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钨市场调研报告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钨市场调研报告(2002年)

中国是世界钨资源大国,同时也是钨产品的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钨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钨市场形势对全球钨市场走势有着重要影响。

1、主要钨产品的供需情况

1.1钨精矿的生产情况

中国钨资源的储量占到世界钨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钨采选生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建设了150多座钨矿山,其中国有大中型钨矿山有31座,近十年来中国钨精矿的产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约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

根据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1984年中国钨精矿的产量尚不到3.9万吨(WO3含量,下同),而到1990年时则增长至近6.3万吨,此后产量虽有所减少,甚至在1999年时产量竟不足4.0万吨,但随着钨价的回升,中国钨精矿的产量在2001年又恢复到5.2万吨的水平。从主要生产地区来看,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五个省区的产量累计占到全国生产总量的95%以上。

1996-2000年中国钨精矿主要产区分布1996-2000年中国钨精矿产量(万吨)6000040000200000全国6%3%9%4%39%39%1996江西1997湖南1998广东1999广西2000云南其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其它在1996-2000年间,除1999年以外,中国钨精矿的年产量一直在45000吨 以上。最近几年中国钨精矿的主要产区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表1-1-1 1996-2001年中国钨精矿产量(折65%WO3含量,吨)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全国合计 51684 48642 46287 39160 45477 52121 直属企业 16931 15997 16816 - - - 内蒙古 405 502 453 466 531 778 浙江 127 215 53 11 - - 福建 202 771 432 635 365 478 甘肃 ①-⑤合计 ①-⑤占全国% 江西① 湖南② 广东③ 广西④ 云南⑤ 15494 25790 2954 665 4246 1475 49149 95.1 14234 21119 4138 1521 5234 195 46246 95.1 16813 21020 1331 1454 4391 88 45009 97.2 20043 11528 1481 1283 3110 591 37445 95.6 26439 9783 4100 1000 3259 - 44581 98.0 33794 10704 3261 586 2520 - 50865 97.6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为生产月报数据

注:未包括规模以下矿山企业及群采矿直接出售给冶炼厂的富矿等金属含量

但是,中国钨业协会经调查认为,中国钨精矿的实际年产量高于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年产能已超过6-7万吨,实际产量达到6-7万吨水平。经过近几年的清理整顿,中国目前拥有钨矿山企业约170多家,主要分布在赣、湘、粤、桂、滇以及闽、浙、蒙、青、甘等10个省区。其中,原属中央的统配矿山有22家(至少有10座矿山面临破产关闭),而除少数几个县属国有钨矿,如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钨矿、江西徐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以外,其余均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在2000年45477吨的产量中,原统配矿山生产了21250吨,其他企业生产了24227吨。原国有矿山产量不断下降,非国有经济矿山产量在全国产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按地区分布的情况如下:

表1-1-2 2000年中国钨精矿地区产量(折65%WO3含量,吨) 省区总产量 生产企业 企业产量 内蒙古 531 东乌珠穆沁旗钨矿 531 北坑钨矿 165 福建 365 宁化钨矿 200 江西钨业集团 13186 赣州地方企业 9347 宜春地方企业 892 江西 26439 九江地方企业 1870 吉安地方企业 366 其它企业 688 湖南有色金属公司直属企业 6466 湘西金矿 354 衡阳地方企业 1130 湖南 9783 永州地方企业 22 郴州地方企业 1005 益阳地方企业 806 1598 广东有色金属工业直属企业 广东 4100 锯板坑矿 818 其它地方企业 1684 大明山矿 239 广西 1000 其它地方企业 761 红河州乡镇企业 302 云南 3259 文山州乡镇企业 2957

为了规范中国钨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抑制价格不断下滑的势头,中国政府决定从矿山生产方面对生产总量实行调控。2001年12月2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一批共66家具有采矿资格的钨矿开采企业名单;2002年4月11日,又公布了第二批共63家具有采矿资格的钨矿开采企业名单。除去重复统计的以外,目前中国从事钨矿开采的企业共有123家(详见附件1-1-1)。

为了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2002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第15号公告,公布了2002年钨矿开采总量的控制指标,即当年中国钨矿的开采总量将是43740吨(钨精矿实物量,下同),其中江西26080吨、湖南8760吨、云南3500吨、广东2620吨、广西1050吨、内蒙古750吨、福建600吨、浙江300吨、安徽50吨、青海30吨。

近几年国内钨精矿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年均增幅在5%左右,目前国内生产1吨钨精

矿的含税成本平均约为23000元。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国内钨精矿的制造成本平均为16272元/吨,比上年上升5.9%。但是,从钨精矿制造成本构成分析,国内钨精矿制造成本上升实际是随市场钨价变化的,如果市场钨价上升,则制造成本也上升;如果市场钨价下跌,则制造成本也随之下降。国内市场钨精矿价格在20000元/吨以上,国内大多数钨矿山企业就可以维持生产经营,甚至有利润。

表1-1-3 中国钨精矿制造成本变化情况 单位:元/吨 1998 1999 2000 2001 平均制造成本 15137 14126 15365 16272 其中:直接材料费用 8396 7566 8128 8629 所占比重(%) 55.47 53.56 52.90 53.03 直接人工费用 3375 3160 4073 4289 所占比重(%) 22.30 22.37 26.51 26.36 其他费用 343 369 200 593 所占比重(%) 2.26 2.61 1.30 3.64 制造费用 3023 3031 2964 2761

所占比重(%) 19.97 21.46 19.29 16.97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国内钨精矿制造成本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制造成本,但实际上非国有矿山的制造成本远低于国有矿山。特别是非国有矿山的直接人工费用大大低于国有矿山,仅占平均制造成本的10%~15%,在1500元/吨~2000元/吨之间。由于非国有企业的钨精矿产量已经超过国有企业的产量,所以中国钨精矿的实际制造成本明显低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最近两年估计在14000元/吨左右。

中国钨精矿主要供国内冶炼加工消费,目前基本没有出口。由于中国钨冶炼加工能力不断扩张,钨矿山生产又不稳定,一些沿海地区的钨冶炼加工企业还采用进(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少量钨精矿。

表1-1-4 中国钨精矿进出口情况 单位:实物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进口量 2693 2564 1474 1950 563 791

出口量 140 751 190 80 - - 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国内钨采选、冶炼技术的发展,钨矿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一些过去认为无法开发的资源现在能够得到开发利用,中国黑钨矿资源即将枯竭的趋势已经有所缓和。从当前国内钨矿的实际生产情况看,江西、湖南等地区的黑钨矿继续大规模开发5年以上不成问题,2001年江西钨精矿产量为33643吨,比上年增长27.25%;湖南钨精矿产量为10733吨,比上年增长9.71%,可见黑钨矿资源对开发利用仍然有比较可靠的保证程度。同时,国内钨生产企业加强了对白钨精矿冶炼技术的开发,并且取得突破,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湖南柿竹园、河南栾川等地丰富的白钨矿资源创造了条件。预计在今后10年内,国内目前已经进行深入勘查工作的钨矿资源完全可以保证钨矿山生产的需要(当然有一部分资源枯竭的老矿山将会陆续关闭)。

我国钨矿资源仍有良好前景,在江西、湖南、广西等一些老矿山周边具有发现新资源的条件;目前的地质工作表明,在陕西、甘肃也存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钨矿资源。因此,只要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我国钨矿资源优势将会更加显现。 1.2 仲钨酸铵的生产情况

中国的钨冶炼工业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已能生产出多品级、高质量的钨制品,不但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出口且成为主导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就生产工艺而言,株洲硬质合金厂等采用的黑钨精矿碱压煮-萃取-连续蒸发结晶工艺、厦门钨业股份公司与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等采用的离子交换工艺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统计资料分析,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用于商品的钨冶炼产品产量平均每年以近9.3%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这部分钨冶炼产品的产量已达到了1.55万吨。

1996-2000年中国钨冶炼产品(商品)产量变化图2000015000100005000019961997钨冶炼产品199819992000其中:APT

实际上,考虑到非会员的产量与加上硬质合金生产所需的仲钨酸铵,中国钨冶炼品的产量要远远大于所统计到的数据。

中国钨业协会经过调查就认为,中国仲钨酸铵的年产能已达9.00万吨。目前国内还在正常生产的冶炼企业尚有30多家,生产能力接近8万吨,其中年产能在3000吨以上的企业有10几家。比如,厦门钨业股份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的产能在1万吨以上,自贡硬质合金厂的产能为8000吨。另外较大的企业为大余伟良钨业公司(6000吨)、南昌硬质合金厂(4500吨)、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3000吨)、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3000吨)、廊坊市钨钼材料厂(2000吨)、衡阳市南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3000吨)、福建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3000吨)。

从我国仲钨酸铵实际生产能力分析,按生产能力开工率40%计算,目前国内仲钨酸铵实际年产量应在3万吨左右,远高于作为商品量统计的仲钨酸铵产量。

过去国内只有自贡硬质合金厂一家能够使用白钨精矿生产仲钨酸铵。而现在从技术角度说,几乎所有的仲钨酸铵生产企业均可以使用白钨精矿作原料,一些企业甚至能够冶炼钨含量很低的杂矿、钨细泥等,这样就从原料方面大大降低了仲钨酸铵的制造成本。

最近几年中国统计的仲钨酸铵产量变化情况如下:

表1-2-1 1996-2001年中国仲钨酸铵产量(吨)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用作商品数量统计 5099 6264 4478 4971 4538 4541 其中: 株洲硬质合金厂 1197 1695 1308 1736 1269 569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632 1262 974 889 1005 991 南昌硬质合金厂 1291 1087 905 715 452 574 文登市钨制品厂 633 759 427 780 890 1290

福建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钨业股份公司) (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 (廊坊市钨钼材料厂)

531 - - 646 - - 1254 451 9000 - 1843 567 9088 511 1870* 544 9016 1076 428 8506 注:()中单位的产量为非协会统计,是实际数。*为估计数。 我国仲钨酸铵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生产氧化钨,进一步生产钨粉、碳化钨份用作生产硬质合金、钨材的原料,也有一些直接用作化工原料,还有相当数量出口。其中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生产的数量最多,估计占国内仲钨酸铵消费量的70%以上。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钨深加工产品,近年来我国仲钨酸铵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全球仲钨酸铵贸易量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大,估计占全球出口量的50%以上。2001年中国仲钨酸铵的出口量为6850吨。

表1-2-2 我国钨冶炼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出口

仲钨酸铵 12425 14596 12675 10507 9145 6850 氧化钨 3288 4609 8967 9348 9145 7918 钨粉 1039 740 1159 1411 1779 2988 碳化钨粉 - 1902 1189 1221 1706 2018 进口

仲钨酸铵 - - - - - - 氧化钨 37 5 16 1 - 18 钨粉 27 1 11 50 34 19

碳化钨粉 - - 10 10 5 21 为了改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国内主要仲钨酸铵生产企业均在采取措施延伸产品加工深度,特别是大力发展氧化钨、钨粉生产,扩大氧化钨、钨粉出口。这是近年来我国仲钨酸铵出口量下降,而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等产品出口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硬质合金、钨材生产的发展,也使市场对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等冶炼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是与出口的增加相比,国内市场对钨冶炼产品需求的增长还是有限的。这样分析,目前在国内仲钨酸铵及其延伸产品的产量中,约有50%左右供出口,年平均出口量在1.2-1.5万吨水平,国内消费量约占50%。

○对国内氧化钨产品生产的估计

目前国内主要仲钨酸铵生产企业大多具备氧化钨生产能力,按仲钨酸铵年产量3万吨,直接出口7000吨,国内直接使用3000吨计算,剩余的2万吨仲钨酸铵基本用于氧化钨生产,在此基础上估计国内氧化钨产量为1.8万吨左右。中国氧化钨同样是有一部分进一步加工成钨粉,而另一部分直接出口,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用于生产钨化工产品。估计直接出口的氧化钨约占产量的45%,进一步加工成钨粉和钨化工产品的氧化钨约占产量的55%。

在中国氧化钨出口中,兰色氧化钨占有很大比重,黄色氧化钨的出口量明显低于兰色氧化钨,而国内使用的氧化钨产品则大部分是黄色氧化钨。所以,尽管中国兰色氧化钨出口多,但是黄色氧化钨的实际产量仍然超过兰色氧化钨。

中国氧化钨出口经过一个上升过程之后,随着国内产品加工程度的延伸,钨粉产量的增加,已经出现下降趋势。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氧化钨被加工成钨粉,除直接出口一部分兰色氧化钨,黄色氧化钨的出口量有可能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出口。 ○对国内钨粉生产的估计

钨粉是生产硬质合金、钨丝、钨材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根据国内硬质合金、钨丝、钨材等的生产情况和钨粉、碳化钨粉的出口情况判断,目前中国钨粉的实际产量已经超过10000吨,2001年达到约11000吨,且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国内能够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钨粉、炭化钨粉的企业不多,主要是株州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厦门钨业公司和南昌硬质合金厂等几家。这些企业的钨粉、炭化钨粉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已经有稳定的国际销售渠道,成为国内外钨粉、炭化钨粉的主要供应商。从产品质量方面看,中国钨粉、碳化钨粉在2--7µm中粒度品种上几乎所有企业均能生产全球用户需要的产品。但对于超细、超粗的粉末,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至于在混合料方面,中国产品虽然有少量出口,但还远不能满足国外用户对质量的要求.

从2001年起,中国对钨品的出口和出口供货实行资格认证管理。2000年12月2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具有钨品出口供货资格的7家企业名单。此后,又先后于2001年7月12日、9月13日、12月31日公布了三批共8家具有钨品出口供货资格的企业名单。它们是:江西稀有稀土钨业集团公司、株州硬质合金厂、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南昌硬质合金厂、廊坊市钨钼材料厂、福建金鑫粉末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赣南钨业有限公司、武宁县有色金属加工工厂、衡阳南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钨钼材料厂、文登市钨制品厂、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东县有色选冶厂、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在2002年,除以上15家企业具有钨品出口供货资格以外,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也具有了出口共货资格,如厦门鑫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九江佳浔公司等。 1.3 硬质合金生产与消费情况 1.3.1 硬质合金生产情况

中国的硬质合金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国,生产能力与年产量均已接近万吨水平。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硬质合金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仅生产厂家从初期的35家增加到末期的120多家,而且生产量也从不足2000吨提高到近5000吨的水平。而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硬质合金的产量平均每年已在7000吨左右。同时产品牌号也从17个扩大到320余个,品种与型号则多达40000个。

1983-2000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吨)1000080006000400020000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

1996年至2000年,中国硬质合金的产量平均每年以近5.4%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中国硬质合金的产量达到了约8200吨,占当年世界硬质合金产量的25.0%左右。目前中国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已达到160多家,生产能力估计超过了10000吨。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一大硬质合金生产国。

最近几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变化情况如下:

表1-3-1 1996-2001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吨)

全国合计 其中: 株洲硬质合金厂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株洲市硬质合金工具厂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厂 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 河北清河县硬质合金厂 河北清河县金刚硬质合金工具厂 无锡恒丰硬质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6630 2315 1288 228 149 217 137 166 105 114 115 7140 2334 1726 263 184 181 148 128 120 120 112 7500 2223 1973 280 192 212 146 118 133 157 118 7700 2495 1977 275 168 250 158 126 165 138 168 8171 2660 2209 386 163 301 188 135 292 149 202 9811 2858 2729 408 153 415 288 143 281 216 281 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硬质合金厂

从1996-2000年中国硬质合金的生产情况来看,YG合金(WCo)占产品的主要部分,比例大致是70%以上。中国硬质合金产品的结构比例如图所示。

1996-2000年中国硬质合金产品结构图12%14%5%20%焊接刀片拉伸模芯轧辊产品2%20%21%6%可转位刀片异型产品(含热压)其它产品地矿产品顶锤产品

国内主要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详见附件1-3。 1.3.2 硬质合金消费情况

中国总体工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硬质合金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国硬质合金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硬质合金的年出口量平均已接近1000吨,这几乎是80年代后期年平均出口量的三倍。

由于中国硬质合金产品中大部分是YG合金,而这类合金中WC的含量一般在80-96.5%之间,且YT类合金的WC含量只在66-85%,少数碳化钛基合金与钢结合金中WC的含量更少,当然YZ类合金的钨含量高达95-96%,所以在此按平均85%的比例来计算硬质合金产品中的钨含量。同时,根据中国有部分硬质合金企业是以回收废旧合金来生产的,故按20%的回收率来计算硬质合金行业对原钨的消费量。这样,以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得出近五年中国硬质合金产品的国内消费量平均每年在6400吨以上,即对金属钨的需求量约为5400吨。如果考虑到回收利用的情况,中国的硬质合金产品对原钨的消费量平均每年接近4400吨。

表1-3-2 1996-2001年中国硬质合金消费量(吨)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产量 6630 7140 7500 7700 8171 9811 进口量 - - - - - - 出口量 919.75 1223.40 1431.90 1302.9 1443.8 2199.4 表观消费量① 5710.25 5916.6 6068.1 6397.1 6727.2 7611.6 折金属量(①×85%)② 原钨消费量(②×80%) 4853.7 3883.0 5029.1 4023.3 5157.9 4126.3 5437.5 4350.0 5718.1 4574.5 6469.9 5175.9 注:由于硬质合金品种规格很多,且中国硬质合金的进出口又多是与有关工具、刀具结合在一起统计的,所以很难单独计算硬质合金的进出口数量。因此,在考虑中国国内硬质合金的消费量时,不包括有关工具、刀具等硬质合金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差额,而是根据有关人士的分析,将两者视为出入不大,相抵之后不会对硬质合金的消费量计算有太大影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国,但每年仍进口一定数量的硬质合金产品,主要是汽车工业用刀具、石油钻探工具和电子工业用钻头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我国硬质合金产品的出口量虽然比进口量多几倍,但进出口额却相差无几,这表明我国硬质合金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1.4 钨铁生产与消费情况 1.4.1 钨铁生产情况

根据中国铁合金协会的统计资料,199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铁合金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铁合金的产能在500万吨以上;有60多个品种与近300个品级牌号,上千家铁合金生产企业。并且,形成了铬第铁合金华东、东北地区为主;锰系铁合金以中南、西南地区为主;硅系铁合金以西北、西南地区为主;特种铁合金以重点企业为主的格局。

经过关、停、并、转的结构调整工作后,目前中国铁合金的生产企业有770多个,总产能为643万吨。其中,硅系203万吨、锰系240万吨、铬系99万吨、其它101万吨。

中国铁合金产能结构图(单位:万吨)1996-2000年中国粗钢-铁合金-钨铁产量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996硅系锰系铬系其它粗钢(万吨)16%15%32%37%19971998铁合金(千吨)19992000钨铁(吨)

中国钨铁的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为7000多吨,这比80年代平均每年10000吨左右的数量有了明显下降。但是自1999年中国对钨铁取消出口配额限制以后,中国钨铁的产量又有了较大的增长,2000年产量突破万吨大关至10900吨。其中,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钨钼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钨铁生产能力估计达1.2万吨。

最近几年中国钨铁产量变化情况如下:

表1-4-1 1996-2001年中国钨铁产量(吨) 全国合计 其中: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钨钼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可产硅、锰、钨、钡、钛、铬、钼等系列共20多个品种的铁合金,年产能力15万吨 主产钨、钼系列铁合金,另产氧化钼、铼酸铵、铼酸钾、钨酸钙、钨酸钠、铅锡铋合金等 主产硅、锰、铬、钨、钛、磷六大系列铁合金,年产能力16万吨 主产钼铁(年产2000余吨)、钛铁(年产1000余吨)、氧化锦州市北方铁合金厂 中国冶金进出口辽宁有限责任公司 郴洲三江铁合金有限公司 钼砂(年产2500余吨)、铝粉(年产1500余吨),新开发出矾铁、金属铬、钨铁等 进料加工、代理进出,高碳铬铁、低碳铬铁、硅铝合金、金属镁、钼铁、金属钼、钨铁、钨及其制品、金属铬、铅锭 集小钨砂加工厂成湖南有色金属精选厂,年实现生产与销售钨精矿、钨铁产值4500万元以上 铁合金粉末专业厂家,年产金属粉末2000多吨,主要有:四川科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锰铁(高、中、低碳)、钛铁、钼铁、铌铁、钨粉、钼粉、镍粉、铜粉、碳化钨粉等 西安澳秦炉料有限公司 各种铁合金年销售量超过8000吨,主产:钨铁、钼铁、氧化钼等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6163 7102 6359 9430 10900 11800* 资料来源:《中国铁合金工业企事业指南》;*为估计值

国内主要钨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详见附件1-4。 1.4.2 钨铁消费情况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钨合金钢产品的品种在不断增加,质量也稳步提高,目前中国的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耐磨弹簧钢等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列。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由于从1996年至2000年间,中国钨铁的产量以平均每年12.1%的速度递增,所以平均每年接近8000吨的生产量带动了钨在这方面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钨铁出口的年均递增率则高达67.1%,即每年平均出口钨铁3000多吨,因此实际上中国国内钨铁的年消费量只有5000左右,对金属钨的需求量约3700吨。

表1-4-2 1996-2001年中国钨铁消费量(吨)

产量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6163 7102 6359 9430 10900 12200*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① 折金属量(①×75%) *为估计值

0.3 656.0 5507.3 73.0 2020.2 5154.8 2.2 3334.0 3027.2 1.9 4105.5 5326.4 6.2 5108.5 5797.7 16.0 6023.1 6192.9 4130.5 3866.1 2270.4 3994.8 4348.3 4644.8 1.5 钨加工材生产和消费情况 1.5.1 钨材生产情况

相对于钨矿山的生产而言,中国的钨加工材工业起步晚,可以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到规模发展阶段。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通过科研攻关,中国的钨加工材工业实现了飞跃发展,特别是钨丝产量的增长更为迅速。目前生产与应用体系也较为完备。

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材料委员会的统计资料分析,近20年来中国的钨加工材的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中国钨酸和钨酸盐的产能达到65000吨,钨加工材产能在1000吨以上,其中钨丝的产能则超过100亿米,大大小小的钨丝厂有200余家。2000年中国的钨丝产量达到76亿米,是1970年的15倍。

最近几年中国钨丝产量变化情况如下:

表1-5-1 1996-2001年中国钨丝产量(亿米)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全国合计 56 57 55 58 76 其中: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 2000年产钨丝21亿米,产能可达粗钨丝600吨、细钨丝60亿米、粗钼丝400吨、细钼丝6亿米 成都虹波实业有限公司 2000年产钨丝12亿米 赣州虹飞钨钼有限公司 2000年产钨丝5.8亿米,年产能钨丝10亿米、钼丝1亿米 四平钨钼材料厂 2000年产钨丝4.3亿米 蒲江朝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000年改拉钨丝9亿米 上海安阳电光源材料有限公司 2000年改拉钨丝3.8亿米 上海银平钨钼制品工贸公司 2000年改拉钨丝3.5亿米 *为估计值

1984-2000年中国钨丝产量(亿米)806040200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中国国内的钨丝有95%以上是用粉末冶金法生产的,且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主要有纯钨(W1,W2)、掺杂钨(WAI1,WAI2)、钨钍(WTh10,WTh15 ,WTh20)、钨铈(WCe10,WCe15 ,WCe20)、钨铼(WRe1-Wre25 )等20多个牌号。

据专业人士分析,由于钨丝的品种规格多,很难将其折合成金属吨来计量,但估计近年来中国钨加工材的产量一直在稳定增长,目前商品用粗钨丝和钨杆的年产量已超过735吨。

国内主要钨加工材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详见附件1-5。 1.5.2 钨材消费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的进出口统计资料分析,从1996年至2000年中国钨条、杆(简单烧结而成的除外)、型材及异型材、板与钨丝等钨加工材的出口量基本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钨丝的出口量从1996年的72吨增加到2000年的250吨,年均增长率达36.4%。

1996-2001年中国钨材进出口量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而进口 0.8 17.4 0.8 40.4 158.4 249.2 成的条、杆 出口 63.1 97.9 91.8 124.4 41.9 3.3 钨条、杆(简单烧结而成的 进口 39.5 17.8 36.9 99.4 112.0 20.5 除外)、型材及异型材、板 出口 26.5 19.1 100.1 192.7 496.8 972.3 进口 80.1 87.0 64.0 99.0 72.8 66.5 钨丝 出口 72.2 118.7 104.0 148.8 250.2 239.2 1996-2000年,按金属量计中国钨加工材的年平均进口量为185吨、出口量近390吨。这与1993-1997年间中国钨材产品进口量多、出口量少的情况相比有很大变化,也证明了中国钨加工材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据业内有关人士分析,中国进口的钨丝主要是可防震的汽车等所需要的高档次的产品,而出口的钨丝则多为普通的粗钨丝甚至是钨条、杆等拉丝用原料。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进口的钨加工材主要是钨丝,比例大致是43.5%;钨条、杆(简单烧结而成的除外)、型材及异型材、板的比例为33.0%;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而成的条、杆的比例是23.5%。中国出口的钨加工材主要是钨条、杆(简单烧结而成的除外)、型材及异型材、板,比例大致是42.9%;钨丝的比例为35.6%;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而成的条、杆的比例是21.5%。

如果按目前中国商品粗钨丝和钨杆的年产量为735吨、钨加工材产品的年均进口量为185吨、出口量近390吨来估计,这方面国内消费量在530吨以上。如果考虑到钨合金电极1.6 钨新材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有关钨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国内的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一直都非常关注,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就十分重视高比重合金、钨触点材料和军工用材料的技术进展与生产应用。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材料委员会的有关人员认为,目前中国钨合金电极材料的产量达到了320吨,而其它钨加工制品的产量约在140吨以上。而据有关生产企业的人员估计,实际上,由于近二、三年内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用于氩弧焊的钨电极材料的产能更是增长了一半左右,目前已经达到了1500吨以上,实际产量则约为850吨,其中出口与

等新材料的国内用量为430吨左右,中国钨加工材的用钨量已有950吨。

内销基本上各占50%,即分别有420吨左右。

在钨电极材料的主要生产企业中,宝鸡、津京、山东等地区的年产能各自已有300吨的水平;株洲一带的产能在250吨左右;建德、成都等地的产能分别约为120-180吨。

目前国内从事钨电极生产的厂家主要有:北京钨钼材料厂、北京天龙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雷电工合金元件厂、山东威尔斯通钨业有限公司、山东华业钨钼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光明钨钼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德州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廊坊开发区阳雨钨丝材料有限公司、陕西省太白县钨制品厂、保定市蓝宇焊材有限公司、无锡市环球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国内主要钨新材料生产和研发单位的情况,详见附件1-6。 1.7 钨化学品生产和消费情况

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钨化学生产,特别是精细化工中钨钼催化剂产品的发展。业内专家分析,在90年代初期,我国每年生产的石油加氢精制含钨钼催化剂仅有几百吨,而当时世界的总产量则高达40000吨。然而,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含钨钼催化剂在燃料加工、合成气制造、基本有机与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合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我国专家用国产偏钨酸铵为原料研制成功的钨镍(RN-1)催化剂,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脱氮、脱硫加氢精制催化剂,且目前国内的加氢裂化与加氢等炼油精制催化剂的年生产能力已大致是4000吨,到“十五”末期产能还可翻一番,甚至到2005年,我国加氢催化剂的年生产能力总共将达到10000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加氢催化剂所用的钨原料为钨酸铵或其氧化物,其中含三氧化钨15-30%,如果按目前我国加氢裂化与加氢等炼油精制催化剂的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来估算,这方面的用钨量在715吨左右,如果考虑到含钨颜料、缓蚀剂、阻燃剂、药物等方面的需要,目前中国化学工业的用钨量将可以达到800左右,而到“十五”末期用量则有望达到2000吨的水平。

国内主要钨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详见附件1-7。 1.8 其他钨产品生产和消费情况

金属钨的特殊性能,决定了其在军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比重合金可以做为反坦克的穿加甲弹、直升飞机与其它飞机的配重材料、航天用陀螺仪的惯性元件、核潜艇反应堆的转子等,由于这方面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有关专业人士认为,根据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高比重合金的产量已在500吨以上。

由于工业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钨-铜合金、高比重合金在石油、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方面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如做石油钻井用的“加重杆”、医用核磁共振仪、比赛赛艇的配重材料、电铆焊加工的铆头材料等,所以这方面的总用钨量估计可能已达到了700吨。

国内主要其他钨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详见附件1-8。

2、中国钨产品市场需求前景的分析预测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中国每年所需钨产品的数量已在10550吨以上。其中: 硬质合金产品的钨消费量接近4400吨; 钨铁的对金属钨的需求量约3700吨;

钨加工材的用钨量已有1650吨(其中钨丝与钨条杆的消费量在530吨以上、钨电极材料的用量为420吨左右、钨-铜合金与高比重合金的用钨量估计已达700吨); 化工及其它产品中的用钨量达到800左右。

1996-2000年中国钨品消费结构图16%35%41%8%硬质合金钨铁钨加工材化工及其它

从消费数量上来看,中国已是世界上金属钨消费的大国,不但比以往年均8000吨的消费量有显著提高,而且也已经同美国不分伯仲,因为中国10550吨的消费量基本上是世界钨需求总量的25%左右。

表2-1 世界原生钨消费量 单位:吨

国家 美国 日本 西欧 其他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国家合计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8000 4930 11655 2200 26785 8200 ①①①①②②②8225 5595 11330 2650 27800 8300 4000 40100 8000 5590 9700 2700 25950 8300 4100 38350 9650 6750 11000 3350 30750 11300 4000 42100 9900 5350 13050 3000 31300 10750 3600 42050 9300 5550 11750 4000 30600 11000 4000* 41700 中国 前苏联/其他非市场经济国家 世界总计 ①

4000 38985 ②

资料来源:E&MJ,March,1999 ITIA,《The Economics of Tungsten 2001》 *为估计值

由于对产品结构的划分不同,中国钨品在消费结构上很难与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但按照ITIA的数据分析,中国硬质合金产品的用钨量同西欧、美国、日本在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相比要偏低一些。

表2-2 钨的最终消费结构(%) 最终用途 西欧 硬质合金 62 钢铁及超级24 合金 轧制品 6 化工及其他 8 日本 51 21 8 20 美国 60 21 15 4 中国 40 48 4 8

29%54%钨最终消费结构图8%9%硬质合金轧制品钢铁及超级合金化工及其它资料来源:ITIA,1998

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的步伐必将继续加快,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拉动钨消费量的稳定增长。按照中国的经济在未来5年内继续保持7%的较高增长速度来估计,中国对金属钨的需求还将继续提高。初步估计,中国对金属钨的消费量到2005年将接近1.15万吨,而到2010年将可提高至1.22万吨的水平。

首先,钨产品在传统消费领域中的应用将保持稳定 中国高速钢材的产量在2000年突破50000吨,其中近20000吨被制成低档钻刀、立铣钻与锯片出口,有30000吨满足于国内需求。但某些高档次产品,如轿车加工用的超硬高速钢仍需要进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因此传统产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预计机械工业和建筑业对硬质合金的需求将稳定增长,普通电光源生产对钨丝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钢铁及合金生产对钨的需求虽然难以出现大幅度上升,但由于将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合金钢产品,所以需求也不会萎缩。预计在未来10年中,中国钨传统消费领域的需求年增长率在0.5%左右,2005年的需求量估计为9300吨,比2000年可增长3.6%,2010年需求量估计为9800吨,比2000年将会增长7%。

其次,钨产品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将继续增长 钨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优良的物理性能使其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交通等新技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看好。如纳米技术的开发,使钨粉向细化、纯化和窄分布方向发展,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子器件、先进金属加工工具、特种用途电光源、电工钨触头、高比重合金的性能,进一步扩展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钨的金属特性,不仅可以为新技术开发提供材料支撑,而且使其在许多新技术领域中尚无法被其他材料所替代。预计在未来10年中,中国新技术领域对钨产品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1%。2005年新技术领域的钨消费量估计为2150吨,比2000年增长16%;2010年将达到2400吨,比2000年增长33%。

第三,废钨的回收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废钨的回收利用已经在中国钨消费中占有一定比例。据1998年统计,在国内硬质合金生产的原料结构中,回收利用废钨已占到23%,相当1500吨。随着国内钨消费量的增长,可利用的废钨积蓄量也将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提高废钨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预计2005年中国回收利用废钨量将达到2000吨,在硬质合金生产原料构成中的比重将上升到30%。废钨应用量的增加,减少了对原生钨需求的增长。

3、世界钨产品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 中国钨产品应用开发的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先生曾经过多次深入矿山、钢厂及工具厂调研,他指出:假如APT的出口效益是1的话,则炼成大断面高速钢和制成精密刀具(大型铣刀、拉刀、插齿、铰刀)的效益就会是3及21。与此同时,由于电子器件目前正在向大功率、超高频、小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其中技术关键之一就是散热问题,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高热导率材料。目前世界各国的电子工业都集中很多专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W-Cu(Mo-Cu)合金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同时兼有高热导率和定膨胀特性,因而受到电子工业部门的充分关注。简而言之,中国钨产品应用开发的方向就是要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即不断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是中国钨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首先,应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钨产品 当前国内市场具有前景的钨产品主要有性能可靠

的耐震抗下垂钨丝、特种灯泡用钨丝、显象管用钨合金丝、精度特高的钨窄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亚微元件用高纯和超高纯钨材、特宽钨板和特大钨环、高技术专用硬质合金产品等。加快发展这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对拓展钨的应用领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要扩大钨产品的应用领域 通过依靠技术创新,突破制约钨扩大应用的技术瓶颈,重点是围绕钨的“净化”、“细化”、“强韧化”、“复合化”,来全面提升钨业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钨原料的“净化”技术(包括金属的的纯化和加工环境的净化)提高钨材料的塑性,降低其塑—脆转变温度;采用纳米技术扩大亚微粉末和超细粉末生产规模,提升钨生产的“细化”技术;开展“强韧化”技术研究,改善钨产品的使用性能;推进钨产品的“复合化”技术开发,进一步拓展钨产品应用领域。

第三,不断优化行业的产业结构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加快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中国钨业企业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全面地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则是通过优势企业的整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具有持续发展的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钨产品。同时,这些企业也将具备较强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还包括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钨产品生产能力。在中国庞大的钨冶炼加工生产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金属回收率很低,对排除的废水、废气、固体废料没有进行处理,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必须淘汰。只有淘汰落后,才能促进中国钨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钨工业在依靠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将随着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中国钨工业也会通过自身的进一步开发,来推动全球钨业的不断发展。

5、中国加入WTO后对钨业的影响分析

2001年12月11日,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并对世贸组织就钨品的进口关税做出承诺减让,但幅度并不大。与此同时,对钨品出口除钨精矿将实行20.0%的出口税率以个外,其余产品则实行零关税,不过仍会维持对仲钨酸铵、钨酸、钨酸钠、钨粉、碳化钨粉、铸造碳化等钨品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实施国营贸易。

表5-1 中国加入WTO后钨品进口关税表 单位:% 入世前关税 货品名称 入世后关税 普通税率 最惠国税率 仲钨酸铵 钨酸钠 钨酸钙 偏钨酸铵 钨 酸 三氧化钨 钨 粉 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而成的条杆 钨条、杆(简单烧结除外)型材、异型 材、板、片、带、箔 钨 丝 其 他

30 30 30 30 30 30 20 20 30 20 70 7 7 7 7 5.5 5.5 8 3 8.3 8 8 5.5 5.5 5.5 5.5 5.5 5.5 6 3 5 8 8 钨 铁

1l 2 2 同许多方面一样,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钨工业也将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但是中国的钨工业由于有着资源的绝对优势,在中国的经济将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主动性也将会更大一些。同时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有了更为广泛的合作机会,则有利于加快中国钨工业的进一步变革和发展。

目前,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涉及钨产品的企业只有中钨高新(0657,硬质合金,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安泰科技(0969,超硬及难熔材料、功能材料、精细金属)、金瑞科技(600390,触媒合金、超硬材料系列产品)、川投股份(600674,铁合金产品及附产品)等。目前,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以其控股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为主体其上市事宜,拟向社会公开发行3000万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12.6-13.6元)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募集到的资金将使金鹭的超细仲钨酸铵与超细氧化钨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发硬质合金且形成年产500吨的生产规模;研制高性能复式碳化钨粉并形成年产100吨的规模;开发高密度钨合金系列产品且形成年产100吨的规模;开发高性能超细钴粉、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等新能源材料,等等。相信在加入WTO以后,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会日益频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钨生产企业会得到锻炼并迅速成长。

有关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文章,请详见附件5-1。

4、中国钨产品应用开发的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邦先生曾经过多次深入矿山、钢厂及工具厂调研,他指出:假如APT的出口效益是1的话,则炼成大断面高速钢和制成精密刀具(大型铣刀、拉刀、插齿、铰刀)的效益就会是3及21。与此同时,由于电子器件目前正在向大功率、超高频、小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其中技术关键之一就是散热问题,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高热导率材料。目前世界各国的电子工业都集中很多专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W-Cu(Mo-Cu)合金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同时兼有高热导率和定膨胀特性,因而受到电子工业部门的充分关注。简而言之,中国钨产品应用开发的方向就是要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即不断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是中国钨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首先,应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钨产品 当前国内市场具有前景的钨产品主要有性能可靠的耐震抗下垂钨丝、特种灯泡用钨丝、显象管用钨合金丝、精度特高的钨窄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亚微元件用高纯和超高纯钨材、特宽钨板和特大钨环、高技术专用硬质合金产品等。加快发展这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对拓展钨的应用领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要扩大钨产品的应用领域 通过依靠技术创新,突破制约钨扩大应用的技术瓶颈,重点是围绕钨的“净化”、“细化”、“强韧化”、“复合化”,来全面提升钨业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钨原料的“净化”技术(包括金属的的纯化和加工环境的净化)提高钨材料的塑性,降低其塑—脆转变温度;采用纳米技术扩大亚微粉末和超细粉末生产规模,提升钨生产的“细化”技术;开展“强韧化”技术研究,改善钨产品的使用性能;推进钨产品的“复合化”技术开发,进一步拓展钨产品应用领域。

第三,不断优化行业的产业结构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加快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中国钨业企业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全面地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则是通过优势企业的整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具有持续发展的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钨产品。同时,这些企业也将具备较强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应对复杂、

多变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还包括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钨产品生产能力。在中国庞大的钨冶炼加工生产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金属回收率很低,对排除的废水、废气、固体废料没有进行处理,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必须淘汰。只有淘汰落后,才能促进中国钨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钨工业在依靠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将随着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中国钨工业也会通过自身的进一步开发,来推动全球钨业的不断发展。

5、中国加入WTO后对钨业的影响分析

2001年12月11日,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并对世贸组织就钨品的进口关税做出承诺减让,但幅度并不大。与此同时,对钨品出口除钨精矿将实行20.0%的出口税率以个外,其余产品则实行零关税,不过仍会维持对仲钨酸铵、钨酸、钨酸钠、钨粉、碳化钨粉、铸造碳化等钨品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实施国营贸易。

表5-1 中国加入WTO后钨品进口关税表 单位:% 入世前关税 货品名称 入世后关税 普通税率 最惠国税率 仲钨酸铵 30 7 5.5 钨酸钠 钨酸钙 偏钨酸铵 钨 酸 三氧化钨 钨 粉 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而成的条杆 钨条、杆(简单烧结除外)型材、异型 材、板、片、带、箔 钨 丝 其 他 钨 铁

同许多方面一样,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钨工业也将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但是中国的钨工业由于有着资源的绝对优势,在中国的经济将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主动性也将会更大一些。同时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有了更为广泛的合作机会,则有利于加快中国钨工业的进一步变革和发展。

目前,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涉及钨产品的企业只有中钨高新(0657,硬质合金,稀贵金属深加工产品)、安泰科技(0969,超硬及难熔材料、功能材料、精细金属)、金瑞科技(600390,触媒合金、超硬材料系列产品)、川投股份(600674,铁合金产品及附产品)等。目前,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以其控股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为主体其上市事宜,拟向社会公开发行3000万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12.6-13.6元)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募集到的资金将使金鹭的超细仲钨酸铵与超细氧化钨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发硬质合金且形成年产500吨的生产规模;研制高性能复式碳化钨粉并形成年产100吨的规模;开发高密度钨合金系列产品且形成年产100吨的规模;开发高性能超细钴粉、镍氢电

30 30 30 30 30 20 20 30 20 70 1l 7 7 7 5.5 5.5 8 3 8.3 8 8 2 5.5 5.5 5.5 5.5 5.5 6 3 5 8 8 2 池用贮氢合金粉等新能源材料,等等。相信在加入WTO以后,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会日益频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钨生产企业会得到锻炼并迅速成长。

有关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文章,请详见附件5-1。

报告策划人:李仲泽 方季云

报告执笔人:王 君 赵武壮

2002年8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