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钢管砼计算方法在桥梁中的应用 伍尚干 陈春林 伍佳玉 吴清明
1、前言
我国钢管砼的研究和应用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钢管和砼的相互组合应用,可以克服砼的脆性和钢管的稳定问题,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特点,园形钢管的紧箍力还能提高砼的承载力,是一种很合理的材料使用方法。钢管砼在施工过程中,能起到骨架、配筋和模板的作用,使结构逐渐加强和形成,解决了大跨径拱桥的施工困难,使拱桥施工变得简便安全,所以在拱桥中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钢管砼的应用也不够完善,计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使用中最突出的是钢管的锈蚀,防护很麻烦,大直径钢管的用钢量偏大,加工费较高,桁架结点的焊接处理困难,造价偏高,影响了钢管砼的竞争与发展。 2、复合钢管砼
复合的定义是指两种或多种材料,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整体。采用型钢作劲性骨架,然后外包钢筋砼,称作钢骨砼。采用钢管砼作劲性骨架,然后外包钢筋砼,同理可称作钢管砼骨架砼,将钢筋砼与钢管砼的结合称作复合(即组合或结合)钢管砼,名称简明直观。这里所指的复合钢管砼,是指主要以钢管砼骨架受压为主,承载力佔50%~70%左右的强劲性骨架,即所谓的刚性骨架。它能充分发挥钢管砼的优点,克服了它存在的缺点。外包的钢筋砼加大了截面刚度,按构造和内力需要配筋,起到參与受力和防护的双重作用。使钢管的加工方便,联结的加劲处理灵活方便,再立模板浇筑外包砼也简便,
只相当于加固和装修工程。
现在钢管砼拱桥的锈蚀防护,多以油漆为主,也有噴锌、鋁和高分子涂料的。前者能保持3~5年时间,因受阳光照晒的影响,褪色很快,影响美观。后者能用25年时间,其价格很高。仍是砼的耐久性好, 施工灵活方便,造价较合理。外包的钢筋砼对钢管砼劲性骨架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钢比相同条件的砼温度要高15ºC以上,使劲性骨架受温度的影响减弱,对劲性骨架的工作有利。钢管砼拱桥受强度和稳定的需要,多采用大直径的钢管,用钢量偏大,造价也高。国内第一座钢管砼拱桥—四川旺苍大桥,采用就地加工和焊接制造,是较经济合理的。故采用较小管径的复合钢管砼,可简化加工方法,再外包钢筋砼形成所需的截面,按受力和构造需要配筋,使结点处理方便,用钢量较合理,是钢管砼的合理应用形式。现在钢管砼仅用在单一的拱桥中,采用复合钢管砼材料,可以在桥梁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复合钢管砼的发展
复合钢管砼的结构形式,工程中已有应用先例,拱桥中有用钢管砼作骨架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钢管砼骨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钢管砼骨架还比较弱,它的截面积与砼截面积相比较小,在截面的强度计算中,未考虑钢管紧箍力所起的承载力作用,只按钢筋混凝土截面作简化计算。另外一个原因是未搞清楚钢管砼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的作用机理,还未建立起计算的方法,不便于计算。简化计算并非不可,但是探究清楚钢管砼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的作用,也是完全需要的。钢管砼骨架弱时刚度较小,施工加载的过程也不够安全。而
强的劲性骨架刚度较大,施工安全性好,充分发挥钢管砼的主要承力作用,这就是复合钢管砼所要提倡的。对于复合钢管砼的截面,不计钢管砼的特殊作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复合钢管砼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钢管砼与钢筋砼结合的复合钢管砼,在桥梁和建筑中有成功的应用,与加固工程所用的原理基本相同,效果良好。 4、复合原理
复合钢管砼与钢骨砼有相似的原理,钢管的紧箍力比钢骨砼的型钢更优越,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钢骨砼。钢管作为骨架使用,它的特殊截面形式,对管内砼的环向紧箍力作用,能发挥材料的塑性性能,提高钢管砼的承载能力。钢骨砼的特性已有成熟的研究,其规律可供复合钢管砼借鉴。笔者在“钢管砼短柱强度计算新探”一文中,已将钢管砼的承载力,按材料强度实现了分离计算,将其应用在复合钢管砼中,也能实现复合钢管砼的钢管、内填砼、径向荷载、外包钢筋砼的分离计算,实现钢管砼和钢筋砼组合材料的内力叠加计算。设计假定:
①钢管与外包砼之间结合良好,外包砼不能剥离,形成整体截面,两者能够协同工作。
②受拉和受压钢筋、钢管采用理想弹塑性的平面应力—应变关系。
③钢管内填砼饱满。 ④受拉区的砼不参加工作。
⑤钢管砼受弯矩作用时,对应纵向应变为钢管及砼的受力状态与
钢管砼的轴心受力时相同,纵向应变的钢管及砼的受力状态相同。
⑥钢管砼作为劲性骨架,应能承受主要的施工荷载,先发生较大的初始压缩变形。
为了保证截面的整体性,外包砼的标号应用得较高,以便具有较强的粘结力。除受力钢筋以外,要加强箍筋和在钢管上焊接錨固钢筋,避免发生剥离破坏。外包砼的厚度不能太薄,砼太薄会影响粘结力的发挥,也要影响砼的浇筑操作。 5、内力叠加法
实践证明钢骨和钢管砼的外包砼能够结合为整体,构件截面的应变复合平面的假定。采用加强箍筋、錨固钢筋和较高标号的砼,就能加强截面的整体作用。钢管砼在钢管的弹塑性变形阶段,有明显的应力调整现象。由于砼的收缩和徐变,复合钢管砼截面的应力重分布是非常明显的。前期的施工加载在截面中有明显的应力叠加现象,后期加载和使用期间,就呈现出内力叠加现象。应力叠加是出现在弹性阶段,施工加栽阶段可以用应力叠加作计算,便于配合测试和用应力值来控制结构的安全状态。极限状态法已考虑了材料的塑性作用,故內力叠加是出现在弹塑性阶段,应该采用极限状态法作计算。所以,钢骨砼就采用简单内力叠加法来计算,复合钢管砼也可以采用简单内力叠加法来计算。工程中的结构加固,达到使结构内力发生调整和加固的目的,即是内力叠加原理的应用。由塑性理论下限定理可知,对于满足平衡条件的,由任意轴力分配所确定的各部分受弯承载力之和
中,真实的极限承载力为最大值。根据这一理论,采用叠加方法计算的结果,总是偏于安全的。內力调整的中间过程是复杂的,只要注意劲性骨架的强度和稳定,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可不考虑应力调整的中间变化过程,只以最大的极限承载力作控制。
内力叠加理论的计算公式:钢管砼短柱承载力No=AsFs +Acfst/rc+AcFc= Nst + Nsc+ Nnc
基本形式:N≤Nst + Nsc+ Nnc+ Nwc(钢管、钢管紧箍力、钢管内填砼、外包钢筋砼)
M≤Mtc +Mwc (钢管砼、钢筋砼) 按加载受力情况分为:
① 当N≤Nst为钢管砼受拉时{ N= Nst 钢管承受拉力 ,M≤Mst钢管砼承受弯矩};
② 当N≤Nst+ Nsc +Nnc为钢管砼劲性骨架加载时{ N= Nst+Nsc+Nnc , M≤Mst钢管砼承受轴压力和弯矩};
③ 当N≤Nst + Nsc+Nnc +Nwc为复合钢管砼加载时{ N= Nst + Nsc + Nnc+ Nwc ,M≤Mtc+Mwc钢管砼和外包钢筋砼承受轴压力和弯矩};
④ 当N≤Ntc +Nwc,为复合钢管砼加载受拉时,M Nst,Mst—为钢管砼(劲性骨架)部分的轴心受压和受弯承载力;Nwc—为外包钢筋砼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破坏时的轴心受压承载力;Mwc—为钢筋砼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破坏时的受弯承栽力;Nst—为钢管的轴心受拉承载力;Nwc—为外包钢筋砼的轴心受拉承载力。 6、内力叠加的特点 在以上计算中的参数,钢管砼部分按钢管砼的内力叠加法计算,外包钢筋砼部分按钢筋砼的规程计算。在计算外包钢筋砼部分的承载力时,如果按内园外方的截面来计算,是很麻烦的,可以偏安全的将内园外方的截面简化为箱形截面,按工字形截面计算,见图(一)。 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安全的。实际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是充分发挥钢管砼劲性骨架的作用,然后才是外包钢筋砼发挥作用,并发生应力调整。钢管砼劲性骨架的截面较小,刚度较小,弯矩较小,要按钢管砼长柱计算,以验算骨架阶段的安全。钢管砼骨架的弹性模量较大,承载能力强,承受主要荷载,先要发生较大的初始变形,以后才是和外包钢筋砼共同承力,能使二者的变形比较协调一致。为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点,钢管砼与外包钢筋砼的截面叠合比值不宜过小,一般应大于0.30。将一期轴力单独施加到钢管砼骨架上,剩余轴力由钢筋砼来分担,就降低了钢筋砼部分的轴压比。由钢管砼承担大部分轴力,可以提高钢管砼骨架的轴压比,充分发挥钢管砼劲性骨架的作用,保证钢管砼骨架产生较大的初始压应变。若钢管砼未加初始压应变,而与外包钢筋砼同时加载,将导致外包钢筋砼先局部剥离破坏,也不符合钢管砼作劲性骨架施工的实际受力情况。在压弯构件中,复合钢管 砼的应力调整,是在外包钢筋砼以后,截面刚度加大,外包钢筋砼参加受力,钢管砼轴力的增加会减小。钢筋砼的轴力和弯矩达到最大以后,轴力会开始减小,钢管砼的轴力会增大。外包钢筋砼的收缩和徐变,是卸载的原因和应力调整的条件,也是不同材料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轴向力的转移传递, 见图(二)。 当外包钢筋砼发挥作用时,钢管砼的轴力增加将变得缓慢,最终才达到最大,故钢管砼的承载力应当留有安全余地。为了配合钢管砼和外包钢筋砼的应力调整变化,外包钢筋砼施工的时间,应按施工方便和加载程序要求而定。内力调整是应力的变化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内力叠加公式建立的基础。由于钢管砼的初始压应变较大,在压弯状态中轴力重分配的幅度会更大一些。所以,复合钢管砼是有一定规则的,既要充分发挥劲性骨架的作用,又应保留较大的安全余地,以保证施工安全。 7、算例: (1)钢管砼骨架:见图(三)。 按《钢管砼短柱强度计算新探》方法计算。 16Mn 钢管Ø550x10 钢管内半径rc=265mm 钢管壁厚t=10mm 钢管面积As=169.6cm² 钢管设计强度fs=315mpa 钢管砼钢筋砼复合钢管砼截面计算简化图(一)钢管砼和钢筋砼内力变化图(二)C50 砼Ac=2206.2cm² 砼设计强度fc=23.5mpa 轴向压力N1=28994KN 弯距M1=870KN.m 偏 心 距 eO=0.03m 钢管砼短柱承载力: No=AsFs+AcFc+Acfst/rc=(169.6x315+2206.2x23.5+2206.2x315x10/265)x10ˉ¹ =13149KN 计算长度LO=0.5L=0.5X400=200cm LO /D=200/55=2.463< 4 纵向弯曲系数φl=1 偏心距系数eO/r =30/265=0.113<1.55 考虑偏心影响的承载力系数φe=1/(1+1.85 eO/r)=1/(1+1.85x0.113/265)=0.827 钢管砼承载力Ntc=3φlφeNO=3x1x0.827x13149=32623KN> = N1=28994KN.M 加载轴压比N1/ Ntc =28994/32623=0.89 (2)外包钢筋混凝土:见图(四)。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J 023—85) N1e=3钢管砼计算截面图(三)220Ag!379622.54538Ag外包钢筋砼计算截面图(四)计算。 轴向力N2 =11259KN 弯距M2=920 KN.m Ⅱ级钢筋 C50 钢筋强度Rg= Rg´=340mpa 砼强度22Ф14 Ag=Ag´=33.9cm² 偏心距eO=920/11259=8cm e=54cm e´=38cm RabX(e-h+X/2)+Ra(bj-b)hj´ (e-ho+hj´=σgAge+Rg´Ag´e´ σg=600(0.9 ho/x-1) 28.5x220X(8-96+X/2)+28.5x(220-55)x22.5x(8-96+22.5/2)=600x(0.9x96/X-1)X33.9x54+340X33.9X38 Ra=28.5mpa 100N25522.5 X³–0.028X²–2201.6X-30271=0 X=52.7cm g=600x(0.9x96/552σ.7-1)=383mpa 取σg=340mpa Nwc=(rb/rc)[RabX+Ra(bj´-b)hj´]+(rb/rs)(RgAg´-σgAg)=(0.95/1.25)x[28.5x55x52.7+28.5x (220-55)x22.5]x10ˉ¹+(0.95/1.25)x(340x33.9- 340x33.9)x10ˉ¹=13832 KN> N1 =11259KN Mwc=(rb/rc)[RabX(hO-X/2)+Ra(bj´-b)hj´(ho-hj´/2)]+(rb/rs)(Rg´Ag´(ho-ag´) =(0.95/1.25)x[28.5x55x52.7x(96-52.7/2)+28.5x(220-55)x22.5x(96-22.5/2)]x10ˉ³+(0.95/1.25)x(340x33.9x(96-4)x10ˉ³=11581 KN.m> M2 =920KN. (3)内力叠加法: ∑ =N1+N2=28994+11259=40253KN ∑M=M1+M2=870+920=1790KN.m< Mwc= 11581 KN.m 本算例为较强的劲性钢管砼骨架,计算钢筋砼时配筋较弱,钢筋砼的强度将先达到最大,因为钢管砼骨架的承载力还留有安全余地,即加强主要材料的原则。如果是较弱劲性钢管砼骨架,钢管砼骨架的承 载力将达到最大,而钢筋砼应该加强配筋,使钢筋砼中留有较大的安全余地,这也是加强主要材料的原则。所以,这是强、弱劲性钢管砼骨架在复合钢管砼计算中的区别和特点,本文也解决了弱劲性钢管砼骨架在复合钢管砼中计算的方法问题。因此,勿论骨架的强、弱都是可以算的,其原则是弱的材料度将达到最大,而强的材料强度中须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才能保证复合钢管砼结构的安全。 8、结论 (1)复合钢管砼也同钢骨砼的原理相类似,由于钢管紧箍力的作用, 比钢骨砼的工作效率更高,承载能力更大。 (2)复合钢管砼截面的强度计算方法,可采用简单叠加法原理作内 力叠加计算,钢管砼也是用内力叠加法计算,复合外包的钢筋砼采用钢筋砼方法计算,钢管、钢筋、内填和外包砼材料取各自特定的强度和安全系数,采用钢管砼和钢筋砼的两种计算内力进行叠加,方法简单,物理概念简明直观。 (3)复合钢管砼适合用于杆件结构,也适合用于桁架结构,采用劲 性钢管砼骨架实现了钢筋砼和预应力砼桁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4)复合钢管砼的应用早已是成功的,但是未按复合钢管砼的方法来计算,只作简化计算。 (5)复合钢管砼的材料韧性好,安全性也好,它克服了钢管砼的锈 蚀缺点,作法也很简单,其应用将更好的促进钢管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YB9082—97)1998年 (2) 郑建岚 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 (3) 李恵 刘克敏 吴波 钢骨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比限值 的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4月 (4) 李恵 王震宇 吴波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弯矩—曲率关 系的合成模型 计算力学学报 2000年5月 (5) 陈宝春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与施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