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思考与讨论”、“语言足迹”、“做一做”、“说一说”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主要作用如下: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3)从设计学生活动出发,让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4)从设计情景会话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利用教科书中引入了许多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趣味吸引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3.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新课标》中指出,语言会话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语言会话活动中,学生通过像演讲工作者那样作研究,在此过
程中,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语言探究。语言会话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英语会话规律,体验语言探究的乐趣。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英语的会话兴趣的目的。
另外,学生对于语言探究的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3)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