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德宏傣剧的宗教文化因素

试论德宏傣剧的宗教文化因素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化旅游 Tourism Today 一代一旅一游 试论德宏傣剧的宗教文化因素 哏小贡,薛祖军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傣剧作为傣族人民文化的结晶,是傣族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艺术,一直以来深 受傣族人民喜爱。-g- ̄;q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留着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意识,体现着傣族人民美好的祈愿。笔者以僚剧 为研究对象,对傣剧宗教文化进行初步探析,借此了解傣族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德宏;傣剧;宗教因素;文化 傣剧是流传于德宏傣族地区的在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吸收 几乎是最高的神。 汉民族的戏曲形式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它以独 傣剧在演出前有祭拜戏神的习俗,这戏神有的是寨神,有 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被傣族人民传唱延续至今。 的是远古祖先演化而来,但寨神的演化更具有说服力。可见傣 古代的德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商路的开通促进 剧表演前对戏神的祭拜实际上是对寨神的祭拜。演出前,剧组 了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傣族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 的戏师带着剧组成员到寨头“神树”前祭拜,并邀请“戏神”前来 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原 观看。待演出结束后,除摆贡品念祭语外,演员还要穿着戏服在 始宗教和佛教为主,其他多种宗教因素穿插其间的多元却又十 点燃的火堆上跳过,请出戏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祭 分鲜明的民族信仰。而傣剧在长期的融合创新中,成为了傣族 拜仪式已经慢慢取消了,但演员们对“戏神”依然有着强烈的敬 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载体。笔者拟从傣族的原始宗教、佛教等宗 畏感。在傣剧演员的心中,“戏神”是最具权威的神灵,其他一切 教因素对傣剧宗教文化进行探析,进而了解傣族的宗教信仰及 神都屈居戏神之下。对“戏神”的祭拜仪式也体现了傣族^民对 精神生活面貌。 神灵的心理依赖,希望通过祈求神灵的护佑来求得万事如意。 一、原始宗教因素 (2)天神崇拜 傣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 傣族的天神泛指所有对人们有利的,保佑人们的神灵。人 主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主要行为表现是对自然物的崇拜,鬼神 们在遇到危险和灾难,或陷入某种麻烦和困境时,都会祈求天 迷信和祭祀活动上。 神的保佑。傣族的这种天神崇拜意识也表现在人们喜爱的傣剧 1.鬼神崇拜 中。 在早期傣族社会生活中,傣族人民相信世间万物都有灵 如傣剧经典剧《相勐>中,相勐王子被朗展补的哥哥诬陷为 魂。傣族的神与鬼的观念是并存的,是从“披”即鬼,分离出来的 魔鬼,意欲将他斩首。朗展补眼看情郎陷入危险之中,唱道:“我 两个对立的派别。傣族将带来灾难的鬼贬称为“披懵”,将带给 尊敬信仰的神啊,我心爱的哥哥现在人间正遭难,请你们所有 人们幸福安康的鬼尊称为“混披”。并认为所拥有的幸福安定都 的三十三层天神下来帮助吧。弟凹召凹兰天神啊,要是我俩几 是“混披”的恩赐,所以常举行一些祭祀仪式来表达对“混披”的 世都已经一起祭拜过,请你们可怜王子的遭遇,可怜我心中的 敬畏之情,祈求“混披”的保佑。 悲哀,相助我俩吧。神啊,神啊!”[21言辞恳切、虔诚,愿天神相助 (1)寨神崇拜 之情深切,在困境无望之中,天神是她全部的希望。《帕慕鸾》中 在这些好鬼中,寨神显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德宏史志资 国王为了得到帕慕鸾,给她的丈夫定谋反的大罪,还将她的孩 料》提到“傣族无天帝崇拜,一切鬼神皆须服从勐神寨神统管, 子摔死在她面前。帕慕鸾悲痛欲绝,在绝望中唱道“天神啊!莫 否则将死于非命,成为野鬼。”【・】由此可见,寨神在傣族人民心中 非你瞎了眼,吃人的昏王为何你不管?”口胚有《岩佐弄》中,公主 作者简介:哏小" ̄-(1992一),女,傣族,云南盈江人,本科,从事民族文化研究;薛祖军(1963一),男,云南禄劝人,教授,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145—. Tourism Today 当一代一旗一游 被蛇妖缠住,困境中向天祈祷,“愿天神显灵威救我青春”。 由 此可见,无论是困境的祈求,还是绝望的呐喊,都反映出傣族人 民对天神的心理依赖。 2.动物崇拜 傣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坝子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傣 族温柔多情、与世无争的性格。相对于凶猛野兽,他们更喜欢喜 欢美丽友好、温驯可人的生物。 (1)孔雀崇拜 孔雀美丽高贵,温驯端庄,自古以来就然深得人们的喜爱。 但在众多的民族中,傣族与孔雀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德宏素 来被称为“孔雀之乡”不仅因为孔雀比较多,还因为人们对孔雀 的崇拜。 在傣剧中,孔雀崇拜是非常明显的。《云南民族戏剧论》中 把动物崇拜这一类容的戏剧称为“拟兽戏剧”,并将其归于瑞兽 信仰。“在云南民间,‘于莫拉格舍’、‘跳猫猫’、‘蚌壳舞’、‘耍麒 麟’、‘虎舞’、‘孔雀舞’、‘狮子舞’、‘白鹇舞’等都是表现瑞兽崇 拜的戏剧表演。”目而孔雀舞在傣剧表演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 演形式,很多傣剧表演,比如《朗推罕》、《千瓣莲花》、《金孔雀》、 《蛮撒允闷>、《娥并与桑洛》等都有一段孔雀舞的表演。而“一个 部族或氏族一旦选定了某种动物作为图腾或对某一动物产生 崇拜,就自然会在外部行为乃至内在心理上去模仿它。”杩傣剧 表演过程中,演员的一些表演动作就是对孔雀形态、动作的模 仿。例如“孔雀眼法”、“孔雀身法”和“孔雀碎步”等,都是对孔雀 的不同形态的模仿。孔雀在傣剧内容中也一直都是高贵的、光 明吉祥的象征,很多传统神仙剧目里的仙女都是孔雀,比如《朗 推罕)里的七位孔雀公主;《金孔雀)中的七仙女“朗乖”;《娥并 与桑洛>中俩人死后也是化成一对孔雀翩翩起舞。可见,孔雀已 被人们神圣化、仙化了。 (2)象崇拜 自古以来,傣族就特别崇拜大象,认为大象是力量、权势、 平安的象征。傣族古籍中有一句谚语,即“有象就是首领,是首 领就得有象”。从远古时代起,有关大象的神话传说就有很多, 例如图腾神话《象的女儿》;象首人身的捧麻远冉神分四季的传 说;妇人误吮象尿而受孕的传说等等。这些产生于原始社会的 神话传说是傣族超自然幻想的产物,由此也体现出傣族人民对 象的崇拜。 基于对象的崇拜,傣族在戏剧中创造了很多关于象的舞蹈 和戏剧身形,例如“象舞”和“象形身法”等。这些舞蹈和身形常 用于一些打仗、凯旋等激昂的氛围,用以展现力量、尊贵和胜 利。在傣剧里,阿暖是英雄的泛称,是集正义、智慧、神勇为一体 的人物,是傣族人民的理想化身。而阿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平 民百姓的阿暖,另一种是富贵人家的阿暖。富贵人家的阿暖装 扮上要显得尊贵得多,而其中的象鼻鞋就是其代表装扮之一, —.146—— 文化旅游 将鞋设置成象鼻样,除了美观上的考虑,还能借象意喻阿暖有 着神象一样的勇猛之气。由此足见大象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 地位。 3.原始巫术 “巫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宗教 活动。它通常形式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实物 或咒语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达到一定的目的。”m云 南大多数民族都保存了丰富原始巫术,并由专门的人员掌握, 比如彝族的“毕摩”,景颇族的“董萨”,傈僳族的“尼帕”等等,主 要以安灵、招魂、占卜、驱鬼等巫术为主职。傣族中也存在着这 样的巫师,但各个地方的叫法有所区别,西双版纳傣族通常把 主持原始宗教活动,并精通巫术的人称为“召曼”、“波勐”。而德 宏地区的傣族普遍上把这样的巫师称为“磨”。 在传统傣剧中,每一个国王身边几乎都有一个“磨”为国王 驱邪避灾,占卜吉凶,预测未来。比如《海罕》中的景社国师,《相 勐》中干塔雨扎国的么罕大师,干波塔国的兰滴戛大师等。在 《相勐》中,么罕大师占卜算了曼塔王子和相勐王子的爱情和命 运,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照着他说的去做。可见,古代巫师在 傣族人民心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几乎是盲目的信任着。这种 盲目的信任,反映出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吉凶难测的恐惧和好 奇,以及借助自然和神灵的力量避开未来道路的危险,求得幸 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二、佛教因素 关于傣族地区佛教的传人,剧《盈江县志>记载,小乘佛教 “于1 1世纪初叶从缅甸传人德宏。”日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 了。佛教传人傣族地区后,对傣族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和文化 习俗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表 演形式傣剧中也非常的突出。 1.对傣剧题材的影响 傣族贝叶经保存的佛教经典非常丰富,这其中有一部分是 纯粹的早期佛教经典,如《三藏经》等,另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 据佛教教义阐释著作,其中自然融人了傣族地理、历史、语言, 文学艺术等,间接记录和保留了傣族的历史文化。佛经中涉及 的历史、诗歌、传说、佛本经故事等就理所当然的被佛教信徒们 当做佛典流传下来,不少僧人还根据这些内容改编成诗句、散 文等。可以说,早期的傣族文学体裁大都与佛教文化有关。而正 是这些具有故事性情节性的“佛典”,大大丰富了傣剧的题材内 容。在傣剧题材中,据佛经改编的傣剧剧目占有很大的地位,而 且非常具有代表性,深得群众的喜爱。其中《千瓣莲花》、《朗推 罕》、《海罕》、《相勐》、《兰戛西贺》、《京省勐焕》与民间传说改编 的《娥并与桑洛》已经成为傣剧下乡必演剧目。每当剧组下乡演 出这些剧目,群众的反映都特别的好,台下座无空席,场面堪比 傣族的“赶摆”节。由此佛教题材的傣剧剧目受欢迎的程度可见 文化旅游 一斑。 2.对傣剧内容的影响 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极大,傣族小男孩在小的时候要送到 寺庙学习佛教经典,“傣族许多乡村皆有像缅甸一样的‘佛寺即 学校’的风俗,青年以进寺学经为荣(时间约三年)。”聊佛教渗透 到傣族的教育中,从小就开始影响傣族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傣 族文学和艺术活动都渗透着浓重的佛教思想。 (1)前世今生、命中注定的观念 前世今生,因果轮回观念是佛教主要思想观念之一。也是 传统傣剧的主要表演内容之一。而这个思想观念主要的具化在 真挚的爱情上。 在这类剧目中,最典型的要数《相勐》了。《相勐》主要讲述 的是干塔雨扎国的三王子相勐排除万难与命定的爱人相爱相 守的故事。这部剧里充斥着前世今生的思想。相勐的爱情命定 的成分非常重,国师为他I-卦说:“你去了七天后,你将会见到 一位艳色双绝的姑娘,她是你俩前生前世已定的姻缘。”公主还 向相勐表心迹:“救命的哥哥啊,正因前世求佛所定下的姻缘, 我不愿离开你寸步啊,无论天涯海角,我都永远跟随着你。”【・q宿 命般的前世约定,今世相守,无论什么艰难险阻,俗世诱惑都无 法将他们分开。除此之外,《兰戛西贺>中南西拉与召良玛的爱 情也充满着浓厚的前世缘分和命中注定的意味。<岩佐弄》中, 公主对逃离蛇妖的魔掌已不抱希望,对前来搭救的岩佐弄道: “我遭大难,想来是我命中注定。”叫又显现出佛教命中劫难观 点。而这些所谓的前世今生的姻缘,其实是对爱情的偶然性和 专一性的疑惑。所以,佛教的前世今生的观念,究其根本,是利 用人们因认知的局限而产生的迷茫和困惑时,急于寻求一种解 释的心理,用一种无可考证的,充满可能性的,虚幻的理论,给 人们的迷茫和困惑找—个出口。 (2)“爱”的相处之道 傣族佛教中要求教徒要有“爱”,这个“爱”,佛经中称为“妈 达”嗍,“爱”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包括家庭成员以外的 互帮互助。这样的思想意识,同样也渗透在文学艺术等领域。 傣剧中,家庭成员之间,大多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 氛围。傣剧经典《相勐》中,二王子曼塔离家后,与父母互通的信 件里溢满了父母对儿子的爱和希望以及儿子对父母的思念和 感恩之情。相勐被下凹利诬陷后,两位哥哥立即出兵为弟 弟平复围攻之乱,看弟弟爱情事业双丰收后才放心的回国。《岩 佐弄》中岩佐弄在爷爷独自抚养下成长成为一个智慧高强的英 雄,岩佐弄也不负爷爷的期望,手斩蛇妖,为民除害,庆功之日 请爷爷喝第一杯酒,感恩之情尽诉酒中。父母之恩,长辈之爱, 点滴之情,都记在心中。反映了傣族人民对于孝道、亲情的重 视。 而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更多的体现在群众身上。《相勐》 Tourism Today 一代一jj 游 里相勐逃回家时,靠沿途的路人们施与的银钱和食物才得以回 家;《娥并与桑洛》好姐妹月保和帕旺,不顾辛苦,陪着娥并长途 跋涉寻爱人;《朗推罕》中孔雀公主遭陷害时,群众纷纷上前掩 护公主高飞远去。这些形象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们或基于 同情或基于友爱,尽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 人是不起眼的,但是越不起眼的就越是常态的。在他们身上反 映出傣族人民相互友爱,乐于助人,善恶分明的民族性格。 3.人物形象的教徒化 傣剧中的人物大致呈现一种教徒化的趋向。所谓教徒化趋 向,就是指剧中人物的一些类似于教徒崇佛拜佛的心理和行为 表现。这种趋向在传统剧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传统傣剧《布腾那》里,爷孙二人犁田到一座奘房门前时, 爷爷便领着孙子进去朝拜菩萨,并对神佛唱出他们犁掉世间所 有坏事和不平,让世间幸福美满,和谐富有的心愿。一见奘房就 下意识的进去朝拜,这个无意识里,已经表现出了佛教信徒的 意识。《相勐》里相勐王子在未算其命定姻缘前就经常去奘房和 小和尚们玩,还想过披单做和尚,后寻爱途中,看见奘房庙宇便 立刻入庙拜见佛爷,而另一个人物“米吾”,已经是遵循佛教的 十诫教条行事的佛教教徒。还有《娥并与桑洛>的桑母的唱词 “清早起进佛堂,拜了佛,烧了香,背靠椅子,念佛修行”旧,也表 现出桑母对佛的虔诚。这些教徒化的人物形象,从侧面反映出 傣族全民信教的社会现象。 4.对表演形式的影响 佛教在傣剧的表演形式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戏腔 上,佛爷们在长期的传经布道朗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专用 的朗诵性唱调,例如【长诗调】、【唱书调】.‘喊火令”、“候达拉”等。 这些带有佛教色彩的曲调被人们广为传颂,经戏剧演唱吸收, 成为傣剧最初的戏调。如今傣剧基本唱腔仍带有佛经讲唱的曲 调旋律,句尾或段尾的长音处出现的别具特色的抖动音和拖腔 也沿用了佛经讲唱的尾句拖调。 表演身段上,傣剧也借用了很多佛教手势,比如傣剧中的 “拜佛手”,就是借鉴了佛门弟子常用的拜佛手势;常用于角色 假寐和睡卧的“卧佛身法”则模仿佛教卧佛壁画和雕塑中佛祖 侧卧的闲适姿态。可见佛教对傣剧表演形式的影响深远,使得 傣剧在整体上笼着一层宗教色彩,在融合充满傣族风情的表演 艺术,形成独特的舞台魅力。 三、其他宗教信仰的交叉呈现 除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影响外,傣剧还受到其他宗教,例如 道教的影响。原始宗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在傣剧中相互融 合,和谐共处,形成了多宗教信仰交叉呈现的独特现象。 1.道教因素在傣剧中的呈现 傣族是具有开放性的民族,从以前的“蜀身毒道”到如今, 傣族与汉民族的交往一直都很频繁,自然受汉民族的影响很深 —.147—- Tourism Today 当一 旃掰游 文化旅游 刻。道教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但由于佛教和原始宗教的 主导地位,道教的影响显得比较小,但在傣剧中还是能看的到 一灵魂不死的呈现。《岩佐弄》里待公主得救后,老国王先是感慨 “天神保佑”,随即庆幸家里供的菩萨显灵;《相勐》里更是巫师、 傣族原始魔鬼、天神、佛爷、仙官仙女更是汇聚一堂。可见,傣族 的宗教信仰并不拘泥于一种宗教形式,也不会将自己全部的信 仰完全寄托在一个宗教里。相反,傣族的宗教信仰非常的灵活, 些痕迹。 道教在傣剧中主要表现在一些人物形象上。有些传统傣剧 剧目会嵌入一些道教人物,比如《帕罕》中就嵌入了“太白金星” 这一道教人物形象,剧中一改普遍的天神或者佛祖救赎的传统 戏路,由“太白金星”这一神仙道化剧中的常客来担当,帮助阿 他们信仰一个宗教更注重它的实用性,多种宗教信仰的相互融 合和交叉呈现正是傣族宗教信仰的功利性的体现。 结语 暖帕罕度过磨难。同样,在《金孔雀》这一剧目中,也出现了另一 个道教形象,就是汉剧中通常以嫉妒心重,严守天规,坏人姻缘 闻名的王母娘娘。剧中王母娘娘承袭她一贯的作风。强令已和 凡人私定终生的仙女“朗乖”回天庭,造成朗乖和腊断夫妻不得 团圆的悲剧。这一类的形象虽然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傣族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吸收。 通过对傣剧中的宗教因素的探析,不难发现傣族宗教信仰 的多元化特征。傣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对自然和超 自然的困惑和畏惧,并将其人格化,形成了以万物有灵为主的 原始宗教信仰。后在与汉民族和周边国家的频繁交往中吸收了 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形成了以佛教和原始宗教为主,道教等 其他某些信仰因素参与其中的宗教信仰的局面。傣剧在对这些 2.多宗教信仰的交叉呈现 在傣剧中,每一个剧目里都不是单一的呈现一个宗教文 宗教文化的吸收时将其相互融合,形成傣剧中多种宗教因素交 叉呈现的独特现象。这一独特现象也反映出了傣族宗教信仰的 功利性。同时,在这些宗教信仰中,我们也能从其中窥视傣族人 民敬畏自然,坚信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和内在美与外在美高 化,即使是全民信仰的佛教也是如此。在傣剧中,多种宗教文化 是相互融合,交叉呈现的,这也使得傣剧具有了多种宗教神灵 鬼怪汇聚一堂的奇观。 例如《金孔雀》里既有道教形象王母娘娘,又有傣族原始神 灵天神的存在;《娥并与桑洛>中这场剧里既有拜佛祈福,又有 度统一的审美追求,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的精神生活面貌。 参考文献: 【1J德宏州史志编委办公室编.德宏史志资料第十六十七集[M1.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12:194. [21【t0】德宏傣族景颠族自治州文化局编.傣剧志【M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2:274:261. 【3J[41[11][13l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室编.云南民族戏剧剧目汇编【J .昆明: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1984—10:42:56:63:24 [51[61王胜华著.云南民族戏剧论【M1.昆明:云南大学出版,2000—12:320:48. r7】龚学增主编淙教问题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1:6. 【8l盈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盈江县志[MI.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10:577. 【9】【12l(rL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编.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一)【M】.昆明:民族出版社,2009—5:8:266. —.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