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

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电子式电能表电原理图分析

大纲:

一、 电子式电能表原理(分类为5大部分:电源、采样计量、单片机处理、通讯、输出):

电表维修原则:1、通过现象查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

2、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正常的,则故障不在上一级电路,查本级电路。

3、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不正常的,再查上上一级电路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

4、通过分级检测输出的电压(或信号)是否正常来确定故障的范围。

1、 供电原理(讲原理时要画出电路,提及有故障时的现象和检测维修方法);

1.1、 三相表供电原理:

变压器供电原理(详细讲解);

电原理图如下:

用变压器变压、整流、稳压对三相表进行供电,电路中有三个变压器。其中的每个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都相同,只是各个变压器的初级输入电压是三相电压中的不同的相。对于

三相四线电表:T1初级为A—N线电压,T2初级为B—N线电压,T3初级为C—N线电压;对于三相三线电表:T1初级为A—B相电压,T2初级为A—C相电压,T3初级为B—C相电压,对应我们经常在三相三线电表上显示的A相电压(为A—B相电压)、B相电压(为A—C相电压)、C相电压(为B—C相电压)。用三个变压器供电的好处是:1、当电网出现某一相或两相无电压时,电表仍然可以计量有电压的相的用电情况;2、增加电表供电的带载能力,保证电表的正常工作。

现以变压器T1为例详细说明以上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

1、 压敏电阻RV1

压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顾名思义,压敏电阻就是对电压敏感,由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电阻,我公司使用的压敏是正常时为开路,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压敏的动作电压),压敏电阻会非常快速地阻值下降到零(短路。这个时间为t、t为1nS—10 nS,t因选择的压敏型号不同而不同)。而对多少电压值(动作电压)会开始阻值下降也是因选用的型号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型号上的数值。比如:20K510的压敏电阻,则最大不动作电压为510V,可以查相关的电子元件资料,电子文档文件路径:Z:\\研发中心\\综合组\\陈大全。

压敏电阻RV1在本电路中的作用

当输入电表的电压线上有带高能量的短时高电压时,压敏电阻动作,使高电压短路(A—N,三线为A—B),达到保护电表的目的。此处的高电压不是由于错误接线产生的380V或420V之类的持续高压,而是由于雷电或其他情况产生的短时浪涌电压。

压敏电阻特别注意事项

压敏电阻在动作时可以承受1000A甚至于8000A的电流(因型号不同而不同),但是不能持续工作在动作状态(短路状态),因为压敏电阻是一种耗尽型的电子元件,通俗地说就是“动作一次就少一次,直至最后烧毁”,如果压敏电阻一直工作在动作状态(短路),那压敏电阻会因为电流持续时间长而爆炸。最初的电子式电能表使用380V的动作电压压敏电阻时,就有过电网发生接地故障(产生压敏两端一直有380V电压)而使整条电网线路上的电子式电表压敏电阻都爆炸的事件。后来就用420V的,再后来又认为420V的还不保险,现在就用510V的。

2、 热敏电阻PTC1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在正常状态下呈现一个固定的阻值[我们使用的热敏电阻的型号中有(30Ω—60Ω)的标记,这个标记不是指一个热敏电阻的阻值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30Ω—60Ω之间变化,而是指这一批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在30Ω—60Ω的范围内。],当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动作电流,因热敏电阻的型号不同而不同),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增大,按照欧姆定律I=U/R的原理,使流过有热敏电阻的回路中电流降低,保护此回路中的其他器件。

热敏电阻PTC1在本电路中的作用

以上电路中,热敏电阻和T1初级串联,当输入电压正常时,此时热敏电阻和T1初级串联的回路中的电流为电表正常的电流(因为国标要求电表单相功耗不能超过2W,且要保证供电电路为电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由P=UI可以得出三相四线220V电表一般为

10毫安左右),热敏电阻处于正常状态(固定的阻抗,因选择的型号不同而不同)。当输入电压变大时(一般是接地故障),热敏电阻和T1初级串联的回路中的电流也将变大,当此电流达到或超过热敏电阻的动作电流时,热敏电阻将动作,热敏电阻阻值会变大,而阻值变大的速度取决于此时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速度越快。当热敏的阻值变大时,由欧姆定律I=U/R,可以得出整个回路的电流将变小,T1初级得到保护。如果没有热敏电阻,T1初级的电流过大后,线圈会发热,发热的热量会使T1的绕组(漆包铜线)上的绝缘漆熔化,从而导致T1绕组匝间短路,最后烧毁T1。如果变压器本身能承受420V时的电流而不会烧毁(不会出现匝间短路),那是最好的,可以不用热敏电阻。并且,变压器如果输入端为420V时,变压器次级输出的电压必须满足:整流后的电压值不能大于滤波电容的耐压值和三端稳压块的输入极限电压,这样才不会损坏滤波电容和三端稳压块。

热敏电阻特别注意事项

1、热敏电阻的选型,必须达到电表正常工作时,热敏电阻不能动作,这里有个问题是:当环境温度变高时,热敏电阻的动作电流会变小。这种情况要注意:常温220V电表可以工作,虽然高温时电表工作的功耗电流和常温一样,但是热敏电阻的动作电流在高温下已经改变为现在的电流甚至更低,高温(比如70度)时220V可能热敏电阻已经动作,电表不工作了。所以热敏电阻选型要满足1.2倍正常电压高温不保护。要求1.5倍正常电压下电表要工作时,则要满足1.5倍正常电压高温不保护。

2、热敏电阻的选型,最好(企业标准是必须)在动作后,电表能显示并走字(精度可不要求)。这样就要使热敏动作后达到:T1初级与热敏电阻分压后,T1初级的电压仍然是220V左右,保证电表工作。这也是选型时要试验后才能定的。

3、三相三线的电表不需要热敏电阻,因为三相三线的三根线无论如何错接,其电压差

都不会变大,只是如果在调试和使用中如果错误地接到了220V电压上,电表的变压器将被烧毁,所以高档的三线电表或者客户有要求的表还是加了热敏的。

4、57.7V的四线表使用的热敏动作电流比220V的要大(因为国标要求的功耗、电表本身需要的工作功率决定的),工作原理与220V相同。

3、 变压器T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把漆包线绕在磁性材料上,绕好后,初级通电产生磁场,这个磁场旁边的次级再感应出电压,以此达到把电压改变的目的。其原理定理为:Uin/Uout=N1/N2;Iin/Iout=N2/N1,Uin为输入电压,Uout为输出电压,N1为初级绕组的匝数,N2为次级绕组的匝数,Iin为输入电流(流过初级绕组的电流),Iout为输出电流(流过次级绕组的电流)。

变压器T1在本电路中的作用

T1初级N12加电压Uin :A—N(三线为A—B),则在T1次级N34感应到一个电压,我们设为U34,在N56感应到一个电压,我们设为U56。具体的电压变化按照变压器原理:Uin/Uout=N1/N2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按照变压器的型号查看我公司的自制件文件,电子文档文件路径:Z:\\研发中心\\综合组\\陈大全\\自制件文件,使用“搜索”功能查文件名关键字可以很容易查到:比如查“TET35I01-220”,搜索“TET35I”就可以,然后在搜索的结果中寻找需要的型号。纸制的文件在我公司下发技术文件的各个部门文员处。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可以知道变压器的具体输出电压,可以知道绕组脚分布情况,以便检测变

压器是否损坏。因为对电表的安全性的要求(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表的试验和实际使用中都会要求电表的输出端子必须和强电(既A、B、C、N)隔离,而电表的端子中如果有485口,那么485电路的供电电源也要和强电隔离:因为485口和485电源之间是不能做到要求的隔离强度的,既485口和485电源应该看做是等电位。U56为供485电压的次级电压,U34为供电表除485电路以外的电路的次级电压,所以N56与初级、N56与N34是隔离的,按照国家标准GB/T 17215,GB/T17883的要求,必须满足施加交流4KV电压60S时间,N56与初级之间漏电流不能超过1毫安,N56与N34之间漏电流也不能超过1毫安。

变压器T1在本电路中的作用则是:1、输出两个次级电压U34和U56;2、U56和Uin之间,U56和U34之间必须做到施加交流4KV电压60S时间,漏电流不能超过1毫安。

变压器特别注意事项

1、变压器每个绕组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阻值(组成绕组的铜线决定:次级十几欧姆到几十欧姆左右,初级1.5K欧姆左右。),如果是开路或者是短路都表示变压器的这个绕组坏了,或者是变压器绕组脚的分布与图纸不符。

2、因为有三个变压器供电,所以检测电表时要做单相供电试验。这里的单相供电和误差测试时检测单相电压不是同的:因为供电是一个电路,而电压取样是另外一个电路,两者没有任何联系。既:能检测到A相电压只能表明A相电压采样正常,不能表示A相供电正常;同样,供电正常也不能表示采样正常。且各相的供电和采样都没有关联关系,需要一个个地全面检测,才能判断所有相的供电和采样是否正确。

4、 半波整流D5

半波整流的工作原理

由于二极管是PN结组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P到N的电压为正(加正向电压),且到一定值(二极管的阀值,硅管:硅材料二极管为0.6V—0.8V,锗管:锗材料二极管为0.2V—0.3V)后二极管会呈现低阻抗状态(导通),使电流通过二极管。而N到P的电压为正时(加反向电压),二极管会呈现高阻抗状态(开路),电流不能通过二极管。所以当有一个正弦波通过一个硅二极管时将产生如下图的波形变化:正弦交流电将成为一个断续的只有正且大于0.7V的电压,这个电压已不再是交流电压,而是直流电。当然,只是一个断续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

半波整流D5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半波整流D5在此电路中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压U56整流为断续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

半波整流特别注意事项

1、每个变压器都有一组供电是电表的485供电,所以当某相变压器没有输出(变压器坏或D5损坏),而其他两相或一相有输出时,485电路仍然可以工作,但是可能会成功率会降低(因为功率不够),也可能没有问题(一相或两相完全满足485电路的功率要求)。所以检测时要单相通485,才能检测到某一相485供电是否正常。

5、 桥式整流D1、D2、D3、D4

桥式整流的工作原理

桥式整流也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工作的,以电路中D1、D2、D3、D4进行分析,当有一个正弦波通过一个桥式整流二极管网络时,将产生如下图的波形变化:

桥式整流D1、D2、D3、D4在本电路中的作用

桥式整流D1、D2、D3、D4在本电路中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压U34整流为比较连续的,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

桥式整流特别注意事项

1、同变压器特别注意事项2。

2、桥式整流D1、D2、D3、D4如果只损坏(或焊反:焊反的可以目测)其中的一个(或同一个整流回路中的两个),另外一个整流回路正常,比如D1、D2坏D3、D4好,或D3、D4坏D1、D2好,则桥式整流还可以输出半波整流后的波形,仍然可以对后级电路供电,但是功率会只有原来的一半,这样的话电表可能工作,也可能不工作。要检查这种故障,要对电表进行单相80%Un或70%Un(甚至更低电压)的供电工作检测,对比正常电表的80%Un或70%Un(甚至更低电压)供电工作情况进行判断某相是否有此故障。

6、 滤波电容C1、C3、C5、C7

滤波电容的工作原理

电容的结构是两端(有极性的电容则是两极)为导电极,导电极中间是绝缘介质。电

容最大的特点是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它的一端加一个电压U1时,电容上的电压是要经过一端时间充电才能达到U2的(如果电容容值很大,则C两端电压可能一直不能达到U1),U1波形到达峰值后,电容两端电压将保持U2不变,外部电压变小或变为负,电容将放电,电压又会从U2开始下降。

滤波电容C1、C3、C5、C7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电路中滤波电容C1、C3、C5、C7在此电路中是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滤波作用的。原理是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对于周期性的高低变化的电压,电容会有充电、放电的过程。这样,整流后的信号将产生如下变化。变为连续的更接近直流的电压。C5是对D13(485绕组)整流后的波形进行滤波。C3、C7分别对U1、U2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使波形更稳定。

滤波电容C1、C3、C5、C7特别注意事项

1、因为U1输出的电压是对主板上单片机、计量芯片供电的,所以滤波要求严格些,使用的电容容值大些,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更长,滤波后的波形更平滑,更接近于直流。 U2输出的电压是对485供电,485电路的工作电压要求没有单片机、计量芯片的高,所以从节约成本的目的考虑使用容值小一些的电解电容,三角波波形陡峭一些。因为485通讯如果失败可以再重新通讯,单片机、计量芯片则不能出任何异常:电表不允许出现计量错误和程序错误。

2、对于C1、C3、C5、C7的耐压值选择问题:由加给电容两端的电压决定。比理论上能施加的最大电压的最大波峰点的值略大就可以,但为了保险起见大多会选择更大一些的电容。

3、有极性的电容不能焊反:因为反向电压过大,会导致电容反向电流过大,最终击穿电容,甚至于电容爆炸。

4、电容两端不能短路,因为此处的电容两端是电压的正极和负极。

7、 旁路电容C2、C4、C6、C8

旁路电容的工作原理

电容的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能使电容表现出一个最明显的现象特点:隔直流,通交流。既直流电流不可以通过电容,交流电流可以通过电容。换个说法就是:电容对于直流的容抗(容抗:电容对信号的衰减阻挡特性,类似于电阻的阻抗)很大,接近于开路,电容对于交流容抗很小,接近于短路(根据交流电的频率而不同)。电容对于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所呈现的容抗按照以下公式计算:Xc=1/2лf C。Xc为容抗,既交流电的频率越小,电容值越小,容抗越大;频率越大,电容值越大,容抗越小。л为圆周率,f 为通过电容的交流电的频率,C为电容的容值。

旁路电容C2、C4、C6、C8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电路中C2是对D1、D2、D3、D4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滤出高频分量的作用。原理就是Xc=1/2лf C,此处电容对于高频分量呈现低容抗,把高频分量对地短路,使高频分量不能进入下一级的U1。而对于直流分量,电容是呈现高容抗的,直流分量对地是开路的,直流分量进入下一级U1。为什么要滤除高频分量,使高频分量不能进入U1呢?因为我们需要U1输出非常稳定的直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压才能保证电表的各个芯片工作正常,换言之电表的各个芯片的工作电压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单片机电压波动范围一般要求如下:

VCC(模拟电路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0.25%—+0.25%,VDD(数字电路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0.15%—+0.15%范围内,当然,如果芯片要求的工作电压波动范围可以更大,我们实际使用中是乐于见到,产品的电源要求可以低些,相应的用于电源的成本可以降低。所以现在有些芯片的工作电压可以做到2.7V-5.5V的宽范围,但是价格可能就会比一般的贵。如果不滤除输入U1的高频分量,则U1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动会比较大,影响电表各个芯片的工作。

电路中C4、C6、C8的作用与C2的作用相同,只是作用的对象是加到各自的电压。

8、 三端稳压块U1、U2

三端稳压块的工作原理,三端稳压块U1、U2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三端稳压块U1采用MC7805CT、U2采用MC7805CT或78L05。MC7805CT和78L05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带负载的能力不同,MC7805CT为1A,78L05为0.1A。工作原理是在Vin和GND两个管脚之间输入一定数值范围内的电流足够大的直流电压后(工作电压7V-25V,但是电压在20V左右及20V以上时,发热很厉害,最高极限35V-40V),MC7805CT和78L05在Vout和GND之间会输出一个稳定的+5V电压,波动范围为4.8V—5.2V。485电路要求功率小,78L05可以满足需要。

三端稳压块U1、U2特别注意事项

1、三端稳压块的输入电压必须满足它自身的要求,不然将不能输出稳定的5V电压。我们的某些电表要求70%Un时能工作,可是变压器在70%Un时输出的电压、电流过低(特别是要求单相70%Un时),被整流网络整流后不能达到7V,7805不能输出5V电压,

电表不能工作。

9、 抬升电压参考点二极管D16

抬升电压参考点的工作原理、抬升电压参考点二极管D16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前面讲过硅二极管的PN结必须有0.6V-0.8V的电压才能导通,整流网络整流后的电压输入到U1和D16上后,D16上同样有0.6V-0.8V 的电压降,而U1的Vin和GND之间仍然满足7V-25V的电压,那么在Vout和GND之间仍然是稳定的5V。而U1和D16输出给下一级的电压(VDD—GND)为5V加上D16的结电压0.6V-0.8V,成为5.6V—5.8V,提高供给主板的电压,使芯片的工作电压处在合格范围内的高端,更可靠保证电源有轻微波动时,VDD—GND电压值不会下降到危险值(影响芯片工作的值),电压高,可以起到增强带载能力的作用。

抬升电压参考点二极管D16特别注意事项

1、D16损坏或焊反都将导致无5V输出:因为U1的GND脚与电路输出的GND断开了,Vin和GND间无电压输入。

了解开关电源原理;

开关电源是交流经过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后,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以此调节整流后的电压进入下一级的时间间隔,既开的时候有电压送下去,关的时候没有电压送下去,送下去电压的线路上会有一个电容,有电压时,此电压对芯片供电并对电容充电(一般是电感、电容组成的滤波网络),当没有电压送下去时,电容放电对芯片供电。输

出的电压幅度由开的时间和关的时间调节,而开和关的时间由对输出电压的取样,取样电压和基准电压的比较电路控制。

1.2、 单相表供电原理:变压器供电、阻容供电;

单相表变压器供电

1、单相表变压器供电原理和三相表变压器供电原理相同,只是只有一个变压器。

单相表阻容供电

1、单相表阻容供电原理图如下:

压敏电阻RV1、压敏电阻RV1的工作原理、压敏电阻RV1在此电路中的作用、压敏电阻RV1特别注意事项

与三相表中的压敏相同。

聚脂电容C1

聚脂电容C1的工作原理

电容对于交流有容抗:原理就是Xc=1/2лf C。聚脂电容两极间可以承受的电压能做到很大:250V以上,一般275V。

聚脂电容C1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本电路中C1以容抗的原理对输入的220V、50Hz的交流电压进行分压,把通过电容后的电压降低到可以用整流二极管进行整流,后级可以滤波输出直流电的程度。

聚脂电容C1特别注意事项

聚脂电容没有极性,但是一定注意耐压值要足够。

线绕电阻R1

线绕电阻R1的工作原理

电阻在电路中由欧姆定律可知:I=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中的电阻成反比:既电路中电阻越大,则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所以电阻在电路中有限制电流太大的作用。且线绕电阻的功率可以做得很大,以满足对供电功率的要求。

线绕电阻R1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R1在本电路中的作用就是限制输入下一级(给D1、D2)的电流过大,达到保护D1、D2的目的。

线绕电阻R1特别注意事项

线绕电阻是电阻丝绕在瓷芯上制成的电阻,然后再加绝缘层和丝印层。绝缘层的材料一般都不是很强固,使用中要注意不能损坏绝缘层。

稳压二极管D1

稳压二极管D1的工作原理

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流到达二极管的限额后,二极管将反向击穿,此时二极管两端电压将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值不变,既把电压钳位在一个固定值,达到稳压的的目的。

稳压二极管D1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D1在本电路中就是把输入到整流二极管D2上的电压钳位为一个D2可以承受的电压值。1N4739A的稳压值是9V左右。

稳压二极管D1特别注意事项

不能焊反,焊反后将正向导通,C1、R1直接对地短路,流过C1、R1、D1的电流过大,可能损坏以上器件。后级D2无电压输入,电表不工作。

整流二极管D2

整流二极管D2的工作原理、整流二极管D2在此电路中的作用、整流二极管D2特别注意事项

同三相表的485电源的半波整流电路。

滤波电容C2、C3

滤波电容C2、C3的工作原理、滤波电容C2、C3在此电路中的作用、滤波电容C2、

C3特别注意事项

同三相表的滤波电容和旁路电容。

三极管偏置电阻R2、稳压管D3、三极管Q1、电容C4

工作原理、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偏置的意思是对三极管而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PN结如果有正偏置电压和正偏置电流,且达到三极管的特性要求,三极管集电极有提供足够的电压电流,三极管才能工作在放大和饱和区。如果没有D3,那么R2本来是起到为Q1提供偏置电压和电流的。如果没有R2,那么Q1基极是没有电压和电流的,Q1是不能工作的。此电路中加了D3,那么整个电路是这样工作的:经过D2整流后的电压通过R2后加到稳压管D3上,D3的稳压特性使Q1基极的对地电压钳位为一固定值。同时R2为Q1基极提供偏置电流,Q1导通,Q1输出的电压为D3的钳位的基极电压减去Q1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结电压。Q1输出的电流Ie等于R2提供基极电流Ib乘以(Q1的放大倍数+1),(注意:提供给Q1的电能量是通过送给集电极的整流后的电压和电流,但是输出的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是由基极的电压、电流决定的)。而且R2的阻值大小决定了输入D3的电流大小,R2对D3起限电流保护的作用。

通过R2的电流Ib是经过D2整流、C1、C2滤波后的,Q1的基极加的电容C4也是对Ib起旁路作用的,把Ib中的交流分量进一步减小,由Ie=(1+β)Ib可知交流分量将很少能从Q1发射极输出。此电路有对电源滤波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阻R2、稳压管D3、三极管Q1、电容C4是起稳压、滤波作用的。

三极管偏置电阻R2特别注意事项

1、 二极管、三极管极性问题;

2、 二极管工作电流问题,输入电流达到工作电流,二极管才有稳压性能;

3、 R2的大小决定了Q1输出电流大小,也决定了D3是否稳压,所以R2阻值的选择很重要,要试验;

4、 故障就是与以上3点相关的故障。

滤波电容C5、C6

滤波电容C5、C6的工作原理、在此电路中的作用、特别注意事项

与三相表整流后的滤波电容相同。

2、 采样计量原理:

2.1、电压采样:

电阻降压采样(详细)、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图中A和GND为输入的单相电压(相当于UA和N或火线和零线),计量芯片的采样输入端为V1P、V1N,计量芯片会把这两管脚的电压差作为采样信号,并在计量芯片内部进行功率计算(P=UIcosΦ)。

图中R1-R15相当于一个可调电阻R,然后R和R17串联分压,再通过R16限流、C11、C12滤波后送入计量芯片。R18是个可选器件,当调节R使R为最小时,送入计量芯片的电压还太高的话再加上R18,让R18与R16再串联分压,使送入计量芯片的电压进一步减小。

R19是限流电阻,也是使V1P管脚与GND相连,使V1N、V1P之间能输入取样电压。C13是管脚V1P的滤波电容。

特别注意事项

1、电压采样电阻我公司一般使用片式电阻,片式电阻可能会断掉,如果遇见V1N、V1P之间没有采样电压或电压值异常,可以首先测量图中每个电阻是否正常:使用万用表测每个电阻两端,阻值应该比它本身略小(因为在电路中每个电阻两端都会相当于焊接有并联电阻。直接2个电阻并联或电阻一端悬空则不适用以上的阻值测量方法,阻值则要按实际测量为准)。

电压互感器采样(详解);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如图所示,在1、2脚之间输入需要采样的电压,3、5之间则输出采样后的电压,比如输入220V,输出0.77V,(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化是电压互感器本身决定的,因电压互感器不同而不同)。输出的0.77V直接送到计量芯片的V1N、V1P管脚。如果是三相电压,则要把三个输出的(对应输入N)一端(比如图中1脚为UA,2脚为N,则5脚“为输出的对应输入为N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取样信号的基准参考零电位。既我公司电路中的:Vref。

注意事项

使用电压互感器的好处是采样后的电压是和输入的电压隔离的,对于从电压线路传导来的高频干扰电表的信号有衰减作用,电表能通过抗电磁干扰(浪涌、群脉冲、脉冲电压等)的能力比直接电阻降压取样的要强。

但是对电压互感器的变比精度要求高,制作电压互感器的材料工艺都会要求更严格,成本就高。

电阻降压再电压互感器采样(详解);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阻降压再电压互感器采样是综合以上两种采样而成的。原理同上两种综合。

注意事项

1、成本比单纯电压互感器采样低,而隔离比单纯电阻采样高。

2、如果VT1和Vref之间没有电压或电压异常,则要查R9与N之间有没有电压,如果有,则故障在VT1和Vref连接的电路上。如果R9和N之间没有电压则要查R8、R7、、、、、R1对N是否有电压(注意改变万用表的量程:UA和N之间是输入的电压220V、100V、57.7V等),来判断是否有个电阻不正常。

2.2、电流采样:

电流互感器采样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图中除RL外的电路就是电流互感器的电路,电流互感器原理就是变压器原理:U1/U2=T1/T2,I1/I2=T2/T1。那么我们的电压互感器是输入1.5A,输出7.5mA的话,其实就是初级“1Turn”为1圈,则次级”N2Ts”为1.5A/7.5mA=200圈。

输出的电流必须要转化为电压加到计量芯片的电流通道上,由欧姆定律U=RI,在电流通道的两个管脚之间加一个电阻,则可以使两管脚之间的电压随输入的电流变化而变化。达到采样的目的。

当然RL取样电阻周围还有电容旁路、滤波,或者还有电阻限流。其原理和前面讲的相同。

注意事项

1、取样电阻的值要满足计量芯片的输入要求:最小要多少才能计量,最大要多少才不会溢出。这些参数要电流规格、电流互感器变比、取样电阻值、计量芯片自身参数决定。计量芯片V1N、V1P管脚之间没有电压,则查RL两端是否短路,没有短路则焊下电流互感器次级,再给电流互感器次级另外单独焊接一个电阻,加电流测试单独电阻两端是否有电压,有电压,则电流互感器是好的,芯片电压取样的部分有问题(包括电阻、电容、芯片本身):有短路(把取样电压接地)或开路(电压线路开路,电压不能到芯片管脚去)。

锰铜分流器采样;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图中电流流过锰铜分流器,在黄色和蓝色引线之间的电阻由欧姆定律U=RI可以取样流过的电流,其取样值一般会降低很多倍,和使用的锰铜分流器的取样电阻有关。我公司使用的锰铜分流器取样的电阻一般有:120uΩ、300uΩ、500uΩ、1000uΩ、1600uΩ。那么相应的降低倍数为:1/120u=83333倍;1/300 u =3333倍;1/500u=2000倍;1/1000u=1000倍;1/1600u=625倍。然后经过R1、R2限流、C1、C2、C3滤波、移相位,最后送入计量芯片。C2 是调节容感性误差的电容,硬件校表的电表必须有焊盘保留。软件校表的电表通过软件可以调节容感性误差,一般没有这个焊盘。

2.3、计量芯片原理:电源、晶振、采样输入、脉冲输出、各种信号输出等;

原理图如下:

图中是ADE7755的功能框图。

ADE7755的工作过程大概如下:

1、外部电路提供“AVDD”模拟电源、“DVDD”数字电源给芯片:一般我们电表直接把这两个脚并联到VCC上(电表供给主芯片的电压),不会分别提供不同的“AVDD”模拟电源、“DVDD”数字电源;

2、外部电路提供外加时钟,一般是在“CLKIN”和“CLKOUT”之间加一个石英晶体振荡器,为ADE7755提供时钟;

3、 通过 的电平选择,地和 接通(下拉)或AVDD (DVDD)与 接通(上拉),从而改变 的电平状态, 为高电平(上拉)或为低电平(下拉),可以选择高通滤波器HPF是否选通, 为高电平时,HPF选通。电表使用ADE7755时要使HPF选通。既 与AVDD (DVDD)接通。

4、 按照要做的电表的规格需要,确定SCF、S0、S1的电平状态(高或低),具体数据如下:

5、 按照电流采样信号的范围情况,确定G0、G1是接地还是接高电平。具体数据如下:

图中G表示增益。

6、 脚(ADE7755复位脚)接高电平,使ADE7755不会复位。

7、REF(基准电压输入或输出都可以)一般使用ADE7755内部的基准源,在REF与GND之间要加电解电容和瓷片(贴片)电容滤波、旁路。

8、以上各脚的状态确定后,ADE7755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把V1通道(V1N、V1P)和V2通道(V2N、V2P)的信号在内部进行相关处理(P=UIcosΦ,F1、F2输出脉冲处理,CF输出脉冲处理等等),输出F1、F2间脉冲,CF的脉冲。

其他的计量芯片工作情况大致与ADE7755相象,只是可能是三相电能计量、内置晶振、频率的选择方法等等不同,对于误差、相位、功率等等有着更精确的算法和补偿。

注意事项

如果电表显示正常,而没有脉冲输出,可以查计量芯片的工作状态。按照如上所说的原理:首查电源,次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再查晶振。如果有输入没输出,那就是输出口有问题,开路或对地短路。如果输出口没有开路,也没有对地短路,那就只能是计量芯片坏了。如果这些都正确,那将可能是计量芯片和单片机通讯线路有问题(开路或对地短路),所以这时要查电表显示项是否有电压显示(没有校准的电表电压可能不正确,但是显示的电压能随着电表加的电压波动而波动,则表明计量芯片和单片机通讯正常。这时就要查485口是否通,波特率是否正常。注意:查波特率时,程序可能会自适应带“FE”开头的数据,但是校表软件是不发“FE”的,所以最好的查波特率的办法是使用国标带“FE”的掌机或PC机程序设置波特率为特定的值(1200、2400、4800、9600等),然后明确地知道波特率,再进行校表。

单片机原理(了解):

工作条件、工作过程

1、 电源:有稳定电源才能工作,具体电压数值要满足单片机本身的要求,单片机才能工作;

2、 晶振:晶振的频率要正确,单片机才能正常工作;

3、 复位脚要满足不复位:在单片机内部出现异常时才需要对芯片复位,使单片机从程序最开始处重新运行,程序正常运行后复位脚也恢复正常的非复位状态。一直在复位也不正常,则单片机一直不能正常工作,总是在:回到程序最开始处运行—复位—回到程序最开始处运行。

4、 与计量芯片的通讯:一般是有专门的线路直接通计量芯片的信号输出脚;

5、脉冲输出:能收到计量芯片的输出信号(电压、电流有显示),如果是从单片机输出脉冲信号,则脉冲灯应该闪烁,脉冲测试信号应该有输出,如果没有,则进行一次增益校准,增益校准合格,如果脉冲还是没有,则查单片机脉冲输出口是否有信号。

6、各种信号输出:各种信号(如1Hz输出、有功远动输出、需量更替信号输出等等)的输出都是当电表状态满足软件要输出信号的要求时,由单片机管脚输出信号,经过输出电路的器件(电阻、三极管、光耦等等)输出到功能端子上。

注意事项

判断单片机是否损坏和判断计量芯片的方法相象。

3、主电源VDD给电表各个部分(单片机、红外、EEPROM、计量芯片、光耦、脉冲灯)供电的电路

原理图如下:

图一

图二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工作原理是:

1、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此电路中VDD到VCM、VCW、VCU都是经过了一个二极管,二极管导通时,会有0.7V的PN结电压降,现在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电源供电电路中要在MC7805CT的GND管脚加一个二极管抬升电压了。

VDD到VCM、VCW、VCU之间加二极管是为了VCM、VCW、VCU之间的电压隔离(只是电路通断的隔离,不是我们经常说的抗EMC的隔离),可以看到:如果VCM出现一个异常高压U,那么D201降截止,U不能影响VDD,也就不能影响其他VCW、VCU。避免了一个电路损坏,而全部电路损坏。

对于只要一个电源的表:比如单相表或三相的简易表则没有这个必要。

2、 电源并联使用特性(电池和超级电容),电容的储能特性(超级电容)

两个电源并联时,起作用的将只有电压高的那个电源,电压低的那个串接有二极管,二极管将因为反偏置而截止,从而电压低的那个电源不会有电流输出(既不工作)。图中C203、B201、D204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C203、B201、D204这样接的原因是:利用电容储能的特性,保证B201不会长期工作,达到节约B201电能的作用。当有外部电源供给VDD时,VDD将通过D203、R201对C203进行充电,当C203的电压达到VDD减去D203的结电压时,C203上的电压将不能再高,对C203的充电完成。当VDD消失后(外部电源停止供电),C203将通过R201对VCU进行供电,D203因为反偏截止,C203不会对D203之前的电路供电。此时D204两端电压为反偏,因为C203电压是VDD减去D203的结电压,约5V,而电池B201的电压是3.6V,所以B201不能通过D204对电路供电,只有C203供电。

当C203供电导致自身电压降低到2.9V(3.6-0.7)时,D204正偏且电压达到0.7V,D204导通,B201通过D204放电对电路进行供电。并且B201也会通过R201对C203充电,C203两端电压将一直保持一定值(B201电压减去D204正向压降)。

至于B202及其周围电路,则是和B201相同,为什么要多加一个电池呢,是为了能够保证使用电池供电的时间更长。当两个电池供电使,相当于两个电压相同的电源并联,供给外部电路的电流将一个电源一半,电池消耗能量的速度也将是原来的一半。我公司一般的做法是B201及周围电路和B202周围电路全做好,B202不安装在电表上,而把B202的位置预留下,当客户实际使用时,检查B201的电压不够了再安装上B202,由B202供

电。多功能表检测3.6V电池电压可以检测到的电压值为最高3.6V,然后电池电压下降则检测值也随之下降,基本保持一致(有一点点偏差,但不会太大),直到电池电压为0V。

有人会问,那么B202不会对B201充电吗?对非充电电池充电是可能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的啊。这里在B201和B202之间是有D204、D206隔着的。D204处于反偏,则B202不能对B201进行充电。

C203、B201、B202的工作电流检测:测试分别串联在C203、B201、B202上的R201、R202、R204两端的电压,再使用欧姆定律I=U/R计算,可以得出C203、B201、B202相应的工作电流。

B201、B202的电压检测,B201、B202分别经过D205、D207给单片机一个信号BATA(电压和电流)。R203是为了稳定BATA信号,不然BATA波动则直接影响单片机检测值。然后R203和C204组成一个对尖峰噪声的吸收、泻放电路,当有噪声时,C204对高频信号短路,使噪声对地。噪声过后,C204通过R203放电,去除C204上存储的高于BATA的电量。而R203的选择要很大(10M以上),因为B201、R202、D205、R203是组成了一个回路的,如果R203太小,将导致B201、B202通过以上回路放电的电流过大,造成电池功耗损失。

3、 三极管的导通控制特性(6V电池是否加入VCU供电由单片机控制)。

图二是6V电池在电表电路中的电路。图中CTLWB是单片机给的是否使6V电池参加电表工作的信号(控制信号,由软件控制)。R8、R9是Q202的偏置电阻,B203通过R205、R206、R207给Q202集电极提供电源。当CTLWB为低电平时,Q202由于基极没有电压和电流而截止,Q202截止则Q201基极电压悬空,Q201基极电压为B6V,Q201因

为基极无电流而截止,B6V不能通过Q201,6V电池不能参加电路工作。

当CTLWB为高电平时,由于R208、R209的分压作用,使Q202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有电压(且超过Q202的死区电压)电流,Q202导通。Q202导通则Q202集电极电压为低电平,R207接Q202集电极端为低。这样B6V因为R206、R207分压对Q201基极提供偏置电压和基极电流。Q201导通,B6V通过Q201的集电极到发射极,然后再通过D208到VCU,Q201对电路进行供电。

各位同事要自己分析各个器件的作用。

注意事项

当已经判断电源板提供的电压是正常的,而VDD电压为零或没有5V时,可以分别断开D201、D202、D203再检查VDD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断开某一路后VDD恢复正常,则表明此路电路有短路,可以进一步查后级电路。

4、通讯:

4.1、红外通讯;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工作原理是红外发射管把电信号变红外光,红外接收头把红外光变电信号。

图中VCB、VCA是由VCU通过单片机控制的,提供给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的工作电压。C1、C2对VCB进行滤波(同前面的电源滤波)。R1为Q1的偏置电阻,但是R1要选择恰当,做到当没有TXDI(通讯内容:数字信号,表现为电平形式,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信号时,Q1不会导通,当有TXDI信号高电平时Q1会导通。R2是单片机给的TXDI信号的限流电阻。当TXDI为高时,Q1导通,VCB通过Q1集电极到发射极,再通过R3、R4加到红外发射管D1正极上,电流流过D1到电源地,D1发射出红外光信号。R3、R4为并联,如果只焊接一个则流过D1的电流会小一些,D1发的红外光会弱一些,如果调整R3、R4的值会影响红外通讯的功耗和通讯距离:功耗大则通讯距离远,功耗小则通讯距离近。当TXDI为低时,Q1截止,VCB不能通过Q1,不能使D1发射红外信号。这样D1就会按照TXDI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而发射或不发射红外光信号,接收到D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按照相反的理论就是红外接收的过程:有光信号则输出高电平,无光信号则输出低电平。然后按照规约的编码规则进行处理,就实现了红外通讯。

U1就是把红外光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的专门器件:红外接收头。VCA通过R5给U1提供电源,C3是对VCA的旁路电容。U1的OUT脚按照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VCA通过R6给OUT脚一个高电平,但是R6的阻值很大,当OUT脚为低电平时,VCA通过R6给OUT脚的高电平将被拉为低电平,给单片机的RXDI为低电平。当OUT脚为高电平时,给单片机的RXDI为高电平。这样给单片机的RXDI信号将随U1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实现外部信号和单片机的通讯。

注意事项

红外通讯不成功则按照以上的信号流程检查各个环节是否有电信号,判断相关的器件是否损坏。原则是:信号能通过,则器件是好的;信号不能通过,则器件是坏的。

4.2、485通讯;

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光耦合器的光隔离原理,485芯片的通信原理。

如图所示,光隔离器内部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构成的。

图中,U1的发光二极管正端通过R4连接到V485。当RXD1A为高电平时,U1内的发光二极管由于两端电压没有达到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所以二极管不导通,二极管不会发出光信号,光敏三极管因为基极没有信号而截止(不导通),Q1基极也就没有信号,Q1也是截止,则RXDA不能通过Q1与GND(低电平)相通,RXDA的电压为通过R1连通VCM的电压,RXDA为高电平。既RXD1A为高电平,RXDA也为高电平。

当RXD1A为低电平时,U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因为正向偏置而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出光信号,光敏三极管接收到这个光信号而导通,VCM通过光耦的光敏三极管、R3对Q1提供基极偏置电压、电流,Q1导通,Q1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RXDA接在Q1集电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发射极是接GND的,所以RXDA电平为GND,RXDA为低电平。既RXD1A为低电平,TXDA也为低电平。

以上就是RXD1A和RXDA的传输,过程中可以看到RXD1A转化为RXDA后,所有的信息都没有变化,那么为什么要通过光耦转化一下呢,又没有放大、衰减或进行其他的处理。这里只有一个目的:使RXD1A和RXDA没有电路(有电子信号直接连通的电路)

上的连接,这样可以使RXD1A处出现的破坏性信号(高电压、大能量的干扰或错接)不能直接加入RXDA信号线路,保护RXDA线路。

那为什么要保护RXDA线路呢?是因为RXD1A是485通讯的线路信号,485的通讯线路在实际使用时是有引线连接到电表表壳以外的,连接到表壳以外的引线就有可能会接入高电压、大能量的破坏性信号(比如被雷电击中)。而RXDA线路是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的管脚的,RXDA出现的破坏性信号将直接接入单片机,会破坏单片机。此时单片机被破坏将不只是破坏了RXDA这一个线路,而将是不可预知的破坏,可能是RXDA(通讯)损坏,可能是单片机全部损坏。当RXDA和RXD1A之间用光耦隔离后,RXD1A上出现的破坏性信号将被光耦进行隔离(或衰减),因为光敏三极管最大的输出信号最多只能是它导通的情况,破坏性信号的峰值再大,光敏三极管最多也只能是导通。当然,破坏性信号峰值很大时,可能会损坏光耦的发光二极管。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生过+6KV、-6KV脉冲电压试验(电表所有电压、电流线短接在一起为A点,电表所有功能端子短接在一起为B点,A、B两点之间加脉冲电压)后,电表单片机损坏的事件。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破坏性信号的频率很高,电压峰值很高(6KV),通过空间辐射使RXDA产生强信号,强信号损坏单片机。当时的那款表会损坏主要原因是因为使用的单片机的作为RXDA的口抗干扰能力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换用了另外一种有防高电压破坏信号功能的光耦(TLP421-GR:白色的颜色,可能大家还有影象)。

同RXD1A和RXDA的光耦隔离原理,TXD1A和TXDA、CTLA和CTL1A也是同样进行工作的。

明白了光耦的通信原理,我们接着讲通过光耦的信号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的。

总体来说485通讯电路的目的是实现电表(单片机)和外界(通过485口)的仪器(个人电脑或掌上电脑)的通讯,这里我们定义仪器为主站(因为我们是控制仪器,主动发出信号),电表为从站(跟从主站的信号被动做出反应)。主站信号肯定是从仪器来,到单片机去;然后应答的信号又从单片机来,到仪器去。从而实现了通讯。

485电路只有两根线,信号用两根线的电压差来表示(差模传输):电压差为高电平(一般要求2.9V以上)则表示信号1,电压差为低电平(0.9V以下)则表示信号0,换言之就是485电路只有一个信号通道。那么主站信号和应答信号都是从一个信号通道通过,那肯定会冲突,信号传输时,如果主站信号和应答信号一起在通道上出现时,那通道上的信号将是混乱的,无法分辨哪个电平是主站信号,哪个电平是应答信号,如果全部接收进行解码,那解码后的数据也是不符合规约的,数据不符合规约,程序就无法识别和进行相应处理,通讯就会失败。所以我们就要控制485芯片和单片机,让它们知道现在是主站信号还是应答信号,然后它们再根据信号的性质进行处理。

当主站没有发出主站信号时,电表也不会发出应答信号。所以,当主站和电表没有进行通信时,电表一直处于等待主站信号的状态,就要求通道处于接收(电表接收信号)状态,电表接收到主站信号后,单片机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单片机控制通道处于发送(电表给仪器信号)状态,单片机发送应答信号,应答信号通过485电路给仪器,仪器接收到信号进行处理。

图中,RE_、DE是控制SN75LBC184P处于接收还是发送通道工作的控制脚。RE_为低时,SN75LBC184P处于接收信号通道工作状态,把A、B(SN75LBC184P的第6、第7管脚)口之间的信号通过RO传输到RXD1A。当RE_为高时,SN75LBC184P不处于接收信号通道工作状态,不能把A、B口之间的信号传输给RO。DE为高时,SN75LBC184P处于发送通道工作状态,把TXD1A信号从A、B口输出给仪器。当DE为低时,

SN75LBC184P不处于发送通道工作状态,不能把TXD1A信号传输给A、B口。

所以,我们在使用SN75LBC184P时,是把RE_、DE接在一起的,RE_、DE同为低,则SN75LBC184P一定处于接收信号通道工作状态,一定不处于发送通道工作状态。RE_、DE同为高,则SN75LBC184P一定不处于接收信号通道工作状态,一定处于发送通道工作状态。

而且,在没有仪器和电表通讯时,RE_、DE是为低电平的。当单片机接收到仪器给的信号,单片机处理后要发应答信号给仪器,则单片机会置CTLA为高电平,从而CTL1A为高电平,RE_、DE为高电平,信号通过TXD1A传输到A、B口,仪器通过A、B口接收到信号。

注意事项

如果485通讯不能成功,则使用仪器连续发通讯命令(可以是抄表或设表),然后按照:仪器→485的A、B口→485的RO→RXD1A→RXDA→TXDA(单片机对于抄表、设表命令都会返回应答信号)→TXD1A→485的A、B口来检查。检查每一个点对地的电压是否变化,有变化表示有信号来到这个点,上级器件正常,再查下一点。没有变化表示信号没有来到这个点,信号被上级器件阻断了,上级器件损坏或工作不正常。注意一个问题:测试的地要和信号相对应:光耦单片机一侧的点使用GND作为地,光耦485芯片一侧的点使用GND485作为地。

4.3、GPRS通讯(了解);

工作原理

我们习惯把无线上网通讯称为GPRS通讯,其实GPRS通讯是无线上网通讯的数据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另外还有一种数据传输方式是CDMA通讯,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数据传输方式,现在实用的只有GPRS和CDMA两种。

电表的GPRS通讯原理和手机或电脑的GPRS通讯(无线上网)原理是相同的。电表通过使用GPRS模块或CDMA模块把要发送的信息(程序已经做好)进行编码(CDMA)或封包(GPRS),编码编好的或封包的信息通过网络运营商的电表附近的基站的作用被基站接收到,基站把数据发送到卫星,卫星再发数据传输到目的地基站,接收仪器(一般是电脑)通过GPRS模块或CDMA模块接收到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实现远程的实时通讯。好处是可以随时知道电表的运行状态和电网情况,只要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就能通讯,与主站(电脑)到电表的距离无关。如果使用人工查看则会耗费很多时间,而且信息会滞后(现在汇报的只能是刚离开时的情况,现在什么情况是不能肯定的),使用载波通讯方式则通讯距离受很大限制。但是无线上网通讯要向网络运营商付钱,成本是长期存在的。

5、输出:

5.1、黑白段式液晶和黑白点阵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电原理图如下:

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黑白段式液晶(显示器)和黑白点阵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利用液晶的对电场的敏感

特性来实现的。液晶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大自然中存在(经人工提纯后)的或人工合成的某些液晶有个特殊特性:无电场加在它们上时,它们是透明的;有电场加到它们之上时,它们会呈现为不透明;电场消失后,它们又恢复原来的透明状态(根本原理是电场使液晶内部晶体的排列发生变化,造成光能通过液晶或不能通过液晶)。黑白段式液晶(显示器)和黑白点阵液晶(显示器)就是这样实现的。当需要显示某一段或某一点时,就在这一段或一点液晶上施加一个电场。我们经常见到和听到的“COM口”就是加在这些段或点上的一侧电极上的电压,当需要显示某一段(或点)就在这一段(或点)的另一侧电极上施加一个信号(改变液晶所处环境的电场),这个信号就是液晶上除“COM口”以外的其他管脚信号(段电极)。以“COM口”与其他管脚信号(段电极)的组合,就组成了可以选择点亮液晶的所有段(或点)或只要显示需要的段(或点)的功能。

具体的电压怎样分压分压,怎样点亮选择点,怎样不会点亮非选择点和半选择点,这些问题我们这里不做详细分析,因为我们的实际维修中用不到这些具体的知识。有兴趣想知道具体原理的同事可以查阅研发中心书籍《液晶显示应用技术》。

我们实际维修中如果发现主板有电源但是液晶不显示,可能测试液晶的COM口的信号波形,COM口的正常信号应该是阶梯波的样子,如下(可能不是完全吻合,但是应该很相象):

实际维修中,我们可能没有示波器来看这些波形是否正确。简易的办法是用万用表测量液晶各个管脚对GND是否有直流电压。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直流电压则液晶驱动芯片有输出信号,没有直流电压,则液晶驱动芯片没有输出信号。

没有输出信号则检查液晶驱动芯片的电源是否正确,电源正确则检查单片机输入给液晶驱动芯片的信号是否正确。然后再按照信号是否正确的方法查单片机等等。可以排除故

障。

5.2、背光板电路;

原理图如下:

背光板的工作原理

背光板是使用可发光的物体(电至发光膜、白炽灯、冷阴极发光管、发光二极管等,一般都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使用透明塑料做导光板,然后导光板背面贴反射膜(用来反射光),导光板正面贴散光膜(用来散射光)。从而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均匀地从背光板正面散射出去,达到使背光板正面的液晶有光从背面射出,液晶可以在黑暗环境中显示的目的。

背光板在本电路中的作用

在本电路中,背光板BGB的作用是:当有足够电源对背光板作用时,背光板发光。背光板1脚(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VCM(高电平),当LIGHT为低(单片机控制)时,三极管截止,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不导通,背光板2脚(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为悬空(未接通GND),则背光板的发光二极管两端没有电压,发光二极管不能发光。当LIGHT为高(单片机控制)时,三极管导通,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背光板2脚(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为低电平(接通GND),VCM电流经过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最后到GND。于是形成稳定的电流,发光二极管发光。

5.2、脉冲灯和光耦隔离误差输出口电路;

原理图如下:

1、电阻R1的作用

电阻R1是为了稳定PCF的波形而用的。当PCF为高电平时,R1的电阻足够大,保证PCF不会出现被拉低的情况发生。当PCF为低电平时,LED不能导通(开路),R1是PCF唯一能通过的电阻,所以噪声被通过R1到GND,噪声被滤除。R1就起到了稳定PCF的波形的作用。

2、发光二极管L1的作用

发光二极管L1正极接PCF,负极通过R2和U1的发光二极管,然后接GND。在PCF为高电平时,L1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是正的电压,所以L1发光,光耦的发光二极管也发光。

3、电阻R2的作用

电阻R2是起限流作用的。大家可以发现,当PCF为高电平时,如果没有R2,则PCF将通过L1和U1的发光二极管直接和GND短路,产生很大电流,可能烧毁L1和U1的发光二极管:因为当二极管正向导通时,二极管此时的电阻很小(接近于零)。所以这里需要R2来限制电流过大:用欧姆定律U=RI分析:请哪位同事来分析一下。

4、 电容C1的作用

电容C1是起滤波作用的,因为PCF信号的频率是不会很大的,T(单位:秒)=1000*3600/(脉冲常数*当前总功率)

而输出脉冲频率F(单位:Hz)=1/T(单位:秒),则脉冲常数越大,当前总功率越大,输出脉冲频率就越大。举例:220V、1.5(6)A 、6400imp/kwh。当测试9A电流时。T=1000*3600/(6400*220*9*3)=0.095S,F=1/0.095=10.56Hz.。对于这个频率以及更低频率的信号,C1相当于开路:C1不会影响PCF信号。而对于感应到的高频噪声,C1相当于短路:把高频噪声信号短接到GND,使噪声信号不会使U1的发光二极管产生误动作,不会使U1输出错误脉冲。

5、光耦U1的作用

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导通时,发光二极管发出光信号,这个光信号触发U1的光敏三极管基极,使WAR+、WAR-短路导通。于是在WAR+、WAR-之间就不断出现开路、短路,我们在WAR+接5V,WAR-接地(标准表正是这样),于是,当PCF为高时,WAR+、WAR-之间为0V(短路),当PCF为低时,WAR+、WAR-之间为5V(开路),标准表脉冲拾取口就有一个与PCF高低电平相反的脉冲信号。标准表就按照取高电平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来计量脉冲的间隔时间,按照脉冲输出时间T(单位:秒)=1000*3600/(脉冲常数*当前总功率)的原理,对比标准表自身计算出的T和脉冲输入口测试到的时间T,以此来算出被测表的误差。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我公司使用的3100型标准表(大型校验台配备的一般都是)是取WAR+、WAR-之间信号上升沿,3002型标准表(研发中心的小校表台配备的标准表)是取WAR+、WAR-之间信号下降沿。这样的话,如果脉冲输出的脉冲宽度不是一定的,比如:PCF信号上升沿和上升沿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WAR+、WAR-之间信号下降沿)是一定的,但是脉冲宽度不是一定的,那么下降沿和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WAR+、WAR-之间信号上升沿)就是不能确定的。这样的脉冲波形用3002型标准表测试,则误差是正常的,不会有太大跳变,而使用3100型标准表测试,则会发现误差有很大跳变。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1、设计电表输出脉冲为上升沿之间时间间隔相同,输出脉冲宽度相同(下降沿之间时间间隔相同);2、了解客户使用的标准表是取上升沿还是下降沿,然后对电路进行相应的设计:输出脉冲的上升沿是一定或者下降沿一定(使用一个三极管把信号反向就可以了)。

二、 电子式电能表维修实例步骤:

1、 一台7026A的电表电压、电流显示值不对(加220,显示300左右),精度不对。

1、

2、

3、

4、

2、 一台电表上电后液晶不显示,报警灯、脉冲灯都无显示。

1、

2、

3、

4、

博客不能发图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我QQ。联系,发文件给大家。一起进步。

(Marvin)QQ1902369135 2008年3月13日

2008年5月31日

分类:电能表技术 | 评论:4 | 浏览:3699 | 举报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上一篇:IEC1107通信规约(使用模式C)

下一篇:推荐给同事的几种心态(marvin的培训课程)

新天涯,新体验,2012新版即将内测!公司里的不倒翁悄无声息离职的猜想现实版《盲山》:儿是母亲心头肉中国送:千里送鹅毛”送“出的麻烦不入土能安吗?我想有一块地“狼爸”们,别把孩子当成马戏团的猴网友评论:我要评论我很黑青2010-11-16 15:10没有看到图啊,谢谢啊

我很黑青2010-11-16 15:10没有看到图啊,谢谢啊

kingwang200320012011-03-10 11:45博客不能贴图。请加我QQ,传给你。

yueshen19892011-03-24 1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