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区域经常发展探讨

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区域经常发展探讨

来源:爱go旅游网


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以浙江为例

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叶林德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的成长和壮大,剖析浙江地方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

2002年至2009年期间,浙江出现15家城市商业银行,他们都是以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从而使浙江成为全国拥有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都与浙江经济发展及浙江政府的支持是离不开的,本文通过宏观经济、微观金融和地方政府政策等各个方面来剖析彼此的内在联系,并从地方金融—浙江地方商业银行这个角度提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及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浙江城市商业银行 地方金融 经济发展 作用 问题 政策措施

作为融通资金的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更是如此,如果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枢纽,那么银行就是经济的脉络。地方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的浙江,中小企业是当地的经济基础,数量繁多,几乎“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由浙江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杭州商业银行,宁波银行,台州银行,温州商业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构成的民营金融机构,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发

展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民营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高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浙江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15家城市商业银行,从1995年3月起先后开业以来,发展高速,经营稳健,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责任层层到人,不良贷款率一直很低。1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为有效地缓解浙江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紧张,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条件

浙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尤为突出,老百姓富裕,民资充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这样的发展势头,绝对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持。在浙江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是主要的,但也更为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1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浙江自古人杰地灵,作为市场大省,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中国民民营企业的发源地和中国加工业的重要基地。从浙江省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全省私营企业319808户,个体工商户2015224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一切经济建设为中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实现浙江民富省强”这一区域发展理念,努力为以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使浙江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现在,浙江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强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民间投资和需求旺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1992年,浙江省GDP为1128亿元,财政收入为118亿元,到2009年,浙江省GDP达到14748亿元,财政收入7365亿元,民营经济的比例占整个GDP的75%以上。浙江民营经济不仅仅在整个GDP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浙江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值,90%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到2009年,浙江民营企业所创造的GDP已占全省的75%以上,浙江财政收入的65%也来自于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一直是“三线地区”: 文革火线,建设短线,海防前线。建国六十多年,中央对浙江的投资不多,而且所投的资金大部分投向了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比例不高,国有经济占GDP的份额低,财政收入少,政府缺少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资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浙江城乡人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浓,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早,聚集了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当地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老百姓投资办实业的干劲非常足。从统计部门了解到,“七五”以来,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80000多亿元,而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的比例达到70%以上;“九五”期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10685.84亿元,政府投资比例仅占22%,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比例达到78%。浙江民间资本投资的大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的经济增长,大大地提升了浙江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浙江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居民人均收入仅次于上海、全国排名第二,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浙江从工业基础落后的省份,转变成为加工制造业发达的经济强省。

2.2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富裕了百姓,促进了就业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排名第24位。 80年代初,人多地少的浙江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人走南闯北,四处谋生,有的捡破烂、有的强棉花,有的补皮鞋,有的经营小百货等等,哪里有人烟的地方哪里就有浙江人,不怕辛苦的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完成了原始积累。现在,浙江的城镇居民

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2024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5元,全国百强县有36个,位居全国第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多数民众生活已从小康走向富裕。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要翻两番,建设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浙江可以说是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到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浙江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0年,浙江国有成份经济的职工仅占从业人员总比例的15%,85%的的劳动力都由民营企业解决就业。吉利集团是一家以生产汽车为主的民营集团企业,为其配套的相关企业达到568百家,仅此一项,就解决了8.2万人的就业岗位。此外,浙江的民营企业还解决了大批外省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就业,以浙江万向集团为例,该公司直接间接解决就业人数量11万人以上,其中省外工人占总比例的70%多,劳资双方关系和谐,集团公司及子公司职工资高的上万元,平均在2700元左右。

三、浙江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及现状

3.1浙江模式

据浙江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12月,全省实有私营企业338809户,个体户2212238户。浙江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经济发达,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国轻工业品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和制造基地。

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总量也相应地扩张,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截止2009年末,浙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465.98亿元,贷款余额21213.28亿元。其中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村合作行等这些银行金融部门),存贷款比例分别达到38%和39.2%。

在浙江省的金融业中,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占整个比例的40%左右。尤其是浙江省的城商行发展很有特色,银行从开办的第一天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化、市场化标准去运行,建立与浙江经济和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运作机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银行为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信贷服务的理念与方法,得到了央行和银监会的高度肯定和同业金融机构的推崇。3、这15家银行的市场定位都相当明确,为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与国有工、农、建等五大行,招商、民生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形成大小优势互补的格局,同时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4、浙江城市银行金融机构大多都是本地的民营资金投入所建,服务于本地为已任,在浙江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地方性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互补性很强,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利益与共,相互推动、形成了有机的利益共同体,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其职能和作用。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成为全国地方金融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浙江的一张名片。

3.2城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任

浙江这15家民营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为本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长期以来,这15家地方商业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理念。在浙江许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制的,并且数量众多,由于种种原因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许多中小企业被国有五大行等拒之门外,却成为了滋养浙江15家城商行成长的养分。由于它们自身地缘、人缘信息和运行机制同大银行相比有较大的的优势,各银行从开办的第一天开始就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在选择了这个目标市场后,15家城商行苦心经营,成会中小企业成长的合作伙伴,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中小企业服务不仅在信贷上进行支持,并且把大多资源都围绕着中小企业运转。不但为过去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融资,而且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建行17年以来,已累计向小企业发放贷款达28万多笔、1300多亿元贷款,共扶持7万多家小企业,创造了30万多个就业岗位。浙江稠州商江业银行

成立以来,已累计向小企业发放贷款达41万多笔、3686多亿元贷款,共扶持21万多家小企业,创造了62万多个就业岗位。在浙江地方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占比例达到75%以上,目前获得贷款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达33多万家,单户贷款平均余额为46万元。截至2008年末这15家银行拥有贷款客户211339户,其中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210392户,贷款余额1955.41亿元,占比例分别为91%和84%。

3.2.1更注重解企业之困

浙江的这15家城商业银行虽然也做“锦上添花”式的金融服务,但他们更注重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2008年以来 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由于浙江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依附度较高的地区,大多的行业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与原材料、基础工业材料等相关行业的企业,随着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深入,大宗原材料狂跌,企业资产缩水严重,一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停产、倒闭。经济危机,中小企业本来就已经受困,如果此时再大量逼债,企业很可能会一下子倒掉。与浙江中小企业共生共长的15家城商行比谁都清楚保经济就是保银行,救企业就是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没有选择逼债,而是为企业共同排忧解难。把珍贵的资金不断地注入到这些急需扶持企业。据统计,2008年的这一年中,浙江省城商业银行为小企业贷款户数为322689户,余额为3716亿元,户数较年初增加217738户,小企业贷款户数增长率达31%,金额较年初增加925亿元。以泰隆商业银行为例,仅一个银行,2008年1至2月,就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218笔,贷款金额71.78亿元。泰隆商业银行行长王军表示。2007年9月,在经济危机刚有苗头的时候,泰隆商业银行就派出大量客户经理,对贷款中小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通过各个侧面来了解企业信息。在对全部小企业进行摸底和风险排查的基础上,该银行确定了对那些有订单、抵抗力强的小企业继续支持的策略。为此,不断检验和完善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通过改进服务、产品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泰隆商业银行继续授予分支机构充分的小企业信贷审批权限。

要求营销团队对小企业贷款不敷衍、不推诿,对老客户申请的贷款实行半天回复承诺制,对于新客户实行两天回复承诺制,确保90%以上的信贷业务都能在分支行直接办理,确保一般贷款都能在1天至2天内完成申请到发放的整个流程,保证客户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贷款。 作为竞争对手,浙江商业银行也没有怠慢,不断优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根据中小企业的市场变化加快创新业务,加大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保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浙江商业银行又确定今年全年的日均贷款目标为884亿元,与2009年比较增长230亿元,增长率达到27.78%。针对信贷资金贷款的对象,浙江地方城商行将确保新增贷款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计划今年在浙江地区投放新增贷款共65亿元,增幅为38.46%,把贷款需求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做深做透。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的“茁壮计划”,选择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3.2.2银企实现“双赢”

地方城商行在直接给中小企业贷款扶持的的同时,15家城商行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于困难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引导他们调整经营思路,改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逐步摆脱困境,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与小企业之间建立鱼水关系,使得15家城商行与小客户共同滚大财富雪球。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为这15家商业银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客户群。目前在浙江15家城市商业银行存款总额已经突破8450亿元,仅次于工行浙江分行,在浙江地区排名第二。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措施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浙江省这些小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好,但政策及环境中也存在阻碍他

们发展的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4.1.1信誉问题,由于这些机构相对规模较小,是小法人、小银行。由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历史原因,居民储蓄对“安全”的偏好,他们偏向于国有银行、大银行,又加上我国尚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此信誉问题是目前这些小银行的天生的弱项;

4.1.2不平等待遇问题,目前在一些政策上这些小银行与大银行还存在不平等的待遇,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开户和存款政策上,禁止地方性小银行准入,就大大减少了它们赖以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

4.1.3税收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金融企业的实际税负在45%左右,这就使它们不能更多地考虑和投入长远的发展项目,影响企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1.4风险问题,这些小银行主要的贷款对象为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相对来说风险较高,而政府没有对他们实行特别的风险准备、风险补偿政策。

4.2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地方商业银行业发展的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影响经济。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核心作用和地位已经不言而喻。可以说,谁抓住了这个牛鼻子,谁就胜人一筹。浙江实践经验证明,浙江的城市商业银行对促进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解决“三农”问题其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浙江金融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有力地促进浙江地方性银行业的发展,对浙江的经济又快又好的全面发展将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也是高瞻远瞩的举措。对此,政府就如何在为地方性银行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方案如下:

4.2.1政府要把发展地方性银行业,作为一项关键产业来精心培育,列为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部署。

浙江城市商业银行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大发展的条件,在全国各省(市)中区与领先地位。浙江政府应该利用这一良好的条件,把发展地方性银行业作为一项关键的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也把它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战略工作来抓,使之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加速器。把浙江的银行业做大、做强,打造金融强省,成为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银行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把浙江的地方性银行产业发展好了,必将会持续地促进浙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金融强市,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具备发展条件的浙江银行走出浙江,发展总部经济。

4.2.2省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对金融发展的引导和规划。

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法规、准入政策将与国际接轨。浙江政府首先是在不干预金融机构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引导银行的依法合规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以实现地方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其次,加强地方性银行业的发展规划,编制《浙江市地方金融发展规划》。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式向各类资本开放,农村将迎来一支新的支农生力军。这类新型机构的诞生,将为我国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持久的金融服务,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满足我国“三农”持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逐步解决我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同时,也将加快形成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银监会决定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进行试点,试点后将会在全国推开,面对对这些政策的开放,市政府应积极筹划和争取,建立浙江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完善我省的金融市场。

4.2.3为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创造了一个公平、合理、宽松的业务发展氛围。

目前,浙江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规模都还小,发展中还需要政府给予创造良好的环境,甚之在政策上倾斜。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户和存款上,应予开放和倾斜。这些小银行赖以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于存款,而他们的存款来源于本地,贷款也全部发放在本地,政府给他们的存款多了,也就给本地的企业贷款多了,同时也促进了这些银行的发展和壮大。

4.2.4在财务税收政策上给予进一步支持。

地方法人银行作为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经营成本较高。考虑到以上因素,在税收、坏账核销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降低他们的负担,鼓励他们在产品研发和人才的培养上有更多的投入。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外银行丰富、成熟的金融产品将直接与我们竞争,同时人才的竞争也将成为焦点。因此政府应在允许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地方小银行一定的优惠和补贴,鼓励他们积极进行研发,创新服务和产品,更好地贴近、服务浙江企业;鼓励他们培养和引进高级金融管理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

4.2.5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银行按商业可持续原则解决微小企业、“三农”融资问

题。

长期以来,试图通过财政补贴(包括各种税收便利和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制等等)解决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尤其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各种政策措施频繁出台,但微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从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006年,浙江省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实践国外成功的商业化可持续微小贷款模式,推行小本贷款可以初步表明,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是解决微小企业、“三农”融资的有效方式。但经营微小贷款,因为单笔金额小,贷款户地域比较分散,他们的财务不健全,经营素质相对较低,银行的经营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因此,政府应每年从财政从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给开办小额贷款的银行按照发放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以鼓励他们发放小额贷款,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谭 念:“微观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报》,2003年02月20日。

[2] 浙江市政府:“浙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江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通知”,《地方法规》,2008年06月13日。

[3] 张国良:“浙江商业银行民营化暗涌 改制获地方政府支持”,《南方都市报》,2002年7月21日。

[4] 陈林聪 徐祖贤:“围绕中小企业服务 路桥民营金融独树一帜”,《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11月12日。

[5] 赵菲:“浙江经济的草根模式”,《中国报道》,2009年01月19日。

[6] 陈秉月:“浙江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一起成长”,《中国金融网 》,2009年08月07日。

[7] 黄军民:“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地方性银行业发展打造金融强市的建议”,《浙江市政协网》,2008年2月23日。

[8] 郑 浩:“对浙江市地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

[9] 贺江兵:浙江市冒出三家城商行,《财经时报》,2006年09月04日

[10] 谢经荣:发展中小型银行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新华网》,2009年11月1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