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可行性因素研究

常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可行性因素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常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可行性因素研究

作者:陈敏玉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2期

陈敏玉

文化创意旅游,对于那些缺乏优质传统旅游资源或者传统旅游资源缺乏较高吸引力的城市而言,提供了一个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方向。常州通过文化创意发展旅游业的成效明显,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备较高的知名度,甚至有业界提出“常州模式”一说。然而鲜有理论方面的总结与归纳,即便有也缺乏深度。另外,本文还讨论常州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因素和关键因素,以期为其他兄弟城市创新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意义。

一、常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基础因素分析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2013年常州市人均GDP达9.3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已首次超过1.5万美元,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12616美元的国家,就属于高收入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13年各国生产总值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就将进入全球50强排名。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属于服务业中的高层次产业,无论是主题公园,还是实景演出,都需要大批的创意人才和高额的投入。显然,没有较高的经济基础是难以吸引到人才和投资者的。

(二)便捷的交通区位提高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可进入性。

常州的区位和水陆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通江达海;4E级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连接世界。无论是从外地到常州,还是在常州各节点的流动,游客都会感受到交通的便捷与选择的多样性。由于地处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之间,且属于“苏锡常”城市圈的一部分,常州的交通非常发达。尤其是铁路,基本上到上海的班次都要经过常州。而铁路也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对旅游资源而言,可进入性是其吸引力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可进入性与区位密切相关。常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本身经济实力也较为发达,接受上海辐射较为明显,交通区位得天独厚。而对于常州市内交通而言,以城市快速公交(BRT)为主的优先发展公交战略使得常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另外,各大主题公园在汽车站等站点还开通了景区直达专线,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

尽管传统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地理区位和可进入性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人造旅游资源则是要选择较好地理区位与较高可进入性的城市,以保证客源。

(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面临周边城市的围剿难以突破发展。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文化古城,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历史上常州人文荟萃,文化旅游资源较丰富。不过,近代常州更多地注重经济发展,在文化保护方面有所欠缺。存留的名人故居和古街古巷在高楼林立之间显得孤单又冷清。现存最著名的人文古迹主要有红梅公园、东坡公园、天宁寺等。倘若因循守旧,依托传统人文资源,则面临周边苏州、无锡、南京、镇江、扬州等丰富人文资源城市的围剿。这正是2000年

以前的情况。这种倒逼机制使得常州要突破发展旅游业,必须引入创意创新,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新型旅游道路。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常州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让常州不再依赖传统景区的门票经济,传统人文景点的免费开放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常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政策扶持,创新旅游融资机制

旅游产业创新的主体虽然是旅游企业,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必不可少。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行业和部门众多,无论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整体对外宣传营销,都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促进。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大用地支持,实行税费优惠,降低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在资金投入方面,常州市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旅游金融产品,扩大对旅游产业的信贷规模。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广泛吸纳了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发展,实现民间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外商资金“四轮驱动”,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旅游产业投入新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鼓励龙城旅游控股集团等企业上市融资,筹集更多的旅游产业发展资金。

(二)开放思维,把握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以观光为主,进入到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发展阶段;游客从简单的观光游览,向追求深度游和品质游发展;自助游和自驾游成为趋势。

面对旅游新动态,常州旅游业开拓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拓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和健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常州在转型创新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注重精品打造,创新性地将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向大旅游产业格局迈进;拓展思路,立足实效,立体化展开旅游宣传促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突出自身的旅游特色,成功提升了常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塑造,构建旅游企业创新机制

构建内在的动力机制,激励旅游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是实现旅游产业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要创新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旅游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除了市场的自然激励机制处,政府也要出台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措施,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优秀旅游领军人才和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常州始终坚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在加快制定旅游人才规划的同时,积极深化政、校、企合作,探索和建立多渠道培养人才的机制,尤其注重做好高级领军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江苏嬉戏族有限公司、淹城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管理人员基本上由长期在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重要岗位任过的高级经理的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企业在他们管理下取得蓬勃发展。江苏嬉戏族有限公司还有一支技术优势强的研发团队,研发了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乐、游戏和动漫产品,公司形成了旅游景区加游乐、游戏、动漫产品输出的运营模式,产品成功进入了产业上游,逐渐形成扩张发展之势。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一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经过多年历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很多经营管理方法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

(四)创意为先,激活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常州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做旅游文化,常州虽有春秋淹城、东坡公园、“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等资源,但在秀丽风光上,它不及苏杭;在文化底蕴上,它不及南京、扬州;在现代气息上,它不及上海……几乎是“零资源”的常州,必须借助创意激活文化旅游产业,开辟一条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这背后,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对常州跨越发展的深入思考:常州地少人多,环境容量小,现在总体上处于工业发展中后期,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土地、能源、环境等硬约束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

瞅准旅游业对调高、调优、调轻产业结构的优势,常州用错位发展的创新理念,在长三角区域做起了文化创意为内涵动力的主题公园旅游产业。

(作者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