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No.11
2011
浅析《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段玮玮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
要: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补充、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
的应用、人文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七个方面浅析了教学改革建议,以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U41一、引言
土木工程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阔的工程学科,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多种专业类别。这个“大土木”的专业框架,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
介绍》[1]中提出,在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类课程中,顺应大土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2-0061-02
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浅析1.教材的选择
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没有专业基础,
课程教学的重点定位在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土木工程”、“土
木工程而设置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相对而言还属于较新课程,还有许多教学改革需要尝试,还有许多教学方法需要研究。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1.教学对象为大一新生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或第二学期,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身负引导完全外行的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任,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2]。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多,入学后的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没有总体认识,往往有些不知所措,设置《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培养其专业兴趣,明确其学习目的,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习做出合理的考虑和安排[3]。
2.教学内容多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既包括建筑材料知识,又包括基础工程知识,还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各工程结构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每章都是一门课程甚至一门学科内容,教学具有一定难度[4]。
3.教学时间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时一般安排为20学时,时间较短,内容较多,需要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狠下功夫。
4.知识更新快
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专业引导课程,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适时将专业最新发展状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清楚
收稿日期:2011-10-15
木工程专业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这些内容上[1],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以介绍本专业基础知识为重点的教材[5]。而且,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更新快,所以也要尽量选择最新版的教材。
2.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补充
由于本课程教学时间短,教学学时少,面面俱到的讲解方式不太合适,所以,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三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对应取舍,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依此,教学中有关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中的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的内容,我们重点讲授;有关铁路工程、机场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内容,我们简要介绍,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由于教材的更新存在时间滞后性,这样,在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上,教师就必须适时更新。这些知识的更新,需要教师加大平时的积累,增加信息阅读量。
3.教学手段的改进
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肯定不合适。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少,这些特点都制约了单纯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本课程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简化知识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房屋的结构组成时,采用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板、梁、柱、墙和基础等结构构件的组成;加以虚拟模型的拆分演示,
作者简介:段玮玮(1980-),女,湖北孝感人,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岩土
工程等。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018932),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校级专项科研项目资助
62中国水运第11卷
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各构件的详细构造等。另外,讲解钢结构房屋不耐火的特性时,播放美国“9.11”恐怖袭击视频,学生身临其境,深感震撼,能深刻地理解现代钢结构必须解决耐火问题、必须使用耐火钢的原因,也能理解结构性能的改进与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
4.教学方法的应用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必须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能够适应大学学习的主动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主—主”交往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高级伙伴[6]。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从设立问题出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其它方式,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讲解土木工程材料这章时,我们一定会提到早期材料中的实心粘土砖,也会给学生介绍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明文禁止使用它,这时,我们可以反问学生“国家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呢?”,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让他们从实心粘土砖的用材、加工工艺、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理解国家政策的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也会对其参与过程中学会的知识点,记忆深刻。
另外,由于本课程部分内容实践性很强,专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课堂之余,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学校已建成的各色建筑,或者学校周边正在建设的建筑,这样“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互为补充,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5.人文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专业知识之外,我们还需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4],我们要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例如,我们在介绍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的时候,可以列举我国古今著名建筑,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在讲解桥梁工程这章时,可以穿插讲解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故事,讲他如何建桥,如何炸桥,又如何拥有“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决心,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此为榜样,懂得学成之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
6.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单纯的理论考试,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的
(上接第46页)的保障体系,确保中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让中小学生和家庭、学校了解交通法。
(3)对重点路段治理
在横穿道路行人较多的地段,专门设置交通纠察值勤岗或交通民警值勤岗,在大批或较多人员横穿道路时,值勤人员依照法规有权中断机动车流或非机动车流,确保步行道路
特殊性,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如课程小论文、开卷考试等,并且采取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分方式,使学生学会平时积累,而不是靠突击获取高分。考核只是检验知识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其专业兴趣,进而掌握专业知识等。
7.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之余,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多到社会上去参加实践训练,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激励老师在教学之余,多积累教学素材,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另外,《土木工程概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同济大学的教学方式,采取团队配合,不同专业章节由不同专业教师来讲解,这样可以避免单个教师知识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相应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建立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相当于提前给学生进行了一次专业方向介绍,使学生今后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四、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广阔,《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信息量大,研究动向更新快,面对求知欲强烈的大一新生,为了使其拥有专业荣誉感,为了使其建立就业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信心,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努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适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尝试,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1.
[2]杨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0-14.[3]丁军霞,冯怀平,常建梅.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实践与思
考[J].科技信息,2009(33):927,900.
[4]何忠明,胡庆国.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
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00-101.
[5]冯晓彤,倪红.“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实践与探讨[J].科教
文汇(下旬刊),2010(12):43,61.
[6]叶志明,宋少沪等.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土木工程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06(8):8-9.
穿越者的安全,可在某些特定单位(如学校、幼儿园、福利工厂等)里设置交通安全员,对这些人员只要经过短时期的培训后,即可在交叉路口负责保护特定单位的交通步行能力较差人员的道路穿越安全。这些人无权指挥车辆,而承担保护步行穿越者安全的责任。这种方法的实施较为方便、且有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