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q l U U[ China Educat1on{nnovatIorl Herald 科教动态 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研究 刘陶然 武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烟台 2641 99)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解决高 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 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O0 04—01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 才的必经之路。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开展不 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但在深度合作的过程 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构建长效 的运行机制,致使校企合作不能深入、持 续、健康地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 共赢更无从谈起。 性的法规和实施规则较缺乏,致使相 关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 力和驱动力,高职院校也不敢放开手脚去 探索新的模式。因此,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 教育与制度体系,将会极大促进校企 合作的健康发展。 (2)企业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 法律和安全保障。在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中, 企业支出较多,但得到回报少,且责任重和 风险大。70%的企业认为这是影响校企合作 的最大因素。安全意识较受重视的形势下, 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 比如学生在实习时出现安全事故。二是缺 乏利益驱动。目前,高职院校缺乏为企业服 务的意识,不能为其提供智力支持。而企业 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切实参与到双 方的合作办学及合作发展中。 (3)学校服务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本应 是双赢的事情,但事实上,学校服务企业的 划执行情况给予监督、调整;出台措 施,强化产业工人的技术含量工资,逐步提 升其经济待遇,积极引导青年人正确择业 观念;对校企合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例 如,对在企业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工程实 践中心和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企业给 予财政补助。 (2)合理兼顾企业方利益。企业以营利 为目标,只有保障企业效益,才会提高其对 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方面需建立健 1校企合作的国内外现状 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发展较早,经验 丰富,因此,研究他们校企合作的特点,会 对我国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德 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值得推崇的范例。在以企业培训为主、学 校教学为辅的主旨下,学校开设企业所需 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双方均为一般性 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和生产 见习等提供师资和技术指导。 全和落实利于企业的财政、税收激励; 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各 方面的需求,为企业输出利于提高核心竞 争力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所需,为下一步 校企合作创造良好基础。 (3)提高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应根据 自身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 服务能力,竭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了 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应强化职业院 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去企业顶 岗历练,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 养培训工作。师资力量的强大,才能为企业 提供智力支持和培养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成 立由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组 织机构,构建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专职负 责校企合作的运行。且要制定合作章程,明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的主要特点 意识不强,不能从企业的实际需要考虑。由 是“将院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 于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 式办 ,学校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和生 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 产实训,使学生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 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致使在 该模式的顺利实行需要的投入与企业 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不能为企业提供足 的充分合作。此外,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够的智力支持。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也是根据自身的国情 (4)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当前,校企合作 与本国企业的特点而设计。 大部分是临时性、阶段性的。校企双方没有 与国外校企合作的成熟发展相比,中 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 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发展较 也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 慢,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 关 尤其缺乏共同的愿景、明确的合作章程、必 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 要的校企合作资金等。由于缺乏互动交流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 的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 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 度就会相当困难,校企文化融合及优势资 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的 源互补也很难实现。 鼓励支持下,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有效整 合了教学科研资源,拓展了办学空间,提高 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尽管如此,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基本停 留在较浅的层次,并且一部分企业没有真 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深度合作更是很 少,要想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和企业的“零 对接”、高薪就业还远未达到。可见,校企合 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25, 作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下大工夫去探索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校企 41. 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的法律规章制度,确定双方在合作中 [2]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 的权利与义务,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 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1-82. 2校企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远发展。此外,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 [3】黄睿彦,汪霞.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与 (1)缺乏制度保障。尽管国家有鼓 引导、监督与支持作用,比如制定宏观 问题一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高 励开展校企合作的号召,但具体的、可操作 合作规划,鼓励相关行业积极参与,且对规 等医学教育,2O10(12):31-33. 确各方在校企合作机构中的权利与义务, 科学制定合作战略规划。此外,地方或 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监 督和服务工作,促进有效机制的陡康运行。 总之,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需 要、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 起三方联动、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要在更深的层次上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发 3对策建议 展,构建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为社 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 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进而 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企业、高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校应该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任,以真正形成符合我国国 参考文献 情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化教育机 [1]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刘陶然(1984,8一),女,山东菏泽,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助教,营养硕士,疾病营养。 通讯作者:武永1 ̄1(1976,lO一),男,黑龙江宁安,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中药配伍规律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sdzyw Yg@163.com. 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