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技术的应用韩 艳
(山东省龙口市芦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龙口 265704)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给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以林业病虫害问题最为严峻。
1 无公害技术运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价值
1.1 经济价值
通过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够使农药、化肥的施放量相对减少,从而实现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本的整体降低。科学合理地使用综合植保技术与管理方针,可减少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破坏,促使苗木整体生长质量的显著提升,提高生态发展与绿色环保的成效,从而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价值
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得以不断发展,但是仍有一些林业工作者为10天内温度应控制在14℃左右,此时外界温度高,杂菌活跃,棚室内稍低的温度对杂菌浸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一长”,即出菇期要延长光照时间。长时间光照不仅能有效提高地温,同时能让畦面表层水分蒸发,使菌丝向土壤深处生长,从而更多积累所需养分等,使得出菇产量增高、抗病抗杂能力增强。“一大”,是指发菌期上、下通风口可对流通风,出菇期以上通风带通风为主,暖棚羊肚菌与冷棚羊肚菌(不覆膜)、林下野生羊肚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通风方面。大量的新鲜空气的供给是羊肚菌菌丝和羊肚菌子实体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不必过多考虑羊肚菌生长温度
了能够提高苗木生长速度,会采用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方式。而农药与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加快土壤板结化速度,还会影响到整个林业生态系统。无公害防治技术以预防为主,强调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林业生态资源损伤,使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成效得以保障。
2 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技术的运用
2.1 营林技术防治
营林防治应避免树种过于单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树种选择,并对造林数量做合理、科学地安排。应始终坚持适树、适地的种植原则,结合种植地区的土壤特点,进行树种的选择。所栽种的树种,要优先选用抵抗力强、病虫害少、适宜生长的树种,如此才能保证苗木的存活率。
2.2 微生物防治所要求的上下限。大通风可带走畦面的多余水分,促使原机在土壤内1~2厘米处形成,生长出的子实体腿白、菌盖匀称,抗病。上通风是一种很好的通风方法,棚内会形成负压,目前能够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大都在高海拔地区采集驯化的,在负压下应生长得更好一些。“一慎”,即暖棚的催菇水要慎重,特别是用黑地膜覆盖的,正常没有覆膜的可在45~55天灌一次大水,让土壤含水量达到30%左右。随着光照和通风的进行,出菇时的土壤含水量确保在23%左右为宜,如果分生孢子还很多,应再喷1~2次水,如果覆膜的或没喷水就出菇的,就向垄沟内浇灌一次大水或中水。
所谓微生物防治,即采用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可以分泌出抗生物质的抗生菌,来防治病虫害。比如,利用细菌中产生的苏云金杆菌可对多种病虫害进行防治;真菌中的白僵菌可以在多种昆虫体上寄生,利用此特性,能够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及天牛虫病害。
2.3 天敌昆虫防治
在整个自然界中,病虫害的特异天敌有许多,这些天敌会捕食或寄生病虫害,比如花绒寄甲、赤眼蜂、周氏啮小蜂等。在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时候,可根据这些昆虫天敌的特点,在病虫害区域内引入和繁殖天敌昆虫,通过天敌昆虫种群数量的增加,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密度,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4 鸟类防治
鸟类防治,也是无公害防治技术中的一项有效措施。许多鸟类4 小结
羊肚菌种植条件要求较高,栽培要点除了要对土壤条件、空气因素、温度和湿度严格把控外,田间管理还需要注意作畦开沟,播种覆土。羊肚菌适宜生长温度在5~18℃,因此最早播种时间不能早于9月15日,从播种到收获的3个月里,要注意棚内控温、调湿和通风;羊肚菌播种量一般每亩用种量在180公斤左右。播种方式可沟播或撒播,播种后覆盖2~3厘米细土,整平畦面,机械覆土。在发菌与出菇期间,要想羊肚菌活动高产,把握“一高、一长、一大、一慎”是关键。
54 2019.6
园艺园林
论保护地蓝莓生产的温度管理
杨 丽
(凤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凤城 118100)
近来年,凤城市保护地蓝莓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为使鲜食蓝莓良种能在设施栽培模式下达到早熟、优质、稳产和高效的生产目标,根据蓝莓树种特性,选定的综合配套技术有土壤改良光均衡利用定植、酸性铵态氮肥选施、水肥一体供应、放蜂辅助授粉、果期变温管理、整型修剪等,而其中温室生产蓝莓的温度管理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包括晚秋满足低温的管理和正常生长期的温度管理等。
1 休眠期温度管理
进入秋季,在夜温达到10℃以下时,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此时温度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保证温室内的温度能尽快满足蓝莓对低温的要求。生产上为降低温室的温度,在白天需将温室用保温被全部覆盖。晚上,将温室保湿被揭开1/3左右,并将风口揭开,让晚上的低温传入温室内。清晨,在太阳出来以前,将保温被和风口及时盖好,此项工作一直进行到白天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停止。温室应设置自动湿度记录仪,对温室的温度进行记录,并测算低温时间累积的是以病菌、昆虫为食物来源,比如啄木鸟、杜鹃等。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这些鸟类的捕食天性,对病虫害进行捕食,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对林业环境的污染。啄木鸟喜食松毛虫。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只成年的啄木鸟在夏季的时候,每日能够捕食的林业害虫,可达200只,幼鸟每日的进食量也超过25只。所以,可在林业病虫害区域设置人工鸟巢,引入更多益
数量,以确定揭开保温被的时间。
2 生长期温度管理2.1 萌芽期温度管理
低温时间基本满足蓝莓的需冷量以后,温室开始进行升温生产。起初揭开保温被时,为了使温室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白天应先揭开1/3左右,持续2~3天,再揭开1/2左右,持续2~3天,之后就可以全部揭开了。从揭开保温被到蓝莓开花,白天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下,夜温在5℃以上即可。当白天温度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降温,当夜温较低时,会延迟蓝莓开花,从而延迟采收期。
2.2 开花坐果期温度管理温室蓝莓开花坐果期的温度管理是十分关键的工作,在生产中经常发生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的坐果不良,进而严重影响产量的问题。2014年,辽东学院蓝莓课题组对丹东地区某公司的2个温室蓝莓花期温度进行调查发现,花期温度高于30℃后,对蓝莓的坐果率影响极大。蓝莓花期的温度管理要求白天不能高于24℃。有的品种花期对高温极为敏感,短时间的高温(35℃鸟在病虫害区域产蛋、筑巢,确保林业区域中的生态结构完整性。
2.5 物理防治
主要是采用物理手段,来对病虫害滋生环境进行破坏,或是治理已经出现的病虫害,降低其存活率。当前较为常用的手段有高温、光、电、声等。同时,还有借助物理器械,对各种生长期的虫子进行捕杀,或是利用虫子的趋光性等特点,集中大量的虫子,再展开捕杀操作。此外,相关人员还可通过利用涂料和薄膜,防止
以上,2~3小时)会导致蓝丰、北陆等品种的坐果率降低到30%以下。夜温仍然是维持在5℃以上最好,即使花期,短时间的低温(-3℃,3小时)对蓝丰、都克和北陆的坐果率没有影响,但是夜温的高低会影响花期长短和采收期早晚,夜温较高的情况下,果实成熟期会提早。
2.3 果实发育期温度管理
果实发育期白天温度不超过28℃,夜温尽量维护在7~10℃的范围内。为避免夜温过高,当夜温达到7℃以上时,夜间就不再需要覆盖保温被了,只要将温室的通风口昼夜打开即可。这样可以保证温室有较大的昼夜温差,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等的含量增加,风味发育充分,形成高品质的蓝莓果实。也有些生产者建议在果实发育期可以将白天和夜间的温度都相应提高,这样可以提早成熟。但是果实的单果重、甜度、硬度和风味等都会降低。所以,这一时期的温度管理需要平衡采收期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虫子靠近树木。上述这些技术均是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会影响到树木生长和周围环境。
总之,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运用无公害技术,是发展林业事业的一种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此种技术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但扔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病虫害滋生爆发特点和林木生长特点,不断进行新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发,以构建起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55 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