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生活》中的主体: :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依法行政: 是什么——含义
为什么——(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
责的原则。
(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权
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怎么办——1.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
政执法行为;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
2.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为什么?:(主体)A.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B.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a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b才能防止滥用权力;c才能作出正确决策;d才能建立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 C.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公民:(主体)
D.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E.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公民利益。
——怎么办?国家:(主体)
A.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B.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外部系统。 C.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公民:(主体)
D.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使公民能够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作用。
E.敢于同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善于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干扰公务活动。
决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为什么?——A.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至
1
关重要。
B.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
怎么办?——A.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B.拓宽民主渠道,公民通过社情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决策,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C.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党:
性质: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中国党为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出发点、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国家: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职能:(职能) 国家:(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宗教)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外交)我国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家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主张如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中国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形势? 公民: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和法律、维护、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标志: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参与什么?——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2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什么参与?——A.(地位)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与经济、文化生活存在相辅相成关系
B.(重要性)政治生活内容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C.(意义)有助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增强公识;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怎样参与——A.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
B.(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
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C.(方式、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加政治社团;重要的是实践。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
民主决策:公民为什么参与?——A.(地位)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B.(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公民怎样参与?——(方式、途径)
A.社情反映制度(重要前提)
B.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有利于提高科学性
C.社会公示制度(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D.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听证于民为了决策利民。 民主管理:
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民主监督:
监督什么——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监督权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为什么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公民利益。 怎样监督?——A.敢于同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善于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干扰公务活动。
B.( 渠道)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方法 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保障 监督制度——独特作用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新形式、新方法 二、《政治生活》中易混淆知识:
3
权: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是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4.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 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职能:
1.职能 2.政协职能 原则:
1.工作的基本原则
2.人代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5.我国宗教坚持自主自办的原则 6.联合国应遵循的原则
7.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宗旨:
1.的宗旨
2.中国党的宗旨 3.联合国的宗旨
4.我国外交的宗旨 三、《经济生活》的重点知识
1.价格: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2.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企业:公司的经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4.劳动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扩大就业?就业观;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劳动
者权益的意义和途径
5.效率与公平: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财政: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用途; 7.税收:
8.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宏观(必要性,目标,手段); 9.科学发展观:地位;内涵;
10.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实质;影响 四、《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交叉知识 1. 科学发展观:《经济生活》P87
《政治生活》P67党的科学理论体系
2. 国际组织:《经济生活》世界贸易组织P95 《政治生活》联合国P90 3. 国际形势:《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p91 《政治生活》世界多极化p100
4
4. : 《经济生活》宏观P83、财政、税收 《政治生活》的基本职能P37 5. 公民权利:《经济生活》劳动者享有的权利P44、消费者权益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9 宗教信仰自由是基本的权利 6. 国际竞争:《经济生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p95 《政治生活》应对多极化p102
材料一 为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十项措施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额达4万亿元。
材料二 在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欧美很多媒体疾呼中国应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拯救者”。对此,中国的态度既积极又现实: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会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在“有所作为”的同时,还要牢记自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永远是工作重点,不应也不能承担与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材料三 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出口贸易受挫,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一些中小企业进入了发展的“寒冬”。 (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加大投资的经济学依据。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做法的正确性。 答:(1)A.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投资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重要作用。
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加大投资,关注民生,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C.财政是国家在宏观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支出,能有效刺激总需求提高,降低失业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2)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C.权利与义务既对立又统一。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不应也不能承担与自身实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于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发表了特别致辞。温在访欧期间指出,中方一贯重视中欧关系的全面致力于进一步推进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没有改变。各方都表示将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扩大战略共识,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不断的发展。
(1)请根据材料分析出访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的经济、政治意义。
(2)以“重塑危机后的世界”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着重探讨了如何应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拯救世界经济。请对此提出你的建设性意见。
5
答案;(1)A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B有利于创造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新世界,符合中国、欧洲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利益;
C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共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加强中国与上述欧洲四国的战略共识,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并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健康发展;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积聚和扩散;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建设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