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施工方案
1.1 适用范围
本施工措施适用于我公司在池州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所有合同范围内的焊接施工。它包括焊接施工过程的控制,焊接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及管理,焊工的资格培训及考核,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焊接检验与实况记录,文件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的工作。
1.2 所执行的标准
焊接均应符合GBJ17、GB50205、JGJ81、NACE Standard RP0178-01及附件4中的SCF-2规定。
1.3 焊接专业组织和焊接派工管理
1.3.1 项目部设焊接专业工程师一名,三级焊接质检员一名,二级焊接质检员2
名,在管理上隶属于项目部工程部
1.3.2 现场设金属试验室,由公司检测中心组织,属项目部管辖。 1.3.3 其他焊接工程技术人员和焊工分布在各施工队。
1.3.4 现场一、二级焊条库合并,便于焊接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控制。在
技术和业务上接受工程部的领导,焊条库设置管理人员2名。
1.3.5 焊接设备由各专业施工队自行配备,设备标识、计量鉴定、调配等实行
统一管理,始终保持设备处于优良的工作状态。
1.3.6 焊接派工管理实行派工单制度。即由派工主管根据技术人员编制的施工
质量计划,结合焊工个人施焊资历进行派工。派工时,主管人员在派工单上签署所派焊工的施焊项目(包括规格、材质等)、施工地点、施工机械及所用材料的名称、规格。派工单签署结束后,由技术人员审核并签字后方可生效,才能到焊条库领取所需焊接材料。派工单制度的实行,
有效地保证了材料投用的可追溯性,也是质检员、技术员现场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1.3.7 焊接劳动力调配及其派工管理由各施工项目队负责。总协调由项目部工
程部负责。
1.4 焊接能源及工器具配置
1.4.1 氧气、乙炔气、氩气供应采用瓶装分散供气方式。 1.4.2 焊接电源及其布置
本工程公司将投入下列焊接工机具,满足工程焊接的需要。见下表:序号 焊接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交流电焊机 BX3-500-2 20 2 直流逆变焊机 WS-400B 10 3 高频引弧
4 直流逆变焊机 ZX7-400ST2 10 5 钨极脉冲氩弧焊 WSM-400 6 6 埋弧自动焊机 NZA-1000 2 7 半自动气保焊机 A10-500 1 8 半自动气保焊机 IAR-500 1 9 管道气割机 CG2-11 1 10 半自动气割机 CG1-30 2 11 仿形气割机 CG2-150 1 12 等离子切割机 G60-D 1 13 碰焊机 UN1-75 2 14 碰焊机 UN1-100 1 15 电脑温控仪 DWK-A-180 1 16 焊条烘干炉 YHL-60 2 17 焊条烘干箱 YGCH100 1
备注 1.4.3 为了文明施工,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自行设计制造的可组合式电焊机集
装箱,根据各作业点焊接任务的集中程度,每只集装箱内设置2台、4台、6台、8台电焊机,并配套电源开关、照明、通风设施,电焊机极线引出由快速插座连接;
1.5 焊接材料管理
焊接材料是指在焊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焊条、焊丝、可(助)燃气体、保护气体、焊剂、钨棒、碳棒及其它相关材料。焊接材料管理是焊接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库房内干湿度和焊接材料烘焙的控制以及焊接材料可追溯性管理。错用焊接材料和使用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会造成潜在的不合格焊缝而留下质量隐患,甚至导致电站运行期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焊接材料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5.1 外部保证(采购与验收)
(1) 焊接材料的采购应符合材料采购程序,并由经过确认的合格的供应商供
应。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查按委托方认可的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并在审查通过后经委托方予以确认。
(2) 所采购的焊接材料必须按标准进行验收试验,保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3) 焊接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牌号、批号、生产日期及合格证书。所使用的焊
接材料必须完全满足相应技术条件的要求。
1.5.2 内部保证(使用与追溯)
(1) 严格按程序要求存放、烘干及保温,重点抓好发放与使用环节,使焊接
材料流转具有可追溯性,达到双向跟踪。
(2) 焊接材料的使用必须有详尽的标识和可靠的可追溯性,且具有相应的技
术文件和记录给予确认。焊接材料的领发应由焊接工程师签发领料单,必须填明使用人及使用项目,仓库凭单发放。发放后,仓库材料管理员必须在领料单上填明领用材料型号、规格、数量和批号等。应及时或按
阶段由统计员收集统计输入计算机,原始凭据按技术文件要求存档。
(3) 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良好的烘贮设施,严密的可追溯性状态和满足控制
要求的各类文件、记录等。
(4) 按各种焊接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存储、保管、烘焙、保温,对焊条的保
温设立三个区:备用区、使用区、返回区。对以上过程均填写“焊条烘干和保温记录表”,且反映在“焊条发放记录表”中。
(5) 焊材发放要求:
根据技术员提供的使用部位、焊材型号、数量向焊工发放焊接材料(填写焊材发放登记表);每日晚上下班前各单位要将次日上午、下午所需焊材用量通过现场的计算机系统向焊材库申请,内容包括焊材名称、焊材数量、使用部位、使用焊工的名称等。
焊材库管理人员在焊工领用之前根据申请单及时按说明书要求根据用量及时对焊条进行烘焙(填写焊条烘焙记录表);并将焊条提前分装在各自焊工的焊条筒内,经过焊工确认并签字后可及时领走焊条。 领用焊条时焊工必须向库房管理人员提供焊接技术员签发的焊材领用申请单,领用数量以半个工作日用量为准。
(6) 如发生质量问题而对焊接材料的质量有怀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
焊接工程师处理。并对已使用该批材料的产品进行复查,做好记录。具体处理按不符合项程序处理。
(7) 变质焊材的处理:出现药皮脱落、药皮受潮、焊芯生锈等现象时,库房
管理人员要及时向焊接技术负责人汇报,由焊接技术负责人决定处理方式和防范办法。变质焊材要及时清出库房做报废处理。出现变质焊材时要分析原因,追究原因并进行经济处罚。
(8) 焊接材料的控制是焊接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技术管理上不受行政干
预,当项目部焊接专工或专检,认为有必要时(如违反方案不能保证焊接质量,或焊工因质量不稳定需要停工复试等)就可指令焊条库停止相
应材料的发放。
(9) 材料替代的原则是保证采用替代材料的产品的使用性能及质量不低于原
设计水平,材料的替代应由相关部门出具经申请和批准的代用通知书,施工队方能执行。
(10) 焊接材料的管理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焊接材料管理条例》
的规定。
1.5.3 焊接材料防潮湿管理
为了便于控制和防潮的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立一、二级库合并的具有独立行使管理职能的焊接材料库。在施工现场对焊接材料的管理须达到下列要求:
(1) 焊材库要求密封性能好,通风条件好,具有保温、防潮功能;库房内配
备加热器、除湿器、空调、排风扇、堆放架柜、温湿度表、焊条烘干箱、焊条恒温箱等设备;焊材储存间、焊条烘焙间、焊材发放间均连成一体,保证焊材进现场后至发放前均在库房内运转,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焊材库内的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
(2) 库房管理人员每天记录库房内的温湿度,并保证温度和湿度在规定范围
内,温湿度超标时利用加热器、除湿器、空调等调节至合格;对入库的材料、焊材必须分批号、分规格、分区域码放储存,并作好明显的标识;按说明书要求根据用量对焊条进行烘焙(填写焊条烘焙记录表);并应遵循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
(3) 库房管理员每周对储存的焊材进行一次抽检,及时发现药皮脱落、药皮
受潮、焊芯生锈等现象,并做好记录。焊接技术负责人每两周对库房的焊材进行一次抽检,并检查库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库房的温湿度记录。
(4) 确保对所有电焊条和其他要求烘焙的焊接材料按规范进行烘焙(包括酸
性焊条)。经过烘焙的电焊条,须实行24小时连续保温。
(5) 焊条保温筒统一管理,焊条筒不得滞留班组。根据工作任务为每个焊工
配备一个2~5Kg焊条筒,筒壁上要进行标识及焊条牌号和规格,标明焊工名称和钢印代号。除现场使用外,焊条筒及剩余焊条必须及时归还焊材库,由焊材库统一保管。中午剩余焊条仍然放在焊条保温筒中,下午继续使用;晚上剩余的焊条要放回恒温箱中保存,次日继续由该焊工使用。焊条库专门配备1-2台交流电焊机(或专用变压器),提供焊条筒供热电源,焊条保温筒使用前至少提前1-2小时加热,焊条保温筒须工作正常,到施工现场须及时插接电源,始终保持筒内温度,焊条使用一根拿一根,取出焊条后及时盖好筒盖,工作结束后将焊条筒连同剩余焊条交回焊材库保管。
(6) 焊接材料使用应符合焊接技术文件要求。现场使用的焊条保温筒筒内温
度应符合规定。焊接材料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予以报废。报废按报废程序执行。
(7) 焊条烘焙要求:焊条烘焙要求以说明书为准,没有说明书者可按以下要
求进行。即焊条重复烘烤不超过两次,酸性药皮焊条烘焙温度为120~150℃,恒温时间1h ,碱性低氢型药皮电焊条烘焙温度为350℃,恒温时间1h。
1.6 焊工培训及考核
1.6.1 为确保合同范围内工程施工焊接质量,凡参与池州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焊
接施工的焊工均应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6.2 以安徽电力平圩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确保派往施工现场的焊工均
具备相应的焊接技能和持有有效焊接合格证件。
1.6.3 对参与该工程的考核合格的焊工报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备案。对合格地完
成该工程中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焊工,可视同取得了同样等效接头的焊接技能考核的资格。
1.6.4 对特殊要求的焊接工艺或材料,应按特殊工艺要求对上岗焊工进行项目
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如对C-276材料的焊接,必须应持有ASME上岗证的人员,并通过该材料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施焊。
1.7 焊接工艺评定
1.7.1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在于测定焊接接头是否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并制
定出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导焊接生产和控制焊接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1.7.2 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与应用
依据业主方提供所要遵循的规则以及《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SD340-89的规定,结合每项操作的特点和有关金属的特性,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验证焊接试件的试验结果,以满足所要求的质量准则。依据焊接工艺评定项目,编制用于实际项目施工的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作业指导书”。
1.7.3 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
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工程师根据各项施工图所提供的材料、焊接接头形式、技术要求制订焊接工艺评定计划,对需要重新评定的,拟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并依据工程进度情况,实施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除特殊要求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外,其余均在公司本部完成。焊接工艺评定人员根据各项检验、试验结果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本工艺进行综合评定。必要时,报业主方及监理方确认。
1.7.4 我公司已具备针对火力发电厂的焊接工艺评定现有80项,基本满足常规
火电厂建设安装需要,具体项目如下表。对于不能覆盖的或根据业务规定有特殊要求的,我们将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
1.8 焊接施工基本原则
1.8.1 焊接施工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1) 焊接施工应具备的技术文件:焊接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焊接工程一览表、
焊工合格证件、焊工资格管理文件、焊接工艺评定程序及报告、焊接施
工作业指导书、焊接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焊接实况记录表、焊口(焊缝)统计表、焊缝质量检验报告、与验评记录、项目工程焊接质量评定表。
(2) 焊接工程师应全面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工程量、工艺要求、质量标准,
综合编制各项焊接施工技术文件,且在施工前一个月提交委托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3) 焊工须持双证上岗,即安全上岗证、焊工合格证。且具有相应的施焊资
历。另上岗前须进行相应项目的模拟练习。
(4) 工程中投用的焊接材料须具备制造厂家的质量保证书。
(5) 焊接施工技术交底。焊接工程开工前必须具有有效的焊接作业指导书,
焊前由技术人员按文件要求向作业焊工进行技术交底。
1.8.2 焊接施工前准备
(1) “焊接工程与金属检验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程序安装调试完毕,具备
使用条件。
(2) 工序接口条件:上道工序应符合接口技术条件,有相应的技术文件支持,
上道工序的接口条件的检查和有效文件的签证由质检员负责填写,下道工序施工人员签字确认。
(3) 焊接对口要求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根据“焊接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图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
准备工作完备。
(5) 焊机运输到位,并调试合格,所有显示仪表均应经过鉴定合格,且在有
效期内。
(6) 如有合金钢材料,必须经光谱检查确认。 1.8.3 施焊环境要求
(1) 环境温度应根据不同钢种类别予以保证,并符合规程的规定。 (2) 应有防风、防雨设施,避免穿堂风。
(3) 施焊时,应采取措施使焊件处于焊接应力能够释放的自由状态,技术特
殊要求时除外。
(4) 交叉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隔离措施。
(5) 焊接时避免连接设备的震动,特别是焊件本身的震动,以防止产生焊接
缺陷。
1.8.4 保证焊缝外观质量的措施
(1) 对口错口值要满足技术要求,该项工作由安装工完成,焊工及质检员验
收把关。
(2) 当前项满足要求时,控制影响外观质量的另外几个表面缺陷,即表面裂
纹及表面未熔合、表面气孔、咬边、焊接角变形。
(3) 防止表面裂纹及表面未熔合:填满弧坑防止弧坑裂纹。控制焊接电流不
宜过小,焊条或焊丝与坡口保持一定的角度,防止出现表面未熔合。
(4) 防止表面气孔:母材要清理干净无污物,焊接电流不宜过小,电弧不要
过长,防风或氩气保护效果要满足技术要求。
(5) 防止咬边:熔合区电弧停留不要太短,电流不要过大,注意观察熔池填
满程度。
(6) 防止焊接角变形:保持对称施焊,必要时采取反变形措施。
(7) 焊缝外型尺寸的控制:将焊接规范中焊缝外型允许尺寸表的内容分解到
工程的具体项目上,使焊工明确各个项目焊缝外观尺寸的允许值,并由技术人员向焊工进行讲解,焊前练习时由焊工亲自对外观尺寸进行测量。施焊结束焊工自检合格后,质检人员用焊缝尺寸检测器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8.5 焊接工艺要求
(1) 严格执行业主单位提供必须遵循的焊接规范,如《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
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92。
(2) 对焊接坡口及对口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3) 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检查后,应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的焊接,以
防止产生裂纹。
(4) 为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直径大于Φ194mm的管子对接焊口宜采取
二人对称焊接方法。
1.9 主要部件和焊缝的焊接 1.9.1 钢结构的焊接
(1) 钢结构焊接主要有承重钢结构和普通钢结构件两类。钢结构的焊接除执
行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和《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年版)两个标准外,还根据施工图纸和说明、有关协议和纪要等技术资料组织施焊。
(2) 板材对接焊缝、翼缘板与腹板焊接焊缝、牛腿,需Ⅲ类及以上类别合格
焊工焊接;其它焊缝如加筋板、端板及联系焊缝附件焊接,可由普通合格焊工焊接。
(3) 下料及坡口要求:焊件下料及坡口加工以采用机械方法为宜。坡口型式
及尺寸须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注明的,手工焊部分参照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埋弧焊部分参照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下料应采用多头气割机,腹板、翼缘板等坡口应采用刨边机制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或坡口的焊件要留有加工余量,再用砂轮机打磨去除氧化层、淬硬层及过热金属。
(4) 严格对口要求与检查:焊接对口前,焊口两侧必须严格去除金属表面的
油污、锈蚀、和水垢,全面露出金属光泽;保证对口间隙和错口量符合标准要求。打磨好的母材当天不能施焊时采用焊口防锈剂保护,避免潮湿给焊接带来困难;焊接之前由焊接质检员检查并确认对口质量,填写对口质量检查表。
(5) 焊接要求:长而直的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施焊;加筋板等附属结构焊接
应采用手工电弧焊,钢架、梁、柱等安装亦由手工电弧焊完成。加强肋
一般对称布置,为防止变形,须采用两部焊机,由两名焊工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对称施焊,施焊中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埋弧自动焊施焊时,焊口两端设置引弧板、收弧板,一道焊缝完成后,用火焰割除两端引、收弧板,并打磨平整,不得以锤击落以免产生裂纹。
(6) 对由角钢或钢管与铁板连接而成的桁架结构的焊接,要先焊杆件接长焊
缝,接长型式遵循《钢结构设计手册》,要求焊高不小于板厚并圆滑过渡。单个节点板上焊缝较多时,应按先主弦,后支撑,先角钢肢背,再焊肢尖的顺序施焊;多个节点板的焊接,须根据结构大小采用四人或两人分区对称同步施焊,尽量使热量不要集中在一处,而要分散开。焊接时要考虑平板与立板热量分配,注意角接、搭接处运条能保证两侧熔化程度一致,以免熔池偏向平板侧,导致立板侧焊高不够。
(7) 焊缝检验和验收:焊缝焊完后由焊工本人或其班长进行100%外观自检,
填写自检单;工地专职质检员使用焊缝检测尺,根据自检单进行复检,并填写分项工程焊接接头表面质量检验评定表、焊接综合质量等级评定表;并依据《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年版)要求进行检验。对烟、风等管道,要进行100%的严密性试验。
1.9.2 本系统管道的焊接
(1) 对于集中的管道下料和焊接坡口一律采取自动气割机或机械加工。气割
加工或必须采取手工切割的(指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自动气割机和机械加工的),在焊接之前必须采用手动机械进行严格的打磨清理,直至露出金属光泽,达到焊接技术要求。
(2) 焊接坡口型式及尺寸须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注明的,手工焊部分参照
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埋弧焊部分参照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3) 焊接对口必须执行焊口检查签证制度,并得到承担焊接任务的焊工的认
可,办理相应的签证手续后才能进行焊接工作。
(4) 所有的焊接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烘干或烘焙,严格执行焊接材料管
理制度,焊条桶按规范要求在现场接通电源进行加热保温,防止受潮。
(5) 焊接检验严格执行随机抽查制度,质量验收过程中严格贯彻焊接质量奖
惩办法和违反工艺纪律处罚条例,实行重奖重罚。
(6) 点固焊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工要求等与正式施焊时相同,在对口
根部点固焊后,应检查各个焊点质量,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进行点焊。
(7) 为保证打底透度焊接质量,打底焊条直径宜小,为适当提高焊接效率,
填充及盖面层焊条直径可大些,如打底Φ3.2,平焊I=90~130A,填充盖面Φ4.0,平焊I=140~200A,其它位置相应将电流降底10~15%。
(8) 当采用埋弧自动焊时(适合于制作直径较大的卷管,直、环缝均可采用
该法以提高效率)直缝两端须设置引弧板和收弧板,坡口形式、尺寸与正式焊口一致,下方可设置焊剂气垫以保护熔池,先焊管内侧,外侧待清根后再焊,外直缝需搭设平台,上铺设焊车轨道。必须用火焰割除直缝两端引、收弧板,再用砂轮机打磨平整,不得以锤击落以免产生裂纹。
1.9.3 吸收塔现场拼装焊接
(1) 焊接材料选用按图纸规定要求进行,且全部按照前述规定保证焊接材料
合格有效。
(2) 本项目的焊接程序及要求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执行。 (3) 焊接工艺控制
(A)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程序进行施焊,严格控制焊接程序和焊接
线能量的输入。
(B)焊前应检查组装质量,破口面及两侧20mm范围内的污物、锈蚀、水分和油
污应清除干净,并应充分干燥。
(C)焊前预热条件完全满足“焊接工艺规范”要求,预热方式主要采用电加热,
预热测量范围以焊道两侧各100mm为限。
(D)定位焊及工卡具的焊接,均须由合格焊工担任,且与正式工艺相同。 (E)引弧和熄弧均须在破口或焊道上,不得随意在焊件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
每段定位焊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定位焊间距应在300mm以内。
(F)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道始端和终端的质量,始端应采用后退起弧法,终端
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相互错开。
(G)双面焊的对接接头在背面焊接前,应用碳弧气刨对背面焊缝根部进行清根,
然后用手提砂轮机磨去破口氧化、渗碳层。
(H)对于在塔体上施焊的每一焊工所施焊的范围,应在排板图上予以说明。 (4)焊接顺序及焊接变形控制
为保证塔体安装质量,控制塔体组装尺寸,在现场安装中,应正确规定焊接顺序,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小焊接应力,控制焊接变形。
(A)塔体焊缝的焊接顺序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范》规定的顺序进行。 (B)对于大面积薄板结构的焊接,应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的输入,特别是对于
初层焊道,应采用分段退焊法或跳焊法。
(C)对于沿罐体圆周均布的焊缝或周向环焊缝的焊接,应由数名焊工周向均布、
同时同向进行施焊。
(D)塔壁板上纵缝对接焊时,为防止纵缝角变形,可在壁板内侧装设弧形加强
板,以达到强制控制变形的目的。
(E)对于塔内附件焊接变形的控制可通过强制或反变形的措施来达到。 (5)焊接检验:焊缝焊接完毕后,应立即清除表面焊渣,按照焊接工艺文件要
求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工作,并通过砂轮机来修整焊缝的余高以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1.9.4 C-276材料的焊接
(1) C-276材料为镍基合金,必须经过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
施工。焊工必须按照ASME规范的规定进行该材料的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焊接。
(2) C-276材料必须有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A)安装中使用的工夹具均应由同类钢或不锈钢制造;
(B)安装吊具凡与C-276材料直接接触的由同类钢或不锈钢制造,不允许用钢
丝绳绑吊,必须用尼龙吊带或加符合条件的隔离层;
(C)所使用的砂轮片只能专用于磨C-276材料,所用钢丝刷与清渣工具,均应采
用同类钢或不锈钢制造;
(D) C-276材料表面不允许暴露在火焰加工处,否则将影响C-276材料的耐蚀
性。
(E)焊接材料的存放应放在专用的库(房)内,严禁与其它类焊接材料存放在
一起,防止焊接材料的污染,且严禁放在钢架上。其存放和使用严格按前1.5节执行。
(3) 焊接工艺
(A)焊接方法采用氩弧焊工艺或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
(B)所有C-276材料的焊缝所使用的焊接材料成分应等于或大于其连接合金中
含量高的那种,且要经过业主方的批准。
(C)书面焊接程序规范(WPS)和程序鉴定记录(PQR)均经过业主方的批准。 (D) C-276材料在焊接前,对其合金含量都要用Tcxas核能合金分析仪核对无
误,并进行标注(其标注不能影响其合金的耐腐蚀性)。
(E)待焊的表面应清洁,没有锈蚀、灰渣、污物、油脂及其它杂质。 (F)待焊接的合金面包括连接面50mm的范围内没有上述物质及硫化物,所有的
污物要在焊接前用合适的溶剂擦去,其溶剂不能含有游离态卤族元素且不能留下沉积。
(G)要保护好所有的C-276材料不受碳钢的影响,当在C-276材料附近工作有
碳钢时,要将C-276材料密封以避免影响合金。
(H)焊接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16℃或至少高于露点温度5℃。否则可使用电或
辐射加热,但决不允许使用含氧气燃烧或其它产生潮气的设备来进行内
部加热。当对待焊金属加热时,加热温度不得高于38℃。
(I) C-276材料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焊接层间温度且不得超过100℃,并在
WPS中强调写入此温度。要使用合适的、校准的表面接触仪器来测量此温度,但不得使用温度指示碳棒等能污染C-276材料的接触探头来测量温度。
(J)焊接完成后不得对C-276材料焊缝使用任何形式的焊接热处理。 (K)焊接完毕,焊工应仔细清理焊缝表面,检查焊缝成型质量,必要时可对进
行局部修整并填写自检记录。自检合格后在焊缝附近标注焊工代号交付检验,且在焊接工作图同时作标注。
(L)对本程序范围内管道的每一个焊口,应具有完整的施焊实况记录,特别注
意记录在焊接过程中曾发生过的设备故障,焊接工艺参数的严重偏离,产生焊接缺陷及时对其处理的情况和结果,该施焊实况记录上应有当班质量检验员和焊工的签字。
1.9.5 衬胶罐或管道的特殊要求
(1) 所有焊缝必须是连续的,焊缝必须打磨光滑。 (2) 焊缝处所有焊渣、毛刺等必须清除。
(3) 焊缝处尽量光滑,但是没必要将焊缝打磨成和母材平齐。 (4) 在焊接表面不应存在小孔、凹点、虚焊或凸凹不平。 (5) 所有的锐边和凸凹不平的地方均应打磨平整。 (6) 在厚度小于9mm的焊缝凸起应打磨至最小半径2mm。
(7) 在厚度等于9mm或更大的焊缝凸起应打磨至最小半径4.5mm。 (8) 型钢的边缘应打磨至最小半径4.5mm。
(9) 以上所列出的所有焊缝必须光滑且应无毛刺、焊渣及其它锐边。 (10) 所有的外部支撑、悬臂和缺口必须在衬胶前焊接完毕,临时的缺口及
支撑必须在衬胶前全部清理干净且打磨光滑。
(11) 所有内部的附属材料并且永远存在于容器或设备中的必须完全焊接好。
(12) 所有衬胶的焊件,焊完衬胶前必须经业主指定方检查认可。 1.9.6 加强焊接施工过程控制
(1) 抓住焊接过程控制要点:一是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及焊前施工交
底,搞好焊前检查,即检查对口尺寸、坡口形状、清理及焊前准备,做到不符合要求不施焊;二是质量检验员的工作在现场,对每个焊工的焊口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三是做好相关工序之间的联系,如对口、焊接、探伤、质量检查等之间的联系;注重外观质量检查工作,外观不合格的不检验,不验收。
(2) 合理设置控制点:根据过程控制要点,事先设置好W点和H点。 (A) W点(见证点):由焊接质量检查员负责检查并作好记录,作业人员签字,
合格后移交下道工序。
(B) H点(停工待检点):由焊接质量检查员负责检查并作好记录,作业人员
签字,合格后再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然后交下道工序。
(3) 严格焊接工艺纪律,即严格按照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焊接施
工,通过W,H点检查作业与工序程序文件的符合性。
(4) 严格实行多级验收制度,施工班组为一级验收,分公司为二级验收,项
目部为三级验收,业主及监理工程师为四级验收。焊工在完成各自的焊接工作后均应做100%的自检,填写自检单;分公司二级质检验收应根据焊工的自检单进行全面检查,项目部专业三级质检员对焊口的抽查应根据二级质检员填写的检查记录单,按规程规定的比例对焊缝进行检查验评,最后报监理验收。
(5) 凡经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按规定加倍抽查。
(A)对不合格焊口,按照缺陷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如实记录处理过程;对不
合格焊口的修复或重新焊接,增加设置W控制点,按程序进行修复和检查;经修复或重新焊接处理后的焊缝,应进行复查直至合格才能通过。
(B)如加倍抽查仍不合格应停止此项目的焊接,该焊工应立即停焊,重新进行
资格复试。
(6) 对焊接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应以事实和质量数据为依据,找出事故原
因,严格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1.10 焊接质量奖惩措施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受监督焊口质量奖罚规定》、《违反施工工艺及工艺质量条例处罚标准》两项制度,结合池州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设立“焊接质量奖”专项资金,加大焊接质量奖惩力度,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提高焊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本公司承担的合同范围内焊接质量全面达到优良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