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5期 环境科学与管理 Vo1.32 N仉5 2007年5月 ENV琢ON 皿NT^I SC玎I二I CE ANDⅣ MGE 妇 T May 2007 文章编号:1673—1212(2tl07)05—0019—04 关于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探讨 杨良斌。 ,赵秀兰 ,李丽。,隋晓静。 ,薛贵挺。’。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2;2.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重庆400715; 3.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渗滤液排放标准,并与中国现行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中的渗滤液排放标准相比较,指出了其存在的排放标准统一化、限值过于严格、控制项目不 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渗滤液;排放标准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Discharge Standard for Leachate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Yang Liangbin ,Zhao Xiulan。,Li Li ,Sui Xiaojing ,Xue Guiting ,。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mi ̄,Chongqing 400715,China; 3.Department of Electirc Machinery,Chinese Mining Industry University,Ber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charge standards for leaehate from domestic waste in USA,Germany and Japan,com- pares with htat in current Pollution Control Standard for Domesitc Waste Landfill(GB/6889—1997)in China,points out the inad・ equacies and presents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leachate;discharge standard 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标准,达到二级 刖罱 排放标准的尚处于试验阶段,而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 的几乎没有 J。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渗滤 垃圾的产生量大幅度增加,2004年中国城市生活垃 液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处理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同时 圾产生量己达1.55亿多吨,并以每年8%一10%的 GB16889—1997中的渗滤液排放标准也存在一些问 速度递增¨ 。卫生填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问内仍 题,也是造成渗滤液不能达标排放的原因之一。 将是中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填埋过程中, 由于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雨水冲淋等产生多种代 1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标准简介 谢物质,形成高浓度的有机废液,即垃圾渗滤液 。 1.1 美国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黑臭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来 为了使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风险最小化, 说,填埋时间在5a以下的渗滤液,pH值较低,BOD 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于1991年颁布了《城 和COD浓度较高且BOD /COD的比值较高,同时各 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标准》(Municipal Solid Waste 类金属离子的浓度也较高;填埋时间在5a以上的渗 l_,andfin Criteiron,简称MSWLFC) ]。其第三部分设 滤液,pH值接近中性BOD 及COD浓度下降, 计指标中规定:经有关州批准,设计上要保证在“一 BOD /COD的比值较低,而NH,一N浓度较高,金属 致相关点”的渗滤液中24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浓度 离子的浓度下降 J。据统计,目前中国仅有部分垃 不得超过允许排放的最大浓度(MCL),根据现场水 圾填埋场渗滤液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 力学条件,监测点范围选择在填埋场边界150m范 收稿日期:2006—12—07 围内(见表1)。 作者简介:杨良斌(1981一),男,天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1.2德国 为固体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 德国《生活垃圾技术条例》),于1993年4月21 通讯联系人:李丽 日由联邦政府通过,1993年6月1日生效。应用范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期 杨良斌等关于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探讨 ・V0L 32 No.5 May 2007 围为各种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填埋和各个环节的 管理,其中对渗滤液排放标准的要求如表2所示。 表1 美国垃圾渗滤液最大污染物浓度水平(MCL) 日本于1970年制定了《关于废弃物的处理及清 利用率的提高,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害物及有机物 扫的法律》(简称废弃物处理法),1976年修订后, 逐渐减少,所以实际上渗滤液的浓度逐年下降,许多 1977年制定技术标准,1979年修订后颁布《废弃物最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不做预处理己可达到排放至城 终处置场指南》。其中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场部分对 市污水厂的标准。 渗滤液的排放标准做出了详细地规定(见表3)。 1.3 日本 表3 日本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控制值 近10年来,德国由于垃圾分类收集及垃圾回收 ・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5月 第32卷第5期 杨良斌等・关于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探讨 VoL 32 N仉5 May 2007 1.4中国 2.3控制项目不足 目前,中国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污染控 GB16889—1997规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 制标准为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在第7部分中对渗滤液的排放 限值做出了规定(见表4)。 表4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 。 滤液排放控制项目为: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 (COD)、生化需氧量(BOD )、氨氮和大肠菌值。其 他项目,视各地垃圾成分,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确定。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 他项目,其排放限值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对比中国的排放标准(表4)和其他发达国 家的排放标准(表1,2,3)可知,相比发达国家多达 10几项的控制项目,中国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的项目 明显不足。联系到中国有关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实 际情况表明,渗滤液各成分中影响地下水环境的主 2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存在的问 要污染物有:COD、BOD5、C1一、SO 一、NO;一N、NO; N、NH;一N、总硬度、酚、锌、锰等H引。所以,应考 题分析 虑适当增加控制项目,但考虑到中国实际经济水平, 2.1排放标准统一化 增加的项目又不能过多。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经济、气候、人口和人 民的生活方式等差异很大,不同地区产生的生活垃 3相关建议 圾的数量和组份差别也很大,导致渗滤液的数量、水 3.1对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分级管理 质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 德国的《生活垃圾技术条例》提出了对生活垃 设结构应该有所不同,相应地渗滤液的排放标准也 圾填埋场进行分级管理韵概念,不同级别的生活垃 应该有所不同,但GB16889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 圾填埋场在建设结构上有所不同,对中国有十分重 行管理和污染控制实行统一的要求,不能做到因地 要的借鉴作用。应根据人口、经济、地形、降雨等多 制宜,这也是渗滤液的排放要求至今不能被很好执 方面因素对填埋场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填埋场在 一行的主要原因。 2._2排放标准限值过于严格 建设结构、运行管理和污染控制方面应有所区别,相 应地渗滤液排放标准也应该不同,不宜统一要求。 3.2加强渗滤液的控制 这主要是相对于中国的垃圾渗滤液浓度过高而 言的,若渗滤液初始浓度COD达10000~50000mg/ 由于国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量大、浓度高 (特别是南方),渗滤液・旦产生,若要处理至达到 L(南方很多城市均可以达到,深圳最大值甚至可以 达到80000mg/L),而国家排放标准为COD< 100mg/L(一级)或COD<300mg/L(二级),这就意 味着有的渗滤液的处理效率要达到99%以上,这对 处置技术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要 使渗滤液处理达到二级国家排放标准,吨处理费用 至少为35元,而要达到一级标准费用至少在50~ 100元以上u¨。假设填埋场一年产生的渗滤液为 20万吨,那么要达到二级标准渗滤液处置费用一年 至少要700万,对填埋场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这也 是导致全国绝大部分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均未达到 国家二级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对严格的排放标准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在编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1997)之前,中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数量很少,几 乎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实践,并且缺乏相应的基 础研究,使得规定的排放限值与中国的技术、经济状 况有些脱节。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标准的制定 会越来越严格,不能想象在以后的标准修订中会对 限值有所放宽,所以应采取包括设置截洪沟、临时覆 盖、优化填埋方式、选用适宜的最终覆盖技术等工程 和管理等措施使渗滤液的产量最小化和浓度最低 使渗滤液的排放达到相对严格的控制限值。 目前卫生填埋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降低居 化,高不下的渗滤液处理成本和提高处理效率的问题。 3.3增加控制项目 GB16889—1997强制规定的控制项目只有5 组合工艺虽然能使渗滤液在处理后达到或接近渗滤 随着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事件的增多,这5项指标 液处理排放标准,但高额的费用对于不发达的地区 项,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监测的要求,综合考虑全国多 仍然很难接受。 -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期 杨良斌等・关于中国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探讨 VoL 32 Nn5 May 2007 起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事件,建议增加cl一、sO:一、 [7]李锐.联邦德国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物垃圾堆肥 NO3-一N、NO2-一N、总硬度、酚等控制项目。 技术标准综述[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7,2(87):1-5. 参考文献: [8]Ordinance on LandfiUs and Long—Term Storage Faeil— [1]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ities and Amending the Ordinance on Environmentally Compati- http://www.stats.gov.cn/. ble Storage of Waste from Human Settlements and on Biological [2]沈耀良,王宝贞,杨铨大,等.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 Waste—Treatment Faciliites[M].2002. 液处理方案[J].污染防治技术,2003,13(1):17—20. [9]Ministerial Ordinance Determiinng Engineering Stand- [3]曹京哲.城市垃圾渗滤液特性及处理对策[J].市 ards Pertaining to Final Disposal Sit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s 政技术,2003,21(3):183—185. nad Final Disposla Site for Industirla Wastes[M].1979. [4]王丽风,邓柳,胡开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 [10]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术评述[J].广州环境科学,2005,20(2):16—18. [s]. [5]乔辉,黄俊,周申范.美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 [11]赵由才,龙燕,张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标准[J].环境卫生工程,1999,7(4):133—137.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USEPA.40CFR258[M].Municipal Solid Waste [12]王翊虹,赵勇胜.北京北天堂地区城市垃圾填埋 Landfill Criteria.1991. 对地下水的污染[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6:45—47. (上接第18页) 第41条规定: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依法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对任何领导和部门的干涉 权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这是特别强调原 要坚决抵制,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的权威性。 告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人。这样合法权 3.5严格司法。强化执行力度 益暂没有受到实际侵犯的人就不能提出行政诉讼, 中国人民法院在受理环境侵权案件方面,常常 对抽象行政行为更不用提了,结果环境侵权的行政 因地方领导和部门打招呼、批条子,不敢、不能严格 行为就不能得到及时的诉讼,从而使其逃避了法律 公正司法;或拖延立案、审理;或人为提高侵权受害 的制裁,因此行政诉讼法应允许与环境具体行政行 人诉讼的条件,增加其举证难度;或判决显示公平, 为有间接利益关系的人提出行政诉讼。 但不能体现对受害人的救济和对侵权者的惩罚。在 3.3规定仲裁解决环境侵权赔偿纠纷 执行环节,更是一拖再拖,不能高效地对被执行人进 中国目前有关解决环境侵权纠纷的程序有协 行执行。司法救济是环境侵权受害人最后一道救济 商、调解和诉讼,国内环境侵权纠纷没有有关仲裁的 程序,如果在此得不到公正、快捷的救济,那么受害 规定。从国外情况看,西方国家都有用仲裁方式解 人的权利保障就没有希望了,保护环境也就成了一 决环境侵权纠纷的机制和机构。由于仲裁具有迅 句空话,因此司法环节一定要全面、公正、快捷地保 速、便利的优点,可以降低当事人解决环境权益争议 护受害人的权利,维持社会公正。 的费用,因此应对中国仲裁法作适当修改或者修改 中国环境保护法增加有关仲裁的规定,将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争议作为仲裁的一项内容加以规定。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 3.4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版社,2001. 当前环境侵权的侵权人常常是某地区的利税大 [2]黄锡生,李希昆.环境资与源法学[M].重庆:重庆 户,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环保行政部门在 大学出版社,2001. 进行执法时常常因此姑息迁就,常以检查、警告、罚款 [3]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了之,或干脆久拖不决,这极大地伤害的受害人请求 [4]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 法制出版社,2001. 救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葬送了一个地方的环境。因此 [5]梁彗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在环境执法环节必须严格责任制,加强监督,对任何 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给予严厉惩处,对环境侵权者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