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年级第⼆学期期末物理线上练习题第I卷客观卷
(本卷含14⼩题,40分,每⼩题只有⼀个选项正确。11、12每⼩题2分,其余⼩题每⼩题3分)1.下列物理量属于⽮量的是:A. 电场强度B. 电势能
C. 电流强度 D .电势差
2. 如图所⽰,真空中有两个静⽌的点电荷,Q1为正、Q2负,正电荷⽐负电荷多,分别固定在x轴的坐标为x1=0和x2=6cm的位置上,关于它们产⽣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x坐标0~6cm之间,有⼀处电场强度为0
B. 在x>6cm的x轴上,有⼀处电场强度为0C. 在x轴的负半轴,有⼀处电场强度为0D. 在x轴以外,有⼀处电场强度为0
3. 如图所⽰为某静电场中的电场线与等势线分布⽰意图,由图可知:A. A点电势⽐B点⾼B. A点场强⽐B点⼤
C. 将⼀个正电荷q由A移动到B,电势能减⼩D. 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 AB为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串并联组合电路中其中⼀个电阻增⼤⽽其他电阻不变时,总电阻增⼤B. 把⼀根均匀导线等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率也变为原来的⼀半C. 电容器所带的带电量越多,说明它的电容越⼤
D. 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样,都是伏特,所以电动势就是电压
5. ⼀台电动机,线圈电阻为0.8Ω,当它两端所加电压为220V时,通过的电流为5A,关于此电动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由于其电压电流电阻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可以判断电动机已经损坏
B. 此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10W
C. 此电动机的功率为2202/0.8=60500WD. 此电动机的效率约为98%
6.某同学设想了⼀个奇妙的静电实验。如图所⽰,在带电体C附近,把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A、B相碰⼀下后分开,然后分别接触⼀个⼩电动
机的两个接线柱,⼩电动机便开始转动。接着再把A、B移到C附近,A、B相碰⼀下分开,再和⼩电动机两接线柱接触。重复上述步骤,⼩电动机便能不停地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直转动下去,成为永动机
B.A、B相接触放在C附近时,A的电势⾼于B的电势
C.A、B相接触放在C附近时,A内部中⼼点的场强⼤于B内部中⼼点的场强D.AB接触放在C附近,由于静电感应,A左端带负电B右端带正电7.电路如图,电源内阻不可忽略,闭合开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
P向右滑动,关于各表读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读数不变B. 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A1读数之⽐变⼤C. 电流表A1读数变⼤D. 电流表A2读数变⼤
8.如图所⽰,图线a、b分别为某电源和某定值电阻的U-I图线,现将此电源与此电阻直接相连,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该电源的内电阻⼤于定值电阻的阻值
B.该电源的内电阻消耗的功率⼤于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C.如果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增⼤D.如果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电源的效率可能增⼤
9. 如图所⽰,电流计的内阻R g=98Ω,满偏电流I g=1mA,R1=902Ω,R2=2
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量程是1AB.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量程是1VC.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量程是1AD.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量程是1V
10. 下图是课本P39页“⽤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实验的原理电路图、实验装置图和计算机显⽰的电容器放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I-t图像)。实验开始时,电容器C不带电,将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开关S与1端相连的瞬间充电电流可能⼤于电源的短路电流B. 充电过程中电容器C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与图10.4-3相似
C. 增⼤R,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放电的I-t图与时间轴之间的⾯积增⼤D. 增⼤R,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放电电流的最⼤值减⼩
11. 某学习⼩组的同学们准备测量⼀段长度约100cm的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先测量电阻丝的长度,下列⼯具应该选⽤:A.程实同学⽂具盒⾥边的直尺B. 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 实验室的直尺
12.杨光同学⽤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材料的直径如图所⽰,⽰数为D=_______mm(注意第⼀根半刻度线已经露出)A. 0.4200B.1.420C.0.92D.0.920
13.平安同学先⽤多⽤电表的欧姆表x10档测量,发现指针偏转⾓度很⼤⽽读数很⼩。为了减⼩测量误差,他再次进⾏测量前应该进⾏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1. 将红表笔和⿊表笔接触○2. 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00”位置
○3. 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位置○4.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表针指向欧姆零点A. ○3○1○4
B. ○2○1○4 C .○3○4○1 D. ○2○4○1
14. 健康同学认为,欧姆表测量电阻不够准确,他想换⽤伏安法进⼀步测量⼀段阻值约为5Ω电阻丝的电阻,有下列器材与电路:
a.电流表A 1(0.6A,内阻约为0.1 Ω)b.电流表A2(3 A, 内阻约为0.1 Ω)c.电压表V1(3 V, 内阻约为6 kΩ)
d.电压表V2(15V, 内阻约为20 kΩ)e.滑动变阻器R1(2 kΩ,0.5 A)f.滑动变阻器R2(10 Ω,2 A)g.⼲电池E(3 V,内阻约为0.05 Ω)h.开关⼀个,带夹⼦的导线若⼲
为了尽量减⼩测量数据的读数误差,他应该:A. 电流表选⽤a,电路选甲B. 电流表选⽤b,电路选甲C. 电流表选⽤a,电路选⼄D. 电流表选⽤b,电路选⼄第II卷主观卷
15.(15分)在物理学中,常常⽤物理量之⽐表⽰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简称⽤⽐值法定义物理量,例如⽤物体的质量m与相应的体积V之⽐定义密度ρ。试列举课本第九章—第⼗⼆章中,⽤这种⽅法定义的物理量。要求符号规范,并对符号表达的物理意义有准确说明。
每正确列举⼀个得3分,错误列举⼀个得 -1分,总分不超过15分。
前四章⽐值法定义物理量:E=F/q, φ=E P/q, C=Q/U, R=U/I, E=W/q应该可以确定。U AB=W AB/q、I=q/t、ρ=RS/L以下的学⽣,得零分
16. (10+2分)有下述⼏个事实:
(1)在电路中形成恒定电流时,电路中电荷始终存在定向移动,但电路中各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任何⼀点处的电荷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所形成的电场也不随时间变化,叫做恒定电场。(2)衡量导体的导电能⼒除了电阻之外还可以⽤电导G来描述,导体的电导G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G=1/R,单位为西门⼦,⽤符号S表⽰S=Ω-1。
(3)导线电阻很⼩,因⽽导线两端的电压也很⼩,可以视为等势体。
请根据以上事实和欧姆定律证明右图中三个并联电阻的总电导等于三个电阻的电导之和,即:G总=G1+G2+G3
根据事实(1),任意⼀段时间Δt内流过0点的总电荷量等于流过1、2、3三点电荷量的总和,⽅向⼀致。所以有:Δq总=Δq1+Δq2+Δq3,(2分)
则有Δq总/Δt=Δq1/Δt+Δq2/Δt+Δq3/Δt, (2分)有I总=I1+I2+I3 (2分)
根据欧姆定律,有R=U/I,有G=I/U (2分)
根据事实(3),三个电阻R1、R2、R3两端电压相等,则I总/U=I1/U+I2/U+I3/U (2分)即,G总=G1+G2+G3,得证。(⽂字表达2分)
17. (16分)根据下述材料并结合课堂所学,回答问题:
电动汽车的锂离⼦电池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为正极。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电池的正极有锂离⼦⽣成,锂离⼦通过电解
液运动到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碳材料有很多微孔, 到达负极
的锂离⼦就嵌在这些微孔中,嵌⼊的锂离⼦越多,电池中充⼊的电荷量也就越多。当汽车开动时,在负极的锂离⼦⼜会通过电解液返回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越多,则放出的电荷量也就越⼤。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作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安时”(A·h)或“毫安时”(mA·h)作单位。单体锂离⼦电池的容量极为有限,为了满⾜需要,常⽤由若⼲单体锂离⼦
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假设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样,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内阻也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n个相同电池并联时,电池组的电动势等于⼀个电池的电动势,内阻等于⼀个电池内阻的1/n。(1)“安时”(A·h)或“毫安时”(mA·h)是(选填“能量”或“电量”)的单位
(2)某款国产⽐亚迪汽车最多充电80kwh,kwh是(选填“能量”或“电量”)的单位(3)给电池充电时,所需充电电压⽐电池电动势(选填“⼤”或者“⼩”)
(4)与单个电池相⽐,将电池串联成电池组连接外电路,在电路中流过相同电荷量时,电源释放的化学能(选填更多、更少或⼀样多)
(5)与单个电池相⽐,将电池串联成电池组连接外电路,在电路中流过相同电荷量时,电源释放的化学能(选填“更多”、“更少”或“⼀样多”)
(6)图中锂离⼦的移动情况表明电池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
(7)上述汽车综合⼯况续航400km,就此款车⽽⾔,为了⼀次充满电尽量延长续航⾥程,请你给驾驶员⼀些合理建议。简述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两条。合理即可,⽐如说减少刹车、平稳驾驶、少⽤空调、速度合理等等。2x6+4
18(15+2). 如图所⽰电路中,AB、CD、EF为同种材料、相同规格的均匀电阻丝,每厘⽶电阻为λ=1Ω/cm,AB、CD长度为L=20cm,EF长度为L0=10cm,AC、BD间导线电阻不计。EF与AB、CD接触良好.图中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可视为内阻⽆限⼤,如图状态时AE、
CF中没有电流不分压).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都不变.
(1)某同学进⾏了如下操作:当EF处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5.0V,EF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的读数变为U2=15.0V.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解:U1=EL0λ/(EL0λ+r)(3分)U2= EL0λ/【(L0+2L)λ +r】(2分)解得E=30V,r=10Ω(1分+1分)
(2)另⼀个同学认为前⾯同学的测量太粗糙,认为可以不断改变BE、DF长度x并读出相应电压表读数来做某种图像求电动势E和内阻r。
a. 试⽤E、r、L0、x、λ表⽰BE=DF=x时,电压表读数U。U= EL0λ/【(L0+2x)λ+r】(5分)
b. 根据这个表达式给出的U~x关系,该同学做出了⼀条y=kx+b形式的图像,试说明该表达式中y、k、b各项的物理意义。将前⼀问表达式U= EL0λ/【(L0+2x)λ+r】变形得1/U=(2/EL0)x+(λL0+r)/EL0λ对⽐y=kx+b式可知y=1/U, k=2/EL0,b=(λL0+r)/EL0λ(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