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丽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大学生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大学生闲暇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探究了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实意义,在分析调查资料基础上歸纳了大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不足,在探讨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实施闲暇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闲暇教育 管理 1.大学生闲暇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闲暇是指一个人在大学里,除参与学校安排的课程与有组织的活动外,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支配活动时间。大学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在成长中所经历的最重要时期之一。科学、合理的闲暇教育在大学生的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学生闲暇教育现状
2.1 对“闲暇”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大学正式授课的时间减少,大学生们闲暇时间增加。然而大学生对“闲暇时间”认识模糊,这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能够在闲暇时间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缺少主动感,任凭时间流逝,缺少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意识。 2.2 休闲内容丰富,技能缺乏
“技能”是大学生立足社会最基本的素质,而技能的提升主要靠闲暇时间里的积累,大学生每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属于闲暇时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大量的新型的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大学生休闲的方式和内容也增多,然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利用闲暇时间提升专业技能,调查显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在闲暇时间研究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提升技能,大部分学生只注重物质的享受和感官的刺激,而忽视课外专业技能和生存技能的提升与充实,长期下去会造成大学生的身心畸形发展。
2.3 休闲方式个性化,较少参与集体性活动
一般大学里都有不少的舞会、讲座、社团活动等集体性活动,而这类的集体休闲活动近年来却倍受冷遇,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相反小团体的小圈子类的活动却很受欢迎,不少学
生的交际范围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以班级、院系为单位的集体性活动已不再是学生娱乐休闲的首选。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3.完善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对策
3.1 整合优化闲暇教育资源,加大闲暇教育投入
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限于专业知识而更多的是基本的社会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知识基本上来自于闲暇的教育和自我管理,高校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学生玩,而要把学生闲暇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要求高校有具备闲暇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对闲暇进行指导。因此应加大对闲暇教育的关注力度和师资力量投入,学习和吸收经验,结合实际,引进或培养专业教师,并设置专门课程,多途径多方式开发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积极兴建扩建校内休闲设施,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开展学生喜欢的类型的闲暇休闲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闲暇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闲暇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他们闲暇教育和闲暇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课程里都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程,高校应利用好这一现有资源,强调闲暇教育和闲暇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闲暇教育和闲暇管理对对身心发展人生走向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3 社会层面
首先,社会相关部门应进行有关闲暇生活的宣传和引导。闲暇教育就是生命范式的一种体现,关注闲暇不是要否定劳动的价值和地位,要改变把“闲暇”看作“无所事事”的传统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是闲暇社会,人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高质量的生活,闲暇生活是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闲暇教育是提升人们闲暇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其次,要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并积极引导和开发社会的闲暇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文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并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这些文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使大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4 建立闲暇教育指导中心
当下大学生闲暇生活庸俗化、消极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闲暇生活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因此闲暇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闲暇教育的指导者。指导者自身须有科学的闲暇观念,不断学习社会生活中发展变化的种种知识和技能,并履行好负责或参与制定与实施闲暇教育计划,指导、咨询、检查、协调、管理闲暇教育工作等职能。
3.5 将大学生闲暇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当前,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迫切希望学以致用,可他们往往是“出家门到校门”“从书本到课堂”“从考试到考试”,没有进入社会、企业里去实践,缺少闲暇生活的技能。因此,高校需要将大学生的闲暇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将学生引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科研院所等实习基地,切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大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价值体系,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3.6 培养一支专业的闲暇教育指导老师
大学生闲暇活动不能放任自流,除了提供充足、合理的硬件条件,营造认识到位、充分重视的环境氛围,还必不可少要有一支专业的闲暇教育指导老师。首先从认识闲暇教育开始。然后还要在学生中加大宣传教育,让学生普遍对闲暇教育有充分认识,并愿意主动参与。闲暇教育师资队伍应该包括文化、艺术、体育、心理卫生等专业教师,以及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指导老师和辅导员队伍。
3.7 将闲暇教育课程列入现行的学校课程设置中
闲暇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需要系统地教育体系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应认真研制闲暇教育课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品格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体育运动以及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比例。 4.结论
总之,高质量的闲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闲暇时间,增强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文化修养,训练他们的竞争技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做好闲暇教育及管理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刘经兰,肖承志.闲暇教育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影响研究[J].2012(4). [2]冯飞芸,王宁宁.浅谈大学生闲暇教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2013(1):24~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