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 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 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 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 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 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
为宜
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
为宜
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
倍为宜
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k,正确的是( ADE )。 A.汽车行驶速度大于Vk时,称为稳定行驶 B.汽车行驶速度大于Vk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C。汽车行驶速度小于Vk时,称为稳定行驶 D。汽车行驶速度小于Vk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E。Vk是汽车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
9.确定回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 ABC ). A。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B.行驶时间 C。超高渐变率 D。视觉条件 E。以上都正确 10。关于路拱,正确的有( ABD )。 A.路拱有直线形、曲线形等多种形式 B。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坡度可为1%~2% C.路拱坡度与路面种类无关 D。路拱坡度与路面种类有关 E。路拱坡度与当地自然条件无关
11。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 BDE ). A.水源和建筑材料充足
B.山脊线是一种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C.土石方工程量大 D.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E。桥涵构造物一般较少
12。关于定线,正确的有( ABCE )。
A.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B.定线可采用实地定线方法 C。定线可采用图上定线方法 D.定线就是选定路线的基本走向
E.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和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他因素
的制约
13。属于公路栽植功能的有( ABDE )。
A。安全运输功能 B.景观调整功能 C.景观派生功能 D.防止灾害功能 E.协调环境功能
14。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 A D ).
A.公路的建设和营运会对周边沿线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破坏 B。环境和自然景观不会对公路产生重要的作用 C。公路设计只考虑自然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
D.公路布线应注意合理利用和改良环境,使行车有良好的景观,为行车安全和舒适服务 E.一条设计良好的公路只需要满足技术和经济的基本要求即可
15.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BD )。
A.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 B。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
C。A1和A2之比应小于3。0,有条件时以小于2.5为宜
D.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
长度L≤(A1+A2)/40
E.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必须径相连接,中间不能插入直线 16.关于丘陵区采用的匀坡线和直连线,正确的有( AD E ). A.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地面点的连线 B。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纵断面设计线 C.匀坡线是指全线纵坡均一
D.直连线是指两相邻控制点间以直线相连
E。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路线宜走匀坡线和直连线之间 17、对于交叉口形式的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环形交叉口使入环道的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 B。平面环形交叉口没有消灭冲突点 C。T型交叉口的直行方向宜为主要道路
D。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18。 关于定线,正确的有( ABCDE )。 A.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B.定线可采用实地定线方法 C.定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方法 D.定线可采用航测定线方法
E。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和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他因素
的制约
19. 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ABCDE ) A.可作为超高过渡段,起到超高缓和的作用 B。可作为加宽过渡段,起到加宽缓和的作用 C.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起到行车缓和的作用
D.通过其曲率的逐渐变化,使整个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需要 E。有利于构成优美、协调的线形和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起到线形缓和的作用 20.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1。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 BDE ) A.水源和建筑材料充足
B。山脊线是一种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C.土石方工程量大 D.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E。桥涵构造物一般较少
22。关于公路勘测设计阶段,正确的有( CD )
A.公路勘测设计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B。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公路工程项目应采用三阶段设计 C.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公路工程项目可采用一阶段设计 D。一阶段设计即是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E。两阶段设计即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3。交叉口的说法,那一项是错误的。( C ) A.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 B.各平面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地大。
C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不应与相交公路的相应等级的设计速度一致。 D.高速公路全部采用立体交叉。
24。以下有关平原区选线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布线要有利于造田、护田,以支援农业. B、不片面要求路线顺直而占用大面积的良田。 C、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主流流向正交。
D在排水不良的地带布线,要注意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E、尽量避开较大的湖塘、水库、泥沼等。
25.在纵断面上进行竖曲线设计时,理解正确的是 A BE A.确定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 B.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的指标是不同的 C.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竖曲线指标是不同的 D。凸形和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E.在竖曲线部分:2T-L=0 二、填空题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__。
2.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则仍用4% 。 3。做为公路设计依据的汽车分为三类,即___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4。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___15_______年。
5。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__3______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6.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5000~55000辆
7.一条较长的公路可适当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等级和标准,但分段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分段长度 不小于15km
8。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 9。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保证的行车视距为 停车视距 。 11.设计车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200m 。
12。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最小纵坡i应满足的条件是 i≥0.3% .
13.对于二、三、四级公路的越岭路线,任一连续3公里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 14。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
15。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 。E= . 16.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条件是 海拔3000m以上 。
17。关于沿溪线, 和山区其他线型相比较,沿溪线的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
18。设竖曲线半径为R,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P点距竖曲线切线的纵距y为 y= 。
19.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为 CAD . 20.高速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20年 。 21.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 几何线形 的基本要素。 22.越岭线中,垭口越低, 里程越短 。
23。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秒. 24.路基填方采用纵向调运或就近借土的分界距离是 经济运距 。 25.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排水要求 。 26。平原区路线布设, 线形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 .
27。公路按其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分为____五_______个等级。 28。汽车行驶阻力有___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________。 29。平面交叉口为了消灭冲突点应采用___环形________交叉.
30。设置凹形竖曲线的目的是为了__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_________。 31.高速公路的路肩包括土路肩和__硬路肩_________。
32。山岭区选线的线形有沿溪线、越岭线和__山脊线_________。
33。在现场定线时,个别路线线位定得不当或平面、纵面线形不够理想,此时可在测出的平、纵、横图纸资料上进行__纸上移线_________。
34、公路的平面线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 缓和曲线 三部分组成。 35、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 道路 等五大运输方式组成。
36、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即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7、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分为 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8、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39.高速公路应满足的视距要求是 停车视距 . 40.路线方案选择与比较是通过 视察和踏勘测量 。 41.公路定线放坡的坡度一般是 平均坡度 。
42.公路运输的特点: 有高度的灵活性 、 短途客货运输 . 43.汽车行驶时与车速有关的行车阻力是 空气阻力 、加速阻力 。
44。超高绕中轴旋转方式的特点是 在同样超高值下,内侧边缘降低较多、在纵坡不大的挖方路段对排水不利 .
45。坡长限制是指 最大纵坡坡长 和 一般纵坡最小坡长 . 46。路线基本走向与分水岭及溪流方向一致的有 山脊线 、沿溪线 .
47.回头展线的回头位置应选择在 绕山包回头 、 利用山脊平台或山坡平缓地带回头 . 48。设计速度的最大值我国采用 120 km/h . 49.竖曲线线形通常表示成 抛物线 形式。
50。汽车在凸型竖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要产生 失重 ,必须控制离心力不致过大来限制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5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 _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衡___是正确的设计思路。 52。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8% . 53.匝道是用来连接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的通道.
54。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左转弯 车辆。 55.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 半填半挖 式.
5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外距 来确定。
57.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速度为80km/h时,公路等级可能是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二级公路 。
58。在平面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有 装设交通信号灯 、 交警指挥 、 采用渠化交通 。 59.越岭线展线的基本形式有 自然展线 、 回头展线 、 螺旋展线 。 60.以下哪些属于平面线形组合类型 基本型 、 S型 、 卵型 、 复合型 。
6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有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 、 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62。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称为__滚动____阻力。 63。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横向力系数取为_摩阻系数___。 64。竖曲线的线形有__圆曲线和抛物线____两种。
65.选线的三个步骤是__路线方案选择____、 __路线带选择____和_具体定线_____。 66.高速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为 120km/h .
67。关于汽车的稳定行驶, 在每一排挡,当汽车行驶速度大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时,为稳定行驶 。 68.汽车上坡时,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是 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 。
69.设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G 。 70。会车视距约等于 停车视距的2倍 。
71.在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两相同缓和曲线的可能条件为α2β 。
72。在交点JD处设置的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Ls,则圆曲线内移值p的近似公式为p≈ 。 73。关于二、三、四级公路超车视距的规定, 全线应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的要求 .
74。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是 Z=T—y 。
75。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为3000m,则竖曲线的外距E为 2。4m 。
76.关于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 。
77.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最小坡长为 250m .
78.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一“级”为10m。设L和L免分别为平均运距和免费运距,单位均为m,则平均运距单位n为 n= (级) K1+140 . 80。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时间T来计算的,其中T为 3秒 . 81。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3.75m . 82。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20年 。
83.汽车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行驶阻力有 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
。
79。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6%,竖曲线半径为2000m,变坡点桩号为K1+200,则该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84.在某交点JD处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Ls,JD桩号为S,算得切线总长为Th,圆曲线长度为Lc,则主点桩号计算正确的有 直缓点(ZH)的桩号为(S-Th) 、 缓直点(HZ)的桩号为(S+2Ls+LC-Th) 。
85.关于合成坡度, 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 当合成坡度小于0。5%,则应采取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
86。关于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 沿溪线城镇居民点多,便于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 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
87。关于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及动力因数,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满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海拔越高,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越小 .
88.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种类有 极限最小半径 、 一般最小半径 、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
89。关于纵坡与坡长, 对陡坡长度必须加以限制 、 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
90。应设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等级有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91.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 92。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 互通式 立体交叉.
93。平面设计中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以小于设计速度的 2 倍为宜。 94。公路定线一般有 纸上定线 、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95。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挖方数量+ 借方数量 。
96.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相发现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 会车视距 。
97.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靠近城镇 。 98.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称为 越岭线 。 100.关于高速公路,应 严格控制出入 。
101. 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行车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是 一般最小半径 。
102。公路中一般采用 回旋曲线 作为缓和曲线线形。
103。当平曲线有加宽设计时,一般情况下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缓和曲线 、 圆曲线 长度保持一致. 104。通行能力根据使用性质和要求,通常 形式有 基本通行能力 、 设计通行能力 . 105.应避免在凹型竖曲线底部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是因为 纵横向排水不良 . 106.环形立体交叉, 用一个公用环道来实现各方向车辆转弯 。 107.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km/h时,一个车道的宽度为 3.75m . 108。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10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年平均日交通量 110.《标准》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 二级 服务水平进行设计。 111。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内侧 进行。
112。 沿溪线和山区其他线型相比较,沿溪线的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 113.。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 i=D—f 。
114.车辆通过某指定断面测得全部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称为 时间平均车速 。
115.在丘陵区道路选线中,在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地面点的连线称为 匀坡线 。 116.在环形交叉口中,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路程,
。
称为____交织_长度。
117.关于合成坡度, 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则应采取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
118.属于越岭线展线方式的是 自然展线 、 回头展线。
119.直连式匝道, 是车辆直接由主线内侧驶入或驶出的左转匝道 、 是定向型立交匝道的布置形式 。 120。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方格网法 、 等高线法 、方格网等高线法 不属于标高计算线网确定方法的。
121. 五幅路 和 八幅路 不属于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型式。
122。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种类有 极限最小半径 、 一般最小半径 、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
123。关于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与驾驶员的操作过程有关 、 与道路纵坡有关 、 道路横坡有关 。 124.通行能力的形式有 理想通行能力 、 设计通行能力 、 实际通行能力 。 125.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的___中线______.
126.与某一排挡最大动力因数相对应的速度称为该排挡的___临界速度______。 127.驾驶员视野距离随车速增大而___减小______.
128。实地定线中,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叫做____放坡_____。 129.环形交叉口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__中心岛_______,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 130.设计路段的长度不宜过短,高速公路的设计路段不宜小于___15______公里。
131。通行能力是指汽车以正常速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车流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____最大_____车辆数。
132。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平面线形组合型式称为____复合_____型回旋线。 133。中间带是由两条左侧___路缘带______及中央分隔带组成。
13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___紧急______停车带。
135。根据通行能力的使用性质和使用要求,公路通行能力可分为 基本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13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和 一般最小半径 。
137.在平面交叉口,合流点和 冲突点 统称危险点. 138.公路平面线形三要素是指: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139。山岭区越岭线展线的方式有: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螺旋展线。 140 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最高可达120 km/h.
141。 计算交通量时,应将各种车型折算为标准车型,标准规定公路以 小客车 作为标准车型. 142。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克服离心力 。 143.纸上定线利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图 .
144.平纵线形组合,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 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 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145. 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120m __为宜. 146.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 147.二、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10年 。
148。 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
149.公路运输的特点有 激动灵活、方便直达、 时间上随意性强、 与铁路、水运相比,运输成本偏高 。 150。 关于服务水平,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服务水平为二级 . 151。 常用的道路定线方法有 纸上定线 、 实地定线 、 航测定线 。
152.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级公路的双向车道数最多可达__6___个.
153.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应按不同设计年限进行预测,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应按___20____年进行预测。
154.在动力特性图上,汽车动力因素D的大小,除了与档位有关外,还与___行驶速度__有关。 155.在计算交通量时,应折算为标准车型,下列车型中折算系数最大的车型是 拖挂车 。 156.当公路的设计速度V=60km/h时,平曲线长度最小值不应小于__100___米。
157。当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若回旋线参数A=100m,连接的圆曲线半径R=200m,则回旋线设计长度应为 50m 。
158.公路上相邻两段陡坡,第一段纵坡坡度为6%,最大坡长限制为700m,实际设计长度为300m,第二段纵坡坡度为7%,最大坡长限制为500m,实际设计长度应控制__285___m以内. 159。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条车道的设计宽度最小值为___3。25___米。 160。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衡 是正确的设计思路。 16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___会车视距__的要求. 162。 有中间分隔带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____3____种。
163。作为公路几何设计的基本依据,影响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是体现公路等级的速度指标是指 设计速度 .
164.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双向车道数最少和最多分别是 4车道和8车道。 165。汽车动力因素D应根据 海拔高度 和 实际装载时汽车重力 进行修正或者折减。
166。当设计道路的平曲线半径达到或者超过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同时也意味着 在平面线形上不需设置缓和曲线 、 在横断面设计时保持与直线段一样的路拱横坡度 。
167。公路隧道的设计纵坡度,一般应符合 最小纵坡度通常应不小于0.3% 、 长度在100m以上的隧道,设计纵坡度通常应在0.3%~3%范围内 。
168。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速度为80km/h时,公路等级可能是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二级公路 .
169.汽车行驶时,惯性阻力与 BCDE_汽车行驶加速度ja 、汽车总重量Ga 、汽车车轮的惯性影响 、汽车发动机飞轮 有直接关系.
170.交通量按标准车型进行折算时,折算系数的确定与 轴重G 有关.
171。道路设置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减少交通事故、设置沿线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保证车速。 172。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应考虑经济运距,经济运距取决于___借土单价____和___运费单价____。 173.路基土石方进行复核时,应符合:横向调运+_ __纵向调运____+弃方=__挖方_____。 174.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___回头展线____、___螺旋展线____. 175.道路曲线测设时,圆曲线的测设方法有___主点测设____、____详细测设___。
176。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标高计算线网的形式有方格网法、圆心法、__等分法__、__平行线法__四种. 177.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
178。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 179.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曲线长 。
180。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 181.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分流点 。 182.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均坡线 。
183。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 设计概算 。
184.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高速公路____、__一级公路_____、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85.根据通行能力的使用性质和使用要求,公路通行能力可分为__基本通行能力_____、设计通行能力、__实际通行能力_____.
186。圆曲线最小半径有三类:_极限最小半径______、一般最小半径(设超高推荐半径)、_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__.
187。坡长是指变坡点间的水平直线距离,坡长限制包括__最大坡长_____和__最小坡长_____两个方面。 188。在城市道路纵坡小于___最小排水纵坡____的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为满足汽车司机操作的需要,竖曲线最小长度按设计速度___3秒____的运行距离计算。
189.路线方案通常可按下述指标比较:__技术指标_____、_经济指标______。
190.目前,研究较多的、也能较好地为公路测设技术提供支持的主要有3S技术,即遥感、____全球定位系统___以及__地理信息系统_____. 三 名词解释
1.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
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为行车视距。 3。越岭线——翻越山岭布设的线路
4平均坡度—— 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5超运距-— 平均运距超出经济运距的那部分距离
6.展线——为使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道路长度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7。定线-- 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8.平均纵坡—— 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9。 设计速度—-当气候条件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順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10.纸上移线——通过纸上移动或调整布局路线平面线位,使路线更加适应地形,工程更为经济的一种方法 11、基本通行能力-—指的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通过小客车最大数。
12、沿溪线——沿着河流走向布设的线路.
13.匝道——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14.冲突点-—在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5.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16.会车视距—-两辆车相向行驶,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时起,至安全会车时止,两辆汽车行驶所需的最短距离。
17.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18.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四 判断题
1。缓和曲线要素q公式是q= ( × )
2. 各等级公路最小纵坡的规定是从减少工程量的角度考虑,一般最小纵坡不小于3%。( × )
3.汽车在8%~9%纵坡行驶时,可使用一档上坡,此时坡长要受到限制( √ ) 4.当原地面的自然横坡陡于1∶5,填方路堤在填筑时,须将地面挖成梯台( √ )
5.道路横断面包括:路面、路肩、中央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及用地范围内设置的标志、照明、防护设施等( × ) 6。公路平曲线线形中,缓和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 )
7。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 )
8横向力系数μ为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μ越大越不利。( √ )
9。越岭线展线时为了能争取延长路线,较好的办法是利用一面山坡连续回头展线( × ) 10实地放线就是将纸上定出的路线放到实地,经过实地修正后,再进行详细测量( √ )
11。《标准》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 × ) 12。 我国采用的设计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120km/h和20km/h。( √ ) 13。大致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 14.丘陵地区,路基形式以挖方为主。( × )
15。填方=本桩利用+挖余 挖方=本桩利用+填缺 ( × ) 16。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 )
五 简答题:
1.为什么要限制最短坡长?
答:限制最短坡长是为了满足汽车行驶平顺性要求。坡长过段,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路段产生超重与失重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愈高表现愈明显;缓坡太短上坡不能保证加速行驶的要求,下坡不能减缓制动;从路容美观、相邻竖曲线设置和纵断面视距要求等也要求坡长不能太短。 2.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什么?
答: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为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通过调配合理地解决各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上,以减少占用耕地和降低公路造价.
3。什么是实地定线和图上定线?
答,实地定线是是设计人员直接在现场定出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实地定线的工作对象是现场实际地形,地形地物、山脉水系真实,线位精确度高,不需要测大比例地形图。图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再将路线通过实地放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其工作对象是大比例地形图,俯视范围范围大,控制点容易确定,平纵线形及其组合可反复修改。 4.为什么要避免在竖曲线的顶部、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答: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设有小半径平曲线,不能引导实现,且急转弯行车不安全.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设有小半径平曲线,会出现汽车加速行驶中急转弯,可能发生危险。 5.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的主要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高线:优点: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的威胁,废方较易处理;缺点:线位位于山坡上,路线随山势弯曲,线形差,工程大,常需设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换岸困难。
低线:优点:平纵线形比较顺直、平缓,易争取到较高标准,土石方数量较小,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地形、地质,跨河方便。
缺点:高出设计水位不多,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多。 6。路肩的作用是什么?
答:(1)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2)供临时停车之用;(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5)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7.设置缓和曲线有何作用?
答:(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满足超过、加宽缓和段的过度,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型美观
8.汽车在急弯陡坡高速行驶时,为什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根据横向力系数可知,弯道越急(R越小),车速越高(V越大),横向力系数就越大,车辆就越容易发生侧滑和侧翻事故。 9。纵坡设计要满足哪些要求?
答:纵坡设计应满足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的要求,在连读陡坡路段,还应满足平均纵坡的要求,在纵坡较大的急弯的路段,还应满足合成坡度的要求。 10。自然展线和回头展线的含义及优、缺点。
答:自然展线:以适当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方式。优点:方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形简单,技术指标一般较高,对行车、施工及养护有利。缺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地带的自由度不大。
回头展线:路线沿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再回到该山坡的布线方式.优点: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难点工程。缺点: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尤其是靠近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对行车、施工及养护不利。 11.平原地区选线的布设要点有哪些?
答:(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之间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之间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之间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旧路之间的关系;(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12。在高原地区,汽车行驶时会遇到什么特殊困难,为什么最大纵坡值应进行折减?
答: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燃料燃烧不充分,汽车动力下降;高原地区水的沸点降低,水箱容易“开锅\"所以应对最大纵坡进行折减.
13、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1)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适用于中间带宽度较窄(≤4.5m); (2)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适用于各种宽度的中间带;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适用于双向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 14、右图所示为某山岭区选线的三种方案, (AB线,ACB线,ADB线) 请优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最优方案为ADB。越岭线应选择在 垭口位置通过山岭,AB方案最直捷,路线 里程最短,但不从垭口经过,受纵坡限制工程 量大。ACB方案从C垭口翻越山岭,但路线
里程长,线性标准低。ADB方案线路顺适,路线里程较短,为最优方案。 15.在什么情况下要设计加宽?加宽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在圆曲线半径≤250m时设置加宽,加宽设置在道路内侧。其设计内容包括:(1)加宽设置方式:圆曲线
上全加宽及过渡段上过渡加宽;(2)圆曲线上全加宽值设计;(3)选择合理的加宽过渡方式,并计算过渡段上各点的加宽值。
16.什么是渠化交通?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交通。其作用为: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较为有效。 17. 简述缓和曲线的作用
答:(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满足超过、加宽缓和段的过度,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型美观 18.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驱动条件:汽车行驶的动力T≥汽车行驶阻力R;(2)附着条件:汽车行驶的动力T≤汽车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ψG。
19。竖曲线设置的主要作用。
答: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求.竖曲线的线形可以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 20.规划道路网时,规划方案论证中必须满足哪两个基本要求?
答:必须满足交通安全、方便、快速和经济;必须满足城市环境宁静、清洁和美观. 六 计算题
1。某平原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转角点桩号为JD K17+568.00,转角α=38°30′,试计算该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后的五个基本桩号(ZH,HY,YH,HZ,QZ),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L=0。83V(可取整数70m)、△R=
q=, Th=(R+△R)tg+q β= Lh=
解:设曲线半径R=400m (1)曲线要素 △R= q= β=
T=(R+△R)tg+q ==132.447m Lh =
J=2T-L=-71。698m (2)计算主点桩号
ZH(桩号)= JD(桩号) – T =( K17+568。00)— 132.447 = K17+435.55 HY(桩号)= ZH(桩号) + = (K17+435.55) + 70= K17+505。55 QZ(桩号)= HY(桩号) + = (K17+505。55) + 98.30= K17+603.85 YH(桩号)=QZ桩号) + = (K17+603.85) + 98.30= K17+702。15 HZ(桩号)= YH(桩号) + = (K17+702。15) + 70= K17+772。15
检验式:QZ(桩号) + = (K17+603.85)- 71。598/2= K17+568= JD(桩号),计算正确
2。已知某公路平面线形资料:其中JD3桩号=K7+500,右偏 α3=30°、R3=900 米,(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为800米),(1)计算JD3处平曲线要素;(2)计算JD3主点里程桩号; 解:(1)曲线要素 T= =241.15m L= =471.24m E==31.75m J=2T-L=11.06m (2)计算JD3主点桩号
ZY(桩号)= JD(桩号) – T =( K7+500)— 241.15 = K7+258。85 QZ(桩号)= ZY(桩号) + = (K7+258。85) + 471。24/2= K7+494。47 YZ(桩号)= ZY(桩号) + L = (K7+258.85) + 471.24= K7+730。09 检验式:QZ(桩号) + = (K7+494.47)+ 11.06/2= K7+500 = JD(桩号)
3。某山岭区二级公路,边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两相邻纵坡度分别为i1=5%,i2=—4%,竖曲线半径为R=2000米,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4%-5% = -9% 该竖曲线为凸性 L=Rω= 2000* 0.09= 180m T= L/2=90m
E= T2/2R = 902/(2*2000)= 2。03m
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5+030) - T = K4+940
竖曲线起点高程为:427。68 - T* i1 = 427。68 — 90* 5% = 423.18m
(2) K5+000 处
横距 x1 = (K5+000)— (K4+940)=60m 竖距 h1 = x12/2R= 602 / ( 2*2000)= 0。9m 切线高程= 423。18 + 60*5% = 426。18m 设计高程= 426.18 – 0。9 = 425。28m K5+100处
横距 x2 = (K5+100)— (K4+940)=160m 竖距 h2 = x22/2R= 1602 / ( 2*2000)= 6。4m 切线高程= 423.18 + 160*5% = 431.18m 设计高程= 431。18 – 6。4 = 424.78m
4。 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1桩号为K9+977。54,切线长T1=65.42 m,缓和曲线长Ls=35米,切曲差J=1.25m;JD2桩号为K10+182。69,切线长T2=45.83m。 计算:(1)JD1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
(2)JD1-JD2交点间的距离;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
解:(1)JD1处曲线长L1= 2T1—J = 2*65.42—1.25 = 129.59m 圆曲线长度LY1 = L— 2Ls = 129。59-35*2= 59。59m
则:ZH(桩号)= JD1(桩号) – T1 = (K9+977。54)- 65.42 = K9+912。12 HY(桩号)= ZH(桩号)+ Ls = (K9+912。12)+ 35 = K9+947。12 QZ(桩号)= HY (桩号) + = (K9+947。12) +59.59/2= K9+976.92 YH (桩号)= QZ(桩号) + =(K9+976。92) + 59。59/2 = K10+006。71 HZ(桩号)= YH(桩号) + Ls = (K10+006。71) + 35= K10+041。71
检验式:QZ(桩号) + = (K9+976。92)+ 1.25/2 = K9+977.54 = JD1(桩号) (2) 设JD1—JD2交点间的距离 为l,
由JD2(桩号) = JD1(桩号) - T1 + L1 + (l - T1) 可知 l = JD2(桩号) - JD1(桩号) + 2* T1 - L1
= (K10+182.69) - (K9+977。54) + 2*65。42 – 129。59 = 206。40m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l - T1 – T2 = 206。40- 65。42 – 45.83 = 95.15m 5.某级公路i1=2%,i2=5%,变坡点桩号:K6+500,变坡点设计高程为90.50m,竖曲线半经R=8000m。 计算:(1)计算竖曲线要素;
(2)竖曲线起终点桩号及标高; (3)计算桩号K6+580处的设计标高? 解: (1)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5%—2% = 3% 该竖曲线为凹性 L=Rω= 8000* 0。03= 240m T= L/2=120m
E= T2/2R = 1202/(2*8000)= 0。9m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6+500) - T = K6+380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90.50 — T* i1 = 90。50 - 120* 2% = 88.10m (3)K6+580 处
横距 x = (K6+580)- (K6+380)= 200m 竖距 h1 = x2/2R= 2002 / ( 2*8000)= 2。5m 切线高程= 88.10 +200*2% = 92.10m 设计高程=92.10 +2。5 = 94.60m
6。已知某单圆曲线JD(交点)桩号为K2+100,圆曲线半径R=180m,转角α=30度, 计算圆曲线要素和各主点桩号? 解:(1)曲线要素 T= =48。23m L= =94。25m E==6.35m J=2T—L=2.21m
(2)计算主点桩号
ZY(桩号)= JD(桩号) – T =( K2+100)- 48。23 = K2+051。77 QZ(桩号)= ZY(桩号) + = (K2+051。77) + 94.25/2= K2+098.90 YZ(桩号)= ZY(桩号) + L = (K2+051。77) + 94。25= K2+146。02
检验式:QZ(桩号) + = (K2+098。90)+ 2.21/2= K2+100= JD(桩号),计算正确
7。进行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纵断面设计,变坡点里程K5+590,其高程为499.81m,其中i1=0.05,i2=-0。03 ,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标高要求为497.85m。 试(1)确定该竖曲线半径及竖曲线要素。(12分) (2)计算K5+600处路基设计标高(3分)
解:解: (1)竖曲线半径及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0。03—0.05 = -0。08 该竖曲线为凸性 由题可知,该竖曲线的外距E= 499。81- 497。85 = 1。96m 由E= Rω2/8 可得,R = 8E/ω2 = 8*1.96/(0。08)2 = 2450m,则 L=Rω=2450* 0.08= 196m T= L/2=98m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5+590) - T = K5+492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499.81 - T* i1 = 499.81 - 98* 0.05 =494。91m K5+600 处
横距 x = (K5+600)- (K5+492)= 108m 竖距 h1 = x2/2R= 1082 / ( 2*2450)= 2.38m 切线高程= 494。91 + 108*0.05 = 500。31m 设计高程=500.38 – 2。38 = 497.93m
8。如图2所示,某转坡点处相邻两纵坡为i1=-5%(下坡)和i2=3%(上坡),转坡点桩号为K3+700,转坡点设计标高为456。321m。设已知竖曲线外距E=1。5m,试据此计算:(1)竖曲线的半径R、长度L和切线长
T;(2)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和设计标高;(3)桩号K3+660和K3+730处的设计标高.(10分)
解: (1)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3%-(—5%) = 8% 该竖曲线为凹性
由E= Rω2/8 可得,R = 8E/ω2 = 8*1.5/(0。08)2 =1875m,则 L=Rω=1875* 0。08= 150m T= L/2=75m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3+700) - T = K3+625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456。321 + T* i1 = 456。321 + 75* 5% = 460.071m 竖曲线终点桩号为:(K3+700) + T = K3+775
竖曲线终点标高为:456.321 + T* i2 = 456。321 + 75* 3% = 458.571m (3)K3+660 处
横距 x1 = (K3+660)- (K3+625)=35m 竖距 h1 = x12/2R=352 / ( 2*1875)= 0.33m 切线高程= 460.071-35*5% =458.321m
设计高程=458.321 +0.33 = 458。651m K3+730 处
横距 x2 = (K3+730)- (K3+625)=105m 竖距 h1 = x12/2R=1052 / ( 2*1875)= 2.94m 切线高程= 460.071—105*5% =454.821m 设计高程=454.821 +2.94 = 457。761m
9。道路某平面弯道,交点桩号为K11+765。43,转角αy=23°50′,圆曲线半径设计为450m,缓和曲线设计为100m,试按照以下次序完成平曲线计算. (1)计算几何要素:β、ΔR、q
(2)计算平曲线要素:Th、Lh、Eh、Dh
(3)计算五个基本桩号(ZH、HY、QZ、YH、HZ) 解:(1)几何要素 β= △R= q==
(2)平曲线要素
切线长Th=(R+△R)tan+q = (450+47.94)* tan 曲线长Lh=
圆曲线长Ly=Lh – 2Ls= 87.06
外距Eh = (R+△R)sec
切曲差 Dh = 2Th - Lh= 2*153。01-287。06 = 18。96m (3)计算主点桩号
ZH(桩号)= JD(桩号) - Th = (K11+765。43)- 153。01 = K11+612。42 HY(桩号)= ZH(桩号) + Ls=(K11+612.42)+ 100 = K11+712.42 QZ(桩号)= ZH(桩号) + Lh/2 = (K11+612.42)+ 287。06/2= K11+755.95 YH (桩号)= QZ(桩号)+ Ly/2=(K11+755.95)+ 87。06/2 = K11+799。48 HZ(桩号)= YH(桩号) + Ls=(K11+799。48)+ 100 = K11+899.48
检验式:QZ(桩号) + Dh /2=(K11+755。95)+ 18。96/2 = K11+765。43 = JD(桩号) 故, 计算正确
10。某公路纵断面设计,在K12+180设计一变坡点,标高为20.88,该变坡点前后的设计坡度分别为i1=-3。5%,i2=1.8%,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5000m,试计算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K12+200处的设计标高。
解: (1)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1。8%—(—3.5%) = 5.3% 该竖曲线为凹性 L=Rω=5000* 5。3%= 265m T= L/2=132。5m E= T2/2R = 1.76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12+180) - T = K12+047。5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20.88 + T* i1 = 20。88 + 132.5* 3。5% = 25.52m 边坡点K12+180处
设计标高为:20.88+E=20.88+1.76=22.64m K12+200 处
横距 x = (K12+200)— (K12+047.5)=152.5m 竖距 h = x2/2R=152.52 / ( 2*5000)= 2。33m 切线高程=25。52-152。5*3.5% =20.18 m 设计高程=20.18 +2.33 = 22.51m
11.某公路纵断面有一变坡点,其桩号里程为K8+100,高程为290。6m,变坡点前后的纵坡 分别为i1=-3%,i2=4%,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R=3000m,试计算: (1)竖曲线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 (2)分别计算竖曲线起、终点里程和设计标高; (3)计算K8+100、K8+150的设计高程。 解: (1)竖曲线要素
ω= i2— i1 = 4%—(—3%) = 7% 该竖曲线为凹性 L=Rω=3000* 7%= 210m T= L/2=105m E= T2/2R = 1。84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8+100) — T = K7+ 995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290.6 + T* i1 = 290.6 + 105* 3% = 293.75m 竖曲线终点桩号为:(K8+100) + T = K8+ 205
竖曲线终点标高为:290。6 + T* i2 = 290。6 + 105* 4% = 294。80m (3) 边坡点K8+100处
设计标高为:290.6+E=290.6+1。84=292.44m K8+150 处
横距 x = (K8+150)— (K7+ 995)=155m 竖距 h = x2/2R=1552 / ( 2*3000)= 4。00m 切线高程=293。75-155*3% =289。10 m 设计高程=289。10 +4。00 = 293。10m
12。某平原区二级公路,测量得JD1、JD2、JD3在JD2处的夹角为149°56′00″,并设JD2的桩号为K8+099。51,JD2的R设计为200m,试计算JD2的圆曲线元素及主点里程。 参考公式:
解:(1)曲线要素 T= =744。68m L= =523.09m E==570.98m J=2T—L=966.27m (2)计算JD3主点桩号
ZY(桩号)= JD(桩号) – T =( K8+099.51)- 744。68 = K7+354。83 QZ(桩号)= ZY(桩号) + = (K7+354。83) + 523。09/2= K7+616.38 YZ(桩号)= ZY(桩号) + L = (K7+354.83) +523.09= K7+877.92
检验式:QZ(桩号) + = (K7+616。38)+ 966。27/2= K8+099。51 = JD(桩号)
计算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