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数】 【学时数】 72
【课程类别】 专业课
【适用专业】 音乐教育 音乐学 音乐表演 【编写日期】 2014年12月1日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本课程是为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声乐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舞台演唱和理论实践经验。
课程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做到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对声音好坏有一定分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歌曲的能力。对歌唱的把握准确,以情带声,声请并茂。
提供一定的舞台表演机会,提高学生独立演唱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并有具备初步的课研能力。 2.技能与方法
教学实践中可综合采用教师讲授、范唱、学生间观摩交流总结、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校师范方向的定位及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可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师范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主要通过专业技能地培养、歌唱艺术的感染,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分辨声音的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声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课程的难点:音域的扩展,结合各种共鸣腔加上气息支持,逐步使音域向外扩展,能自如地表现各类曲目。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章节名称 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 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字 歌唱的艺术表现 歌唱常唱毛病及纠正 嗓音保健与疾病防治 歌唱的心理训练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
主要内容:歌唱的发声器官 (1)呼吸器官 (2)发声器官 (3)共鸣器官 (4)吐字器官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歌唱者的“乐器”,并了解它的功能与构造。
重点、难点:熟练记忆歌唱的发声器官的功能与构造。
(二)歌唱的呼吸
主要内容:几种常见的呼吸方法: (1) 胸式呼吸 (2) 腹式呼吸 (3) 胸腹式呼吸
教学要求:能基本掌握横隔膜的运用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重点、难点:1,横膈膜的正确运用。2,气息的控制
(三)歌唱的共鸣
主要内容:共鸣腔体的分类、歌唱共鸣的原理、共鸣如何在歌曲中运用、共鸣的运用与声区的关系
教学要求: 1,高位置声音的安放。2,共鸣腔体的积极与松驰。 重点、难点: 头腔共鸣 (四)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字
主要内容: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咬字吐字的基本要领
教学要求:1,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语意表达。2,通过元音、辅音、吐字咬字的训练,使发声位置得到安放正确。
重点、难点:元音的正确发声 (五)歌唱的艺术表现
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感受、联想和内心视觉;语调、语气和语势;感情色彩与音色力度
教学要求:在完整表现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再创作作品。 重点、难点:作品细节的处理
(六)歌唱常唱毛病及纠正
主要内容:歌唱表演中的不良习惯、歌唱发声中的不良习惯、歌唱观念上的误区 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歌唱常见的毛病,并知道其纠正方法 重点、难点:正确声音观念的培养与歌唱肌肉记忆训练
(七)嗓音保健与疾病防治
主要内容:嗓音保健、嗓音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教学要求: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延长歌唱生命力。能简单判别声音器官的病变原因和防治措施。
(八)歌唱的心理训练
主要内容:训练的态度、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及演出时如何克服紧张
教学要求: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总结学生的问题并通过训练加以克服 重点、难点与:表演时的过度紧张
五、 教材与学习资源
《声乐分级教程》 (八册)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声乐曲选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声乐曲选集》 (中外各四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声乐曲选集》 (补充教材中外各一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意大利歌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六、 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先修课要求:
1, 本课程需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基础及一定的视唱练耳能力。 2, 需要掌握一定的钢琴基础。
3, 演唱外国作品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语音和语法基础。 教学建议:
1、声乐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宜,适当调整授课方法,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好教学工作。
2、教材是全国高校本科以上程度的课本,因材施教,应适当选一些其它声乐曲选协助教学。
七、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计算方式:
每学期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构成。
考试方式:
每学期期末所有声乐任课教师集中听审学生演唱,并打分产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情况给出。
考试内容:
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民歌、戏曲、创作歌曲等一首。
大纲撰写人签字: 教学单位盖章: 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注:排版时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行间距为25磅;一级标题小四宋体,二级标题五号宋体,一级标题起行不空格,其它内容起行均空两格,本大纲模板针对纯理论或理论带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编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