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达标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洵职(xùn) 滑稽(jī) 烧灼(zhuó) 哄堂大笑(hǒnɡ) ....B.慷慨(kǎi) 干涸(hé) 狭隘(ài)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附和(hé) 恍惚(huǎnɡ) 粘轻怕重(niān) ....D.鄙薄(báo) 琢磨(zhuó) 抽噎(yè) 参差不奇(cēn c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捷 云宵 鉴赏 人声鼎沸 B.感概 绽开 争执 疲倦不堪 C.悔恨 激荡 奥秘 花团锦簇 D.拼凑 企盼 寻觅 小心冀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班上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大家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这让英语老师们有些头疼。 ....B.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孩子被老师扎针、喂不明药品,这样的事情真是骇人听闻。 .....C.班会课上,主持人的提议深得人心,同学们都随声附和。 .....D.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应该有科学的计划,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 / 8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6、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公园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由多种树木组成 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④树叶已经发黄发灰发红
⑤公园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了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②①④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③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⑥《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莲花是“_________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2)请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2 / 8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1)期行(_____) .(2)尊君在不(_____) .(3)相委而去(_____) .(4)下车引之(_____) .(5)尊君(_____) ..(6)家君(_____)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3 / 8
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
4 / 8
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_
2.文中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它的本体、喻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5 / 8
3.赏析下列句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4.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2.选段围绕一个“_____”字展开描写,流露出作者的____之情。
四、写作题(40分)
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6 / 8
参:
一 B C C C B C
(1)①深林人不知 ②当窗理云鬓 ③念天地之悠悠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 ⑥花之君子者也 (2)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
1.(1)约定(2)通“否”(3)丢下、舍弃(4)拉(5)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6)对
人称自己的父亲
2.①太丘友②家君家君③君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
4.参: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
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三 【答案】 1.A 2.D 3.C 【答案】
1.①山上②山尖③山坡④山腰 2.D
3.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色和雪色相见的美景,并将落雪不匀的山体那种秀美动人的风姿和那飘逸而令人向往的神韵写得惟
7 / 8
妙惟肖。 4.A 5.妙喜爱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