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676344 U(45)授权公告日 2020.10.16
(21)申请号 201922449112.6(22)申请日 2019.12.27
(73)专利权人 辽宁鑫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国泰大
街55号(72)发明人 张明焕 (51)Int.Cl.
B01D 1/18(2006.01)B01D 1/3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676344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包括干燥管和绕流管,所述干燥管的表面与绕流管活动连接,所述绕流管远离干燥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表面且位于螺纹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连通有储液箱,储液箱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干燥管、绕流管、套管、螺纹管、限位板、进液管、储液箱、排液管和第一阀门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根据实际工作对干燥管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加热绕流管内部的液体,更好的增加干燥管内部蒸汽热量的利用率,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更好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CN 21167634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包括干燥管(1)和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1)的表面与绕流管(2)活动连接,所述绕流管(2)远离干燥管(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管(3),所述套管(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管(4),所述螺纹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的表面且位于螺纹管(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进液管(5)的底部连通有储液箱(7),所述储液箱(7)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储液箱(7)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9),所述干燥管(1)正面的顶部且位于绕流管(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0),所述绕流管(2)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11),所述出气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2),所述干燥管(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3),所述干燥管(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卡体(14),所述干燥管(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加热箱(15),所述加热箱(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加热箱(15)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箱(15)底部的两侧均与卡体(14)活动连接,所述卡体(14)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卡体(14)通过通孔活动连接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一侧与卡体(1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8)远离卡体(14)的一侧与拉杆(17)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15)通过通孔与拉杆(17)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1)的形状为L形,所述卡体(14)的形状为L形,所述把手(16)的形状为凵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管(2)在干燥管(1)的表面缠绕有五圈,且相邻每圈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直径与限位板(6)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管(3)的直径略大于螺纹管(4)的直径,所述限位板(6)的形状为圆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5)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拉杆(17)的形状为T形。
2
CN 211676344 U
说 明 书
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干燥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背景技术
[0002]喷雾干燥塔是用于生物农药,医药,食品微生物的干燥的设备,喷雾干燥是一个把原料液放入雾化器内分离为雾滴,以热空气或者别的气体和雾滴直接接触的办法来获取粉粒形状产品的干燥过程,由于干燥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产成品的颗粒基本上能保持液滴近似的球状,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和溶解性,在喷雾干燥塔工作的过程中会将带有热量的蒸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现有的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不能够有效地对干燥管中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不能够根据干燥管的温度对气体排出的流速进行控制,导致了能量的损失,不利于换热回收的持续进行,给生产过程带来了不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具备能够充分利用干燥管蒸汽热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不能够有效地对干燥管中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不能够根据干燥管的温度对气体排出的流速进行控制,导致了能量的损失,不利于换热回收的持续进行,给生产过程带来了不便的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包括干燥管和绕流管,所述干燥管的表面与绕流管活动连接,所述绕流管远离干燥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表面且位于螺纹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连通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储液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干燥管正面的顶部且位于绕流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所述绕流管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干燥管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干燥管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卡体,所述干燥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加热箱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箱底部的两侧均与卡体活动连接,所述卡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卡体通过通孔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与卡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远离卡体的一侧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通过通孔与拉杆活动连接。[0005]优选的,所述干燥管的形状为L形,所述卡体的形状为L形,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凵形。
[0006]优选的,所述绕流管在干燥管的表面缠绕有五圈,且相邻每圈之间的距离相等。[0007]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直径与限位板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管的直径略大于螺纹管的直径,所述限位板的形状为圆环形。[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拉杆的形状为T形。
3
CN 211676344 U[0009]
说 明 书
2/3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干燥管、绕流管、套管、螺纹管、限位板、进液管、储液箱、排液管和第一阀门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根据实际工作对干燥管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加热绕流管内部的液体,更好的增加干燥管内部蒸汽热量的利用率,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更好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00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计,能够及时了解干燥管表面的温度,更好的便于第二阀门对干燥管内部蒸汽的流量进行调节,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加热箱,能够将干燥管内部的蒸汽吸收并对加热箱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更好的增加了热量的回收率,通过设置拉杆,能够便于加热箱的安装与拆卸,更好的便于热回收工作的展开,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单向阀,能够避免干燥管内部的蒸汽回流,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管结构示意图;[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箱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纹管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1、干燥管;2、绕流管;3、套管;4、螺纹管;5、进液管;6、限位板;7、储液箱;8、排液管;9、第一阀门;10、温度计;11、出气管;12、第二阀门;13、单向阀;14、卡体;15、加热箱;16、把手;17、拉杆;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0020]请参阅图1-5,一种喷雾干燥蒸汽换热回收装置,包括干燥管1和绕流管2,干燥管1的表面与绕流管2活动连接,干燥管1的形状为L形,卡体14的形状为L形,把手16的形状为凵形,绕流管2在干燥管1的表面缠绕有五圈,且相邻每圈之间的距离相等,绕流管2远离干燥管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管3,套管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管4,螺纹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5,进液管5的表面且位于螺纹管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套管3的直径与限位板6的直径相等,套管3的直径略大于螺纹管4的直径,限位板6的形状为圆环形,进液管5的底部连通有储液箱7,储液箱7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通气孔,储液箱7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8,排液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9,干燥管1正面的顶部且位于绕流管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0,通过设置温度计10,能够及时了解干燥管1表面的温度,更好的便于第二阀门12对干燥管1内部蒸汽的流量进行调节,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绕流管2右侧的顶部
4
CN 211676344 U
说 明 书
3/3页
连通有出气管11,出气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2,干燥管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3,通过设置单向阀13,能够避免干燥管1内部的蒸汽回流,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干燥管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卡体14,干燥管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加热箱15,通过设置加热箱15,能够将干燥管1内部的蒸汽吸收并对加热箱15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更好的增加了热量的回收率,加热箱15的形状为圆柱体,拉杆17的形状为T形,加热箱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6,加热箱15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加热箱15底部的两侧均与卡体14活动连接,卡体14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卡体14通过通孔活动连接有拉杆17,通过设置拉杆17,能够便于加热箱15的安装与拆卸,更好的便于热回收工作的展开,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拉杆17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8,弹簧18的一侧与卡体14固定连接,弹簧18远离卡体14的一侧与拉杆17固定连接,加热箱15通过通孔与拉杆17活动连接,通过干燥管1、绕流管2、套管3、螺纹管4、限位板6、进液管5、储液箱7、排液管8和第一阀门9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根据实际工作对干燥管1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加热绕流管2内部的液体,更好的增加干燥管1内部蒸汽热量的利用率,更好的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更好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0021]使用时,将装置安装在干燥塔的出口处,当干燥塔内带有热量的蒸汽经过干燥塔的内部时,将水体引入绕流管2,蒸汽通过干燥管1和绕流管2将热量传递给水体,实现水体的加热,当从储液箱7上的通孔观察到水体盛满时,通过转动套管3,使进液管5与绕流管2分离,实现储液箱7与干燥管1的分离,通过打开第一阀门9,实现储液箱7内部水体的排出,更好的便于装置的持续使用,当干燥管1内的蒸汽经过内腔上方时,带有热量的蒸汽对加热箱15内的水体进行加热,通过向外侧拉动拉杆17,实现加热箱15的拆卸,当通过温度计10观察到干燥管1内部的蒸汽温度低时,通过旋转第二阀门12对出气管11的蒸汽进行流量调节,完成装置的热量回收工作。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
CN 2116763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16763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图5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