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题号 成绩 一 二 26 27 28 29 总等级 成绩 评卷人 2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题2点,共50点。)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号 1 答案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 C.山顶洞人正在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正在捕鱼 2.中国被称为“丝绸的故乡”。请问下列人物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 A.黄帝 B.仓颉 C.伶伦 D.嫘祖 3.右图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主人公,他是( ) A.炎帝 B.尧 C.舜 D.禹
4.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补天 B.华夏之祖黄帝 C.大禹治水 D.嬴政治国 5.原始社会出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B.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愁 C.人们品行高尚觉悟高 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6.下列朝代按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商、西周、东周 C.商、夏、东周、西周 D.商、夏、西周、东周 7.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个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桀 B.周武王 C.商汤 D.周文王
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9.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0.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至今它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应是指(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研究军事家孙武,他们应参考的资料是(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离骚》 13.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最主要依据是他( )
A.主张改革变法 B.创造出新体诗歌,著有《离骚》 C.提出“仁”的学说 D.主张“兼爱”、“非攻”
14.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15.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6.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
A.大篆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17.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的“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分为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18.“失败乃成功之母”蕴含的哲理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家思想最为接近(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9.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大月氏 D.氐族 20.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统一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自由探索的风气受到致命打击的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
22.童谣“阿房,阿房,始皇亡”是暗指 ( ) 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 C.秦始皇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 23.在某一场战役中,数万勇士,决战敌军三十万,西楚霸王项羽浴血敌营九进九出,从而有“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之说。此战役是 (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4.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8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根据所学推断,“双方”指的应该是( )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吴广和项羽 D.陈胜和刘邦 25.刘邦创建汉朝之初,采纳了娄敬、张良的建议,将都城定在(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陈
二、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4点,第27题10
点,第28题13点,第29题13点,共50点)
成绩 评卷人
26.连连看: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灿烂、多元交融,涌现出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和无数的历史典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搭配,将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典故括号中。
人物 典故
①晋文公 禅让制 ( ) ②齐桓公 围魏救赵 ( ) ③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 )
④尧舜禹 尊王攘夷 ( )
⑤赵括 退避三舍 ( )
⑥孙膑 纸上谈兵 ( ) ⑦黄帝 人文初祖 ( )
成绩 评卷人 27.根据下列情景,探究问题。
【请你猜猜我是谁】
(1)我是祖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
是 。
(2) 我和山顶洞人同住在周口店,但我们在时间上相距甚远,我是 。
【让我教你种庄稼】
(3)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已掌握了种植 (农作物)的技术。 (4)我是一位半坡原始居民,我已掌握了种植 (农作物)的技术。
【请你帮我找找家】
图一 图二
(5)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 (房屋名称);我是一位半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 (房屋名称)。 (6)造成图一和图二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成绩 评卷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
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
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你若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2)你若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你若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持何态度?
(4)你认为这次变法对秦国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9.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世界领先的,也是在不断发展
成绩 评卷人 中得以完善的,请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秦汉及以
前古代地方制度推行的几个问题: (1)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分封的亲属和功
臣被称为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上的统治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西周和秦、汉虽然实行不同的地方管理体制,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初一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请阅卷教师认真核对答案后再批阅试卷。综合题答
案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对、要点全即可得分,批阅时须灵活掌握。
一、选择题(每题2点,共50点) 题号 答案 1 A 2 D 15 D 3 D 16 C 4 B 17 B 5 D 18 B 6 B 19 A 7 A 20 D 8 D 21 D 9 D 22 A 10 D 23 D 11 A 24 A 12 C 25 B 13 B 题号 14 答案 D 二、综合能力题:(26题14点,27题10点,28题13点,29题13点,共50点) 26.(每个2点) 人物 典故
①晋文公 蝉让制 ( ④ ) ②楚庄王 围魏救赵 ( ⑥ ) ③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 ③ )
④尧舜禹 问鼎中原 ( ② )
⑤赵括 退避三舍 ( ① )
⑥孙膑 纸上谈兵 ( ⑤ ) ⑦黄帝 人文初祖 ( ⑦ )
27.(1)元谋人(1点) (2)北京人(1点) (3)水稻(1点)
(4)粟(1点) (5)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2点) (6)D(2点) 28.(1)地主: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第一项);(2点) (2)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第二项)。(2点)因为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因为这样就削弱了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2点) (3)农民:欢迎改革的措施,支持变法。(2点,意思对就可以)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点)
(5)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2点) 29.(1)分封制。(2点)诸侯。(2点)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点 )
(2)郡县制(2点)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点,照书本的表述也可以。)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创新。(答对意思即可)(2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