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注释献疑
作者:彭再新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6年第03期
王勃的《滕王阁序》入选为199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篇目,为提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笔者近日翻看高中语文第二册此文的注释,发现有些注释不甚精当,有些更是可疑,这里就三处注释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原文:俊采星驰
第75页注释: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这是形容人才。俊采,指人才。
此注释对“俊采星驰”的翻译弊端有二:一是“俊采”译为“俊美的人才”,不当;一是主语“俊美的人才”与谓语“飞驰”搭配,不当,人怎能像流星一样飞驰?为何要飞驰?“俊”本义就是“人才”,《说文·人部》:“俊,材千人也。从人夋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尹文子曰:‘千人曰俊,万人曰杰。’《淮南子·泰族训》曰:‘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可见“俊”字本为“才能出众之人”。故可引申为“杰出,卓越”之义,如三国魏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今见在人,莫如韩甥,且其功最大,而材又俊,即柄授之而请之于天子。”据不完全统计,《汉语大词典》“俊”字词目99条,“俊”字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杰出,卓越”之义,如释“俊才”为“杰出的才力”,“俊物”为“杰出人物”,皆其证。“采”可通“寀”,即官吏,《说文·新附·宀部》:“寀,同地为寀。从宀,采声。”郑珍新附考:“诸经子史‘采地’字止作‘采’,唯《尔雅·释诂》‘寀、寮,官也’作‘寀’……知古本原是‘采’字,后入涉‘寮’加‘宀’,已后字书遂本之。”《汉语大字典》亦释“采”为“官、官职”,并有例证。如《尚书·酒诰》:“服休服采。”蔡沈集传:“服采,起而作事之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展采错事。”裴骃集解:“以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者也。”
“俊采”指“人才”,可能是同义连用,“俊”用的是本义,“俊”与“采”是并列关系;可能是偏正关系,“俊”用的是引申义,“俊”修饰“采”,即“有才能的官吏”,再引申为“人才”。但据上文“雄州雾列”来看,“俊采”与“雄州”对举,“雄州”为偏正结构,“俊采”也当为偏正结构。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俊采,有才能的官吏。采,通寀。”此说可取。
课文已注“俊采,指人才”,当为肯定“俊”乃“杰出,卓越”之义,但又把“俊采”译为“俊美的人才”,“俊”释“俊美”,显得不伦不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星”可指流星和一般的星星。如指流星,此句当指人才才华横溢,像飞驰的流星一样光芒四射,突出人才之“俊”。如指一般的星星,“星驰”当指像众星一样运行,郭锡良、唐作藩等主编《古代汉语》:“众星在天空日夜运行,所以说驰。”“俊采星驰”当指人才众多如天上的星星,突出人才之“多”。“星”作流星和一般星星,据上下文皆通。如指流星以突出人才之“俊”,前文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照应。作一般星星解,突出人才之多,后文也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照应。(课文注:“胜友,才华出众的人。”)
故原文可译:人才(才华横溢)像流星飞驰(过程中一样光芒四射)。或译:人才(众多)如众星运行。
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第76页注释:意思是说,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豪爽善饮的气概或许赶得上陶渊明。
这里“凌”解释为“赶得上”,不当,“凌”无此义项,应译“超过”。《吕氏春秋·论威》:“虽有江河之险,则凌之。”高诱注:“凌,越也。”北齐颜之推《古意》:“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清吴梅《风洞山·省师》:“正气凌河岳,不负却平生旧话,把一腔热颈血溅黄沙。”皆“凌”训“超过”之明证。而且文章在这里夸张豪爽善饮之气概,译为“赶得上”不足以表达。
原文:等终军之弱冠
第77页注解: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此处弱冠指20岁,不当。王勃生于649年,写此文时是675年,当时26岁,可课文注弱冠为20岁,不合。其实,男子20岁至29岁的年龄皆为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至二十九,通得名弱冠,以其血气未定故也。”《汉书·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乃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登朝时“二十余”,《汉书》谓之“弱冠”,可见“弱冠”非特指20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通联:湖南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