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培训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J.2012,93122-124.
[]]顾沛,陈利群.从学生角度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16 何英霞,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5-67.[]应急预案演练在提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北京:17 杨玲花.C].
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4.[]]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国际护18 沈爱华.J.
():理学杂志,2013,3271580-1581.[]符爱兰,韩惠芳.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20 薛雯,
]():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2017,2120180-181.[]]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19 杨红艳.J.():2014,49617-19.
()收稿日期:2019-03-13
(本文编辑王钊林)
(:2008,224C)1040-1042.
[]丁韵.应急库护士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理论与技能10 崔月,
]():培训的效果分析[农垦医学,J.2017,394354-358.[]廖彦菊.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化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综合急12 龙春萍,
]():救能力[齐鲁护理杂志,J.2016,147118-120.
[]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11 张贤文.]():果[中外医学研究,J.2017,1532161-162.[]王钰镁,张蔚,等.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13 雷雪贞,
]:和综合能力的效果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J.2013,30(18)57-58.
[]黄荔红,喻荔林,等.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处理情景模拟演14 吴素清,
]():练的设计与效果评价[解放军护理杂志,J.2006,23710-12.[]莫江萍,黄小兰,等.儿科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在学生实习15 韦桂姬,
甘谱琴,单媛媛,程 姐,李武芬
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
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合并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下临床护理新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TPACK)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实习的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T20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PACK,。[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的有5提高自我学习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分别有5和5结论]基于5人(91.7%)5人(91.7%)6人(93.3%)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可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关键词:合并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临床护理;自我学习能力;护生
框架下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进行操作及理论考试,并使用自我评价量表对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实
);,施后理论及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TP<0.05PACK教学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的有56人(93.3%)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后关键阶段,
是指导护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护生的临床实习
1]
。目前,效果,需不断提高护理临床教育水平[互联网
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然成为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支
]2
,持下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美国
学者Koehler和Mishra于2005年将技术知识归纳到老师的知识结构之中,提出合并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technoloicalpedaoicalandcontentknowledegggg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TPACK)
透,TPACK成为信息技术时代全新的教师知识框3]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T架[PACK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临床带教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提
:/中图分类号:doiG424.1 文献标识码:A 10.12104.issn.1674-4748.2019.30.036j
出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新带教模式。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实习的120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护理临床实习,总实习时间>8个月;②学历专科及以上;③自主同意。排除标准:①不参加临床病房实习;②学历为中专;③中途退出实习或转其他医院实习;④不愿意参加此次研究。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P>0.05)
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性别(例)男45
女5655
年龄(岁)20.60±1.3020.92±1.39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例数6060
例) 学历( 专科4042
本科2018
zd018。
作者简介 甘谱琴,副主任护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30061,
引用信息 甘谱琴,单媛媛,程姐,等.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探索[全科护理,J.2019,17303826-3828.
基金项目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重点研究项目,编号:2017xjjy_属医院;单媛媛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程姐、李武芬单位:230061,
P>0.05>0.05
1.2 教学方法
由总带教分配给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各位带教老师,参考教学大纲,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全部
全科护理2019年10月第17卷第30期·3827·
教学内容,每周进行1次护理查房。老师主导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新带教模式。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1.2.2.1 第一阶段:
TPACK教学能力 ①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TPACK水平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和评价。调查表评价法:采用李克特量表要求本研究参与者自我检测
绩效考核、深入访TPACK的水平。通过开放式问卷、
谈和课堂评分来测评研究参与者的TPACK水平。②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进行TPACK相关知识的培训。1.2.2.2 第二阶段:TPACK框架下护理临床新带教模式的实践 ①带教内容导学阶段:护理部总带教老师给各病区带教老师发布带教任务,带教老师参考教学大纲专业培养方案确定带教的主要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制订带教计划和带教内容大纲,其中包括带教方法、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等;同时要让护生明确老师的带教计划、学习目标、学习要求。②带教老师指导护生研习内容阶段:带教老师给护生发布任务,成立护生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复习教材理论知识、网络资源搜索、临床实际调查、组内研讨这4个途径来发现问题。这样让护生通过学习共同问题来解决个性问题,发现共性问题,并提交给带教老师。师生共同建立研习内容问题发现评价机制。③带教老师定期组织护生业务学习:带教老师通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人数6060
实施前
理论考试成绩
实施后
81.95±5.3583.45±5.54-1.5080.134
)表2 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相比较(x±s过收集/分析护生的预习问题,参照TPACK核心要
素,从中精选一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带教老师再根据本次研讨的内容布置实习护生下一阶段自主探究的任务,以便于开展实习护生后续知识拓展、提升培养计划。④临床应用阶段:护生跟着带教老师分管病人,护理操作期间,带教老师指导实习护生运用研讨内容中学到的操作技能、沟通技巧,进一步掌握专科知识,提高操作能力。1.3 评价方法 在4周实习结束后总带教负责护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其成绩满分为100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该表分为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4个维度。每个维度按照好、一般和差3个等级划分。观察组出科前总带教集中发放60份调查表,采用不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当场全部回收。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
2
采用χ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操作及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在实施前理
),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P>0.05
)。见表2。施后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分
操作考试成绩 实施前
实施后91.62±3.6589.22±3.60
3.6240.000
88.57±3.4786.03±6.62
2.6270.010
85.25±5.7286.82±4.04-1.7340.086
t值P2.2 观察组护生对TPACK带教模式的评价 通过
对观察组护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新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和沟通协调能力,激发了护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了其专业技术能力。见表3。
表3 观察组护生对TPACK)带教模式的评价(n=60
好()5693.3
()5591.7()5591.7()5693.3
一般()23.3
()35.0()46.7()35.0
人(%)差()23.3
()23.3()11.6()11.6
项目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
3 讨论
随着护理教育事业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学生的逐年增加,护理临床带教
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带教模式是采取灌注式
教育的带教,其特点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带教,导致护生只依赖于带教老师而工作,没有工作的主动性,不能充
]1,3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分调动实习护生的积极性[
]4-6
。以护生为主者在护理临床带教模式上不断探索[
“体的带教模式、双主型”带教模式、跟踪式带教模式、
目标带教模式、情景模拟带教模式、PDCA带教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带教模式、多元带教模式不PBL)断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使得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不断提高。 TPACK是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的教师知识结构框[]
架3。自TPACK教学模式提出后一直是国内外教师研究的前沿热点,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李·舒尔曼和学者Pierson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2001年提出了P整合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方法知识的教师知CK(
·3828·CHINESEGENERALPRACTICENURSING October2019Vol.17No.30
[]“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2 黄楚新,
[]():新闻与写作,J.201554-9.[]姜华.3 周克江,TPACK教学模式与传统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比较研
]():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J.2016,16453-56;82.[]李芬.教练式带教模式对心脏监护室实习护士专科技能5 孔令娜,
]():的提升效果[安徽医药,J.2017,21122329-2332.[]]探讨新护理模式下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护理研究,4 刘淑贤.J.(:2016,307B)2473-2474.[]]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6 邱瑞娟,J.
():杂志,2009,152186-189.
,识模型结构)和T技术辅助的PPCK(CK)2005年,
Koehler和Mishra首次提出了TPACK,3个核心要素
、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CK)PK)
(,、整合技TK)4个复合要素是学科教学知识(PCK)
、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CK)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境TPK)TPACK)
[7-8]
。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脉因素(Context)
[]
TPACK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7。高涵9]等[将其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认为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基于TPACK框架下临床护理新带教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当然,TPACK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需要医院给予更多的移动平台的支持,希望在医院的支持下更多的施行。
[]]邹田.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卫生产1 李静婷,J.
():业,20151843-45.
[],7 PEERAERJVANPETEGEMP.Thelimitsofrorammedpropg-,():tionalTechnolo2012,28S61039-1056.gy
[],,,8 陈燕蔡丽莉郑青等.TPACK框架下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张春晶,李淑艳,等.9 高涵,TPACK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2017,162155-158.
]():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161137-38.
fessionaldevelomentoninterationofinformationandcommunipg-[]cationtechnoloineducationJ.AustralasianJournalofEducagy-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19-04-01
(本文编辑王钊林)
麻醉专业方向护士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及实施效果评价
李少华,金松洋,彭智甦,黄玉琼,曾彩颂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专业方向护士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以2010级~2015级6届156名
,麻醉专业方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未实施一体化模式)010级~2011级为一体化模式构建期(2012级—2013级为一体化模式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学生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率增加,超过8结论]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利于0%。[
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关键词:麻醉专业;护士;一体化;培养模式;护理教育
,。以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试行期(部分实施一体化模式)全部实行一体化模式)2014级~2015级为一体化模式运行期(为效果指标对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进行研究评价。[结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麻醉专业方向护士毕业考试理论与操
:/中图分类号:doiG424.1 文献标识码:A 10.12104.issn.1674-4748.2019.30.037j麻醉工作领域及业务 随着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
1]
,范围不断扩展[在临床麻醉、麻醉复苏、重症监护、疼
痛治疗、麻醉药品及设备管理等岗位中需要大量麻醉
]2
。但我国对麻醉专业方向护士专业方向的护士配合[
的培养起步较晚,培养机构资质、学员选拔、培养模式、
编号:广东省高JG2015243;2015年度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B003;职教育医药卫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010。
作者简介 李少华,讲师,主管护师,本科,单位:清远职业技术511510,学院;金松洋、彭智甦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黄玉琼、曾彩颂511510,单位:清远市人民医院。511518,
引用信息 李少华,金松洋,彭智甦,等.麻醉专业方向护士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价[全科护理,J.2019,17303828-3830.
基金项目 2编号:015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职教育质量工程项目,GD-
]3-4
,课程设置等尚处于探索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
需求的适合度不高。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
》(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明2016—2020年)
“确指出: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
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
。在此大背景下,才培养的政策措施”我院与清远市医
学会麻醉分会、清远市护理学会、清远市人民医院合作,在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建设麻醉专业方向护士培训基地,实行院校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联合开发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校企导师共同编制教学情景,实施职业情景下的课堂教学,实现专业教学情景与岗位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并按照临床标准对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