缓慢。如平湖光机电产业是以日资主导的产业,外资龙头企业掌握着研发、营销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本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国际技术垄断等多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加工、组装加工等产业低端领域,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与龙头企业联系相对松散,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建议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良性发展,一手抓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
专业配套协作体系;一手抓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专业发展,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产业链的主体。通过龙头骨干企业的壮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培育大中小企业唇齿相依的关联产业群体,促进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基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围绕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和14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培育、扶持和壮大一批处于发展潜力好、战略意义大、成长速度快的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建立和完善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宏观管理、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 (二)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中小企业实施重大研发项目开发计划。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对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激励中小企业强化产品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上游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设计、品牌营销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零配件企业、设计企业、中介机构在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创新。对龙头骨干企业与下游企业、配套企业开放合作的建设项目、研发项目给予一
定的政策支持,对合作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三)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发展
扎实推进“百千万”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鼓励配套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推进专业化、规模化改造。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协作配套,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应用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产品,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研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鼓励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对口协作关系。(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技术发展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