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溪历史渊源

西溪历史渊源

来源:爱go旅游网


西 溪 历 史 渊 源

一、现代与古代的魅力

筑巢引凤 在大自然中诗意地居住

西溪湿地的美,是自然的,同时又是人文的。自然之美以湿地风光为其最大特色,其间纵横阡陌的河流,百年交柯的树木,是其具体特色,而这河流、树木又包含了千百年的人文积淀。西溪,一句“西溪且留下”,让游人纷至沓来;因为冯导的一部《非诚勿扰》,让养在深闺中的柳叶芦苇、小桥流水名声大噪。如今傍西溪而生的西溪文化创意园,更是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

在大自然中诗意的居住,那是多少人的梦想。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这样的梦想?已经入驻西溪的著名编剧卞智弘发表的感言就是:“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感悟,杭州是文化中国最有诗意的世俗生活的代表城市。”著名作家刘恒更是找到了和刘禹锡一样的感觉:“西溪湿地,其实是‘西溪师地’。在这里,以环境为师,以宁静的自然为师,以同行为师,画家、音乐家、艺术家可以互为老师,以己为师,在‘西溪师地’宁静的环境里,促进自己的深刻反省,反省人生,反省职业,反省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大隐于市 引无数文人骚客竞风流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大隐隐于市”,如今傍西溪而生的西溪文化创意园隐秘在一片翠绿之中,又距离杭

州市中心不到1个小时路程,也无怪乎世界各地的文人骚客都要争相入驻了。据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姚斌介绍,已签约入驻西溪的名人和企业几乎都是全国有名的,甚至也不乏世界有名的。名人有潘公凯、杨澜、余华、刘恒、邹静之、赖声川、朱德庸、蔡志忠、吴山明、程蔚东、崔巍、约翰·霍金斯、皮托夫、高满堂、刘星、杜维明、朱海、麦家等共20位;签约总部企业有长城影视、华策影视、金球影业、南广影视、浙江影视集团、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等共8家。

西溪湿地是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AAAA景区。西溪创意产业园坐落于湿地公园桑梓漾区域,是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原生态艺术庄园。西溪湿地文化深远,人文荟萃。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溪创意产业园引入文创活水,就是要塑造文创产业融入自然生态的典范,进一步传承西溪文脉,拓展公园文化旅游功能,丰富西溪国家旅游综合体文化品质。目前,长城影视、华策影视、金球影视、刘恒、朱德庸、余华、赖声川、约翰·霍金斯工作室已经搬入创意园办公;而南广影视、程蔚东工作室已装修完毕将于近期搬入园区;崔巍、邹静之工作室已完成60%。

文化是根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

“风景是源,文化是根”,这么多名人不约而同入驻杭州西溪湿地,其实不仅仅是冲着西溪,还是冲着杭州独有的城市文化和风土人情。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 ”、诗人的邹静之讲到:“无法输出价值观的民族从来就不是伟大的民族。我看到了杭州在输出文化元素上的努力,比如《西施》等话剧,以及‘西泠印社’的光亮,这就是在输出价值观和艺术观。对我而言,杭州是从小的一个梦,我准备以后就住在梦里。这些年,我感觉生活越来越猖狂、仓促,能有西溪湿地这么一个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地方,写一种能输出价值观的东西,是人生的幸事。希望能以西溪湿地为跳板,让思想在空中腾跃。”

二、古今中外文人笔下的西溪:

郁达夫散文《西溪的晴雨》中认识西溪的, 书中言 :“ 过秦亭山后, 一直到留下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 , 好处就在这里 , 尤其是当微雨朦胧 , 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下船 , 回环曲折, 一路向西向北, 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 ;圆桥茅舍, 桑树蓼花 , 是本地的风光, 还不足道 : 最古怪的 , 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 不知不觉, 忽而又会得移到你的面前来, 和你点一点头 , 又匆匆的别了 。”这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溪的野趣。

西溪在古代就以梅花和芦花称胜。明代诗人、散文家张岱 , 这样描写西溪 :“ 粟山高六十二丈, 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 峭拔凝立, 形如人状, 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 , 居民数百家, 聚为村市。

相传宋南渡时, 高宗初至武林 , 以其地丰厚 , 欲都之。后得凤凰山 , 乃云 : 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 , 多古梅, 梅格短小 , 屈曲槎桠 , 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 , 买得极小者 , 列之盆池, 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 , 一片芦花 , 明月映之 , 白如积雪 , 大是奇景。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 , 人其中者 , 目厌绚丽 , 耳厌笙歌 , 欲寻深溪盘谷 , 可以壁世如桃源、菊水者 , 当以西溪为最 ,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 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 未能赴之, 至今犹有遗恨。”

清龚自珍把西溪列为全国三大梅都之一, 在《病梅馆记》一文开头就说 :“ 江宁之龙幡 , 苏州之邓尉 , 杭州之西溪 , 皆产梅。”

明王晋《西溪探梅记》中描写到 :“ 行过麓莽 , 古梅成丛 , 舞枝劲中 , 为百年老种 , 白花平铺散玉 , 绰约幽芳 , 琼林瑶岛 , 品辉不夜 , 近之冷冷 , 清冷沁骨 , 光景动人。” 继写永兴寺之梅 :“ 小渚当前 , 有梅林数亩 , 蓓蕾尽吐, 暗香入口殿抚 , 长贡佛前 , 正是梅枝甘露 , 占滴芳研 , 转入禅堂 , 绿萼两株 , 挺然森秀 , 横斜疏影 , 透人芳心” 。把西溪的梅花描绘得淋漓尽致 , 情景交融。可见当时西溪的梅花已远近闻名。

李流芳在《题西溪画》中题写西溪梅花盛开的情景 : 壬子正月晦日, 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 , 行两山间 , 凡十里 , 至永兴寺。永兴山下夷旷, 平畴远村 , 幽泉老树 , 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十里 , 梅花绵亘村落 , 弥望如雪 , 一似余家西碛山中。

西溪的梅花, 还曾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即“西溪探梅” 。很可惜, 西溪的梅花, 没有和历史一起走进今天, 今人已难享受到西溪梅花的芬芳。

秋雪芦花原来也为西溪一景。有秋雪庵、弹指楼、交芦庵等建筑, 每到暮秋 , 芦花盛花。登楼大观 , 山光水色 , 一览无遗 , 风景幽雅 , 更为别致。

秋雪庵, 南宋时名资寿院。四周全是芦苇荡, 蒹葭弥望 , 花时如雪。明末著名诗人、画家陈继儒题庵名 :“ 秋雪” 。张岱 《秋雪庵诗》 :

古宕西溪天下闻 , 辋川诗是记游文。

庵前老荻飞秋雪 , 林外厅峰耸夏云。

怪石棱层皆露骨 , 古梅结屈止留筋。

溪山步步堪盘礴 , 植杖听泉到夕曛。

秋雪庵不远处的交芦庵, 因庵堂被丛生的芦苇包围而得名 , 是浙西词派重要作家厉鹗弃宦后隐居之处。厉鹗是杭州人 , 清代文学家 , 多诗词 , 作品表现闲情逸致 , 时或杂有孤寂之感。 1920 年吴兴人周梦坡在重修秋雪庵的同时, 又建“ 历代两浙词人祠堂”, 纪念唐宋时代词人张志和、柳永、苏东坡、辛弃疾、姜白石、文天祥等以下两浙词人名家一千余人。

时人还把仙岛荡、慢芦庵、莲花幢、杨柳城、檐甸篱、护生提、弹指楼、秋雪滩列为秋雪八景。但是种种原因 , 秋雪芦花被围垦田, 芦衰梅去。值得庆幸的是 , 西溪文化景区已在恢复之中。如果秋雪芦花再现人世, 那人们可以叩问西溪, 体味秋雪弥漫的野趣是多么的美啊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