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25卷第6期圆园16年12月宰韵砸蕴阅砸耘郧陨韵晕粤蕴杂栽哉阅陨耘杂世界地理研究

灾燥造援25袁晕燥援6Dec.袁圆园16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6.06.012

侯韵,李国平.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6):109-118

HOUY,LIG.Researchoninternationalexperienceof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sandthereferences[J].WorldRegionalStudies,2016,25(6):109-118

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侯韵1,2,李国平2

新加坡117592;北京100871)(1.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

对我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围要:借鉴发达国家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对其发展经验、产业内部上下游结构,尤其是绕美国纳什维尔和迪拜两大成熟健康产业集群模式,

研究发现:(1)集群内部研发环节-核心环节-支持环节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发环节-核心环节-支持环节三者相互之间良性循环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所在,两大产业集群内部产业体系全面涵盖上述三大环节并且互相支撑,呈现体系化的发展态势。只有这三个环有序发展。(2)节的定位形成一个彼此协调的发展体系,才能够保证健康产业集聚集群的快速、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应当重视研发环节的投入,推动产业组织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研究合(3)对作,以及本地区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政府对健康产业的介入应当审慎结合产业发展情况,避免直接干预和市场扭曲;而于那些原有发展基础已经非常好的地区,政府应当以辅助支撑为主,避免市场不良竞对于健康产业尚处于培育、转型阶段的地区,政府应当更多进行直接管理和规划,争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发展启示关键词:健康产业集群;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推

动力,在这些国家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5%,有经济学家将健康产业描述

[1]“财富第五波”中国健康产为接替互联网、股市、黄金、房地产之后的。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业的发展仍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目前健康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仅为4%~5%左

右,健康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甚至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增长都较为缓慢。中国健康产业整体发展的落后将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以及随着收入不断上升而来的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截至201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此外,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

收稿日期院2016-02-23;修订日期院2016-06-22基金项目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99)。作者简介院侯韵(199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E-mail:houyun2013@u.nus.edu.通讯作者院李国平(1961-),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lgp@pku.edu.cn.110世界地理研究25卷

营养推动我国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由原先医疗卫生为主的被动型健康观念转向健身休闲、

保健等主动性健康观念,这些消费收入观念的改变将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意见指出到20202013年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年国家健康服务业的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首次将健康产业的发展确认为国家未来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着力点和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契机。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健康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未来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所在淤。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关于健康产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主要关注内容来划分可以将国外学者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健康产业在多个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此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相关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并试图建立基础的理论

这些研究包括:框架对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解释,Chase-Lubitz[2]研究在美国医疗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美国医疗服务系统带来的

影响。Relman[3]追溯了美国健康产业从初始的非营利性医院到市场化的健康服务提供机构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健康产业总体的发展方向。除了基础理论梳理之

如Bear-外,也出现了部分研究在企业管理的层面上讨论健康产业内部的管理手段等问题,den等[4]研究了健康产业企业的债务管理相关问题,Koberg等[5]重点分析了健康产业中所出

而Vandenberghe[6]的研究则利用比利时健康产业现的授权现象及其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

的案例证明了组织的文化、组织员工和组织文化的相互契合会影响组织内部员工的离职率。2000年之后的研究相比之前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转向。2000年后,多数发达国家健康产

“如何提高健康产业的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此时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围绕效率”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探究从内容来说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研究分析新

技术或新方法在健康产业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产业带来的影响,如:Devaraj等[7]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健康产业当中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Kumar等[8]研究了采购绩效管理系统在健康产业当中的应用,试图通过相关的分析促进健康产业管理效率的提高;Gary[9]分析了即时生产的管理方法在健康产业的应用当中所受到的来自公共政策或产业生产流程中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Sehwail等[10]、Taner等[11]、DelliFraine等[12]都分析了六西格玛技术在健康产业企业当中的应用。第二类的研究关注的是除企业内

如Choi等[13]分析了美国部措施之外其他的外生因素对健康产业企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影响,

综合国外的研究情况,不难发现这HIPAA这一政策的外生冲击对健康产业整体带来的挑战。

些研究往往对健康产业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发展情况有非常详实的描述和理解,但很少对整个健康产业内在发展机理、可行的发展路径加以讨论。

这与健康产国内直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一些报刊杂志文章对健康产业发展进行关注,

业的发展步调基本一致。总结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所处的阶段有点类似于国外2000年之

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对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所处的阶段,

案例分析的探讨。例如张再生等[14]、胡琳琳等[15]、张俊祥等[16]、丘彩霞[17]、王烨[18]、王晓迪等

本文沿用Porter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1998)的定义,就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淤所谓产业集群,集合,这种产业发展形式有利于区域和国家获得竞争优势。

6期[19]侯韵等院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11、任静[20]等,这些研究都关注中国整体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或未来的挑战机遇。除了关注

包括国家层面健康产业的发展之外,还有部分研究对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给予了关注,王波等[21]、郭艳华等[22]、李龙等[23]、马佳[24]等研究。第二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对国外健康产业这些研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上,试图通过这一工作为中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究包括宫洁丽等[25]、张艳等[26]、王禅等[27]、邵刚等[28]。第三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较为靠近国外2000年后的研究,着重思考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提高发展效率的可行性措代表施,但总体数量仍较为有限,且主要关注区域产业层面的发展而不是微观企业的战略,张再生等[30]对老年健康产业发性的研究包括刘青松[29]对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

展思路和对策的讨论以及魏巍[31]基于产业价值链共建的视角对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

展的可能性模式的探讨。

但健康产业集群已经成了国综合来看,国内外的研究都较少涉及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很多健康产业发展突出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形成了具有良

或是对某个地性循环的健康产业集群。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健康产业生产或者金融特征,尤其是国外较为成熟的健康产业区的案例的分析研究以及对策建议,很少涉及对产业集群,

不仅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空间集群进行归纳总结。而一个成熟的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由于集群本身带来的规模效上实现集聚和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能力和机率,

益和外部规模经济等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尤其是产业上下游结构进行剖析总结,并尝试对国际上两大成熟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发展健康产业集群提供相关启示。

1中国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2000年国内第一批健康管理企业开始成立,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包括四大产业基本群体的产业体系,其中四大产业基本群体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为: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

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32]。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

并做出了相关的部署和努力。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开始重视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

1.1国内现有的主要健康产业集群

全国很多城市,尤其是经济基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加纳康产业的相关文件以来,

础较为雄厚的城市开启了建设健康产业集群的序幕。在这些实践案例当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苏州环球国际健康产业园、成都市国际医学城以及中山市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园区总面积超过了3000亩,苏州环球国际健康产业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国内发展该较为成熟的健康产业集群之一,这一项目同时也是苏州市政府建设健康城市的龙头项目。

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个采用健康产业链整合概念作为指导的产业发展园区,目前园区内企健康产品加工与科研的基地、健康业的主要功能包括国际健康企业进入中国的通道与窗口、

葛兰素史克等企业都已经进驻产品营销和物流的枢纽[33]。目前国际医药巨头如辉瑞、强生、苏州环球国际健康产业园,该园区已经占据了中国健康产品市场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成都市国际医学城是200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温宁区,规划建成医疗服务区、康复养生区和商务配套园区三个区域共同支撑整个医学城健康产业

112世界地理研究25卷

尽管该项目由政府规划和牵头,集群的发展。但在项目机构引进和建设环节采用了市场化运

作的方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多元化办医。该园区主要的发展定位是提供满意和放心的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都是中山市重点打造的新型支柱产业,1994年中山市就开始建设国家健康基地,2014年中山市的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了600亿元。该产业集群以国

已经形成了涵家健康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医疗器械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为中心,孵化加速全过程的产业体系。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资本金融、

1.2国内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国内正在规划当中的健康产业集群相关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在发展当中三个重要的相关问题不容忽略。

着力发展的领域往往首先,不同的产业集群在规划建设初期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定位,

苏州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以及与该地区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相结合,但缺乏产业体系设置。成都市本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宜居的自然环科研力量,因此其发展的定位是基地和枢纽。

中山市最大的发展优势在于其长期积累而来境,发展健康产业的主要定位为提供医疗服务。依靠自身独特比较优势的生物医学科研能力和技术,在健康产业领域主要致力于研发工作。确实是发展健康产业的重点依托,但现有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于缺乏产业体

长期来看系化发展的思路,一味发展重点定位方向,忽略其他产业支撑环节的设计和构建,不利于健康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缺少对研发活动贯穿始终的支持。健康产第二,健康产业集聚内部研发环节略显薄弱,

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一个健康产业集群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获得成功并持续增长,需要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资源。所谓核心资源,是指别的产业集群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

现有的产业集群往往一味强调招力,这种竞争力需要以不断的研究开发活动作为基本支持。不同区域建设健康产业集群商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忽略了对本地区独特竞争优势的培养,

的活动有时陷入了同质性竞争的陷阱。

由政府负责统一的园区规划第三,国内健康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的发展形式,

和招商引资。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能够为健康产业集聚区内部的企业提供较好的政策支持,同时能够保证企业在相关审批手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先级。但这种做法潜在的隐患就是

政府全园区内部的企业缺乏自然的产业关联,失去了集群内部基于协作带来的好处。此外,权规划发展下的产业集群容易限制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无法发挥产业集群内部不同企业的

能动作用。

2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和迪拜健康城是国际上发展最为成功的

涵两大健康产业集群,相比国内健康产业,这两大产业集群内部产业体系发展都非常全面,不断拉动盖了研发环节、核心环节和支持环节,三个环节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有利条件的理解。

2.1美国纳什维尔模式

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非盈利20世纪60年底之前,美国医疗系统落后,效率非常低下,

6期侯韵等院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13为了满足正常的医疗健康需的小规模机构,整个国家的医疗供给数量缺乏且质量参差不齐。

求,一些敢于进行市场创新的开拓者开始尝试进入该领域。托马斯博士等人于1968年在纳什维尔联合创办了美国医院有限公司(HCA,HospitalCooperationofAmerica),并于

利用规模经济和产1969年在纽交所上市。这一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医院来扩展其商业利益,

业化的思路对医院进行管理,致力于在全美范围内提高社区的医疗卫生质量。20世纪80年

成了美国最大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之一。代后美国医院有限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医院有限公司在纳什维尔地区的成立带领着整个地区进入了健康经济时代,其最

大的贡献就在于其对整个地区健康产业初始人力资源的培育:美国医疗有限公司很多高管在离职后凭借工作期间所积累的工作能力及关系网络继续留在纳什维尔都市区创业,这些高管创办了更多的医疗服务机构。不断涌现的创业活动使纳什维尔地区健康产业逐渐形成

大巨大的网络效应,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成为纳什维尔健康产业的重要吸引力。量健康产业企业在纳什维尔创立,原本位于其他地区的医疗企业在规模经济带来的极大外

在这些基础之上纳什维尔都市区健康产业集群部溢出效应吸引之下,不断迁移至纳什维尔,逐渐发展成熟。

目前来看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医疗保健产业中心,也已经

成了带动美国纳什维尔都市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08年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就业总人数共计11.3万人,占都市区非农业总就业人口的15%;从2004年到2008年,健康产业就业人口增长了20.3%;健康产业从业人口的平均工资水平为52773美元,远远高于整个纳什维尔都市区39280美元的平均水平;健康产业的就业人员在2008年一共创造了234亿美元的个人收入,相当于整个田纳西州的6%以及整个纳什维尔都市区的22%于。目前纳什维尔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环节及其主要的经营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纳什维尔健康产业核心环节

目主要是进行健康服务的提供。前该地区分布着近2900家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有健康管理及咨

图1

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各环节发展情况

销售企业以及一些进行零售询企业和医疗保险公司两类,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健康产品制造、的药房。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的研发环节中最重要的机构是企业内部的R&D部门,它们是最为重要的科研力量来源,而分布在该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也成为了企业

研发力量的有力补充。

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所吸引到的数量庞大的国际性领先医疗保健企业总部。目前该地区拥有300多家重要健康企业的企业总部,这些企业覆盖了临床研主要承担的职能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些企究、健康信息技术和生物工艺学等多个方面,

咨询等专业服业总部及其对应的职能创造了纳什维尔地区庞大的IT、法律、房地产、金融、

http://capone.mtsu.edu/berc/nhcc/nhcc2010.pdf,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1月7日于数据来源:114世界地理研究25卷

纳什维尔地区分布着250多个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机构。这些务市场。围绕这些企业总部,

机构所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主要由企业总部进行购买,用于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并促进企其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业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这些专业化服务机构集群的逐步成熟和发展,

本身也成为了纳什维尔集群发展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之一。

2.2迪拜模式

与美国纳什维尔模式主要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上下游垂直联系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不同,迪拜模式则更多体现了政府以及公共管理部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阿联酋王子宣布投资18亿美元建设迪拜健康城(DubaiHealth-(DubaiHealthcareRegulator,DHCR)负careCity,DHCC),并设置迪拜健康城管理委员会

距离迪拜机场4公里,责健康城的运营和管理。迪拜健康城位于迪拜河左岸的市中心区域,

已经有距离繁华的商业中心仅五分钟步行距离。目前健康城的占地面积为0.38平方公里,

两家医院、120多家门诊医疗和诊断实验室进驻,吸引了超过4000位有医护资格的专业人符合资格的医疗工作者才在此就业。2014年健康城新增了748名有资格证的医疗工作者,

为超过30个国家总数达到4534名;成立了一所新的医药和健康研究大学及一家新的医院;相比2013年的的医生引进了在线检查系统。2014年年底一共有120万病人到健康城就医,

另外,在这些医疗旅游游客100万人次上升了20%。其中,15%的病人的主要目的为医疗旅游;有48%是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由ACNelson为健康城所开展的市场调查显中,

示,顾客满意度达到了89%盂。随着迪拜健康城的发展,健康产业成为了阿联酋摆脱石油出口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转型方向。这一单一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

常规性医按照迪拜健康城管理委员会的长期规划,健康城要建设成为依赖医学研究中心、

自由贸易区及疗养度假社区六个功能业态的健疗服务、替代性医疗服务、相关支持系统服务、

在满足高端旅康产业综合发展区域,

游消费者的同时吸引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进驻,其内部产业环节及其发

展情况如图2所示。

迪拜健在产业环节的设置方面,康城最大的特点在于对研发环节的重视,这种思路贯穿了健康城从开始健康城筹备到后续发展的整个过程。最先引进的项目就是与哈佛医学国际部的合作项目,以研发为旗帜开启

目前健康城在医了全面发展的序幕。

学研究上的合作伙伴包括哈佛医学国际部、波士顿大学牙科医学研究实验室等全球领先的医疗研发和教育

图2

迪拜健康城各产业环节设置情况

机构。此外,健康城利用宽松自由研究环境的打造以及世界领先的医学仪器的引进不断吸

替代引有名望的科学家到此开展研究。健康城核心环节的产业活动提供常规性医疗服务、各个类型内部又包含了多种选择,这种性医疗服务及度假疗养社区三类主要的医疗服务,

http://www.dhcc.ae/Portal/en/about-us/overview.aspx盂数据来源:6期侯韵等院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15保证健康城能够吸引不同类“广泛选择”的发展思路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偏好,

而健康城高端定制性的服务机构也成型的大量消费者,保证发展初期阶段门槛规模的实现。健康城还会为重点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包为了吸引高端医疗旅游人群的重要亮点。除此之外,

服务,签证及政府相关文件都可以委托给专职人员进行办理。针对高端人士的紧急医疗需健康城的支持环求,健康城甚至增设了直升机等定制型服务。与研发环节和核心环节配套,

节主要包括相关服务机构和管理中心政策支持两种类型。

2.3两大模式的对比

的对比从图1,图2中两大健康产业集群示意图中“研发环节—核心环节—支持环节”

(表1)可以看出,美国纳什维尔模式与迪拜模式各有侧重。

表1

两种模式下健康产业集聚区核心环节及支持环节定位比较

核心环节定位

支持环节定位

传媒、法律、财务、咨询等专业性服务提供住宿、餐饮、商贸、度假疗养等相关服务

专业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企业总部的发展战略规划

研发环节定位

纳什维尔健康产业企业研发总部

高等教育集聚区

迪拜健康城

高等教育机构及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专业研发机构

美国纳什维尔模式更在研发环节,除了医学院和相应的研究中心作为研发的一大主题,

加侧重强调企业创业研发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市场主体是产业集群内部研发活动的主要力并形成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量。这种形式的研发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研发效率最大化,

研发投入主要来自外溢效应。迪拜模式则是以医学研究中心或者大学等公共卫生机构为主,研发于政府支持而非企业自设。迪拜模式下的研发活动更多是围绕着基础科学和研究展开,

活动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为本产业集群中核心环节的多个医疗服务机构所使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加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提高健康城在国际上的声誉。

倾力发展垂直产业在健康产业集群的核心环节,美国纳什维尔模式更加侧重供给导向,

以健康产品的制造以及销售企业作为基础,分联系体系,按照健康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发展,别延伸发展健康管理咨询和医疗保险方面的企业。而迪拜模式中的健康产业集群更多侧重

于需求导向,按照常规性医疗服务、替代性医疗服务和度假疗养等不同健康产品开展需求,在迪拜模式当中,每一大类健康需求产品内主要面向直接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当然,

例如度假疗养服务中对美容整形、部也进一步细化成产品内部上下游,体育康复和疾病预防其健康产业布局仍然以需求导向为主。等不同细分产品均有所涉及。但总体上,

,涉及信息技术服务、法律、金融、商在支持环节上,美国纳什维尔模式可谓之“广而全”业咨询服务,并且均以市场企业为支持主体。美国纳什维尔模式当中这些支持机构的服务对

迪拜模式下支象为健康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兼顾部分餐饮酒店等旅游服务。持环节则倾向于“小而精”,结合当地优势,以政府机构主导,

同时也面向健康城内在这种模式下,支撑环节提供的服务既面对健康城内提供服务的机构,的消费者,为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

3对中国发展健康产业集群的启示

3.1确立相互支撑的发展定位体系

核心环节和支持环节三个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研发环节、

116世界地理研究25卷

才能够保证健康产业环节的相互配合,只有三个环节的定位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体系,

倾向集群的快速、有序发展。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在进行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于将规划和资金重心用于对核心环节和研发环节的打造和引进,这种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

然而,从长远来看,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可内能够提高该地区在健康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能会影响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忽视了支持环节在整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财务等专业性服务和住宿使得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和壮大受到阻碍,支持环节如金融,餐饮等配套服务虽然不能直接促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服务质量提高,但能协

从而间接推动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集群的健助企业规避商业风险,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系统的定位,整体发展方康发展。二是现有健康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中往往缺乏一个清晰、

所引进的企业相互之间也往往缺乏产业向和产业培育特色并不明确,存在盲目发展的现象,,更多地呈现一种松散的地理集中特征,活动上的联系。这使得目前的许多“健康产业集群”

缺乏有机联系,各自发展,对地方经济的综合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在对本地区健康产业各个应当是未来国内健康环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统筹设定清晰且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发展定位,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目标。

3.2重视研发环节的不断投入

物力和财力,以保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向研发环节投入大量的人力、持其领先的地位。研发活动在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性是由健康产业固有的性质所决

定的。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健康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水平进行支撑,独特的技术资源往往能够成为健康产业发展最为得天独厚的条件。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

保和迪拜健康城在发展过程当中都通过市场机制或是政府注资等方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证充足的人才和资金支持研发活动的开展。

相比国内现有的健康产业集群可以发现,在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中稍显落后的地区往

产业组织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研往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较为薄弱:独特技术或专利优势;这些问题看似涉及诸究合作;产业内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本地区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

多方面,但是究其本质,最为关键的就是产业集群内部的相关机构对研发环节投入的缺乏,都有着忽略了研发过程本身动态化、长期化的特性。迪拜模式和纳什维尔模式成功的背后,

当地出色医疗研究大学和研发机构长期研究工作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带动核心环节和支持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集群内部研发环节长久、

节不断升级。

3.3确保政府角色与产业发展情况相契合

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当以政府推动为主还是以市场主导为主?国内学界和业界对于该问题一直有所争论。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发现,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不是谁来主美国纳什维尔导,而是政府主体如何根据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厘清自身介入程度和介入方式。

但随着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属于市场推动型,尽管政府在发展过程当中不负责规划和控制,健康产业在纳什维尔地区经济影响力的增强,政府在公共政策取向选择上也不断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注重教育投入,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水平并不断推进基础设

注重金融、通信等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发展。与施的改善以提高区域整体劳动力素质和水平;

这一美国的情况不同,迪拜健康城的规划、管理及运营功能都由迪拜健康城管理中心承担,

个机构属于政府机构,其对健康城的全面管理一方面保证了整个健康城发展定位的一致性,

6期侯韵等院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17另一方面则确保了健康城的发展过程中各项措施都能够得到对应的政策支持。

不论是辅助作用还是主导作用,政府都需要在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最为合

政府可以站在辅助作用的位置上,在适的定位。对于那些原始发展基础已经非常好的地区,

而对于那些健康产业发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及公共政策等方面对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

实现区域的产业转展并不占优势、但希望通过一定的战略行为对本区域健康产业进行培育、型的地区,政府站在主导作用的位置上进行直接的管理和规划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院

[1]PilzerPZ,LindquistR.Theendofemployer-providedhealthinsurance:Whyit'sgoodforyouand

yourcompany[M].JohnWiley&Sons,2014.

[2]Chase-LubitzJF.Corporatepracticeofmedicinedoctrine:Ananachronisminthemodernhealth

careindustry[J].Vand.L.Rev.,1987,40:445.

[3]RelmanAS.Thehealthcareindustry:Whereisittakingus?[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1991,325(12):854-859.

[4]BeardenDJ,MaedgenBJ.Emergingtheoriesofliabilityinthemanagedhealthcareindustry[J].

BaylorL.Rev.,1995,47:285.

[5]KobergCS,BossRW,SenjemJC,etal.Antecedentsandoutcomesofempowermentempiricalevi-dencefromthehealthcareindustry[J].Group&OrganizationManagement,1999,24(1):71-91.

[6]VandenbergheC.Organizationalculture,person-culturefit,andturnover:Areplicationinthe

healthcareindustry[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9,20(2):175-184.

[7]DevarajS,KohliR.Informationtechnologypayoffinthehealth-careindustry:A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2000,16(4):41-67.

[8]KumarA,OzdamarL,PengNgC.Procure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systeminthehealthcare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lthCareQualityAssurance,2005,18(2):152-166.

[9]GaryJarrettP.Ananalysisofinternationalhealthcarelogistics:Thebenefitsandimplications

ofimplementingjust-in-timesystemsinthehealthcareindustry[J].LeadershipinHealthServices,2006,19(1):1-10.

[10]SehwailL,DeYongC.SixSigmainhealthcare[J].LeadershipinHealthServices,2003,16(4):1-5.[11]TolgaTanerM,SezenB,AntonyJ.Anoverviewofsixsigmaapplicationsinhealthcareindustry[J].

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lthcarequalityassurance,2007,20(4):329-340.

[12]DelliFraineJL,LangabeerJR,NembhardIM.AssessingtheevidenceofSixSigmaandLeaninthe

healthcareindustry[J].QualityManagementinHealthcare,2010,19(3):211-225.

[13]ChoiYB,CapitanKE,KrauseJS,etal.Challengesassociatedwithprivacyinhealthcarein-dustry:implementationofHIPAAandthesecurityrules[J].Journalofmedicalsystems,2006,30(1):57-64.

规划与对策探讨[J].人口学刊,2001,02:18-24.[14]张再生,王乃利.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5]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03:19-26.[16]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02:50-53.[17]丘彩霞,徐静,郭汉章,等.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模式[J].现代医院,2012,11:8-11.[18]王烨.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医学,2012,01:134-137.[19]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20]任静,张振忠,王云屏,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3,06:25-28.

[21]王波,甄峰,沈丽珍,等.健康产业发展与健康城规划探析———以秦皇岛市南戴河国际健康城为例[J].规划师,

2012,07:36-40.

118世界地理研究25卷

[22]郭艳华,阮晓波,周晓津.广州发展健康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J].广东科技,2014,05:50-55.[23]李龙,贾让成.长三角健康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4,12:3-6.[24]马佳.延边州健康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5.

[25]宫洁丽,王志红,翟俊霞,等.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医药,2011,14:2210-2212.[26]张艳,王卫红.美、日等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2,13:64-66.[27]王禅,杨肖光,白冰,等.美国健康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4,12:116-119.[28]邵刚,徐爱军,肖月,等.国外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7:147-150.[29]刘青松.我国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2,04:146-148.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3:1-6.[30]张再生,邵辉.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魏巍.基于产业价值链共建的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10:69-73.[32]陶呈义.对国内健康产业规划布局的哲学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06(6):90-92.[33]吴玫.天津健康产业发展走势与展望[J].经营与管理,2013(12):18-19.

Researchoninternationalexperienceofhealthcare

industryclustersandthereferences

HOUYun1,2,LIGuo-ping2(1.BusinessSchool,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Singapore117592;2.Schoolof

Government,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Itiscriticaltolearnexceptionalexperiencesfromworldleading

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stofostertheirdevelopmentinChina.ThisresearchcentersonhowNashville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andDubaiHealthcareCity,thetwoprominentexemplarsof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s,growsanddevelops.Fromtheirdevelopmenthistoryandpresentachievements,wedrawthreemeaningfulreferencestothedevelopmentof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inChina.Therearethreemajorfindingsinthisresearch.Firstly,asmoothinteractionandclosecooperationamongthreesectors,namelytheR&Dsector,thecoresectorandthesupportingsectorinone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isfundamentalforlong-termgrowth.Secondly,thereshouldbeasustainableemphasisonanddevotiontotheinvestmentoftheR&Dsectorsincethisistheonlywaytogainauniqueedgeforone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Itshouldfosterthecooperationbetweenfirmsanduniversitiesaswellasresearchinstitutions.Atlast,thegovernments’attitudetowardsthedevelopmentof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shouldbeinmeasurementwiththepreviousresourceofthisregion.Inmoreadvancedregions,governmentsshouldactasahelper.Forregionswholacksasounddevelopmentbackground,thegovernmenthadbetterbehavemoreasaplannerthanwellasahelper.

Keywords:healthcareindustrycluster;internationalexperiences;refer-enc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