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既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重难点 目标2、3、4、 四、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本组课文介绍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果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老师只灌输给学生抽象的知识,这样恐怕学生是难以接受。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在本组课文中的学习中,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相关的资料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外,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发明。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2课时
21.《太阳》 2课时 22.《月球之谜》 2课时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 24.《果园机器人》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巩固练习 2课时
21、太阳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 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倍、庄稼、野兽、凝结、埋、炭、水滴、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太阳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 2、同学们,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事?谁来说说。 3、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太阳的课文。(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自己不会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不会的生字,互教互学。 (2)小组成员都不会的生字可以一起查字典学习。 (3)小组成员接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4、出示生字课件,学生读熟巩固。 5、重点指导以下字的写法“嫁、兽、蔬、滴、凝、菌” (1)观察字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2)生写字,同桌互评。 (3)写字交流展示。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完成《语文作业本》一、二题 2、搜集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影像导入,激发兴趣。 1、早晨,当红通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它那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个可爱的世界。(播放太阳升起的录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太阳。 2、质疑梳疑: 太阳是怎样一个星球? 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抓词理解,品读课文。 1、讨论: 太阳是怎样的一个星球? (1)根据学生选择来学习 ①远:重点词句:三万万里远 日夜不停的走 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 飞二十几年;从地球上看只有盘子那么大。 ②大:重点词句:大得很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抵得上 ③热:重点词句:大火球 很高 表面 六千度 钢铁碰到变成气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三千倍 看课件体会理解“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有什么发现?(引导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2、太阳离我们那么远,那么大,还那么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发言。 (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请你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学生练读) (3)看录像:有关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联系录像及生活实际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 (4)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阳…… ②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5)太阳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三、朗读展示, 读出体会 同学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 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雨雪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些密切的关系吧! 四、小结升华 人们说太阳是光辉灿烂的,不仅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对它无私精神的赞美,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无私的把光和热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完成《语文作业本》、《新课程新练习》 【板书设计】 动、植物需要太阳 人类生活需要太阳 21、太阳 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关系密切 能预防、治疗疾病 【教学反思】 22、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 个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天,让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与地球关系相当密切的星球——月球。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五、课堂作业:1、词抄写生字;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激发想象,鼓励探索 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五、作业:1、完成《语文作业本》;2、《完成新课程》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 遐想??试验??研究 (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教学反思】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电脑网络的神奇和带给人们的方便。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路”,学生边看边说。 2启发谈话:路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信息高速路”,来学习一篇有关电脑网络的文章。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工具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学课文。) (1) 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试着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问题。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跨上信息高速路实际上就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四自我展示,拓展延伸。 1、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 2、带着你对电脑的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完成《语文作业本》一二小题 第二课时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二、细读课文,感悟探究 1、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回读课文,感悟内化 1、回读全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形成能力。 师总结谈话:同学们,我们以步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掌握好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去上网查得信息,发送邮件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资料 神奇 建立联系 电脑网络 参加购物 【教学反思】 24.果园机器人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生展示机器人图片及模型,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⑵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⑶ 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 ⑷ 还有那些地方读不明白,用“?”做标记。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3、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1、交流自读疑难,生汇报画出的“问题泡泡”并评价。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了照顾学困生,允许个别小组可视自己的情况选题解题) 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俄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俄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二次备课 四、理清顺序,探寻方法 1、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叙述层次: 学生在文中找相应语句感受理解。如,文中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 2、交流这种叙述方法的好处。 五、选读片断,加深印象 1、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感情朗读。 2、展示读。 六、回顾畅谈,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 2、设计一种机器人,图文结合并介绍它的结构与功能。 七、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24 果园机器人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 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读音。 4、能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准备】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 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 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 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 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 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 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 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样子和本领。 2、 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3、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 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 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第 二 课 时 习作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第 三 课 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拓展延伸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 四 课 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 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二、日积月累 (一)、 读读认认 1、 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 读读背背 1、 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三、宽带网 (一)、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四)、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 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3、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复习题 (2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差 chà( ) 系jì( ) chā( ) xi ( ) 结 jié( ) 没mò( ) jié( ) méi( )
二.说说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序号填进括号里。 A.
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1、实际上太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4、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 三.把下面的“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 1.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2.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月球的天空( ),表面却( )。月球上满是( )、( ) 和( ) ,没有( ),没有任何( )。月球是( ) 。
五.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 )圆月 一( )实验 一( )荒漠 一( )研究 一( )传说 一( )宇航员 六.我能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 )。
2.失去了灿烂的阳光的照射,这块宝石也显得( )无光。 3.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有的爬行动物死亡了,但也有的适应了气候的变化,( )下来。 七.按要求写句子。 1. 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
太阳升起来了。
( )太阳( )升起来了。 (2)悬挂在夜空。
( )明月悬挂在( )夜空。 2. 改成陈述句:
这么远,箭哪能射的到呢?
3. 改成反问句: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八.完成带有“月”字的成语:
月明( )( ) 披星( )( ) ( )( )捞月 ( )( )雪月 众星( )( ) 花( )月( ) 九.将下面描写月亮的诗句补充完整。
月来满地水,( )。 小时不识月,( (
)。 ,江静碧云天。 ,月是故乡明。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