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末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已过去,能够说紧张繁忙而收获多多。整体看,全体 数学教师仔细履行学校教育教课工作计划,转变思想,踊跃探究,改 革教课,在持续推动我校“自主——创新”讲堂教课模式的同时,把 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讲堂教课的新思路、新假想联合 起来,转变思想,踊跃探究,改革教课,收到很好的成效。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讲堂
我们如何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课内容,教 学方式,教课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无疑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此中去迎接这类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一定重 新思虑的问题。
二、讲堂教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讲堂教课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 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讲堂教课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 环境,把学生在获取悉识和技术的同时,在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都能够充足发展作为教课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课当作是师 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率领下, 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课模式。在有限的时 间吃透教材,撰写教课设计,依据本班学生状况讲课、主讲、自评;踊跃 利用各样教课资源,创建性地使用教材,频频斟酌完美出出色的事例。 实践表示,这类备课方式,既照料到班集的实质状况,又有利于教师
1 / 6
数学期末工作计划
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整体提升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课设计,
2 / 6
数学期末工作计划
实行此后趁历历在目,回首、反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亲身领会或疏忽, 记放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疑惑,是教师最可贵的第一手资料,教课 经验的累积和教训的汲取,对此后改良讲堂教课和提升教师的教课水 评是十分实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 后的反省为此后的教课累积了很多有利的经验与启迪。
综合起来看教课活动兼备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睦一致, 而这些都并不是是一时半刻就能完达成的。需要教师不停学习、不停修 炼,提升文化水平与做人境地,这将是一个长久而特别有价值的努力 过程。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停反省教课,以科研促课改,以创 新求发展,不停地将公然课上的精髓延长运用于平时教课实践。努力 办理好数学教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办理好应意图识与解决问题 的重要性,重视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育学生的探 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虑,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 步转变教育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讲堂教课模式的研究与运 用为要点,努力实现教课高质量,讲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论,激励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论作为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省和改良教课的有力手 段。
1 / 6
数学期末工作计划
对学生的学习评论,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更 关注他们感情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 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讲堂作 业的堂堂清,采纳定性与定量相联合,定量采纳等级制,定性采纳评 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取了那些进步,具备 了什么能力。使评论结果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发展。比如:“这几日我们学习了较 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能采集、记 录较远的行程,知道如何推断、预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 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定的困难,希持续努力。等级评定,优。” 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考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感情沟通,学生获取了 成功的体验,建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当持续 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论方面做了一些试试,做法是老师对一日 作业做出评论,学生自查后赐予更正。
四、抓实惯例,保证教育教课任务全面达成。
坚持以教课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课行为,并力争 惯例与创新的有机联合,促使教师谨慎、扎实、高效、科学的优秀教 风及学生严肃、勤劳、求真、善问的优秀学风的形成。
教师从点滴下手,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 努力创建宽松欢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
1 / 6
数学期末工作计划
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育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
2 / 6
数学期末工作计划
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风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 效益。做好教课的每一件事,确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为 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 对新课程标准的教课内容、教课方式、教课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 方面表现。
一份耕作,一份收获。教课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 善思、实干”的准则,自始自终,再接再砺,把工作搞得更好。
1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