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剪梅优质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来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从美文中获得美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及对作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略) 二、诵读指导

指导呤诵并背诵全词。 1.听朗诵,体会词的基调。

2.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把握节奏。《一剪梅》就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就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瞧,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3.全班齐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就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美?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就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就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与谐、上口。 三、品评鉴赏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就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 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就是作者

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

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您能说出它好在哪里不?(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与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 “红藕香残就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就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与主观,景与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不?您从哪里瞧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瞧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就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与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就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就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就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就是一份什么情感呢?就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就是“西楼望月几回圆”不? 西楼通常与月亮有关系。瞧到残月,寄托愁绪哀思。 西楼应该就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与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就是可以很方便瞧到月亮的,尤其就是下沉之月,也就就是深夜之月 (4)、词的换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就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就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5)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就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她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与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就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就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李煜《乌夜啼》 柳永《八声甘州》 小结:残藕 寒簟 相思 鸿雁 融情于景 明月 直抒胸臆 飘花 闲愁 流水 四、比较拓展 1、通过与《如梦令》与《声声慢》的对比,体会李清照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中所抒发情感的变化。

2、在之前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3、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

请大家搜集整理出李清照词中有“瘦”字的句子,并对这些“瘦”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艺术效果作100字左右的简要赏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