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农业开发与装各2017年第1期 试验研究 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侯玉虹1 (1.辽宁省盘锦市植保站,辽宁盘锦124000; 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辽宁沈阳 110161) 摘要:根据“三合结构”提出的作物产量性能方程已基本实现了 素的影响,同时相同生态因素对产量性能方程各指标的影响程度 各指标数量化、指标化和模式化,但各因素问以及各因素与产量 不同。 形成之间的关系,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因素的变化特点,作物产量 2.1 生态因素对平均叶面积指数(MLA I)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尚未进行系统的分析。主要研究在 回归模型表明7月最高平均温度、吐丝前后积温比值与平均叶 三合结构产量性能等式方程中对产量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以及生态 面积指数有正效应。有效积温、吐丝前后降雨量比值以及吐丝前 因素对构成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对产量性能方程各指标影 后日照时数比值与平均叶面积指数有负效应;同时吐丝前期的降 响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为利用“三合结构”理论模式指导玉米 雨量过多以及日照时数过长会导致平均叶面积指数减少。按照标 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准化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列表明有效积温对叶面积指数影响 关键词:气候;生态因子;玉米;指标 最大,吐丝前后日照时数比值最小。 1材料与方法 2.2生态因素对生长天数(D)的影响 1.1试验设计 回归模型表明吐丝前后温度比值对生长天数具有正向作用; 2005年为品密试验;2006年为密度和种植方式试验;2007年 日平均最低温度、吐丝前后生长天数比值、吐丝前后降雨量比值 为化控试验。 以及吐丝前后日照时数比值对生长天数有负向作用。相关系数绝 1.2数据处理 对值大小表明生育期内的日最低平均温度对生长天数的影响最 根据张宾(2007)等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使出苗至成熟的生长天数、生态因子以及最大叶面积指数均为1, 2.3生态因素对平均净同化率(MNAR)的影响 计算方法如下: 模型表明均日照、7B日均温、吐丝前后降雨量比值对平均净 相对叶面积指数:LAIR=LAIM/LAI…;相对生长天数:DR= 同化率有正效应;7B最高平均温度、吐丝前后生长天数比值与平 (Di—D0)/Dd 均净同化率有负效应。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明明吐丝前后降雨 相对有效积温(相对降雨量、相对日照时数):XR-- 量比值对平均净同化率的影响最大。 (Xi—Xo),)( 2.4生态因素对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利用上述归一化方法得到以生长天数、有效积温、日照时数 模型表明有效积温、吐丝前后生长天数比值以及吐丝前后日 以及降雨量为自变量的相对化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曲线。 照时数比值对收获指数产生负效应;总日照时数与吐丝前后积温 2结果与分析 比值产生正效应。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说明吐丝前后生长天 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的产量性能方程构成指标与气候生 数比值对收获指数的影响最大。 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将三年各处理的平均叶面积指数、生长天 3结论与讨论 数、平均净同化率、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 在产量性能方程中,对其构成指标分析发现生长天数、平均 重(Y1一Y6)分别与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总降雨量、总日照时 叶面积指数以及总穗粒数(穗数 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 数、Et均温、日均降雨、均日照、日均湿度、最高温度平均值、 不同生态因子对方程构成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日最低平均温度 日最低平均温度、7B(积温、日照、日均温、均日照、日均湿 对生长天数影响最大,且有显著负效应。有效积温对平均叶面积 度、日最平均高温度、日最低平均温度)、≥3O天数、吐丝前后 指数的影响最大,且有显著负效应。有效积温对穗粒数的影响最 生育天数比值、吐丝前后积温比值、吐丝前后降雨量比值、吐丝 大,且有显著正效应。有效积温是影响平均叶面积指数以及穗粒 前后日照时数比值(X1一X21)等光、温、湿等气候生态因子的关 数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着有效积温的增高平均叶面积指数降低, 系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 但穗粒数增加,这就要求在生长后期适宜的有效积温在保证穗粒 Yl=-70.7—0.03X1+4.8X15+21.2X19-4.8X20—9.8X21(MLAI) 数的基础上减缓叶面积指数的降低。 Y2=325.4—14.4X9—22.7X17+43.0X18—6.2X19—12.5X20(D) Y3=398.1+12.9X6+9.2X12—24.7X15—8.9X18+5.9X20(MNAR) 参考文献 Y4=0.6—0.9X18+0.7X19-0.04X21(H1) [1] 李潮海,苏新宏,谢瑞芝,等.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 Y5=4989.7+1.5X1—556.9X4+106.1X8—1178.3Xl8+697.3X21 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 (GN) 311-316. Y6=-6670.8+0.8X1+35.6X4+6.1X10—214.9Xl8+155.3X21 [2] 吕新,胡昌浩.生态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及气候生态模型 (GW) 与评价系统建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由方程看出,物质生产指标以及产量构成指标受不同生态因 作者简介:侯玉虹(1978一),女,博士后,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 玉米生态生理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41162)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