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满江红·中秋夜潮》古诗词赏析

《满江红·中秋夜潮》古诗词赏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满江红·中秋夜潮》古诗词赏析

《满江红·中秋夜潮》古诗词赏析

《满江红·中秋夜潮》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六合,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碰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译文翻译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比及,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分,拼成亮堂的圆月和壮丽的潮水。这时,月亮如同通过什么人把外表从头揩磨今后,越发显得亮堂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飞跃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众多海面又白浪如雪,宽广六合间洁净清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气直冲云霄,好似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他碰杯酌酒,好似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假设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注释解说

1 / 6

满江红:词牌名,又叫《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阴:指低凹处。

潮信:即潮。因其来时有守时,故称“潮信〞。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拼成。双绝:指圆月和潮水。

金镜:比方月亮。

拏攫〔ná jué〕:攫取。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委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蛟龙穴:传说水底有蛟龙寓居的宫廷,即龙宫。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即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洁净的姿态。刷:刷去尘垢。

2 / 6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运用的妆饰品。

“碰杯〞句: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戮大臣的斥责。

说似:讲论。儿曹:儿辈。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心折,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创造布景

史达祖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观钱塘江大潮,有感而作此词。宋宁宗嘉泰四年五月〔1204〕夏,韩侂胄在定议伐金之后上书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次年四月,又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改谥“谬丑〞。身为韩侂胄的得力幕僚,作者在词里写伍子胥的沉冤得以湔雪,恐即与此事有关。

诗文赏析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转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首要是由于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转〞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热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昂扬慷慨,句子铿锵,意境深重,运笔稳健,充满了激荡今古的豪气。这就能够大大协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丽现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非常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

3 / 6

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承继苏、辛“豪宕〞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热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

由于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最初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即别离交待了潮与月两个方面,意谓:水归属于“阴〞,而月为“太阴之精〞,因而潮信的盈虚——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这儿所用的“归〞和“盈虚〞两组动词,就为下文的描绘江潮夜涨,蓄贮了巨大的“势能〞。大江东去,这其间本就积蓄了许多的“力气〞。此刻,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过来,提起它全身的力量向钱塘江中扑涌而去,这对错常壮丽惊险的。故而在分头交待过潮与月之后,接着就把它们合起来写:“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只要逢到每年的中秋〔即“凉秋半破〞时〕,那非常的满月与“连山喷雪〞而来的“八月潮〞〔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才拼合成了可谓六合壮丽的“双绝〞奇景。它们“壮〞、“奇〞之地点,以下两句即分写之:“有物揩磨金镜净〞是写月亮,它似通过什么人把它重加揩磨今后那样,越发显得亮堂澄圆:“何人拏攫银河决〞是写江潮,它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那样,飞跃而下。

关于后者,无妨引一节南宋人缜密描绘浙江〔即钱塘江〕潮的文字来与之参读,以加强感性认识。《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里写道:“浙江之潮,全国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致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那么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慑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至于前者〔中秋之月〕,那么前人描绘多矣,无须赘引。总归,眼观明月,耳听江潮,此刻此地,怎能不引起惊叹兴奋之情?但由于观潮者的身世际遇和详细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临这全国“双绝〞,其联想和感受亦自不同。比方宋初的潘阆,他写自己观潮后的心境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

4 / 6

首要言其触目惊心之感;苏轼那么在观潮之后,“笑看潮来潮去,了生计〞〔《南歌子》〕,好似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尘沙〞〕的道理;而辛弃疾那么说:“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摸鱼儿》〕,在他看来,那滔天而来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鬼魂驾着素车白马而来。可是史达祖此词,却表达了另一种梦想与心境:“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这儿的一个着眼点在于“雪〞字:月光是洁白晶亮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喷涌而来,这正标志着伍子胥的“沉冤〞现已湔雪洁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写时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形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清澈。〞又云:“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实践是写他“通体通明〞、“肝胆冰雪〞的高尚人品。史词的“子胥见嫦娥〞那么意在借白浪皓月的现象来表达伍子胥那一片纯真无垢的心迹,也借此而为伍子胥一类忠君爱国而遭受委屈的好汉平反昭雪。这说明:史氏虽身为“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对错爱憎,以及关于国务的重视之情。

下阕持续紧扣江潮与明月来写。“光直下,蛟龙穴〞是写月,统筹海: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声直上,蟾蜍窟〞是写潮,兼及月:潮声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宫。两个“直〞字极有气势,极有力度,充分显现了中秋夜月与中秋夜潮的伟观奇景。“对望中六合,洞然如刷〞,那么合两者写之:天是洁净的天,月光皓洁,“地〞是洁净的“地〞,白浪喷雪;上下之间,一派“洞然如刷〞,即张孝祥所谓“表里俱清澈〞的晶亮国际。对此,词人的心又一次为之而冲动万分、“激气已能驱粉黛,碰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这前两句,正好契合了如今所谓的“移情〞之说。——依照这种“移情论〞,在创造过程中,物我两边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浸透的。比方,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会出现象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诗句;而“物〞的形相、精力也同样会影响到诗人的心态、心绪,如人见松而生高风亮节之感,见梅而生超尘脱俗之思,见菊而生傲霜斗寒之情。史词明谓“激气已能〞、“碰杯便可〞,这后两个词组就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激气豪情,正是在“光直下〞、“声直上〞的伟奇风光下诱发和激增起来的。——当然,这也与他自身含有这种激气豪情的内涵条件有关。

5 / 6

在外物的感化之下,一腔热情直冲云霄,好似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佳人〕;这股热情又使他碰杯酌酒,好似一口能吞下吴越两国。这两句自是“壮词〞。一那么表达了此刻此地作者胸怀的开阔和心境的昂扬;另一那么——假设细加玩味的话,也不无包括有关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些或许糊涂、或许狡狯的君王,以及那当作“佳人计〞钓饵的西施的憎恨与斥责,由于正是他们一起谋杀了伍子胥。所以这两句虽是写自己的激气与豪情,但仍是暗扣“月〞〔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吴越之争酿出子胥作涛的故事〕两方面来翻开词情的,因而,并不能视为走题。末两句那么“总结〞上文,词人说:假设是明朝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你辈〔“儿曹〞含有小看之意〕去听,那不使你们为之心胆惊裂才怪呢!词情至此,到达高潮,也一起戛然间断,如觉有激荡难遏的宏响嗡嗡盘旋于耳畔。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