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开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地方,曾是举世闻名,富丽至极的七朝古都。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开封,有着厚重的历史,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开封也有着非常著名的饮食文化,不止如此,当你欣赏过历史的浓重后,你也可以在周围的娱乐场所放松心情。
历史名胜
魏国(梁国)故都,东都,东京,汴京,东京城,开封府,杨家将,包青天,北宋,汴绣,宋体字,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清明上河图,汴梁西瓜,开封第一楼,开封灌汤包,七朝古都,河南开封。
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又名梁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以此为准则,开封大力开发旅游业,是开封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开封府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
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其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被后世百姓所称道。开封府始于五代后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在北宋168年当中,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在开封府任府尹和府牧,并由此登上皇帝的宝座。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不仅树立并弘扬了“公生明”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正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衙文化。其中,被人们看作正直不扼的象征的包拯更是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宋景佑四年(1037),任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对行事不法的官僚进行弹劾。皇佑二年,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嘉佑元年,包拯权知开封府,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於惩治权贵
们的不法行为。嘉佑六年,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古都开封的一座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清明上河园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而且用巧妙的创意把历史活化,使游人进入园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开封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清明上河园的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京都风情。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在园内有人员身着宋装,用扁担挑着武大郎烧饼在那叫卖,挺有意思的。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到北宋时期,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水患多次被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大相国寺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相信大家都曾听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至今相国寺内还保留有此塑像。大相国寺内还留有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此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株白果树雕刻而成,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共1000余只,故名千手千眼佛。
天下第一塔
生动,具有鲜明的宋代艺术风格九百多年来,仅史有记载的,铁塔就遭到过地震38次、冰雹10在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铁塔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距今已有近
千年的历史,成了游客必到之地,就像人们所说的:“来开封不登铁塔,等于没来过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风景区内,秀丽挺拔,雄居中原,以它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 “天下第一塔”。 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又称灵感塔、上文寺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建造的。据说,木塔共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地宫,供奉佛祖的舍利子,造工精细,木塔在京城诸塔中最高,被称为“天下之冠”。 这座塔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
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括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造型优美,精妙,风灾19次,水患6次,特别是1938年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
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
。 悬河凌空城摞城
开封是七朝古都,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它曾经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开封更是一座因黄河而生的奇特的城市: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奇观。
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未能详细介绍,像包公祠,山陕甘会馆,延庆观,禹王台,岳飞庙······有很多很多的好地方,希望您有机会能来到开封,那时希望我能成为您的导游,带您参观我们的城市。
小吃
小笼灌汤包,开封小笼灌汤包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
三鲜莲花酥。三鲜莲花酥,形态如同含苞初绽的莲花,味道芳香、酥松可口,是开封著名的传统糕点。三鲜莲花酥选用精粉、白糖、鸡蛋、猪油、面粉按分配比例制成面团;把枣泥、山楂糕、蜂蜜、香精制成馅料,用面团包馅制成高桩、圆形坯子,最后,用刀轻刺三下,使馅外露,以鸡蛋剥皮入炉烘烤。经精制加工而成的三鲜莲花酥,色调淡雅逼真,形象维妙维肖。食之,使人心旷神怡,大有吞食仙果之感。
菊花火锅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内,传入开封以有近百年历史。因开封的市花是菊花,因此原料来源得天独厚。它以鲜鱼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别)。火锅内兑入鸡汤滚沸,取白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被视为火锅家庭中之上品。 花生糕,开封盛产花生,以花生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独具地方特色,久负盛名。该品以精选花生仁为主料,辅以白糖、饴糖等。经过熬糖、拨糖、垫花生面,刀切成形等工序制成。成品呈片状,多层次,显细明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酥松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为广大群众所喜食
四宝:是开封传统菜肴,集鸭、鸡、鸽、鹌鹑四味于—体,味道香浓独特,堪称“豫菜—绝”。其作法颇费功夫,必须将四种全禽剔骨后层层相套,不能有—只破损,这样吃时就可以逐层看到通体完整的四种家禽。
大京枣,大京枣是开封糕点的传统名产,素负盛名。大京枣古称“蓼花”,它以优质糯米、糖粉、饴糖、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制坯、油炸、透浆、拌糖粉几道工序制成。成品呈圆柱形,金黄色,外粘白糖,外观饱满,膨胀适度,内部组织为丝网状,无空洞,无硬心。吃着酥香可口,入口即化,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美味糕点。
小笼包子:是具有开封传统风味的小吃,源自于北宋的梅花包子。其外观精美,小巧玲珑,放下如梅花,夹起似灯笼,皮薄馅多,灌汤流油,鲜香爽口。如果佐以香醋、大蒜食用,则味道更佳。
开封还有很多的名小吃,相信到这里你会大饱口福。
开封习俗
在开封,过年并非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多彩开封
开封的汴绣独树一帜,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绒彩
夺目,丰神宛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成为国内外游人必买的佳品。开封种植菊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时期就已经驰名全国,明清尤盛,绵延至今。“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乾隆的咏菊诗碑。每到秋季,古城开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花以景衬,景以花容”,人们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如今焕发出新活力的开封享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之称。
开封,一座美丽的城市,有魅力的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