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花名音乐教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要巩固学生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做好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2、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比较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对他们的教学上,我要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原则。教学中,我会一些小的音乐游戏,加大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用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小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2、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3、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4、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
正确。 5、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 视唱部分: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五声徽、商等调式音阶。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划拍视唱各拍子歌曲。
3、 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四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不说出名称)。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
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
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为歌曲伴
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 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三单元 母亲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
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报花名音乐教案篇二: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看大戏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越剧《橘树尚且性刚强》 欣赏评剧《报花名》 欣赏梆子《花木兰》 学唱歌曲《看大戏》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了解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曲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等方式,感受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部分优秀演员。 难点: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部分主要戏曲的特点,同时欣赏部分唱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橘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种为主题的艺术综合实践课,也是本单元学习前的准备和铺垫。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 简单了解《屈原》的剧情。
此段唱腔在音乐旋律上、演唱技巧上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欣赏范曾的作品《屈子行吟图》:画家运用怎样的绘画技巧表现屈原 “独立不倚”、“至诚一片”,光明磊落、爱国爱民的伟大襟怀的。(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 (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
提问:“屈原”这个角色是谁扮演的?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尹派的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观众认为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40余年来,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等。 4、拓展性作业
分小组自愿结合,课下收集资料,下节课向学生们分组介绍我
国其他地区的剧种。 从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历史、音乐风格、主要剧目、优秀演员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种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评剧 (1)发展历史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广泛流行,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于1910年左右形成。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2)艺术特点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极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3)音乐特点
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奏,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4)代表剧目 (5)优秀演员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转,音色纯正,鼻音共鸣好,中低音宽厚圆润,富于抒情性。同时创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并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观众,而是通过表演来打动观众,细腻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评剧的“白派”表演艺术。 4、欣赏《报花名》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 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此段唱腔中都唱了哪些花名?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介绍演唱者:新凤霞。
杰出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六岁学京剧,后改习评剧。十四岁主
演,三十九岁被迫离开舞台。她独特创新的演唱艺术,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至今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和留恋,被誉为一代评剧皇后。代表作《花为媒》《杜十娘》《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x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
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6、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850年)。山陕梆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导致河北梆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2)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3)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7、背诵古诗《木兰辞》
8、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
(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学生提供的音响材料
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报花名音乐教案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郑福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方法:演唱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2.过程方法: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看图画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四课时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欣赏《保卫黄河》感受中国民族的爱国热情。 2.过程方法:通过学习《保卫黄河》能做到标准的演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民族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唱要注意唱。 5.学生合唱。
6.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教学板书: 保卫黄河
注意:铿锵有力、坚定自如。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2.过程方法: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2.过程方法: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唱歌曲《阿喽喽》,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2.过程方法: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板书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阿喽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