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何一年级小学生

为何一年级小学生

来源:爱go旅游网


“多动症”特别多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还可以,能够听老师的讲课,也没有明显多动现象,甚至还有点胆小、少动。可刚上小学一年级,很快就出现了自控力差、做小动作、对学习没有兴趣等“多动症”的表现。家长感到纳闷,孩子刚上学,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多动症”?

这种所谓的一年级“多动”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其实这些儿童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多动症,而是由于这些孩子刚进入学校,不能够适应学校新生活所引起的一种“适应不良”现象,这种“多动”现象与真正的多动症是有区别的。一年级小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适应不良”现象呢?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首先,孩子的生活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在家中或幼儿园里的环境较为宽松,大多以游戏为主,无严格的约束;而进入学校则以学习为主,上课时要求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不能随便讲话,不能做小动作,还要学习写字、计算等。学校还规定了较为严格的作息制度,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中午也取消了午睡。面对这么多生活、学习规律的改变,这些孩子一下子不能够适应,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表现。

另外,孩子刚入学,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一下子要认识许多新老师和新同学,要面临更多的挑战,也会经历一些从前没有经历过的挫折。如果学校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和新同学还不熟悉,尤其是受到过老师批评或同学欺负时,部分基础较差、动作较慢、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各种行为异常和焦虑情绪,变得“多动”起来。常常表现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粗心大意,紧张、胆小,自理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协调性差等“多动”表现。

不过,这种一年级的“多动”现象只是暂时的。这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学校的生活、学习和周围环境就能适应,“多动”表现也就可以逐渐消失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没事了,家长和老师都应在生活和学习上更加关爱这些一年级的新生,让他们能尽早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而不应歧视他们,更不要随意戴上“多动症”的帽子。当然,如果这种“多动”的现象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那就要注意是否真的是多动症了!

1 / 5

纠正方法: ①行为强化。

当孩子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应立即对此进行强化。 比如,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回答问题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掌声鼓励;当他们在游戏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和大家一起友好游戏时,也应当场进行赞赏和奖励。

总之,要时时关注这些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产生被信任感,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

②选择与多动不相容的行为进行间歇强化。

针对学生多动的具体行为,可选择与多动不相容的正确行为作为目标,进行间歇强化,比如,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要求,若他们能完成就予以奖励;并逐渐增加时间和难度。在给予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哪里做得不足,应该怎样做。

待孩子稳定一段时间,巩固这一效果后,可再对他们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比如,安静坐10分钟,坚持两次、三次好好玩游戏等。

耐心观察、反复要求、积极鼓励,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③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有时对学生的多动行为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一天早上,学生正在活动室玩游戏,多动的东东非常兴奋,乱跑乱跳,然后又躺在地上乱打滚,还将自己的鞋子乱扔。

这时,老师就带着其他学生继续做游戏,有意不去理睬他,并暗示其他学生也躲开他。东东躺了一会儿,看到大家都在快乐地游戏,就知趣地自己起来了。由于老师不去注意,他的多动行为因得不到强化而动因消退。

2 / 5

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和榜样示范法相结合,比如,让多动的学生和比较守纪律、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坐在一起,当多动的学生又在乱动时,老师可不去理睬他,而是有意表扬他们旁边坐得好的学生,让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自己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4)有目的地训练。

对于多动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利用兴趣培养注意力。

多动的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集中,因此可利用他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听故事、看图书、下棋、画画等活动,使学生安静下来,让他们集中精神投入到活动中,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

②塑造新的行为。

可要求多动的学生每天用一定的时间,专心练习书法和画画。比如,可先从短时间(如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也可先由老师或家长们陪练,以后由学生完成。当孩子按规定完成时,给予奖励,以巩固成绩,这样持之以恒,可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③进行集中训练。让孩子玩走迷宫、找异同等智力游戏,或连续拍球或手持球拍往墙上推乒乓球,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专一性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矫正他们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对多动孩子的教育策略要点

虽然学生多动和“多动症”并不是一回事,不属于一种病理现象,但它仍然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三心二意、做事没有长性的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如何针对多动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成了老师要做的事情。

其实,每个多动的学生,他们多动的根源都各不相同。老师在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时,还需要从导致他们多动的根源上人手,让我们来看一看,名师们对多动的学生都有什么教育策略要点:

3 / 5

(1)针对由自身气质导致多动的学生。

这类学生天生精力就比较旺盛,所以老师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旺盛的精力能够有一个正确释放的途径。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帮老师做事,老师就可以不时地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帮自己做事。如果完成得好就在班级中表扬他们,使他们愈发积极。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唱歌或体育活动等,帮他们释放旺盛的精力。

(2)针对因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多动的学生。

有些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从不加制止,这样就会使学生养成做事没耐性的习惯,干什么事都是只有“三分钟”热度。

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则没有耐心,出现了问题动辄就是一顿打或一顿骂,这样不但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会强化他们的不良行为。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需与家长们多沟通,端正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告诉他们不要过于娇惯学生,需培养他们的耐心。而一旦学生做了错事,做家长的更要表现出耐心,从自身做起,给他们做一个榜样,这样才能纠正他们的多动问题。

(3)针对因老师教育不当导致多动的学生。

有的学生因为好动而常受到一些老师的冷落,甚至有的老师会表现出明显的厌烦表情,这就使这类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找不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于是情绪更加不稳定。

所以,对于这类多动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他们关心和关注,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来自班集体的温暖,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

要想矫正学生的多动行为,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见效的,因此当老师为他们确立了短期目标后,就要及时关注他们的表现;当发现他们有过激行为时,老师应及时进行批评和制止;当他们表现良好时,老师应及时给予他们奖励。但

4 / 5

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对于多动的学生,老师的教育要有一个弹性空间,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的问题。

总之,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他们注意力的培养,使他们尽快从多动的问题上转化过来。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