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食品安全及其主要的检测技术

浅谈食品安全及其主要的检测技术

来源:爱go旅游网
食品科技

浅谈食品安全及其主要的检测技术

许 莉1,张吉林2,战红英1

(1.潍坊市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潍坊 261105;2.潍坊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山东潍坊 261031)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相关部门需要利用检测技术,及时地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食品安全及其主要的检测技术展开分析和论述,介绍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检测技术,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问题

为了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且采用相关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但是目前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技术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检测技术更加科学和完善,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1]。

物的残留量,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甚至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目前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仪器,这些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各类企业、检测机构的快速检测。

1.5 有机物污染的检测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导致了食品中有机物污染的概率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在食品的种植还是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受到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污染,而被污染的食物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对食品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进行全面检测。

1 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1.1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我国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赫曲霉素A级玉米赤霉烯酮实行限量要求,基本满足真菌毒素对公众健康要求,目前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一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谱一柱后衍生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薄层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1.2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以符合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11号-1-2018制备的基因组DNA作为标准物质候选物,采用PCR技术获得基因组DNA溶液的拷贝数、浓度及转基因成分含量,目前应用荧光定量PCR仪等仪器。此方法对实验操作人的要求高,且应具备良好的分子生物学专业技术。1.3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

目前我国对564种农药10 092项实施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最大残留限量是指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最大残留限制标准是根据良好的农药施用方式和在毒理学上认为可以接受的食品农药残留量制定。目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主要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检验检测,此方法灵敏度高,鉴定能力独特[2]。1.4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污染物主要是判断食品中铅、镉、汞、砷等污染

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2.1 分工不够明确,存在着监管的盲区

当下食品监管的部门众多,主要包括卫生、农业、质检工商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局等,虽然部门多,但是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容易产生监管上的盲区,一旦监管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导致食品检测管理相对较为混乱,不能建立起相关统一体系,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及对食品市场的有效监管[3]。2.2 完全依赖于进口设备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检测仪器和设备都往往依赖于进口,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加工复杂的食品,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且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直接影响到检测的质量。

2.3 存在“重研究、轻适用”的现象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的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应用的范围却没有有效地拓展,这与我国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直接关系。另外我国大部分人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不全面,不能够准确地判断食品是否可以食用,食品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部分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因此,错误的食品安全观也不利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普及。

作者简介:许莉(196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Sep. 2021 CHINA FOOD SAFETY 17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食品科技

2.4 检测灵敏度低

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相关仪器对残留物的检测不够灵敏,不能达到检测的更高标准,只是进行前期的筛查,没有做到彻底的筛查检测。由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灵敏度低,很多产品只是送入实验室,并没有真正检测出产品存在的问题,检测分析效率也比较低,尤其是针对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民监督,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一步的普及和运用。食品安全网络的构建能够加强对食品检测技术的提档升级,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4 结语

食品安全检测至关重要,在进行食品检测时,可以运用6类食品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毒素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药物残留检测、重金属添加剂检测、有机物污染检测。为了加强食品的安全性能,需要针对当下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比如在检查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食品检测技术依赖于进口设备;检测技术存在着“重研究、轻使用”的现象,检测灵敏度低,提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的建议。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参考文献

[1]娄丽,陈虹,陈溪.浅谈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4):7-9.

[2]石丽华.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J].化工中间体,2020(8):75-76.

[3]李文荆.浅谈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9(15):183.

[4]李燕.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4):207-208.

[5]王立槐.浅谈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运用[J].化工管理,2021(18):94-95.

3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的建议

3.1 加强合作,形成食品安全监测的合力

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了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样既能够实现食品检测领域资源的共享,也能够使得食品检测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管,避免出现监测问题和不足。3.2 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在进行食品检测技术应用时,要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及时学习外国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同时加强创新,既能够摆脱对国外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依赖,也能够增强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对食品进行有效的检测[5]。

3.3 建立全民监督的食品安全网

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以及检测技术普及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要通过建立全民监督网络平台,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发现食品问题时要敢于维护自身权利,曝光一些有安全问题的食品,通过全

(上接第164页)

需进行提纯操作,可以在不同浓度实验对象中,快速获取检验目标、得到检验结果。例如,在高浓度检验实试样中,对低浓度检验目标进行提取,可适用于大部分食品检验项目,尤其是在离子型化合物、不同极性有机物等物质检测中,灵敏度较高,有效保障实验结果的精确性。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技术

在检验食品中添加剂成分与含量的过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也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技术,具有检验结果稳定、实验流程简单、容易操作、适用项目多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优势。在实验检验过程中,借助计算机、光电、大数据等技术,对添加剂性质进行实验,确定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需求。现阶段,紫外光检测的应用范围包括色素检验、防腐剂检验、亚硝酸盐检验与部分微量元素的检验。2.4 气相色谱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是指在食品检测中,对呈现气体状态的流动相进行成分分析、性能测试,记录各项参数,并根据色谱表现对实验对象构成进行分析的技术模式。采用气相色谱实验测试技术时,添加剂的整体分子量应控制在1 000以内,实验化合物的沸点应在350 ℃以内,才能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确定气相色谱添加剂检测方案后,需要采用特定的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处理,该种技术对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实验条件等都有较高

的要求,需要高敏、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气相色谱主要被应用于酯型与酸性防腐剂或蔬菜与水果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检验[5]。

3 结语

食品检验是维护食品市场稳定、保障社会治理的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食品管理部门与生产相关企业应在深刻认识食品添加对食品安全正面与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规范添加剂的使用,重视违规、滥用添加剂导致的危害问题。在食品检验管理过程中,根据检测需求的不同以及液相色谱、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光等检测技术应用特点的差异,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规范检测流程,降低食品事故发生频次,促进食品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丛明辰,张美静.简析化学添加剂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20(7):397.

[2]郝科.化学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1):241.

[3]方爱丽.化学添加剂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1):56-57.

[4]张琳,毛中华,龙小川.化学添加剂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与技术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6):194.

[5]张剑德.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探讨[J].化工管理,2016(5):266.

174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