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苯酚教案

苯酚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苯酚教案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2课时内容。其内容共包含4个方面:苯酚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重要的含氧衍生物,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在认识官能团上具有重要地位。苯酚是在芳香烃和醇的教学之后,因此,对比较苯酚和苯及乙醇的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认知情况:学生已经学过了苯,甲苯,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对官能团的决定作用已有深刻的理解,对官能团和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2)技能状况:高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是: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确定该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只有掌握了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才能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教学难点是:苯酚与乙醇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确定该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极容易将乙醇的性质全部应用到苯酚上。突破该难点的关键是对苯酚和乙醇进行类比分析。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1)采用实验探究法 (2)采用类比迁移教学法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逐层明确试验探究的思路

(1)在观察中学习 (2)在类比中学习 (3)在质疑,讨论,合作中学习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2、苯酚的结构

观察分子模型,对比醇类羟基连烃基的 3、苯酚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一】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 态、味和溶解性。

(3)产生疑问: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药皂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

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4、弱酸性

【探究实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学生观察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发现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学生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完全掌握。 5、取代

【探究实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学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对比哪个更容易?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此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引出显色反应 6、显色、氧化

演示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

再回顾.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造成的。验证明了苯酚确实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学生们推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既然

苯酚具有还原性,那么,除了能与典型氧化剂氧气反应外,还能否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 性质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7、苯酚用途 8、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9、反馈练习:

10、课外探究、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实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认识。 八、板书

(一) 分子结构:

(二) 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4.易被氧化: (四)用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