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浅析
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黄磊
进入2012年下半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持续,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增速放缓和被迫转型的巨大压力。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行业,数十年来,从到地方各级都十分关注与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阶段下,昆明市如何根据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特点,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加快昆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提升昆明工业整体水平,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近期,在深入研究全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昆明发展现状与问题,对昆明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中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将持续快速升级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2010年,全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10.5万亿元增长到23.7万亿元,除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外,其余各年总产值增速均在25%左右。2006-2010年行业利润占国民经济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同期国民经济8.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中国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化与集约化发展。
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动荡,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内需市场逐渐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预计未来国内需求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仍将持续增长,成为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动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同时,由于宏观注重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加快,市场对产品品种、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将提高。首先,重大技术装备升级势头强劲。电力、石化、冶金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将带来巨大需求,百万千瓦火电、百万千瓦核电、百万千瓦水电、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煤炭、深海油气开采、
1
大型天然气液化和长距离油气管道输送等重大工程建设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的高端装备市场需求。其次,与民生和农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将会迸发。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各种轻工和纺织机械、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医疗保健机械、先进印刷装备和民用节能监控仪表将保持较快发展。第三,以节能减排为取向的产品升级将为量大面广的传统机械产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昆明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在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浪潮带动下,昆明市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昆明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97.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49%。尽管昆明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十年里年均产值增长超过20%,已逐步成为昆明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整体竞争力薄弱。2010年昆明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80.4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3.2%,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1%。产业总体规模小,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少且小: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的装备企业仅279户,当年单位企业产值仅1.03亿元。与之相对比,昆明其它主导产业的企业规模,烟草制品业单位企业产值为61.78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单位企业产值为8.2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单位企业产值为2.06亿元。从2000年以来,昆明市工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速达24.6%,而装备制造业仅为22.5%,长期低于本地区工业发展平均水平。同时产业总体规模长期偏小,也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产业技术结构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结构三多三少:低端产品多,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产品少;普通产品、大路货产品多,名牌、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光、机、电、仪一体化产品少;小型、单项设备多,大型、成套及高、大、精、尖设备少。产业链结构偏短偏弱,未形成规模。主机厂不大不强,对配套的中小企业引导拉动能力不足;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为主机厂零部件配套的能力较弱。
三是企业技术进步缓慢,人力资源结构问题突出。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279户中仅有企业技术中心20余个。除少数大型企业建设有技术中心并拥有一
2
定研发能力和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靠老产品,仿造和买技术进行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同构性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发展困难。企业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研发人员、技术骨干比例明显偏低,且引进困难,流失较多。高技能工人比例过少,低技能工人过多。
总的来看,昆明装备工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则是长期以来昆明市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模糊不清,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制定以及企业投资发展的决心。同时现阶段系统性规划与有效的不足,也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
发展昆明装备制造业的思路与建议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挺进的关键时期,重工业化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持续深化,在工业发展中装备制造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昆明市应把握好全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化重工业发展的良机,找准产业定位并明确产业重点和方向,加快推动装备工业发展:
首先,应确立装备制造业为昆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支柱型产业。昆明装备制造业目前主要以电力装备、汽车、机床为主,三者大致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以输变电设备为主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和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机床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主要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以车用发动机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配套性产业,以配套区域内整车企业和货运市场为主。
当前,昆明装备制造业与烟草、冶金、化工等其它主导产业的关联性较弱,与国民经济其它行业长时间脱节发展。虽然如昆明机床、云内动力等装备企业的自主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孤立发展的局面也制约了昆明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建国以来昆明装备制造业呈现倒“U”型发展轨迹,部分原因是城市定位于旅游商贸,各界对装备工业的关注不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制定有效促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本地资源、产业、区位环境等条件很好结合起来。因此,如何发挥装备制造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作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随着昆明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考虑到装备制造业在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应确立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推进。
3
其次,要坚持“立足特色,面向全国”的发展原则。“立足特色”即紧抓面向烟草行业的物流自动化装备、面向矿山冶炼的节能环保装备、有利于提高烟草及其它农副产品生产效率和水平的专用机械装备等与昆明工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业领域;“面向全国”则是鼓励全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在抓好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放眼全国市场,针对市场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在物流、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存在劣势。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产业发展资源和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昆明装备制造业应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首先立足于与资源、与本地产业相结合的特色装备产业,做精做强,然后再面向全国打出“昆明装备”的整体品牌,在稳步提升传统装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对国内外先进装备企业的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以形成良性循环的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装备制造业格局。
第三,要充分把握“绿色+智能”的装备产品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昆明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围绕城市总体定位,发展装备制造业应把绿色、智能作为装备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加快用于矿山冶金行业的节能环保设备的发展,积极发展以智能搬运、分拣、上下料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促进数控机床业的智能化发展,推动车用柴油机、输变电设备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培育与发展红外热成像系统、光学加工及光学仪器、光电子器件、红外非制冷探测器等光机电产品,充分把握“绿色+智能”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昆明装备制造业不断积累品牌效应和发展优势,在全国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四,要大力发展特色装备,持续升级传统装备,积极培育新兴装备。在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面,首要工作是确立产业体系建设方针。未来昆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应由特色装备产业、传统装备产业、新兴装备产业所构成。此处的“特色装备产业”是指依托本地资源和工农业条件发展起来的、有地区特点的装备领域,包括物流装备、节能环保设备、农业机械(包括烟草、制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装备)、民生装备等产业;“传统装备”指由于产业历史、国家布局战略及依托大型投资项目等原因而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装备领域,包括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机械基础零部件等产业;“新兴装备产业”
4
指近年来逐步成长起来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装备产业领域,包括光机电、轨道交通养护装备、新能源汽车等。
第五,要加强全市其他主导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一方面是要加强研究装备制造业与其它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的可能路径和技术路线,指导产业的制定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多渠道加快建立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主导产业与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协作、技术交流、生产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联动发展体系。产业主管机关应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可考虑以市机械行业协会牵头,搭建重点行业协会间定期交流平台。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与财政专项资金共同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鼓励装备企业与其它工农业企业共同展开技术合作项目以及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以补助、奖励、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促进装备企业与物流、会展、工业设计、咨询、专利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2012.9.2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