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7-21T03:40:27.37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8期 作者: 姚欢欢[导读]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融教育与一日活动活动中。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快乐城堡艺术幼儿园 312000
摘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融教育与一日活动活动中。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所阐述的一样“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的学习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的学习途径,又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为主要目的,简言之,幼儿往往是通过学习生活来学习生活,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一日生活中又蕴含着很多学习和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一日生活;自主;发展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融教育与一日活动活动中。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所阐述的一样“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的学习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的学习途径,又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为主要目的,简言之,幼儿往往是通过学习生活来学习生活,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一日生活中又蕴含着很多学习和发展的契机。特别是在午餐管理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一改了以往统一就餐的模式,而是分好饭餐的就能及时就餐,但是在午餐管理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还是发现了几大问题:
1. 忽视幼儿个体差异,幼儿被动的接受,不管孩子本身胃口好不好,老师盛的饭还是要被动的吃完。
2.忽视幼儿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在以往的午餐管理中,教师一直是主导,特别是负责饭菜的分配上,幼儿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和自我服务。
3.消极等待现象存在,有些幼儿园两个班级一个阿姨,在分饭菜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等待就餐的多数幼儿。
杜威说过:“一日活动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再观我们的午餐管理,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参与,忽视幼儿主体性。自主就餐就是要幼儿为饭菜的主体,保教人员只负责分发以组为单位的食物,可以更多地关注并指导孩子自助分餐,在仔细观察中,针对发生的问题努力改进、优化分餐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一、调整就餐流程,快乐自助
自助餐,西餐常用的一种就餐方式,有客人自己从安排得非常吸引人的餐台上选取自己喜欢的食品,客人采用自助的形式,自主夹取食品。我们吸取自助餐自己参与取食,节约食材的特点,试图将这种方式适当改变,融入我们的午餐管理中。 (一)集体讨论,逐一尝试,确定流程
《指南》建议“幼儿园应多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对待幼儿自己的午餐管理,如果能让幼儿自己参与讨论应该更有经验,讨论的结果更加容易为幼儿接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大班年段展开了“我的午餐我做主”的讨论话题。通过讨论和尝试,我们初步确定了“自助就餐五部曲”——“主动洗手,自取餐盘。自取饭菜,文明等待。吃光饭菜,光盘行动。放好餐具,简单整理。轻声交流,文明用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幼儿文明就餐提出了五点要求:1.餐前洗手。2.专心吃饭3.吃光饭菜。3.干净卫生。5.饭后漱口
如此幼儿在自己参与讨论的流程中特别的遵守,会主动提醒插队的孩子,自己取饭菜感觉很新鲜,很快乐,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1.幼儿自我认识不够,自取饭菜存在吃不完的现象。 2.幼儿稚嫩,自取饭菜动作相对慢,等待时间较长。
3.由于幼儿园2个班1个生活老师,一个教师带班的时候幼儿管理有难度,等待幼儿容易情绪焦急,不易管理。 (二)发现问题,讨论对策,尝试解决。
针对前一阶段发现的问题1,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在自取饭菜时或多了或少了,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可能主要是自助午餐刚开始尝试阶段,幼儿的自我观察和了解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自我的观察。《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幼儿出现的这一情况拍下来,展开讨论:饭菜多了怎么办?幼儿通过自己经历的经验,积极参与讨论,很多幼儿的建议都很好,能够帮到吃不完的幼儿。1.胃口小的幼儿先少盛点,吃完了可以再去
盛。2.要是今天吃不完了,明天就少盛点,明天还是吃不完就再少盛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我调整,基本上的幼儿能够在饭菜的量上很好的控制,正真做到光盘行动。 二、调整餐前活动,自主就餐
《指南》对幼儿相应年龄段末期的典型性表现给了我们大致的依据,在第一阶段的尝试中我们发现幼儿动作稚嫩,正如《指南》指出的,在能力上即使幼儿熟悉环节之后也未免能提高多少,加上教师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继续探索,才能消除这种等待时间,使幼儿正真自主。
(一)调整餐前活动,缓解就餐“高峰”
《指南》指出,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自主就餐就是给幼儿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和平台,我们首先通过餐前活动优化自助就餐环节,消除长时间的等待。
1.商讨出一些适合在餐前做的安静的平面幼儿,比如说看书、拼图、石头剪子布等手指的小游戏,易于整理,易于教师观察和管理。 2.在就餐环节增加餐点管理员等值日生职务,不仅有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餐前管理。 3.可以进行餐前故事会这样安静的班本活动,将语言,社会等多方面的能力相互渗透、提高。
4.合理安排每天的餐前活动,可以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定下来一周的餐前活动内容,比如:周一周三看书,周二周四故事会,周五观看故事碟片。
先就餐的一部分幼儿自主就餐,未轮到的一部分幼儿可以进行安静的自主活动,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洗净双手在就餐,不仅消除了幼儿的消极等待时间,也缓解了教师午餐管理无暇顾及的难题。 (二)分批就餐,缓解矛盾
1在就餐的时候一部分幼儿自主活动,一部分幼儿生活活动后自主就餐,就有些幼儿觉得委屈,为什么先就餐的不是我们?既然幼儿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要有规则,规则哪里来?我们还是通过师友互商,同伴协商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师友共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碰撞,尝试践行自己的想法,并坚持自己协商出来的规则,使得自助午餐变得井然有序,让自助式午餐变成正真的自主就餐。
在探索自主就餐的过程我们只是积累的简单的经验,我们更看到了问题,也为日后的探索指出了方向:
1.面对一些喜欢吃的餐点先就餐的幼儿往往多一点,后面的幼儿就餐质量就不能很好的保证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的量才是适宜的?怎样才能既做到想吃多少就多少,又能保证所有幼儿有足够的量? 2.如何做到餐后清洁也能自主?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李季湄 冯晓霞主编 [2]《中国教育报》《怎样创建以幼儿为本的用餐文化》,2014年11月23日,第2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